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惊诧莫名,不知属下犯了什么罪过。蓦地,十几年前在严州策划叛逃的往事,浮上心头。莫非是那件事,东窗事发?牵线的人早已被灭了口,秘密不会泄露出去呀?
心里的疑问解不开,心头像无数只毒虫,一起咬啮。越想越感到大事不妙。夜长难眠,饮食锐减,很快恹恹病倒了。
到洪武十七年岁首,病情越发沉重,骨瘦如柴,卧床不起。
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前去探病。朱标嘘寒问暖,倍极关怀。接着,又派遣淮安侯华中,督理御医诊断治疗。无奈,李文忠的病,是因惊惧忧虑而得,乃是心病,哪是药石可以奏效的?就是华佗再世,药王复生,恐怕也难以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正月二十七日,朱元璋亲自驾临探视。
李文忠见舅皇驾临,枯黄的瘦脸上掠过一层希望的光彩。他强打精神,要家人扶起来见驾。朱元璋急忙上前制止。他坐到床前,仔细询问外甥的病情。
李文忠喘息着,断断续续地答道:“舅舅,孩儿……恐怕,难以……为舅舅,尽忠,尽孝了。”
“不要这么说,你会好起来的。”朱元璋蹙着眉头进行安慰。
李文忠深受感动,凹陷的眼角渗出了两行热泪。喘息着答道:“孩儿,在严州,任职十多年,很得……舅舅信任。可,孩儿,却有一件……一件愧对舅舅的事。这事,长久压在心中,一直不敢……”说到这里,他嘴角抽搐,哽咽难言。
朱元璋带着泪音安慰道:“孩儿,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要再说了。舅舅什么都知道。如果不肯宽容你,把什么事都记在心上,你也成就不了后来的功业。舅舅今天给你带来了御医调制的保春回阳丹,你服了后,很快就会复原的。”
“孩儿,不知怎么……感谢舅舅的……再造之恩。等孩儿……病好了……一定百倍、千倍地……报答……报答你老人家。”
“不要劳神多说话,你就安心静养吧。”
看到外甥的虔诚与痛苦,朱元璋神色忧戚地站起来,急急地离开了。
压在心底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李文忠感到一阵轻松,病情顿时减去了几分。家里人更是无比兴奋,以为皇上驾临,不仅是圣恩隆渥,而且带来
了灵药,带来了吉祥。一家人赶忙给病人服下皇上亲自送来的“保者回阳丹”。
谁也不曾想到的是,在皇帝探视的第三天夜半,叱咤风云二十载、战功赫赫的大将军,竟然撒手人!亨年四十四岁。时间是洪武十七年,三月初一。
鹽耗传来,举朝籐惊。刚刚听说皇上亲自探视后,大将军病情好转,怎么会猝然而死呢?
正在朝野迷惑不解之际,给李文忠看病的郎中及其亲属一百余口,被抓起来处死了。公布的罪名是,借看病之机,暗下毒鸩,毐死了曹国公!督理医生治病的淮安侯华中,也因督医失职,被罢职削爵,充军川西建昌卫。
欲盖弥彰,聪明的朱元璋所做的一切,正露出自己的狐狸尾巴。不然,为什么要杀郎中的全家灭口?这个留给历史的“谜团”,在明眼人的眼里,一点也不是谜。
被削爵流放的华中,是虎将华云龙的儿子。华云龙是跟随朱元璋南下定远的二十四个心腹之一。洪武元年,在大将军徐达指挥下北伐中原,屡立战功,遂作了北平镇守兼北平行省参政。洪武三年,晋封淮安侯的华云龙坐镇元旧都,权重位尊,生活日渐奢侈腐化,竟然忘掉自检。他不但住进元丞相脱脱豪华的府邸,甚而使用故元皇帝的龙床。朱元璋得知后,曾派专使斥责。但华云龙置若罔闻,依然故我,日夜沉溺酒色,连政事都懒得过问。
洪武七年六月末,朱元璋召他回京。登程不久,便死于途中。是惊吓而死,是自裁,或是被杀,同样是一个谜。
