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和伟大成就,而这些都与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密不可分。第一,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其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也是从尊重人才、解放人才开始的。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反复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早在1977年5月,他就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84年10月,他在中央顾问委员会讨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又说:“这个文件一共十条,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开始大规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第二,实施各项人才工程,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20多年来,我国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指导方针,坚持制度改革和队伍建设相结合,组织和实施各类人才工程,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积极为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取得了重大成就。2000年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相比,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总量增加了3.4倍,在此期间,我国经济总量也相应有了较大提高。2000年与1978年相比,GDP总量增加了4.5倍。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整个世界为之瞩目。
第三,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做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大决策。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需要,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专门列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一章,提出要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才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
第四,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人才竞争,制定第一部综合性人才规划纲要。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更加迫切。2002年7月,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央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第五,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为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2003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问题。会议总结了我们党近年来人才工作的成绩,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紧迫任务,提出了做好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2003年12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解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任务是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决定》提出,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这将是我国人才评价机制的重大突破;《决定》提出了全新的科学人才观,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人才的界定问题,关系到对人才状况的分析、人才评价使用标准和人才政策的制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决定》明确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总之,《决定》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人才观,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措施,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沈阳市提出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施人才战略,构筑沈阳人才高地,走人才强市战略之路,进一步形成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良好环境,为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更加坚强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