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天堑,采石矶大血战;勇冠三军,常遇春显神威。生异心,李扒头被沉江底;暗通敌,陈野先自寻死路。汤和献美,朱元璋又得佳丽;美人献计,散金银鼓舞士气。轻举妄动,郭天叙集庆丧命;勇克金陵,朱元璋大偿宏愿。
明王龙凤元年(1355)六月的一天黎明时分,下弦月从云层中探出半张脸,窥视着静悄悄的大江。蓦地,仿佛从水底钻出来的一般,自江北驶来一队战船。眨眼之间,江面上舳舻相接,白帆蔽空,宛如过江之鲫,一眼望不到尽头。马不嘶,人不喊,橹不响,灯不明,除了船头击水的低低哗啦声,江面上依然十分寂静。
这是朱元璋亲自率领的渡江船队。临行前,他命侄儿朱文正和外甥朱文忠带领一万人马留守和州,其余兵马悉数登上了渡江帆船。
朱元璋盼望已久的收复江南大战,从此拉开了序幕。
原定计划是,大军在午夜出发,一个时辰后抵达采石,趁着敌人尚在睡梦中,一举夺下险峻的牛渚矶,天明前占领军事重镇采石。不料,自昨天傍晚起,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滔滔大江,像煮沸了的开水锅,船只根本没法启动。瓢泼大雨一直下到丑刻方才停歇。所幸,越刮越急的西北风,将布满天际的乌云刮向了采石方向。头顶上,天开一线,露出星光点点。进攻的时机被耽误了整整两个时辰,现在雨歇风缓,顺风顺水,正是渡江的好时机。朱元璋果断地下达命令,兵分三路渡江。李善长带领右路大军,由常遇春为先锋,邓愈为副先锋,徐达带领左路大军,由胡大海为先锋,李德胜为副先锋;他自己带领中路大军,由汤和任先锋,郭英为副先锋。中路大军正面进攻牛渚矶,左右两路大军绕道包抄采石矶。争取拂晓时分,双双告捷。
朱元璋与汤和、郭英、冯国用等率先登舟。左右两路船队,扬帆扯旗,同时开拔。一时间,船影连江,千舟竞发,向着采石矶飞速前进……采石矶是一座著名的市镇,因傍依出产五彩石的采石山而得名。采石山周长十五里,山上树木繁茂,苍翠蓊郁,宛如螺钿,故又有“翠螺山”之称。采石山雄踞长江南岸,一座险峰探出于江流之中,利剑似的控扼着大江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采石矶的名字,更是蜚声华夏,无人不知。其实,横插中流的高崖,名叫牛渚矶,是采石山的一角。难怪人们多知有采石矶,而少知有牛渚矶。朱家军今天晚上首先要攻占的就是这里。
扬帆行舟,无须摇櫓,黑沉沉的大江上,帆影幢幢,船舷摩擦着江涛发出的细微响声,仿佛战士们在低声鼓励:飞过江去,奋勇杀敌。偶或有几只被船队惊起的水鸟,向江南飞去,发出几声惊恐的长鸣,打破这无边的寂静。
朱元璋的船队接近牛渚矶时,侦察船来报,江中防守的船队,比原先了解的多许多倍。原来,蛮子海牙从北岸败退后,也来到这里布防。牛渚矶的左右两侧,敌船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宛如建起了一座坚固的城墙。只有石矶的前方和西侧,迎着大江的十几丈江面上,由于船只无法停泊,才无船把守。仿佛敞开一座大门,迎接来访的船队。
朱元璋悄然来到离石矶不远的地方,仔细观察。但见险峰横空,惊涛声声。奔腾而来的江涛,猛扑石矶,被迎头撞得粉碎。矶下巨浪翻滚,旋涡相连,龙啸虎吟,如滚沸的油锅一般。木船不仅无法在近处停泊,要想从这里靠近石崖,必然一头撞到峭壁上,落个船毁人亡的下场!
避之可生,当之则亡。这里是死亡的陷阱,张着大口捕捉野兽的罗网!
