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肯下工夫,是工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品质,也是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但随着效率时代的到来,仅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抬头巧干。
苏联有句谚语说:“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工夫,则易走入死路,唯有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苦”与“巧”巧妙结合。正所谓“三分苦干,七分巧干”,“苦”在卖力,“巧”在灵活地寻找思路,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找到发展的捷径。
“苦”的坚韧离不开“巧”的灵活。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功,则容易走入死路,若只知用“巧”,则难免缺乏“根基”,唯有苦干加巧干才是干事的根本途径。
包起帆是全国著名的劳模,“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从工人发明家“抓斗大王”到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的编制者,包起帆拥有了许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辉煌。
“抓斗大王”的称号让人们认识了包起帆,30多年来,他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而是将创新作为工作的原动力,不断取得突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工人应该有所作为。”包起帆说。
以前当工人的时候,是以“老大粗”为荣,比谁汗流得多、大包扛得多。如今,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尽管艰苦创业的精神还是需要的,但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包起帆这样认为。
2006年5月,包起帆的发明项目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一举获得4项金奖,成为该展会举办105年来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有了技术创新还不够,掌控了标准,才能掌握行业话语权,包起帆实现了“零”的突破。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投票表决,正式任命由包起帆负责领导由9个国家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2010年7月1日作为国际可公开提供的规范已经在日内瓦总部由ISO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物流和物联网领域在获准制定国际标准方面担纲主角。
进入新世纪,码头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成为趋势。为了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包起帆带领研发团队实现了港口从传统装卸功能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转型:上海罗泾散杂货码头实现了一条岸线同时供公共码头、钢厂和电厂灰场共用,做到无缝隙物流配送。
凭借持续创新、不断突破,包起帆成为中国工人发明家的一面旗帜。
苦干不等于没有目标地蛮干,巧干也不是凭空想象地胡干。干部做事需要巧干,需要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创新智慧,好干部成功的秘诀就是用大脑想问题,用智慧去工作。他们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注入创新精神,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
干工作、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有的甚至十分错综复杂,这就要求干部要带头做好苦干加巧干的准备。干工作,只有做到心中有底,手上有法,脚下有力,才能真正抓出成效。
巧干,不是偷懒和投机取巧的代名词,而是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工作艺术的同义词。之所以强调要巧干而不要一味蛮干,就是要求办事不盲从、不机械,坚持统筹兼顾,深谋远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热点;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学办事能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创新,尤其要用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只有巧干加上苦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党员干部既要埋头苦干,又要科学巧干,才能真正干到点子上,干出成效来。
要重视原则性,也要重视灵活性
我们党历来强调,党员干部要讲原则。讲原则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讲原则,这个原则必须是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党员干部做事也要讲灵活性,做到“做事必须有力度,做人还得有温度。”也就是说,即使按原则办事也要兼顾方方面面,看看你所处的环境是什么,你所面对的人又是谁,能不伤害别人的,尽量不要伤害。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正是因为有了原则性,执行者才能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正是因为有了灵活性,执行者才能避免政策实施的僵化和教条。正确的政策变通往往是“只求神似,不求形似”。原则性与灵活性二者是统一的,原则性是灵活的基础,灵活性是原则性的保证,是为实现原则性服务的。
干部开展工作,接触具体问题多,这就要求干部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灵活性。
河南省郸城县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宏是“全国模范检察官”。
办案也要讲发展、讲和谐、讲稳定、讲效果,作为反贪局长的陈海宏注重工作的灵活性,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的同时,不忘给当事人无私的人性关爱。
一次,陈海宏和几名干警去逮捕犯人韩某,干警们本来可以直接破门而入直接把人带走,但陈海宏考虑到韩某家里有孩子在,这样公然进去抓人对孩子影响不好。所以,陈海宏他们先敲了门再进去。进去之后,陈海宏对孩子说:“我们和你妈妈谈点事,你去别的屋里做作业去吧。”等孩子去别的屋里子后,他们才将韩某带出去,给韩某戴上手铐。
2006年,陈海宏的一个老同学因为挪用公款炒股而潜逃,老同学的母亲,也是陈海宏的老师带着礼品登门拜访,希望陈海宏能够“放孩子一马”。看着年迈的老师老泪纵横,陈海宏心里十分难受,但是老同学触犯了国家法律绝不能容情。于是,陈海宏开始给老师做思想工作,让老师劝老同学早日归还公款并主动自首,以争取宽大处理。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老同学准备主动投案自首,陈海宏得知此事后,主动去接归来的老同学并买了生活品,然后亲自将他送进看守所。同学入狱后,陈海宏主动承担起照顾老师的责任,因为老同学入狱之后,年迈的父亲无人照料,一直照顾到老同学刑满释放。
陈海宏身为国家执法人员,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但执法过程中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又有人情味,这样做更容易赢得别人的理解,有助于工作更加顺利的展开,也更有助于创建和谐社会。
只讲原则性,不仅会给人过于生硬和冷冰冰的感觉,而且会大大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所以在原则问题不妥协的情况下,也要讲灵活性。只有这样,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大胆、放手地去干,否则,就会因害怕犯错误而做事畏首畏尾。
周恩来同志经常强调“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统一的方法有不少,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原则问题绝不妥协,在情感和别的方面给人以补偿党员干部如果在工作中能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人以情感的慰藉,就会发现即使很难处理的问题,同样也能赢得理解,减少很多工作阻力。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许多时候,可能按照原则办事会很不近人情,虽然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多一点细心,多一点情感,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并且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3.“第三条道路法”
在工作中,党员干部也经常会有两难的时候,要么违反原则,要么得罪群众,其实完全可以想想,难道真的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吗?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和道路,可以兼顾到彼此呢?
