既然小学新入学的孩子,在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并努力帮助孩子解决。早一天解决,孩子就主动一天,孩子的未来,就会多一份希望。
先来看一个故事。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很随便的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这是一个美国故事,题目是《人生第一课》。
人生的第一课,到底应该怎么上?讲什么?有人说,应该讲一讲爱的主题,因为有爱的人生,才是美好的;有人说,应该谈一谈责任,因为只有有担当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有人说,还是说一说理想吧,因为人生只有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才不会虚度……
爱、责任、理想,这都是高尚的命题,都是我们这一生宝贵的财富,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弃。
不过,对于一个刚刚跨入校门的小学生来说,我以为,为他们上的人生第一课,应该是怎样适应新环境。道理很简单,一个连环境都无法适应的人,何谈爱与付出,何谈责任和理想,又何谈人生的宏伟蓝图?
教会他适应环境,就是教会他怎样选择人生的方向,怎样朝着自己的目标,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
父母怎样给孩子上这一课?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哪个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健康、快乐、有益之人。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在无私地付出爱的同时,就会不断地向自己的孩子灌输讲解人生的道理。我相信,你一定已经教会了孩子很多很多,但这仍然不够,你的教诲,你的言行,可能要伴随孩子一生。而眼前迫切地需要你和孩子共同面对的,就是怎样让你的孩子适应新环境,有的需要你告诉他,有的需要你引导他,有的则需要你亲自去做。
1、真了不起,你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虽然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所疑虑,有所恐惧,但大多数的孩子,在成为小学生之前,对上学这件事,还是充满了一定的向往和期待,因为在他们看来,那表示自己又长大了一点,可以像哥哥姐姐一样,背上书包,走进校园,戴上光荣的红领巾了。对孩子的这种情绪,父母一定要妥加保护,精心善待,并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孩子即将成为小学生这件事,也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要告诉孩子,你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真了不起。从而激发孩子对于上学的渴望,对于校园生活的期待,增强他的自信心。在实际生活中,我接触过一些家长,他们苦于孩子太顽皮,有时候会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将来让学校的老师管你。”“老师可厉害了,看你上学后还敢调皮。”我不得不说的是,多少孩子对于上学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活的神往,就是这样被扼杀的。
2、提前带孩子去看看他的学校。在孩子入学前,父母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看看他即将进入的学校,让孩子熟悉一下校园环境。如果你对这所学校有所了解的话,不妨给孩子讲一讲她的故事,让孩子产生亲近感。也可以趁机和孩子一起重温一下你当年第一次跨入校门的感受,让他知道,父母曾经也和他一样,虽然忐忑,却充满信心地走进学校,开始有趣的学生生活,这不但会无意中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还可以适度减轻孩子对于上学的不安和畏惧。如果你预备让孩子自己上下学的话,那么,让他熟悉路程,以及上下学路上所注意的事项,就更加必要了。出于好奇心,孩子也许不满足于一次这样的行动,会主动提出来再去看一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千万别以任何理由,无视孩子的这一要求,你应该知道,每一次走近或走进校园,都不仅仅是路途和环境的熟悉过程,而是孩子与校园,也是与他即将开始的学生生活的一次亲密接触。
3、放手,孩子的事让孩子处理。孩子上学之后出现的很多不适应症,都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弱、自理能力差所造成的,别小看了自理能力,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进而产生畏惧心理。爱是什么?爱不是包办,不是事无巨细越俎代庖,而是放手,教会他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平时就可以教会他自己洗脸、自己洗澡、自己收拾书包等。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但是父母要有耐心,可以在旁边多加指点,但是千万不要代劳。记住,你每放一次手,孩子就会前进一步。
4、倾听,这时候你离孩子最近。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会讲话之后,特别是到了六七岁的时候,话会特别多,他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会拉住你,讲给你听。你可能对他讲的,一点也不感兴趣,这不奇怪,以孩子的智力,所能接触到的,对你来说,都不是新鲜的东西,但我要告诉你,不要打断他,尽可能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特别是他自己的想法,他的内心的声音,这是你了解孩子的一个最好的窗口。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孩子也一样,他的喜悦需要有人分享,他的苦恼需要有人关注,他的困惑需要有人解答,而父母无疑是他最好的倾诉对象。当你安静、耐心、诚恳地倾听孩子的声音的时候,也是你离孩子最近的时候。他如果遇到问题而不告诉你,你又如何找到症结,并帮助他呢?有的孩子长大之后,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甚至不愿意和父母讲话,就是因为,他的倾诉一次次被大人打断,甚至被无情地喝止,当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哪个孩子还会自讨没趣呢?