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朱元璋立即命令中路船队分左右两路出击:右路向牛渚矶迤西,左路向牛渚矶迤东,同时向敌船发起进攻,务必在短时间内清除进攻石矶的障碍。
不到半个时辰,两路船队先后来报:防守江岸的敌船,少数被击沉,大部掉头潜逃。朱元璋命令停止追赶,集中兵力,由牛渚矶背水的东侧,发起总攻。
汤和和郭英领命,立即调船向牛渚矶的东侧靠近。不料,刚刚驶到离石矶十几丈的地方,忽然头顶上一声锣响,顿时呐喊声四起,利箭如飞蝗雨点般铺天盖地射来。天黑箭密,士兵的盾牌起不了多大作用。一声接一声的中箭哀号声,一个接一个士兵的落水声,此起彼伏,震人心弦。
有几只船,奋勇冲到了石矶前,没等靠上石崖,火球从天而降。石肌上火雨粉飞,相继落到了船上。顿时烈焰腾腾,将士们都被裹在大火中,只得纷纷跳船逃命……
第一次正面进攻失败了。
急万分的朱元璋,正与冯国用商讨对策,忽听得后军喊杀声起。原来,刚才被赶走的元军船队,趁着朱元璋进攻受阻,又掉头杀了回来!
朱元璋腹背受敌,情势十分危急。朱元璋接受冯国用的建议,暂停正面进攻,命令船队回头迎击反扑的敌军。同时,派人急招常遇春和胡大海来中军指挥船上听命。
当初,常遇春归附时,朱元璋开口就封他作了先锋。屡立战功的胡大海,心下不平,竟然当着常遇春的面,向朱元璋发泄不满。说什么,元帅—向标榜论功行赏,可那常遇春刚来,寸功未立,就封他为先锋,这不是重新人、轻旧人是什么?朱元璋虽然好言劝慰,但胡大海仍然心下不快。
现在进攻受挫,朱元璋想利用两人的矛盾和拼命三郎的好强心胜,—举攻克牛渚矶。
两位部下一到,朱元璋开门见山地说道:“二位将军,这里的正面进攻受挫。牛渚矶崖高壁陡,狗日的鞑子防守严密,无人能攻得上去。二位将军武艺超群,故而招你们前来相助。相信你们一定能马到成功。你们哪一位,率先攻上石矶,为大军打开进路,我就封他为正先锋。”
“元帅尽管放心胡大海一听,急忙抢先回答,“不出半个时辰,俺就叫那鸟采石矶,姓胡!”
常遇春哪肯相让,播撸袖子说道:“元帅等着瞧——那采石矶,不一定是姓胡还是姓常呢!”
“好!我倒要瞧瞧,那采石矶到底姓啥!二位将军,我等着给你们庆功呢。”朱元璋挥手吩咐道,“你们每人只带一只船,每船带三十名士兵,把船帆和衣服用水淹湿,防止被火烧着。多带盾牌,当心箭伤。只要你们能攀上崖去,我立刻麾军支援。”
“是!”两人答应一声,分头去了。
过了不多一会儿,两只准备停当的木船,像箭一般射出,很快靠近了牛渚矶。想不到的是,抬头向上一看,船面离矶顶足有两丈高。就是上面无人放箭拋火,要想登上去也是难上加难。胡大海没了主意,气得大声骂娘。常遇春借着微弱的晨曦仔细观察,见石壁上有一条裂缝蜿蜓而上。石缝宽约三四指,可以伸进脚尖去。他顺手扔下盾牌,将短刀插进腰里,像壁虎一般,手抓脚蹬,攀着石缝向上爬去。由于求胜心切,加之凌晨江上雾起,他在下面并没有看清石缝的走向。等爬到离矶顶不到半丈的地方,方才发现,石缝向右拐了下去。常遇春进不得,退不得,情势万分危急。这时,嵐上已经发现有人攀崖,好几杆长矛同时向常遇春刺了过来。
常遇春的性命危在旦夕……
“常将军当心呀!”船上的人发出了一阵惊呼。
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常遇春急中生智,伸手抓住伸过来的一枝枪杆,紧紧握住不放。对方怕丢了枪,又害怕被拖下水,拼命往上拽。常遇春借助对方的力量,蹬着石壁“噌噌噌”,攀上了崖顶。
“杀——”随着一声炸雷般的大吼,常遇春“嗖”地拔出刀,砍瓜切菜一般,猛杀猛砍起来。眨眼之间,七八条尸体横到地上。近处的元兵顾不得防守矶下,一齐掉过头来,围着常遇春厮杀。常遇春毫无惧色,一把雪片刀挥舞得寒光闪闪,宛如猛虎进了羊群一般。元军欺常遇春孤身一人,一个个奋勇上前,将他团团围在当中。好虎敌不住一群狼,常遇春左抵右挡,渐渐力气不支,被逼到了悬崖的边缘上。
