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匠心各具,但为学细大不捐、洞幽烛微的品性则是判若一人。所谓洞幽烛微也就是凡事深思熟虑、寻根究底。
例6-5明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徐光启(1561~1633)
徐光启出生时家境很苦,祖母、母亲要以
“早暮纺织”来分担家庭衣食。徐光启7岁开始读书。20岁考中秀才,但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后来靠妻子纺纱织布养家糊口。22岁起,徐光启开设教席,但因恰值明朝后期,连年天灾人祸,求学者寡,故仍入不敷出,常处于“冬暖而儿嚎寒,年丰而妻啼饥”的困顿境地。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1588年起,徐光启竟两次考举不中。直到36岁那年北上到顺天府应试,总算考得第一名。1604年43岁进京会试,考得第88名进士,再经考选后,成为翰林院庶吉士。1606年秋开始,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Ricci Matteus,1552~1610)合译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公元前275)的《几何原本》。1607年因父殁,回原籍丁忧3年,但翻译工作不断。1610年回京。后承帝命,转向研究天文、历法,时年已过“知天命”的50岁,诚然是大器晚成。他与人合作设计制作了许多天文仪器的同时,西历开始传入我国。60岁后升任内阁大学士,公务繁忙,仍不忘触类旁通、深自砥砺,虽年事、地位已高,还像初学者那样盘根究底地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从不懈怠。他一生特别是晚年涉猎的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农业、水利等各个方面,是历史上有名的多产科学家。
徐光启生前为发展农业生产编撰了60卷《农政全书》,死后由他的弟子陈子龙完稿,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经典著作。徐光启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学无止境,学到老,用到老,追求到老”的不朽风范,也对那些轻视老有所为的思潮大加挞伐。
例6-6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
希尔伯特童稚时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读中学时特别勤奋好学,对数学显出浓厚的兴趣。1880年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数学,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就在该校取得讲师资格、升任副教授,1893年任命为正教授。1895年后,一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授。其间,由于在数学科学上的特殊造诣,成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获得施泰讷奖、罗巴切夫斯基奖和波约伊奖;1930年获瑞典科学院米塔格-莱福勒奖;1942年成为柏林科学院名誉院士。希尔伯特是对20世纪数学有深刻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领导了著名的哥廷根学派,使哥廷根大学成为当时世界数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并培养了一批对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数学工作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他几乎都集中精力研究一类问题。按时间顺序,他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不变式理论、代数数域理论、几何基础、积分方程、物理学、一般数学基础。希尔伯特认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终止。”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希尔伯特发表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他根据过去特别是19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这23个问题通称“希尔伯特问题”,后来成为许多数学家力图攻克的难题,对现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些问题有的已得到圆满解决,有的至今还未攻破。希尔伯特的著作有《希尔伯特全集》(3卷,其中包括他著名的《数论报告》)、《几何基础》、《线性积分方程一般理论基础》等,与他人合著的有《数学物理方法》、《理论逻辑基础》、《直观几何学》、《数学基础》等。希尔伯特用自己的科学生涯证明了一个真理: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要善于洞幽烛微,就能达到科学海洋的彼岸。
例6-7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nd,1856~1939)
1860年弗洛伊德4岁时举家从他出生
地摩拉维亚迁居维也纳。中学时代他显示出智力出众,成绩优秀;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1881年在名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1881年自行开业,任临床神经科医生。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饶有兴趣,治疗癔症患者先用宣泄疗法,后又学会催眠术,继而自己首创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自我分析法。他一生勤勤恳恳、求真务实,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开创性地提出或研究的基本理论有: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等。
弗洛伊德是个专业多产作家。主要著作有:1895年《歇斯底里研究》、1900年《梦的解释》、1905年《性欲三论》、1915年《论无意识》、1923年《自我与本我》、1926年《焦虑问题》、1927年《幻想的未来》、1936年《自我和防御机制》、1934~1938年《摩西和一神教》。
弗洛伊德通过临床观察和实地调查,对人的心理状态询事考言、形具神生,真正起到了洞幽烛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