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激活民间投资,尽快完成民勤县的资本原始积累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江苏省提出的“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的指导思想值得我们借鉴。我县城乡私人存款已达11亿元。对于落后的西部小县,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旦激活,用于投资,再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作用巨大,潜力巨大,它将有力地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何激活民间资本呢?
一是引导居民把存款用于投资,如房地产、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使死钱变活钱,不断增值。二是加快诚信政府建设,通过县财政担保等措施,向储户贷款,并承诺按时还本付息。三是鼓励“富裕”户投资风险小、市场前景好的中小项目,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从世界规律看,65%~80%的劳动力均分布在中小企业,所以要重点扶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只要这类小企业安置就业人员在50人以上的,可在五年内不征收营业税;安置就业人员在20人以上的3年不征收营业税。四是选中效益好的企业及项目,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股份制企业,让储蓄大户入股。入股居民可参与该企业的管理活动,监督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不但能保证股金,而且每年分一次红利,一旦发现企业经营不善,又可及时撤出自己的资金。根据专家预测,未来五至十年,股份制经济总量比重将从目前45%上升到80%以上,亿万劳动者将成为股东,大量普通公民变成企业股东之时,便是真正富裕的象征。
根据发达省份的经验,民营经济越发达,就业越充分,百姓越富裕,社会越安定,只要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就可实现充分就业,就可尽早完成我县的资本原始积累。
(五)抓好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上项目就是增实力的思想,把项目当作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实实在在见成效。
一是抓好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项目,用国家的投资搞好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常常是发展的前奏和准备条件,也是县域经济能否迅速改变面貌迈上新台阶的前提。向上申请项目只要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很大的成功。在这方面不要期望值过高,不要认为发展抓项目,就是通过立项向国家要投资,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二要吸引民勤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立新项目。“天下有民勤人”,仅恢复高考,民勤考出去的大学生过万人,他们中多是成功人士。要通过制定工业园区一系列优惠政策及亲朋好友的多方联系、牵线搭桥,千方百计吸引他们来家乡投资办厂。这既可带来资金、技术,又能解决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还可为地方财政增加收入。
三要根据县域特色抓好自列项目。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应立刻我县特色农产品的自列项目,如面粉加工、瓜果饮料、棉花纺织、羊毛生产、羊肉加工、饲草加工、玉米加工等,县上四大班子领导一人抓一个项目。只要一年内抓好一个项目的生产、销售,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出色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这是县域经济做大做强的治本之策,也是富民强县的长久之策,政府应在这方面有所为。
2004年1月20日试论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基础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基础。
一、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有13亿人口。我们在上小学就被灌输“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概念。直至今日,人口众多未变,并越来越多,但“地大物不博”,然而我们受到了“地大物博”之害——民族自豪感没有培养出来,却培养出了“穷装主义”、“浪费主义”。现在不断出现的电荒、油荒、水荒、民工荒便是最好的说明。地球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13亿人的温饱问题就是头等大事,13亿人一天的消费就十分惊人。假若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全国就会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50亿元人民币。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则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
二、对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总结与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火电供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1.2%、29.6%和21.9%,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水平,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我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承受。
特别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向3000美元发展之时,怎样才能提高效率,持续、稳定、健康地趁势而上呢?显然,单靠过去依靠资源,粗放经营是不行了。资源已十分有限,若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去开采,照这样发展下去,所谓的现代化实现之日,也就是中国亡国之时,这绝非是危言耸听。
三、借鉴西方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在古代生产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类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看成是不可捉摸的。那时自然完全是人的主宰者,人是自然的奴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逐步改变了过去被动的地位,成了自然的主宰者、征服者。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后,一些发达国家大规模过度开采、利用资源,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遭到破坏。在这沉痛的教训面前,人类开始反思过去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应该共荣共生,协调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循环经济模式,不少学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个新理念提出后迅速在我国学术界展开讨论,后被我国政府接纳,把它定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并且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