在宋濂奉命为其撰写的“神道碑”中,人们看到这样几句话:
“侯从征四方,粗著劳孝。初无奇功骏烈照耀人之耳目。然而,封以大郡,赐以封爵,宠恩之加不为不重矣。奈何,徇欲败度,绝无忧国恤民之心,乃知往古韩(信)彭(越)之流,怙功自专,卒致夷灭,皆其自取云尔。”
自古迄今,只要不是大奸大恶的人,死后所作的墓志铭,无不是扬善避恶,极尽褒扬之能事。一向温厚诚笃、笔底生花的宋学士,给一个盖棺论定的侯爷作墓志,不但一反常规,毫无遮掩伪饰,而且公然与被刘邦杀死的韩信、彭越相比!谜团不解自破:华云龙绝非善终。肯定又是朱皇帝打发他去见上帝的。
不过,和朱亮祖不一样,华云龙的儿子华中,当时还是袭了爵。现在让他负责李文忠的治疗,也是朱元璋煞费苦心:生则无功,死则有罪。结果病人被治死了,他自然难逃惩治。等到洪武二十三年,抓胡惟庸党羽的风浪再起,华中则“名正言顺”地成了“胡党”。不过,此时他早已遗尸贬所了。
朱元璋诛杀功臣勋将以及他们后代子孙的手段,简直运用到了极致6不知下一个又该轮到哪一个了。
]雨如晦,道路泥泞。朱元璋带领着几名随从,行走在一条弯曲的山路上。忽然间,狂风大作,沙飞石走,周围一片混沌,仿佛就要天塌地陷。
“哒哒哒……”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急骤的马蹄声。声音越来越清晰。举目四望,一队飞骑自西北方狂奔而来。到了跟前方才看清,跑在前面的是常遇春。他翻身下马,拜倒在地,喘息着说道:
“启禀皋上,徐达谋反了。”
“这是真的吗?”
“微臣不敢谎报。那厮已经带领大军杀过来了!”
朱元璋急忙站到高处瞭望,只见长江北岸,烟尘滚滚,旌旗蔽空,喊杀声震耳欲聋。正惊愕得不知如何是好,徐达忽然从背后窜了出来。手挥宝剑,向他扑来。朱元璋慌忙拔腿飞跑,一面大声呼喊侍从阻挡。无奈,两腿酸麻,怎么也跑不快。好不容易奔回金殿,反身关殿门。可是,已经晚了,徐达紧跟着追了进来。他无处躲藏,又无侍卫在身旁,只得拔剑相迎。你劈我刺,剑光闪烁,从殿内杀到殿外,又从殿外杀回殿内。朱元璋渐渐抵挡不住徐达的凶猛劈杀,只得步步后退。可是,吊龙御座挡在身后,已经无路可退。他怕徐达把龙墩抢到手,急忙挺剑阻挡。徐达一个箭步奔上来,“当啷”一声,将他手中的宝剑打落到地上。朱元璋索性坐上御座,闭上双眼,等待对方下手。一边厉声喝问:
“我待将军不薄,你为何还要造反?”
徐达汹汹地反问道:“我倒问你,为什么听信常遇春的谗言,加害与我?你不想想,我的十万大军就摆在江边,要想夺你的龙位,你抵挡得住吗?我要是真有异谋,何必等到今天?一个想造反的人,用得着前来见你?”
“那,你带领许多人马来干什么?”
“保卫皇上。你没看到有人想夺你的天下吗?”
“这是真的吗?”
“我徐达舍命追随你大半生,什么时候对你撒过谎?你为何如此猜忌呢?”
“不是朕猜疑,只怕是你怀有狼子野心。”
一面说着,他想趁徐达不在意,一剑将他刺死。无奈,右手麻木无力,举不起剑来。急得大声喊叫:“来人呀———决来救驾呀!”
朱元璋连喊了好几声,没有一人答应。心想,这一回,绝死无疑了。
“天哪!”一声狂叫,突然醒了过来。
原来作了一个可怕的梦。伸手摸摸胸口,热汗涔涔,心口咚咚跳个不止……
“这,是吉,是凶?”朱元璋一遍又一遍地向自己发问。
“唉!那绝不会是真的。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朱元璋很快做出了回答,“什么人都可能反叛朕,惟独徐达不会。他对胡惟庸的专擅横行,不是跟朕一样,心急如焚吗?何况,朕对他的赞誉和封赏,超过了任何一位大臣,他总不至于恩将仇报吧?”
