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路上十八盘,没有平坦大道可走。有的人历经艰险坎坷,终于靠毅力加智慧走上成才的康庄大道,所谓“学海无边勤是岸,成才有路志为舟”;有的人初出茅庐,遇难而退,闻胜则骄,闻败则馁,表现得很不成熟;还有的人已窥成才堂奥,竟不能持之以恒,甚至败下阵来。特别要忌讳三种表现:
1.自我陶醉,蹈狄塞尔的覆辙
成才之路航海梯山,漫长而曲折。如果取得某些成绩就自我陶醉,忘乎所以,不思进取,必然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这是古往今来的人才或正在成为人才的一大忌。
例4-5柴油机发明人鲁道夫·狄塞尔(Rudolf Diesel,1858~1913)
狄塞尔
狄塞尔出生在德国一个城市贫民家庭,青年时代留学法国,勤奋好学,回国后任冷藏工程师。他立志改造当时普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蒸汽机,最先想用氨气代替水蒸气,经过6年努力而宣告失败。后来,他灵机一动,又开始研制内燃机。狄塞尔首先向各大厂商游说,希望取得研制经费的支持,但到处碰壁,冷嘲热讽纷至沓来。狄塞尔并没有因此灰心丧志,而是进一步著书立说,宣传其构思。这么一来,感动了奥格斯堡机器制造厂的老板,跟他签订了试制合同。1893年底终于试制出第一台内燃机样机。虽然初次试机不成功,但狄塞尔却从中看到了玄机。他认为试验已证实燃料喷入高压空气确能着火的原理。经过7个月改进和试制,发动机终于转起来了。可是事与愿违,仅仅空转了大约88转/1分钟,高温下的气缸便熔化了。狄塞尔百折不挠,试验不同的改进方案,并决定摈弃原来理想的等温燃烧过程,采用水冷却缸套,压缩压力也降到15个大气压。1897年1月,世界上第一台利用压缩燃烧的柴油机总算诞生了。狄塞尔发明的柴油机使当时的其他类型的动力机相形见绌,轰动了整个欧洲。奥古斯堡机器制造厂一下子接到了大批柴油机订单。狄塞尔不但靠专利收入发了财,而且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程师一跃而成誉满全球的大发明家。
然而宁非憾事,狄塞尔在成功面前自我陶醉了!他从发明专利中获利不菲,天天忙于理财致富,而没有花更多精力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刚诞生不久的柴油机。结果该厂生产的柴油机运转状况不佳,客户纷纷要求退货。狄塞尔没有经受住柴油机质量关的考验而导致破产。1913年9月29日,绝望的狄塞尔在去英国的德列斯顿号海船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失踪。
例4-6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ey Davy,1778~1829)
戴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科学上作出过不少的贡献。他发现了氧化亚氮(笑气)的麻醉作用;创立了电化学;用电解法从碱中获得钾、钠等碱金属和钡、镁、钙、锶等碱土金属。这些成就为他赢得很高声誉,年仅23岁就被聘为英国皇家学院的副教授;34岁封为爵士、40岁封为男爵。于是他踌躇满志,忙于社交应酬、招摇过市。在30多岁以后,除安全灯发明外,在科学领域几乎一事无成,甚至曾自命不凡,轻率地宣布一项科学上本已认定为错误的结论,被科学界嗤之以鼻。后来51岁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十分惋惜。
如此看来,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或是玩物丧志、沽名钓誉,确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大忌。
2.中道而废,效牛顿晚年
历史上有许多成功之士,特别是在科技、经济研究开发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为了奉献祖国、造福人类而一辈子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蒋新松就是这类人物的楷模。然而,也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企业家,往往在没有受到任何挫折的情况下,竟戛然而止,中道而废,改弦易辙,终至迷失方向,晚景堪虞。
例4-7英国的伟大科学家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
牛顿
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普,出生前3个月父亲去世。他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3磅。两岁时母亲改嫁,靠外祖母抚养。小学时期,体弱多病,性格腼腆,表现迟钝,学习成绩不佳,但学习十分努力。12岁时进格兰瑟文法学校就读,特别喜欢摆弄风筝、风车、日晷、漏壶之类。1661年,19岁的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得到著名数学家巴罗(Isaac Barrow,1630~1677)的赏识和指导。1665年大学毕业前发明二项式定理;1668年获得硕士学位。1672年牛顿入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96年出任皇家造币厂厂长;1703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长;1705年因改革币制有功,被英国女王加封为艾萨克爵士。
牛顿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的成就遍及物理学、数学、天体力学等许多领域。1687年在天文学家哈雷(Edmond Halley,1656~1742)的鼓励和帮助下,出版了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里用数学解释了哥白尼地动学说,阐明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引入了质量、动量、力、加速度、向心力等基本概念,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公理体系,完成自然科学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综合和跨越。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悟得万有引力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着,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法国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伏尔泰(F。Voltarie,1694~1778)的著作中。