正在危急之时,胡大海的人和常遇春的三十名部下,趁常遇春把守崖的敌军吸引过去的有利时机,撑着竹篙,相继攀上了崖顶。猛虎下山,蚊龙出海。六十个人,赛过六十只猛虎。眨眼之间,据守矶顶的元兵,大都倒在了血泊里。等到采石山大营的援军来到,更多的将士,源源不断地攀上了矶顶。
刀枪丁当,血肉飞溅,尸体堆山。厮杀了近半个时辰,太阳早已照红了大地,牛渚矶方才被控制。朱元璋立刻指挥队伍向山头的五通庙攻去。
被吹嘘为“铁打的牛渚矶”一旦失守,据守山顶大営的守军,根本抵挡不住朱家军的凶猛冲杀,纷纷向山下溃逃。可是,刚刚逃到山下,又被围攻采石镇的兵将截住,杀了个措手不及。除了少数人夺路向太平府方向逃走,大部分人做了俘虏。打扫战场时得知,一个时辰的恶战,元军死伤一千余人,朱元璋的将士也倒下一百多。
朱元璋没有想到,登陆江南的第一仗,竟然打得如此艰险惨烈。当他被阻挡在江上,遭到前后夹击时,十分担心是否能够顶住。现在,采石矶落到自己手里,初战告捷,化险为夷,朱元璋长长吐出一口气。一面不住地在心里叨念:这是水神在暗中保护的缘故。
在亲兵的护卫下,朱元璋来到山顶五通庙,他要一个人感谢保佑获得大胜的神灵。
五通庙建于南唐时代,殿阁巍峨,画栋雕梁,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的“中元水府”匾额,至今仍然悬挂在正殿的门楣之上。牛渚矶三面环水,深潭无底,传说蛰龙、水怪经常出没。每年八月十五,这里有规模巨大的庙会,郑重举行祭祀水神仪式。和尚击磐念经,善男信女礼拜,祭仪结束之后,将牛羊猪三牲,以及大坛美酒、干鲜果点,投入潭中,请水神饱享,以护佑舟旅平安……
朱元璋屏退侍卫,一个人来到五通庙大殿,恭恭敬敬拈上三炷香,跪倒在拜垫上,虔诚地祝祷:“水府诸神灵啊,托你们的神威襄助,朱元璋方才胜利攻占釆石矶。还望再现威灵,保佑进攻采石镇和在大江上战斗的队伍,双双取胜。弟子一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朱璋还没从拜垫上站起来,侍从先后来报:坚守采石镇的元军正在拼死抵抗,忽然望见山顶上飘起了“朱”字大旗,立刻丧失了斗志,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两千多人做了俘虏。在江中与元军殊死对抗的战船,也大获全胜。蛮子海牙率领他的水军,向江北峪溪口方向遁逃,我军正在追赶之中……
采石之战胜利结束,下一个目标,就是太平府了。
朝餿已经映红东方天际。一轮红彤彤的朝阳,闪耀在大江之上。插在五通庙前的“朱”宇大旗,迎风招展,呼啦作响,似在欢呼来之不易的胜利!
元璋在采石山顶五通庙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下一步的战斗。跟随过江的十多名大将坐定之后,朱元璋首先回顾了采石战役的残酷,胜利来之不易,又颂扬了将士们的勇敢。最后,他掩饰着内心的兴奋,喜滋滋地说道:
“他娘的!真想不到哇,小小采石矶,竟然如此险峻,防守如此严密,简直就是一块哨不动的铁疙瘩。不是将士们不怕死,猛冲猛打,今天非栽在高崖深潭下不可!”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目光投向了坐在左侧的常遇春。“我们旗开得胜,一举攻下采石,大伙都尽了力,为我们下江南开了个好头。不过,打开天堑通道的第一位大功臣,就是常遇春将军。他一个人竟然能够爬上石矶去,简直比猴子都灵巧。了不起呀!那是他娘的多么难登的悬崖峭壁呀!鞑子的长枪,眼看着刺到了他的咽喉上,当时我惊得冒出了一头冷汗——认为这下子完了。可是,不料想,常将军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敌人的枪杆,顺势登了上去。一顿猛砍猛杀,为大军杀开一条血路,立下了头功!本帅有言在先,谁率先登上石矶,就加封谁。常遇春!”
常遇春从坐位上站起来,近前一步答道:“末将在。”
“本帅封你为元帅府正先锋。”
“谢大帅重用。”常遇春叉手行礼说,“为大帅赴汤蹈火,末将万死不辞!”