朱元璋说的是真情实话。他对徐达征战之才、大将之德的赞誉嘉奖,超过了任何人。他多次当众赞赏徐达的同时,还要众将学习他的廉洁忠诚:
“你们都看看信国公:妇女无所爱,宝物无所取,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惟有他一人而已。你们谁人能及?”
登极之初,朱元璋便晋封徐达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兼太子少傅。可以说,能够赏赐的官职和爵禄都赏给了。并且亲自为爱将写了一封诰书:
命将出师,立兴国之大业;建邦后土,资佐运之能臣。中书右丞相徐达,刚毅英杰,远量雄深。岩岩山岳之重,矫矫虎貌之猛。从予起兵于濠上,先存捧日之心;来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气贯万人而无敌,推恩抚民而安居。压旗指顾,淮海澄清;雷电锵轰,湖湘帅服西连巴苟,东际溟洋,有征则总水陆之军戎,所向则收郡邑之图籍。削平二强国,古之名将何以加?辛勤十余年,吾之封疆由此定。允谓元勋,宜贗上捋。吁嘻!太公韬略,当宏一统之规;邛禹功,名,特列诸侯之上。”
1词气之感奋、激扬,褒扬之诚笃、高崇,简直楚无以复加!
建国之后,徐达北伐中原,平定山右,出师秦陇,肃清沙漠。十年之间,坐镇北平山西一线,练兵备边,作了北方边境的屏障干城。徐达之名威镇大漠,荡激华夏。朱元璋更是倚之如泰山,亲之如腹心。
可是,为什么没梦到别人造反,偏偏是徐达呢?
如临深渊,如膳薄冰。躺在温暖柔软的锦衾中,朱元璋的心头阵阵发冷,骧糜然如同装满了冰雪。
“不错,那李善长、宋濂等,哪个不是一直表现得对朕耿忠不二?到头来,图穷上首见,都成了奸党的同伙!”朱元璋频频地告诫自己,“谁能保证功勋最高、权位最重的徐达,一定是个永不变心的忠臣疙瘩呢?”
朱元璋睡意顿消,心绪缭乱。唐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忽然浮上心头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说玉要烧三日满,辨豺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界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当初,周公辅成王,流言四起;王莽辅平帝,举朝称贤。假如周公、王莽都早早死了,又谁能辨别周公是大忠臣,王莽是大奸宄?说不定,周公成为奸雄,而王莽反成贤士良臣了。看来,大奸大猾,正是用忠厚诚朴的外衣包裹得最严实的人!
自身的经验,历史的教训,都在频频敲起鱉钟:决不能轻信任何人!
朱元璋又想起了一件往事……
统辖百万之师,攻城略地的大将军,却是个治家的低能儿。徐达的家人奴仆横行乡里,曾多次遭到他的斥责。而徐达夫人谢氏的桀骜不驯,目无皇上,更使他切齿痛恨。堂堂首将,竞然是个惧内的魁首,一直连个姬妾都不敢纳,谢氏好强使性,傲慢无理,说话更不知道深浅高低,对徐达的劝说教训,她只当成耳旁风。有时进宫朝见马皇后照样疏于礼数,甚而倨傲不恭。马皇后看在多年亲密相处,徐达功高忠勤的份上,每次都原谅了她。
有一天,马皇后设宴招待几位诰命夫人,席间兴奋地说道:“多亏各位公爷、侯爷沙场拼杀,才使百姓们脱离苦海,生活安顿。各位爵爷、夫人,也才有今天的富贵。”说到这里,马皇后扭头笑着对谢氏说:“像魏国公徐大人,也是受苦过来的,当初哪想到今天的好日子?希望夫人珍惜今日,永保荣华。”其他几位夫人都说道:“多托了皇上和皇后娘娘的福。”只有谢氏冷冷地说道:“不错,都是穷过来的。如今我家可不比你家。”听到这样不懂规矩的话,马皇后很不高兴,本想训斥她几句。转念一想,不能忘了皇后的气度,冷冷地笑道:“当年王、谢再生,说不定还要忌妒你国公府呢!”
