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论创新的再一个成果是执政党意识的确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先后丧失政权,虽然各有其特殊原因,但失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一个普遍原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社会公正的实现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导致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加剧,广大民众贫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渐失去民心,使执政基础发生动摇;二是在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他们没有及时调整政策,以巩固其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拓展新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特别是失去了青年和知识阶层的支持,使执政基础受到严重削弱。
这些情况表明,在社会阶级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一个政党能否巩固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赢得新兴阶层和群体的支持,直接关系到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冷静分析这些情况后,认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这些变化,江泽民总书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理论勇气提出了执政党的概念。
执政党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一系列变化。对今后我党各方面的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使党的性质的内涵丰富了。
党的十六大对《党章》做了修改,使党的性质的内涵丰富了,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扩充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体制的转轨,社会基本阶层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外,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已超过3000万家,2001年产值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这种变化从总体上说必将对改革的继续深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持久的积极影响。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党只有进一步密切同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同新兴阶层的联系,才能不断增强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第二,吸收其他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使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扩大了。
允许新的社会阶层尤其是私营企业中的先进分子入党,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党员发展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对这个工作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积极稳妥。吸收其他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党员的标准没有变,而是范围扩大了。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圆心没有变,而是半径加长了。今后在发展党员时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发展对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要坚持标准,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的条件”这四个基本要求统一起来把握,一要把好培养教育关。通过培训,让他们懂得我们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权利与义务等。二要把好考察关。既要考察现实表现,又要考察入党动机,既要考察财产来源情况,又要考察其财产支配和使用情况(是合法劳动所得,还是非法所得;是为公益事业,还是无度挥霍。)。三是把好进口关。要准确掌握政策,严格审批程序,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在新社会阶层中发展的党员是真正的先进分子。
第三,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使所有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了。
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而团结一切有利力量是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如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这一点说明,我们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它包容一切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士,包括一切有助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手段。这样,一切社会成员都会义无反顾地创造社会财富,积聚社会财富。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就可激活生产要素市场,使资金、技术等要素都投入到生产领域去创造社会财富,这样就可把居民8万亿到10万亿元的银行储蓄中的大部分变为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就会落到实处。
第四,不以财产的有无、多寡论先进,使先富起来的人的思想顾虑消除了。
不再简单地以有无财产、财产的多少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这个提法直接针对过去关于有产者和无产者是两大对立阶级的认识。我们党从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出发,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从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人民富裕幸福的根本目的出发,不再把财产的有无、多寡作为看人的政治标准,从执政党的地位出发,不再简单地用阶级斗争、敌我两极的框架来处理国内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这为提高党的凝聚力与社会影响力,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重建了。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并且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列,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业,必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标准,必须打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没有劳动,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积聚;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没有知识,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没有人才,一切设想、目标都无法实现。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革除虚伪、革除造假、革除浮躁、革除作秀而求真务实,先干快干大干。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了。怎么干?老老实实地干、踏踏实实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干,半点马列也没有,不干,全面小康目标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2003年2月18日
批评是人类进步的有效武器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第一次被明确提出的,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有效抵制各种错误认识、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广大干部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从而在党内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正常、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这对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开展正常的党内批评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党内批评呢?
一、要敢于开展批评
能否敢于坚持正常的党内批评,核心是党性问题。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把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列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这就要求党员和党的干部对错误思想和行为开展批评和斗争,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勇于作自我批评,这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有无党性、党性纯不纯的重要标志。
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难道还有什么人民需要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生命,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现在,有不少部门、单位党内批评不能正常开展,这固然与没有形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环境,没有认真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党性不强的原因。
现在有些同志忘记了入党誓词,他们入党不是为共产主义奋斗,不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为了从执政党的地位捞取个人好处,不能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一事当前,先考虑个人得失,怕这怕那,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党员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把能否坚持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衡量党员和干部德才的一条重要标准,促使更多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内民主生活会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场所、好形式。只要形成制度,领导带头,常抓不懈,就会富有成效,长期坚持定会促进党的建设。
二、要善于开展批评
我们不仅要敢于开展批评,而且要善于开展批评,讲究批评的科学方法,提高批评的艺术,这样才能使党内批评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团结是我们进行批评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批评的目的。在党内批评中,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团结的愿望,就会对同志“随心所欲戴帽子,千方百计抓辫子”,这样只会伤害同志,激化矛盾,达不到批评的目的。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与原则,开展党内批评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开展批评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对被批评者的错误,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弄清事实真相,既不掩盖事实,也不无中生有,既不歪曲真相,也不凭空捏造。二是分清错误性质,是一般问题,还是严重问题?是认识问题,还是思想问题?是偶然的,还是一贯的?对这些要细心分析,恰如其分。三是对己对人都要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有错误而抹杀成绩,也不能因为有成绩而掩盖错误,而应做出客观、公正、全面、正确的评价。四是允许被批评者保留意见,或者解释、申辩和反批评,这也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保证。
(三)讲究方法与艺术
批评要取得最佳效果,不仅要注意批评内容的正确性,还必须讲究方法与艺术,把握好“火候”,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如果批评不讲方式方法,把握不好“火候”,简单粗暴、主观臆断、尖酸刻薄、恶语伤人,只图痛快一时,而乱批一顿,就会使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刘少奇同志曾说:“原则上、思想上的对立,和组织上、方式上尽可能的不对立,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党内斗争的正确方法。”党内批评,要求大同存小异。属于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毫不含糊,通过思想上的交锋,达到认识上的统一;属于无关大局的枝节问题,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不要斤斤计较、纠缠不清,更不能把工作上的意见和分歧变成个人之间的意见而闹不团结。在批评方式上,尽可能采取温和的态度,做到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达到“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效果,使被批评者既心情舒畅,乐意接受,又明辨是非,改正错误。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批评环境
要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正常开展起来,还必须在党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环境。要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必须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一)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内生活的经常内容
党的组织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发扬民主、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十分有效方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经常化、制度化,每个部门,各个单位至少每半年应开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与评议
召开的党员民主生活会必须有县纪委、机关工委的同志参加;召开的党员民主生活会必须有主管部门的纪检书记、纪检组长参加。这样,就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共产党员能够自觉地开展党内批评,使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三)所有党员都要正确对待批评
对于被批评者来说,还有一个党性强不强的问题,因为接受别人批评和批评别人一样,同样需要勇气。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有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勇气和精神,做到量大似海、虚怀若谷,而不能“受到表扬哈哈笑,听了批评蹦蹦跳”,也不能计较批评者的身份、态度和分寸,胡乱猜疑批评者的动机,更不能对批评者闹成见。
(四)严肃纪律,防止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违纪行为
发生各级党委及纪检机关应支持、表彰那些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同志,特别是在使用上,要改变那些“老好人”、“和事佬”吃香,原则性强、敢于开展批评的好人吃亏的现象。要在党内定下一条规矩,鼓励大家开展批评,即使批评错了,也不要紧,允许改正,只要不是无事生非,不搞非组织活动,就应受到保护。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那些利用手中权力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党内批评积极有效地开展起来。
四、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民主,做党内批评的模范
一个领导班子党内批评能否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负责人的民主作风如何。因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充分发扬民主,创造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党内批评的氛围。领导不仅要做出表率,带头解剖自己,而且要勇于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认真、深刻的自我批评和监督;不仅要带头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批评,而且要创造条件,使大家敢于批评。一个好的领导,要善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还要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意见。那种习惯于搞“一言堂”、“家长制”、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压制不同意见的专制作风,是同我们党的性质不相容的,必须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彻底革除。
总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工作。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就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党员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能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从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保持党的先进性,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