四、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与水资源的严重匮乏给人的警示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地球上的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无限量的开采必然导致枯竭。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2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的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之前,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煤炭,其后从2050年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另据资料显示,世界上的森林到1998年为止,已消耗了一半,而且还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根据有关报告,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受到用水短缺的影响,也就是说,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必须掂量着用水。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五、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资源消耗快、利用率低与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现实问题
由于长期依赖资源开发,我省白银、金昌、嘉峪关、玉门、华亭等资源型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源衰减问题。根据资料显示:金川的镍至多再有50年就会开采完;酒钢的铁矿,按现在开采的速度也只够开采50年左右;白银的有色金属目前已基本枯竭;华亭煤矿也只有61年服务期。
目前我省的矿产资源储量已经非常薄弱,资源大省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以资源产业作为我省的经济支柱已不能持久。在我省,重要的资源拥有量已相对不足,主要能源资源储量并不丰富。煤炭是我省的主要能源,但资料显示,我省煤炭探明保有贮量在90亿吨左右,人均保有贮量不足400吨,低于全国人均600吨的水平,资源量排名全国第十五位,居西北五省区第5位。石油的储量仅为3.6亿吨左右,在全国和西北五省区更无优势可言。但与此同时,资源开采损失和浪费比较严重,全省煤炭资源综合开采的回收率为30%左右,一些小煤窑的综合开采回收率只有10%左右,而且对整个矿区矿床造成破坏,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比较严重。
六、现实生活中极其严重的浪费现象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比比皆是。如,自来水长流;宾馆提供一次性的用具(不全是);冲水马桶容量过大;中小学幼儿园课本只用一次;过度使用办公品,打印纸不用反面,文头空格过大;白天办公室灯火通明;商品豪华包装(中秋节豪华月饼一袋1000元);居民家电长时间待机;餐馆用餐点菜过多,剩余饭菜不打包;市政建设重复开挖;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垃圾不分类回收;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粮食;富裕起来的家庭,小孩使用一次性纸尿布;买商品时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等。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的念物力之维艰。”俗话说:“惜衣的有衣穿,惜饭的有饭吃。”这些话都强调节约的可贵,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七、最发达国家与最发达地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荀子曾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真正强大了而又不忘记节约,那么这个国家就永远不会变穷。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给我们的启示正是这样。
美国是世界首富,但花钱理性,决不挥霍,更不会无故地请人吃饭;日本是第二经济强国,日本人对资源最珍惜,从不浪费资源;德国是第四经济强国,德国人最节俭,有时甚至有点抠门,如前总理科尔就有吃完早餐添盘子的传闻,更有施罗德总理在节假日开自家车、自己洗衣做饭的美谈。上海人精明精细,在20世纪30年代就是东方的一颗名珠,今天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是由上海人创造的。
2006年4月20日
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打好三套“组合拳”,打赢绿洲保卫战——温家宝总理在民勤县“青土湖”边的讲话精神解读2007年10月1日至2日,温家宝总理放弃休息日,来甘肃省民勤县进行调研,在10月1日长达14个小时的参观、调查、谈心、讲话、座谈活动后,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思路。当地人民群众听后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温家宝总理在民勤干涸的“青土湖”边的讲话,高屋建瓴、思维缜密,既富有哲理、合乎逻辑,又贯穿科学发展观、切合实际,这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上、中、下游联动治理
(一)保护好源头活水——上游要涵养水源,保护祁连山冰川
宋代诗人朱熹曾写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狭长的河西走廊荒漠化面积达97%,而绿洲只占3%。这3%的绿洲就是靠祁连山的雪水浇灌而成的。可见,源头活水是多么重要。所以,温总理提出上游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不要让雪线上升。甘肃省榆中县的兴隆山森林茂密,只要天上飘白云,山上就下雨,即使在盛夏三伏天,也十分凉爽,这就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最好的例证。
(二)不能让一条自然流淌的河断流——中游要依法管理、科学调度、合理分水
在任何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让一条自然流淌的河断流,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在举国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更应树立大局意识,管理好所在领域的事情。为了搞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甘肃省人大颁布·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这个法规性文件,甘肃省人民政府还成立了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所以石羊河流域的中游要在流域管委会和武威市人民政府的共同管理下依法管理、科学调度、合理分水。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加下游民勤的用水量,至2010年,达到三亿立方米水的既定目标。
(三)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下游要关井调水、恢复生态
“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具体奋斗目标。民勤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每年春夏之交,沙尘天气逐年增多,逢上沙尘暴,行人更是睁不开眼睛,坐在家里尘土也呛人,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成了典型的最不适于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为了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必须恢复民勤的生态环境。
1.建立机井档案
民勤现有机井9000眼,占石羊河流域机井总量的60%以上,机井分布在各乡镇、各农林场,井多、分散、管理难度大。故要在这几年机井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档案,实行一井一卡、一户一卷、专人管理制度,详细登记机井的基本情况,水质水位情况和取水情况。
2.有计划地关闭机井
根据石羊河总体规划做出关井计划,逐年关闭机井,减少地下水的开采。2007年已关闭机井500眼,2008年计划关闭700眼。
3.实施取水许可证制度
要根据《民勤县水资源配置方案》审核取水量,发放《取水许可证》和水票。取水许可证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节水、便民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4.安装智能控制器
机井无计量设施是地下水管理的难点与空白点。为了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必须落实关井压田政策,做到“以人定田、以田定地、以水定电、以电控水”。除了关闭的机井外,正常抽取地下水的机井都要安装智能控制器,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
5.开征地下水水资源费
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开征地下水水资源费,探索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价格差别比例,有效地控制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