朱元璋下朝回来,见马皇后脸色不悦,忙问发生了什么事?马皇后隐瞒不过,只得照实说了谢氏的言行。朱元璋听了很生气。认为谢氏的莽撞无礼,绝不仅仅是出自无知,根子恐怕是在徐达身上。犯上悖逆之言虽然出自妇人女子之口,可能正暴露了徐达心中的隐秘。即使徐达无犯上之心,枕边风吹紧了,焉能不心动?当年谢在兴谋叛暴露,被处死的时候,那谢氏不仅无视劝告,捧着酒食到沙场上为其父亲送行,而且大骂自己狼心狗肺,是杀害同患难弟兄的凶手。
当时战争还在进行,为了笼络这位惧内将军,同时也为了制服泼妇谢氏,朱元璋特地送了两个美人给徐达,一则压服醋坛子,二则趁机找到由头,将狠毒并对皇家不恭的女人除掉。不久,果然发生了谢氏逼得侍妾投井自杀的事,他趁机将眼中钉杀了。
一日夫妻百日恩。杀了他的老婆,徐达能不衔恨于心?
“是的,必须要听其言,观其行,处处提防。决不能让徐达的阴谋得逞!”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人,比朱元璋小四岁,是与朱元璋一起割草放牛的少年伙伴。投军之后,一直是朱元璋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得力的助手。他庄重沉稳,谋而后功。不论是奉命留守,还是统帅三军出征,尽管大权在握,却严格遵从朱元璋的部署行事,从不专权,或擅作威福。他为人含蓄敦厚,自律甚严,治军令出如山。他爱兵如了,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士卒不饱他不进食,士卒安营未稳他不进帐。将士爱他如尊长,都愿意为他出死力。他不妄杀,不扰民。军队所到之处,秩序井然,深得百姓爱戴。
当初,徐达率部攻下苏州,立即出榜安民,严申军令,军人取民物者斩!将士慑于军令,无人敢于违犯。当时,苏州还流传着不少徐达忠厚仁慈、以及严于治军的“故事”。
有个卖食品的摊贩认为有机可乘,竟想趁机讹诈。他诬陷一个军士吃了他的面食不给钱,军士不肯认账。两人争执不下,徐达恰好经过那里。小贩见大官来到,更加有恃无恐。徐达见小贩大吵大嚷,害怕影响军威,只得将军士当场斩首。但剖开军士的内脏检查,并未发现有面食。小贩急忙跪到地上,承认是诬赖。但遭到诬陷的军士已经被冤杀,只得以命抵命。这件事震动了整个苏州城。从此,军纪更加整肃,全城百姓同声叹服。
有一天,徐达在大街上见到一个绝色女子,不由心下活动,便烦人以重金相聘。女方慨然应诺。但因战事匆忙,未来得及迎娶,便匆匆转移。徐达后悔不迭,觉得一厢情愿,有强聘之嫌。等到一年后重返苏州,立即遣人前去道歉,让姑娘另行嫁人。不料,女家不答应,坚持要嫁给大功臣。徐达无奈,只得亲自登门谢罪,陈述轻率之过。恳求再三,女家方才勉强应允。告辞时,徐达再赠金银,以助奁资。
徐达的为人,在苏州传为美谈。人人敬仰徐元帅军纪严明,道德高尚。朱元璋也对徐达优礼有加。他自己更是把皇帝的事业,无条件地看成自己的事业。
但是,等到四方战事结束,徐达胜利返归京城后,渐渐对朱元璋的一些做法,产生了疑虑。
首先使徐达惊心动魄的是,大臣们接二连三地被逮捕,一个个成了谋叛的凶犯,许多人不经三推六问,便草草掉了脑袋。忠诚敦厚的老实人,不忍心看到那么多的旧人相继殒命,更不相信,那些被杀的人,真的犯下了应该杀头的罪过。忠心耿耿的李善长、宋濂,功勋累累的李文忠,老实巴交的狂广洋……那些所谓“十恶不赦、法理难容”的大罪,真是他们犯下的吗?
许多往事,不住地在徐达的心头涌动……
他永远记得妻子谢氏被杀的情景。
那天,朱元璋召他去内廷下棋,却派人将谢氏杀了。事后兴高采烈地跟他说:“牝鸡司晨,家之不祥。现在,爱卿家可以免除赤族之祸了——朕要向你祝贺呦!”
徐达又想起分“悍妇肉”那恐怖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