光学成就方面,做过用棱镜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色散)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色差;研究了光的干涉和衍射,发现了牛顿环;制造了以凹面反射镜替代透镜的“牛顿望远镜”。1704年出版了专著《光学》,汇总了他的光学研究成果。他在声学、热学、流体力学等领域也有不少研究成果。数学领域成就更加辉煌,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ottfrien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分别开拓了微积分领域。
牛顿终身未婚。1727年3月31日因病在伦敦去世,享年86岁。死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与英国先贤们安葬在一起。后人为纪念他,将力的单位定名为牛顿。
牛顿到了晚年,本来完全有条件更上一层楼,或者辅导培养后起之秀,但却把聪明才智施舍给了政治、炼金术、神学,放弃了对科学的探索。后期写下近200万字毫无价值可言的虚幻之作,从伟大的科学家地位蜕变成一名不能自拔的传教士,掉进唯心主义和宗教泥潭,成了一座黯然失色的偶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牛顿最后走进了虚无缥缈的死胡同,但他对人类科技发展的划时代贡献毕竟功不可没。
例4-8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
门捷列夫1850年入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1855年毕业后任敖德萨中学教师;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1861年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1863年担任工艺学院教授;18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866年任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1867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长;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门捷列夫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即门捷列夫周期表。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一份包括当时已知的全部63种元素的周期表,同年他在俄国化学会上发表了题为《元素的属性与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阐述了元素周期律的特点是:按原子量大小排列,元素性质有明显周期性;原子量大小决定着元素特征;能通过周期表预言未知的元素;可以修正某些已知元素的同类元素的原子量。
1871年门捷列夫对周期表作了进一步修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他在发现周期律及制作周期表的过程中,除了不顾当时公认的原子量而改排了某些元素(Os、Ir、Pt、Au;Te、I;Ni、Co)的位置外,考虑到周期表中的合理位置,修订了其他一些元素(In、La、Y、Er、Ce、Th、U)的原子量,而且预言了一些元素的存在。在1869年的元素周期表为4种尚未被发现的元素留下空位。1871年对“类铝”、“类硼”和“类硅”等一些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及其原子量作了预言,留下6个空位,这些推断被后来的化学实验证实。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发现新元素和研究无机化学理论的热潮。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几百年来关于各种元素的大量知识系统化了。
门捷列夫因发现周期律而获得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1882年)。他还曾获英国科普利奖章(1905年)。1955年科学家们为了纪念他,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
然而,门捷列夫到了晚年失去了作为科学家那种谦谦君子、不落窠臼的风度,拒绝接受新思想,不但否定新元素氩的存在,甚至坚持旧的观念而认为原子不可再分。不过,有的人把门捷列夫晚年失误的原因评为“故步自封,为茧自缚,囿于传统,思想僵化。”是不是过于严厉了。
3.冥思苦索,宛似闭门造车
脱离实际,暗中摸索,孤行己见,我行我素,终将一事无成。
从13世纪开始,不少人为了研制一种不消耗任何能量就能永远做功的“永动机”而虚度了宝贵年华。直到19世纪热力学定律问世,才宣告“永动机”的设想不过是梦幻泡影而已。
20世纪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在无线电技术基础元件上展开竞赛。为了攻破晶体管难关,选择的基础材质大相径庭。美国经过科学家们的广泛论证选择了硅,苏联则听信几个独断专行的人物而选择了锗。结果是,他们在微电脑技术领域始终落后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美、日间展开研制高清晰度电视的竞赛。美国选择了数字化道路获得了意外成功,日本在旧模拟体制中摸索,最后不得不鸣金收兵。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与日本人合作成立铱星公司,在太空中布置66颗低轨道卫星以组成全球通讯网络。其间历时11年,耗资50多亿美元,因技术和营销等原因,收回的资金甚至无法支付利息,不得不宣告破产,最后以数千万美元拍卖掉。可见,不经过可行性调查研究或轻率地不按科学原则规划、办事,不是一事无成,就是损兵折将。
2000年有一款两门加“裸车”的轿车正式上市。所谓两门,是只有前部两个车门,后排座位的人进出必须将前排座椅向前翻才能通过;所谓“裸车”,是指除减少了两个门,还减少了空调和音响。厂家把该车定位为家庭轿车,销路凭主观臆断。可是事与愿违,上市一个月就因市场一片嘘声而被迫停产,已销的车收回重装空调,事后不久仍恢复生产四门轿车。
企业界某些因项目盲目上马、对政策导向和金融形势作了错误估计、因产品质量引发官司不能正确对待而导致破产的事例,也都是闭门造车、我行我素种下的苦果。虽然要允许失败,但不能容忍因独断专行、一意孤行造成的失败。
新的科学发现要靠扎实的理论基础;新技术产品的发明、研制,要靠调查研究、肯定创意、品评中外、剖析入微,而不能脱离实际,违反科学,犯成才又一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