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论语》有言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朋友相处不必强求事事一致,重要的是做到取长补短。友谊的维护并不需要华丽的外衣,却需要一颗真诚友善的心。
当被朋友伤害时,要把它写在沙滩上,风雨会很容易地抹去它;如果得到朋友的帮助,要把它刻在内心深处,它会永久地驻扎在那里。朋友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真心的帮助,友谊便可天长地久。
1.朋友没有绝对的
王蒙
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当代著名作家,曾任国家文化部部长。1955年发表弟一篇小说《小豆儿》。出版小说集、评论集等多种,其中《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蝴蝶》、《相见时难》等先后获全国优秀短、中篇小说奖。曾获得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和日本创作学会的“和平文化奖”等。
一些自命不凡的人,自命伟大或自命清高的人,交友也很难。他们心比天高,对别人非常严酷,有一种以我画线的味道。
我却认为对于知己不必要求得那么苛刻,非得莫逆、默契、心相印心重叠不可。人与人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朋友之间没有永远的与绝对的相互保持一致的义务;永远的与绝对的一致,夫妻父子之间也难于做到;而且各人的处境不同,不可能事事一致。其实保持一致云云,已经包含了不尽一致的意思,绝对的一致,是用不着费力保持的。比如有一些自己可以不予理睬的恶人,但是自己的朋友恰恰在此人的手下供职,就不能与你采取同样的置若罔闻的态度。你的朋友也许还要虚与委蛇,你的朋友不敢得罪你心目中的极不好的家伙。你怎么办?因而与你的朋友断交吗(那只能证明你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还是抱一个谅解的态度呢?世上有许多事,心中有数是可以的,锱铢必较却是不可取的。那种一句话不投机就割席绝交的故事总是令我难以接受。
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的看法与做法,也许你的某个朋友与你不一致,但是还有别的大量的人大量的事大量的观点呢,也许在更广阔的领域你们有着合作至少是交流的可能,为什么要采取一种极端的态度,把自己的圈子搞得愈来愈小呢?再说那种要求别人是朋友就得永远忠于自己,只能从一而终的做法,是不是暴露了某些黑手党的习气,而太缺乏现代的民主的理性的客观的与容忍的人生态度了呢?
再想一想,你的朋友都是忠于你的人,那是朋友还是你经营的小集团呢?你的朋友都是永远同意你、赞成你、歌颂你、紧跟你的人,你在他们中间听到的只有是是是、好好好、对对对,英明啊正确呀太棒啦妙极啦的一套,你什么时候能听到逆耳的忠言,能听到不愉快的真实,能得知自己的失误与外界对自己的不良反应,能得到全面的与客观的信息反馈呢?那不是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吗?世上最可笑复可悲的莫过于拼凑一个小圈子,关起门来互相吹捧、同仇敌忾、诉苦喊冤、捶胸顿足,直到哭哭啼啼地自封伟大正确的闹剧了。这样的人自己被自己闹昏了头,弄假成真,真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正确地代表历史的中流砥柱了,这不跟吃错了药一样难办吗?
还有,你能百分之百地保证你的一切选择都是最最正确而且是千年不变的吗?如果你的对某人某事某理论某学派的态度与处置并非足金成色,如果你的对待本身就留下了可争议之处,如果你很正确很伟大但是随着时间的逝去情势的变化你的做法不无需要调整出新之处,就是说你也像众人一样有需要与时俱进之处,那么那些与你在此人此事此观点上不甚一致的朋友,不正是你的最合适的帮手吗?相反,如果你一上来就把事做绝把话说绝把与自己意见或做法不尽一致的人“灭绝”,你将使自己处于何等困难的境地!
