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礼记·礼运》有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在中国人传统进餐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据有关文献记载表明,至迟在周代,我们国家的饮食礼仪已初具大型,自成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些礼仪日臻成熟与完善,它们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一、桌位、席位安排——餐桌上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中式宴会通常8~12人一桌,人数较多时也可以平均分成几桌。举办正式宴会,要安排桌次、座次,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右高左低。当餐桌分为左右时,以面门为据,居右之桌为上。当两人一同并排就座时,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2.居中为尊。多张餐桌并列时,以居于中央者为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
3.面门为上。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对正门而坐,有人背对正门而坐,依照礼仪惯例,以面对正门者为上座,以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4.观景为佳。在一些高档餐厅用餐时,其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观赏,此时应以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
5.临墙为好。在某些中低档餐厅用餐时,为了防止过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扰,通常以靠墙之位为上座,靠过道之位为下座。
6.临台为上。宴会厅内若有专用的讲台,应该以靠近讲台的餐桌为主桌,如果没有专用讲台,有时候以背邻主要装饰画幅的那张餐桌为主桌,以背邻主要装饰画幅的座位为上座。
7.各桌同向。如果是宴会场所,各桌的主宾位都要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8.以远为上。当桌子纵向排列时,以距离宴会厅正门的远近为准,距门越远,位次越高。
二、餐桌规矩——维护你的进餐风度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俗话说,餐桌是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最好场所。当你在享受精美的食物时,举止要正确得体,做到有条有“礼”,方能显示出你的良好教养。
1.用餐时要由长辈或尊者先动碗筷。用餐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加食物。如有长辈,要主动给长辈添饭。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要道谢。可以劝别人多吃一些,或是建议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做主,使用自己的筷子主动为别人夹菜。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会让对方勉为其难。
2.取菜的时候,应从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近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要左顾右盼,翻来找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这样做显得缺乏教养。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取用适量。不要好吃就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吃到没有。距离自己较远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但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3.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进餐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声音。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不要主动向正在咀嚼食物者问话。自己口中有食物,恰逢别人问话时,要等食物下咽后再回答。饭菜夹起后,嘴唇微张,用筷子送入口中,不能夹起饭菜后,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剔牙应以手遮口,用牙签剔齿缝,不可用筷子或手指。
4.吃饭要端起碗,应该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能以整个手掌托住碗底。不端碗而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还要注意的是,不能双手端起碗来进食,不能向碗里乱扔废弃物,不能将碗倒扣在桌上。
5.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之后放在面前的食碟内,不能直接吐到桌面或地面上。如果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把头向后方转,并向别人致歉。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更不能在餐桌上擤鼻涕。当着别人的面做这些事,会令人很倒胃口。
6.如果宴会没有结束,但自己已用好餐,不要随意离席,要等主人和主宾餐毕起身离席后,其他客人才能依次离席。
三、拿筷子的正确姿势——会用才能用好
中国人使用筷子进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人称其为“箸”。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是非常有讲究的。
1.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两只筷子必须一样长短。手指拿筷子的地方,大约在靠近筷子上端的1/3处,这样夹菜效果最好。
2.右手自然伸出,虎口(拇指和食指之间)向上。一只筷子搁在虎口上,拇指压着、无名指托着。另一只筷子也搁在虎口上,拇指压着,食指和中指夹着。