犹太人有句谚语:“当两条路摆在面前时,要选择第三条。”其实质即是从“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开辟新路。
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说话办事要以具体情况为依据,也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来比喻写文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不仅是写文章,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仅要做到求真务实,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在陕西省渭北山区一个名叫惠家沟的小山村,41岁的郭秀明毛遂自荐当上了村里的党支书。当时这里曾经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这名当了十几年赤脚医生的瘦瘦弱弱的中年男人立志要改变村里的状况,要让大家富起来,有钱吃,有钱穿,还要有钱看病。
郭秀明用3天的时间访遍了全村118户人家,随后他召开了支部大会,他说:“惠家沟抬头是山,低头是山,一架连一架的山,难道只能生一个‘穷’字吗?咱们就要在‘山’字上做文章,靠山吃山!”接下来,郭秀明带领着村里17名党员、22名团员,拎着干粮,扛着镢头上了村里最远的南梁,开挖育林带。
郭秀明带着一队人马每天早出晚归,累病了,腿肿得打不了弯,眼睛肿得只剩下一道缝,但他依然没有停下。他点燃了乡亲们的希望之火,在穷了几辈子的乡亲们看来,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实实在在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更能打动他们的了。不久,村里的男女老少就扛着镢头,跟着上了山。全村男女老少苦战了一个多月,终于在乱石满坡的南梁上开挖出4万个树坑。开春要种树,村里却没钱买树苗。郭秀明作为党支书,立即从家里拿来100元钱,在他的带动下,村支委每人100元,党员50元,很快凑出1100元,买回4万棵树苗种了下去。
郭秀明带领大家精心照看,惠家沟的山上有了第一片新绿。从此,惠家沟的植树造林一年接着一年,5年下来,全村已有用材林1700多亩,经济林650多亩,宜林荒山覆盖率达到100%。1996年3月,惠家沟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这个穷了几辈子的小山村,破天荒地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靠树吃树”,惠家沟的人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家家养起了猪牛羊,全村有97%的人家盖起了新瓦房,许多人家里有了电话、洗衣机、电视机……在这个山沟沟里,正是由于郭秀明因地制宜,“靠山种树”“靠树吃饭”,使全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由于各地的环境千差万别,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建设模式,科学确定目标体系,扎实推进建设进程。
党员干部要把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关键是要多发扬民主、多征询意见,在吃透上请、摸清下情、搞好结合上狠下工夫,切不能不切实际、强拉硬拽、生搬硬套。从这个意义上讲,因地制宜不仅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种优良的作风。做到量力而行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克服主观主义。如果主观臆断,不讲方法,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硬着头皮去做,难免埋下不少隐患,把事情办砸。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制订规划,拟定政策,开展工作,都要符合实际而不能脱离实际,这是创造政绩的基础。共产党人既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又要充分考虑做好工作的条件与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党员干部要善于把上级的决策部署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党的思想路线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必然要求,脱离实际必然导致主观主义。党员干部应坚持一切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求发展,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下基层无所适从的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说话办事有准头,才能对症下药
常常会听到群众评价一些干部:不了解情况,说出的话“云里雾里”,一点“准头”都没有。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干部对群众的一些问题,不去深入调查了解问题的原因,而是凭直觉、凭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发表一些意见,采取一些措施,结果不仅问题解决不了,还会使群众不感到这个干部是个不负责任的干部。
一个问题的出现总有其背景、根源,作为人民公仆,党员干部对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或采取措施之前,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弄清问题的真实情况,以事实为根本,以政策规章为依据,站在维护大局、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96年12月,刚任临泽县法院院长的韩经荣在工作中发现,有些“熟面孔”的群众时常往法院立案、执行部门跑。通过接待上访他了解到,群众对法院长期存在的立案慢、执行难、工作效率低、办案质量差等现象意见很大。
他立即带领院党组一班人深入一线干警和群众当中,调查研究,找准了问题的症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提出“对症下药,以猛药治顽症”,摒弃以往立、审、执“一条龙”运行的审判机制,率先在张掖市推行“六分立”制度,建立大立案、精审判、重监督、强执行的工作格局。付诸实施后,立竿见影,深受各界好评。
韩经荣从“效率”入手,以提高“效率”来保证“公正”的实现。作为落实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他进一步完善了《诉讼指南》,并推出诉讼风险提示制度和诉讼指导制度,在立案和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时,一并送达,以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同时,把审判过程中的庭上告知改为庭前告知,使法官审案直奔主题,把主要精力放在举证、质证、认证、说理、评断上,这使案件平均庭审时间比以前缩短了20分钟左右。
设立简易纠纷速裁处,对简单的民事纠纷以最简捷的方式快速审结,是韩经荣为提高办案效率,2001年8月在临泽县法院任职时推出的新举措,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他在甘州区法院又推行了“由一个审判庭专门速裁案情简单的案件”的办案方式。结果,短短9个月就速裁案件721件。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执行难问题,韩经荣带领大家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子,适时推出了改革执行权运行机制及排期执行、执行听证、开庭执行、交叉执行等执行方式,加强了办案人员的紧迫感,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和执行效率,实现了执行收结案动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治病要讲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找对关键,抓住问题的“症结”。韩经荣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最终提高了办案效率,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要走下去,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多开展一些问题调研、典型调研、专题调研、系统调研,用以指导和改进工作,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
干部都要下决心、下工夫调查研究,使脑子里既有大账,又有细账,找到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样说话办事才有“准头”,才能“对症下药”,才能真正为民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