“胡大海,”朱元璋向胡大海问道,“我封常遇春为正先锋,这一回,你服不服?”
“大帅,末将口服心服。龟儿子才不想夺头功呢,可咱的时运不济呀。操他娘,咱怎么就没找到那么管用的石头缝呢?”
“这么说,你还是不宾服咯——是不是?”朱元璋笑眯眯地问道。
“不,不。俺宾服。”
“你宾服什么?”
“俺宾服他心眼儿快。他娘的,俺就是找到了石头缝,可俺想不到,借着鞑子的劲儿往上攀呀。再说,常将军爬上去以后,一把刀抵挡住那么多的人,也不是孬种干得出的!”
“哈哈哈——这就对了。”朱元璋高兴地大笑,“是骡子是马遛遛看,好汉囊包战场上见。常将军的机智勇敢,不是吹出来的,值得大伙效仿。你胡大海能心服口服就是你有了长进。不过,你这愣头青,干得也不错,你
紧随常将军冲上去,正是火候。不然,工夫一长,常将军难保不吃亏,牛渚矶也不会那么快就被我们夺下。攻占牛渚矶,你同样功不可没。本帅封你为副先锋。”
“谢大帅不弃!往后,俺胡大海要回回都夺头功!”
“说得好——各位将军都要记住这句话,每逢打仗都得夺头功!”朱元璋对莽汉的表态十分满意。
正在这时,徐达的亲兵来报:他的部下,在釆石镇抢了大批粮食、布匹,以及棉麻等物资,争相装上船,要运回和州去解救那里的饥荒。
“岂有此理!刚刚打下一个小小采石,就想胜利班师还朝啦?”朱元璋一听,勃然大怒,“我们的目标是接着攻太平,下集庆,平江南。谁让他们抢了物资就往回跑?徐达,你马上到江边去,把你的人统统集合到岸上,将装上物资的船只,砍断锚缆放流!”
“啊——放流?”许多人发出了不解的疑问声。
朱元璋猛地一挥手:“统统给我放流,一只船也不准留!”
“大帅,”徐达小心翼翼地问,“把好端端的物资扔掉多可惜呀。再说,我们打集庆,也用得着船呀。”
“那点东西,有什么舍不得的——太平城里的好东西,不是更多吗?”朱元璋狡黯地答道,“我们也不在乎那几只破船——打集庆我们走陆路。徐达,你还犹豫什么?快去执行命令!”
“是。”徐达只得快步走出了议事厅。
徐达来到江边一看,他的部下已经将缴获的以及抢来的物资,装满了十多船。正准备解缆启航。徐达怕直接制止不奏效,灵机一动喊道:
“弟兄们,快停下,听我宣布完大帅的命令,再行动呀!”
士兵们误以为,听完命令还能够照常开船往回运东西,立刻重新靠岸。拴好缆绳,飞快地来到岸上列队集合,听候命令。
“喂,你们把物资装上船,是谁的命令?身为军士竟敢无令而动,你们的胆子不小呀!”徐达厉声喝问,“大帅有令:今天就动身去打太平城。那儿的好东西多的是,这点东西我们不稀罕——统统砍断缆绳放流!”徐达的话音刚落,早已候在岸边的亲兵,一齐举刀将满载物资的船只的缆绳砍断。无人驾驶的木船,像断线的风筝一般,扭扭歪歪向下流奔去。有的在旋涡中沉没,有的碰到礁石上撞个粉碎,也有的漂得无影无踪……徐达觉得从心里疼得慌,却不能露出来。暗暗叹息几声,急忙回到议事厅向朱元璋禀报,装载物资的船只已经全部砍缆放走。
朱元璋听罢,一拍几案问道:
“徐达,你知罪吗?”
“末将知罪。”徐达略显犹豫地答道。
“你有什么罪?唔?”朱元璋虎视眈眈地追问,“你当着大伙的面,说说清楚!”
“末将治军不严,不但使部下抢掠,而且未得到命令,就要往回运送物资,更是错上加错——请大帅发落。”
“就是应该重重地发落!徐达,此次出兵,你的部下纪律圾差!这是为什么?因为你有心慈手软的毛病。要知道,治军不能用菩萨心肠。治军是赶车、放牧,哪头牲口不听话,要用鞭子狠抽!懂吗?”朱元璋扫视众将,继续说道,“看在你爽快地认识错误的份上,暂且宽恕你这一回。在以后的战斗中,你要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