3.无名指托着的那根筷子不动,凭借食指和中指的力量,将中指和食指夹着的那根筷子的前端自由地左右移动,再配合以手腕的转动,就可以完成夹菜动作了。夹菜时,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按照中国饮食礼俗,筷子一长一短,有不吉利之讳。
四、使用筷子的禁忌——不要失了自己的风度
以下一些筷子的使用方式是非常不礼貌的:
1.迷筷。拿着筷子犹豫不决,不知道夹哪道菜。
2.架筷。用完筷子不将筷子放在筷架上,而架在碗碟上。
3.探筷。用筷子在碗盘里翻找。
4.滴筷。在夹带有汤汁的菜肴时,用筷子抖掉汤汁或汤汁往下滴时移动筷子。
5.插筷。把筷子竖插在食物上面。
6.敲筷。用筷子敲打碗盘的边缘。
7.塞筷。一次性夹着多种菜肴塞到口中。
8.空筷。已经用筷子夹起了食物,但是不吃又放回去。
9.舔筷。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用舌头去舔筷子。
10.磨筷。拿着筷子相互摩擦筷尖。
11.转筷。用筷子在汤碗中不断搅拌混合。
12.指筷。和人交谈时,不将筷子暂时放下。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挥舞着筷子,甚至用筷子指着别人。
五、正确使用调羹——帮忙而不添乱
调羹是常用的餐具,主要是用来舀取汤类菜肴和协助筷子取食滑腻的食物。使用调羹时,尽量不要单独用其去取菜。具体说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时,不要将调羹碰撞碗、盘发出声响。用调羹舀取食物时,不要过满,以免汤汁溢出弄脏餐桌或衣服。舀取食物后,可在原处暂停片刻,等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过来享用。
2.从公用的汤盆中舀汤,一定要先用公勺将汤舀进自己的碗里之后,再用自己的调羹舀食,切不可直接把自己的调羹伸到汤盆中舀汤。
3.不要以口对着热汤吹气。有时端上桌的汤很烫,这时应先舀少许尝一尝。如果太烫,可等烫稍许降温后,再舀取食用。不要将汤碗直接就口,当汤碗里的汤快喝尽时,应用左手端碗,将汤碗稍稍侧转,再以右手持调羹舀汤。喝汤时不能发出声响,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是十分粗俗的表现。亦不可将汤碗端起来,一饮而尽,这样做是不符合餐桌礼仪要求的。
4.用调羹取完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是把食物放在自己的碟子里,不要再把食物倒回原处。还要注意不要把调羹塞到嘴里,或是反复舔食吮吸。
六、食碟——暂存食物与残渣的餐具
食碟主要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和不吃的食物残渣。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公用菜盘取食,一定要将所取的菜肴先放到自己面前的食碟内再食用,且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
2.不吃的食物残渣,如骨、刺等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边。
3.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一个。用过的餐巾纸不可放在食碟之内。更不可将烟头放入食碟。
七、牙签——使用“撬棍”应当文雅
牙签也是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扎取食物,二是用于剔牙。使用牙签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细节。
1.用餐时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要用另一只手或餐巾掩住口部。
2.剔出来的食物,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更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
3.剔牙后,不要叼着牙签,更不要用其来扎取食物。
八、餐巾的使用——时间不一,用途也不同
中餐用餐前,一般会为每位用餐者提供一块湿毛巾,这块湿毛巾是用来擦手的。擦完手后,应该把它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而宴会之中,服务员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这块湿毛巾是用于擦嘴的,不能用其擦脸或抹汗。
九、喝酒礼仪——喝出友谊,敬出诚意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席”。参加宴会时,适度饮酒有助于活跃气氛,为宾主之间互表敬意提供一个机会,有利于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但是,并不是说喝的酒越多,感情就越深,一定要把握住适度这一原则。另外还要注意以下细节。
1.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打听一下其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因叫错人名或称呼而出现尴尬、伤感情的局面。
2.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其他人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
3.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
4.为了表达对主人的尊敬,客人在接受主人的敬酒之后,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回敬主人。但是,如果主人饮酒已多,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免引起对方反感。
5.干杯时,提议者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用右手拿起酒杯后,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含微笑,真诚地面对别人。即便你滴酒不沾,也要起身,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尊敬。
6.如果客人因身体原因,确实不能喝酒,切不可勉强使其饮酒。更不可说一些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等过头话,以免造成尴尬的场面。另外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要劝女性喝醉酒。女性在饮酒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要因为自己酒量大,过度饮酒而失了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