5、培养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人的很多习惯,都是小时候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变,就难乎其难。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则包括卫生习惯、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等,好的生活习惯,能使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校园生活,遵守校规校纪,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刚进入校园的孩子来说,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不但能够使他适应并跟上校园生活的节奏,还将使他终生受益。学习习惯应从基础做起,比如孩子的姿势,写字的姿势、坐的姿势、拿笔的姿势等,都不能够马虎,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孩子身体骨骼的发育,而好的身体,是日后学习、工作的资本。学习习惯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教会孩子学习时学习,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一会做作业,一会玩玩具,一会吃零食。此外,还应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般只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坐着学习,也不能让他三两分钟就走动一次,鼓励孩子在一段适当的时间里,专心完成一件事情之后,才休息,或做一些适当的运动。
6、孩子的品质比天大。优秀的品质,是一个人能够成材和有益于社会的基础。一个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而是后天的塑造,将人推向了完全不同的境地。品质的养成,非一朝一日之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老师为孩子树立了什么样的榜样,会很大程度上左右孩子的价值取向。因此,希望你的孩子成为品质优秀的人,首先请我们做父母的,自己成为品质优秀的父母。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身上,找到投影。不良的品质,比如自我、自私、狭隘、是非不分,都会成为孩子在未来的集体生活中的绊脚石。而热情、友善、大度、团结的品质,可以帮助孩子很快地适应环境,得到友谊,融入到集体中,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
老师怎么给孩子上这一课?
一年级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将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将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深刻的。所以,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孩子人生路上,重要的指引者,关爱者,呵护者。与其他老师有所不同的是,一年级的老师,除了要传授知识外,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新入学的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力争使每一个孩子都不落下。这个基础打得越扎实,越牢固,孩子的成长就越顺利,越健康。如果说老师的手中都握着一把钥匙的话,那么,一年级的老师,他的这把钥匙,打开的不仅是知识的大门,还是一个孩子人生的大门。
1、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这是孩子与老师及同学的第一次见面,众多甚至完全陌生的面孔,会加剧孩子的不安,一堂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班会,无疑是一剂最好的良药。可以组织一次“大手拉小手”活动,让高年级的同学,与新入学孩子结队,共同认识新校园,新集体;也可以组织主题类的班会,比如感恩主题、爱的主题、才艺秀主题等等,让孩子在展示自我、互相认识的同时,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提升;甚至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次搞笑的欢乐的“洋相百出”的班会,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慢慢适应和融入。总之,第一次班会,形式一定要多样、灵活、有趣,内容丰富多彩,简单而不单调,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和环境中,对老师、同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他们尽快地适应这个集体,热爱这个集体。
2、帮孩子交一个朋友。伙伴和朋友,是孩子最好的心灵慰藉。新入学的孩子,有的可能会有幼儿园时的同学,有的可能是邻居家的伙伴,但也有很多孩子,可能一张熟悉的面孔也没有,孤单是新入学孩子不适应症的很大根源。因此,帮助孩子尽快地结交一个或几个朋友,就显得非常必要。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社交家,能够很快地与同座或其他孩子打成一片,也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太会与陌生人相处,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帮他们一把,有意识地为他创造这样的条件。有好伙伴的孩子,就不会孤单,不会乖僻,更容易地融入到群体之中。除了让孩子们学会互相交朋友找伙伴之外,我要特别说的一点是,亲爱的老师们,千万别忘了你自己,你就是孩子们最好的伙伴,最亲密的朋友,很多孩子,就是从喜欢上老师开始,然后喜欢上班级,喜欢上学校,继而喜欢上上学。
3、多一朵小红花,就多一张笑脸。小学阶段的老师,都会延续幼儿园阶段的奖励措施:一朵小红花,或者一枚红五星。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的作用。可以说,你给孩子们多发一朵小红花,就会多出一张笑脸,就会给获得小红花的孩子,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学习的兴趣。要像不吝啬小红花,不吝啬你的表扬、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在乎大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或赞许,对于完成一件事之后所获取的成就感最为看重,因而老师要了解这一点,对学生多鼓励关爱,少批评责备,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学生遭受挫折过多,或努力一次次受到漠视,很容易形成自卑感。
4、让教室像家一样温暖。班级是孩子一天中大半时间度过的地方,孩子对于班级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学习的态度,对集体生活的感情。良好的班级秩序,温暖的班级环境,能够让孩子更乐意身在其中,并在这个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因此,营造一个美好的班级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而要让班级像孩子的家一样温暖,既需要硬件设施的美化,比如在班级中适度地做一些装点,开辟一个小的趣味角,在后墙的黑板上设置光荣榜等等;而尤其重要的是,要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风气,形成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这些软设施,更能够令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依赖感,从而激发他们对于班级的热爱。
5、态度比方法重要。进入小学后,孩子的重心,就转向以学习为主,这也是很多孩子一时不能适应的原因所在。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在我看来,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来说,及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比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更加重要。仅有学习的方式方法,仅有知识的灌输,那只能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去学习。而有了端正的态度,孩子自然会主动地、积极地、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的满足,这又会反过来激励孩子更加勤奋自觉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而有的孩子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不好,急功近利而不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感觉到更加不能适应,以致无所适从。态度是方向,只有明确了正确的方向,孩子才会感到有希望,有成就,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