友谊不是绝对的,友谊不承担法律义务也不受法律保护,真正的友谊不需要也不喜欢指天发誓、结拜金兰,更不需要推出一个首领,大家为他卖命,更可厌的是搞那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利益共同体。那是黑社会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把戏。有些人就是喜欢搞这一套,所谓要有自己的人,结果呢成也圈子败也圈子,“自己人”不断地向你伸手要好处,你变得名誉扫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后变成过街老鼠臭名昭著,你还觉得冤枉呢,你说可笑不可笑!“君子之交淡如水”,古人的这一总结很有深刻意义。我的外祖母不识字,不知所据何来,她每逢讲到“淡如水”时还要补充一句“小人之交甜如蜜”。
2.朋友之道
李国文
李国文,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盐城。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危楼纪事》、《没意思的故事》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危楼纪事之一》获全国第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有一次我去看望一位名流,事先电话里约好,到得他家,门上有张告示,把我吓了一跳。上写“写作时间来访,无异谋财害命”,这当然是老先生的幽默,不过罪名够大的,便转身走开,以后有机会见面时再说。随后,他追来电话,问怎么不见我的人影?我跟他开玩笑,我不想为此而吃官司而蹲班房。他明白了,向我解释,那是对一些不请自来,屁股很沉,一坐不走者而设置的免战牌。
我会意一笑,表示能够理解这位名流的苦衷。因为像海明威那样站着写作,像莫扎特那样在饭店里作曲,像巴尔扎克24小时连续奋笔疾书,像贝多芬耳朵聋了还写出第九交响乐,终究是少数天才的特异禀赋。像一般以文为生的人,若没有一个不受干扰的写作空间,有客敲门,是要受到影响的。所以,老先生建议我也不妨一试。
但我踌躇了,因为哪怕鲁滨孙在岛上,最后还找到一个礼拜五的人做伴呢,所以任何家庭,在当今社会里,都会有不速之客光临。这其中,既有亲戚,也有朋友,更有推销产品的商贩,也有找错门的陌生人。其实,声明请勿打扰,有时并不能挡住你不想让他来的人,相反,倒可能使真正的朋友退避三舍。
我们知道,动物是不常串门的,除了发情期以外;但人则不同,有一种“嘤其鸣兮,求其友声”的本能。这些年来,与作家、编辑、文学界的交往多了起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发现,谈话不仅是感情的交流,还多少是智慧的碰撞、思想的启迪、灵感火花的触媒,从客人的言语中,我获得过不少教益。再早些年,劳动改造之际,老师傅、小徒弟、一块干活的工友,则是我家的座上客。虽然文化不高,但心地善良,在帮我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教我懂得怎样适应社会的人生学问,也使我得以不被倒霉的命运压倒。所以,他们在我困难时伸出的援手,在我沉沦时分担的痛苦,也包括在20多年艰难岁月里,给过我许多慰藉的亲朋挚友,那是无论如何不能拒之门外的。
友谊是条双向道,绝非一头热的剃头挑子。不能需要时是朋友,不需要时便不是朋友。所以,我谢了老先生的好意。尤其想到我和老伴那数十年间,时常要去敲开别家的门,求有办法的人帮忙,解决工作,户口,调房,孩子上学等难题,不知领受过多少冷面孔和闭门羹的滋味,痛苦而归。这时,好朋友的一句慰藉的活,一个同情的眼神,一杯热荣,留在心头的温暖,让你感到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而不致绝望。想到那些日子,那些朋友,写作固然重要,但与友情相比,总是第二位的事情了。
不久前的一个中午,一位来自工地的老熟人,给我带来治高血压的杜仲树皮。因为怕我午睡,自觉地在院子中的冷风里等着。我连忙去接他进屋,他直为他来得不是时候而抱歉,这实在叫我无地自容,惭愧万分。
真正的友情,如同一面筛子上的网目,多年的考验,已经把匆匆一面的点头之交,虚相应酬的浮泛之情,人走茶凉的变脸之辈,见势行事的功利之徒,早筛落下去。能到鬓发皆白时还留存的真诚友情,更应该好好加以珍惜,否则,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写到这里,我倒想对那位名流建议:某公,能否听我一言,尊府门口那露布的语气,要是和缓一点,岂不更好?
3.水乳不必交融
[新加坡]尤今
尤今,女,原名谭幼今,1950年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新加坡。现为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淑女》杂志撰写专栏文章,作品散见于中国台湾、香港、大陆和泰国及欧洲等地报刊。1982年、1992年分别以游记《沙漠中的小白屋》和小说集《燃烧的蛳子》获新加坡书业发展理事会“书籍奖”。
君子之交,不必要求“水乳交融”。
让水是水,乳是乳,才能彼此尊重。倘若不安本分的水硬硬地要把乳澄清为水,而不甘寂寞的乳又硬硬地把水浊化为乳,结果呢,两败俱伤,水不是水,乳亦不会是乳。
心智成熟度不足的人,在择友而交时,不明白这个道理,盲目追求一种“不分你我”的交情,幼稚地想在外表和思想上同化对方。
她在你耳边喋喋不休地把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灌输给你,她很努力地在谋杀你的“自我”。她把你和她不同的地方看成是你性格里的“癌”,她用一把唤做“忠告”的宝剑去割去砍去捣她眼中这块“恶化瘤”,弄得你鲜血淋漓,痛苦万分。
然后呢,她会送礼,送你吃的,送你穿的,在口味上、在品位上,影响你,同化你。等到你和她好似孪生姐妹一样,同进共出,便算大功告成。然而,这时,两人的关系,已不是朋友了,你在不知不觉间,已变成了她的“私有财产”。这时的友谊,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美丽,但是,它仅仅是建立在“镜花水月”的基础上。有朝一日,你突然清醒了,知道自己是浊化的水,你悄悄地进行“自我净化”,“净化”的工作一旦完成,友谊立刻化成黄鹤,一去不返。
真正的友谊,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有距离,才会有尊重;有尊重,友谊才会地久天长。
尊重的具体含义是:语言有分寸,行为不干涉,思想不入侵。
过火的玩笑、伤害自尊的忠告、传播恶毒的传言,都是没有分寸的语言;而在思想与外表上同化对方,无异于将友谊强行“奴化”。
交友之道与婚姻之道,是殊途同归的。你若是水,继续做水,她若是乳,也让她继续做乳,不必融在一块儿的。
4.谈友情
(台湾)罗兰
有一阵,我连续接触到许多件关于友情的问题,使我突然觉得,友情在一些人心中所占的分量,似乎比我平常所想到的要多许多倍。
我发现,这些为友情苦恼不已的人,在心理上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寂寞,另一个因素是太缺少自信。寂寞使一个人把全部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友情上,缺少自信使一个人对友情患得患失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致一旦失去了友情,他们就找不到自己。
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朋友的重要,但是,在我接见了这几位为友情苦恼的听友之后,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太依赖友情,那他从友情所得来的并不是快乐,而是更多的苦恼。
我屡次在谈话中特别强稠“一个人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总难免会失望”。这“别人”,包括所有的人——朋友、父母、子女、夫妻,一切……快乐要求自己。
交朋友,应该。爱朋友,可以。
为朋友付出一切,值得!
