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顾贞观曾这样形容纳兰一生的境况。纳兰的人生是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帝王身前身后的侍卫,锦衣玉食,这些都是旁人奋斗一生也未必能拿到手的,纳兰年纪轻轻,便全都拥有了。可以说,他走的是一条同时代知识分子做梦都想走的路。
但是,纳兰却并不为此感到欣喜,他反倒觉得这条道路对他是一种拘束,是一种束缚,他总是想要挣脱束缚,自由离去。他渴望的并不是这些,他需要的是一份可以让他自由自在呼吸的空气,一份可以让他真真切切去爱的人,一份真心实意的友谊。
但这些他似乎都得到过,却又很快失去了。人生苦楚并不是得不到,而在得到后的失去。这才更让人痛彻心扉。这痛,偏偏让纳兰尝到。所以,他许多的词中,表达出的意向都是抑郁愁苦,烦闷不得志的。
在纳兰的生命中,迎来送往,来来去去有过许多过客。他拼命想把这些过客留住,但最终,过客还是从他的生命中淡出,留给他的,只有回忆而已。
纳兰的年少好友曹寅,却要让纳兰的这份回忆更加丰满一些。曹寅和纳兰的情谊深厚,不必多说。二人同出于座师徐乾学门下,同为康熙的御前侍卫,还常常在一起交流诗文,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好朋友。
一日,曹寅将自己的好友张见阳,引荐给纳兰认识。张见阳字子敏,名纯修,是工部尚书张自德之子,张自德为人就文采出众,才艺超群,在父亲的熏陶下,张见阳自然耳濡目染,也是深得真传。尤其是他的画艺,更是登峰造极,为人称道。清代绘画著述《国朝画识》称其:“性温厚博雅,画得北苑南宫之沉郁,兼云林之飘淡,尤妙临摹,盖其收藏颇多,故能得前人笔意。书宗晋唐,更善图章。”
在和纳兰结交后,张见阳佩服纳兰的才识和为人,而纳兰也赏识张见阳的才能和品性,二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异姓兄弟。
可是好景不长,张见阳接到旨意,要去赴任江华县令。张见阳本是内务府包衣,他进士及第后,就被授予了江华县令之职。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调令一来,张见阳就要动身离去了。
此番一去,便是山水迢迢,想要再见面就难了。于是,纳兰忍下心中不舍,为张见阳写下了这首送别词,纪念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散花楼,单听名字便引得无数遐想。这“天女散花”也是有来历的。据说在维摩诘住处有一位天女,每听到有人说法的时候就会现身,把天花散向众菩萨和佛的大弟子身上。花落到菩萨身上时便都会坠落,但是落到那些大弟子身上时却不会掉下来。那些大弟子用神力也不能将花拂去。舍利弗说:此花不如法。就是说存有分别心是不如法,说明大弟子们还有畏惧生离死别之心。等修行完成后,五欲不再有,才能“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天若有情天亦老”,好友间若无别绪,又何来离愁呢?秋花惨淡的时节,本就易惹人伤感。张见阳此时奔赴千里之外,话别时酒入愁肠,更著凄凉。散花楼上,听得远处胡笳轻唱,城下捣衣声一下接一下单调地重复着,回荡在这清冷的蒹葭浦,在离人的心中挥之不去。
人生聚散各有因,纳兰也只能收拾起离别的心情,在京城替远行的张见阳祈祷平安了。那时的江华并不太平,江华曾一度为吴世璠所占据,清军刚收复江华不久,张见阳即被派去任职。纳兰深知此时的江华战火未息,民生艰难。而且,江华历来是多民族交汇的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张见阳所得并非美差。然而作为朋友,纳兰自然是万分担心张见阳此行的安危了。
但好男儿就当志在四方,不能因为惧怕危险而裹步不前,纳兰在日后与张见阳的通信中,他也是如此勉励张见阳:“古来名士多以百里起家者,愿足下勿薄一官,他日循吏传中,籍君姓名,增我光宠。”
纳兰年轻时也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而他囿于皇宫中难以施展拳脚,便将自己的目标寄托于好友。纳兰对张见阳不仅有着殷切的期望,也像兄弟一般深情地关怀着他。他清楚江华时局不稳,有时就会在通信中赋诗安抚张见阳。“楚国连烽火,深知作吏难。吾怜张仲蔚,临别劝加餐。”纳兰待张见阳就如同至亲一样,张见阳也很牵挂纳兰。
张见阳每每见到为他引荐好友的曹寅,便有说不完的有关纳兰的话题。在纳兰逝后,张见阳每作画一幅,就会在上面题写一阕纳兰性德的词。曹寅看了,深受感动。于是,他在为张见阳《墨兰图》题写的《墨兰歌》序中特意点出:“见阳每画兰,必书容若词。”
折扇鄣风花向左,鸾飘凤泊惊婀娜。巡枝数朵叹师承,颠倒离披无不可。潇湘第一岂凡情,别样萧疏墨有声。可怜侧帽楼中客,不在薰炉烟外听。盛年戚戚愁无谓,井华饮处人偏贵。饧桃敢信敌千羊,孤芳果亦空群卉。张公健笔妙一时,散卓屈写幽兰姿。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那兰词。交渝金石真能久,岁寒何必求三友。祗今摆脱松雪肥,奇雅更肖彝斋叟。
这就是曹寅所写的《墨兰歌》,“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那兰词。交渝金石真能久,岁寒何必求三友。”这句就可以看出张见阳与容若之间的深厚感情。除了将对纳兰的思念融入画中之外,张见阳还整理了纳兰的遗作,刊刻了《饮水诗词集》使之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