但是,你不能没有自己。
不但要有自己,而且要信赖自己!
因此,我要修正大家所经常相信的一个观念,我要劝大家不要总是主动地去企求友情,而要让友情自动地来临。
你可以与朋友处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地位,最好是让自己先具备足够吸引朋友的条件。换句话说,先要充实自己,让自己有光芒。这样,在交友方面,你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你才不会为友情忧虑紧张,不可终日。
不久以前,有一位在大学读书的女生来找我,她有一张可爱的笑脸,和柔和甜蜜的声音,她很喜欢活动,也不缺少朋友,但是,她说她苦恼,而且很苦恼。
我们谈了很久,起初我很困惑,觉得既然你不是不喜欢活动,又不是没有朋友,又没有恋爱上的困扰,那么究竟有什么可苦恼的呢?她自己也说不出,只是说她很苦恼,说她不如别人,又说她没有别人那么容易吸引朋友。
她一直问我,怎样去获得朋友,怎样才可以讨人喜欢,尽管她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朋友,而且她本来就很讨人喜欢。
于是,我忽然了悟,就是因为她太希望讨人喜欢了,所以她才苦恼。她希望有更多的源源不断的友情,才可以使她有安全感。
知道了原因之后,我开始告诉她,一个人应该先相信自己,先建立自信,先希望去完成自己;把精神和心力用来发掘自己的内在,培养自己的兴趣,充实自己的内容,为自己建立一个目标,开辟一条值得自己去走的路。在这过程之中,你自会逐渐地显露你的特色。你的坚定、自信,你的充实,以及你那种有目的的生活方式,都会形成一种夺人的光芒。这光芒,就是一种力量,它会使你周围的人对你产生一种向心力。于是,你就成了一块磁石。凡在你磁场中的金属,都会自动地归向你。
这样不但所得来的朋友是真朋友,是性情相投的朋友,而且,由于你对朋友无所奢求,所以你心中就不会有患得患失的苦恼。
换句话说,要用吸力去交朋友,而不要用施舍恩惠或阿谀的方法去求朋友。
要使自己为主,至少要使自己和对方吸力相等。这样的友情才可轻松自然而持久。
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是你的朋友,友情应该顺其自然。如果你觉得环境中的某些人是高不可攀的,是谈不来的,是没有味道的,是你遇见他几次也记不住他是谁的,那么,你也用不着为这些人去为难紧张。你觉得和谁在一起最自然,最快乐,就和谁在一起。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也不是你的错。你可能会在别的环境里发现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
凡事我们对它所抱希望太高,就难免会失望。把一件幻想中的事物想得太美,回到现实的时候,它就难免会幻灭。对一切事,与其沉醉于它的空中楼阁,不如对它采取一点保留的态度。朋友也是凡人,不要把朋友加上太多的幻想。这样,你们的友情才可经得起现实的考验而能维持长久。
爱朋友,喜欢朋友,用诚意去对待朋友,但不要依赖朋友,更不要苛求朋友。能做到这几点,你才可以享受到交友的快乐。
维持友情的另一要诀是“保持距离”。
无论两个人怎样要好,彼此之间那点应有的尊敬总是不可少的。
许多人,和朋友一熟,就不分彼此了。当初认识时的那点礼貌与分寸也不注意了。朋友一到了互相没有敬意,不注意礼貌与分寸的时候,就快要发生误会与摩擦了。
这种礼貌与敬意,包括很多小节,像说话的态度、拜访的时刻、彼此任何一方心绪不好时的自制;对方有错误时,纠正的技巧;以至于应有的夸赞或安慰。这些,都不能因为双方熟了,就不再顾到。
许多本来很要好的朋友,忽然闹翻,都是由于双方过于厮熟,因而忽略了敬意、礼貌,与分寸。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我们也不妨反省反省,在与朋友交往的时候,是否有“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