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这时说到:“不知次元兄对起事有什么计策?”造反可不是过家家,如果李通事先没什么计划就来找他的话,刘秀就打算拍拍屁股走人了。
李通显然是有准备的,他自信的说:“我的计划就是劫太守,夺南阳,扯大旗、起义兵,震动四方!”
刘秀听后精神一震,随即又摇头道:“太守身边想必是戒备森严,我们怎么有机会下手呢?”
李通笑道:“这我早有想到,立秋就快到了,按照传统,官员们到立秋这一天,都会到郊外,骑马打猎,杀兽祭祀。那时太守身边肯定不能像平时那样严密,况且南阳府掾史张顺等人已投靠我多时,到时里应外合之下,何愁大事不成?”
“次元兄果然是成大事的人,有此计策,定可事半功倍。”刘秀听后兴高采烈的的说到。
于是两人当下约定,刘秀跟李轶回舂陵老家组织人马,李通则留在宛城打探消息,准备粮草兵器,等到立秋那一天,共同举事。
他们又一起商议了些其它的细节,刘秀沉吟道:“倘若起兵,而你父亲在长安,恐怕会连累到他,这该如何是好?”
李通道:“这倒不用担心,到时提前派个忠心的人去告知我父就是了。”
刘秀点点头,这时按说该考虑的考虑到了,但不知为何刘秀仍觉得心有不安,沉思一番后,他的脑海不由的回想起刚才李氏子弟在大厅高谈阔论的一幕,于是他开口说到:“其它的事都还好,只是我怕会提前泄密。”
李轶哈哈笑道:“文叔未免过滤了,知道此事的皆是可靠之人,个个都能做守口如瓶,定不会有谁会泄露消息的。”
刘秀虽觉得仍有不妥,但既然李轶这样说,他也只好就此作罢。
刘秀见天色已不早,于是起身告辞。李通挣扎着起身相送,走到屋门口时,刘秀连忙摆手道:“次元兄就此留步,我还盼着你的身体快点好起来,好到时多杀敌人呢!”
李通豪爽的大笑道:“区区小疾,如何能阻挡我等的大事丝毫?”
刘秀听后也是一笑,他向众人一抱拳,然后辞别而去。
刘秀跟李轶很快就回到舂陵老家。
由于绿林军的逼近,当时的南阳已经陷入混乱,官府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绿林军吸引,放松了对刘演等人的通缉追捕,所以刘演等人已经乘乱潜回舂陵。
刘秀很快找到了刘演,他将李轶介绍给刘演,并把和李通商议的起事计划向大哥详细的道来。
刘演听完后,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这小弟平日不多言不多语,连牢骚也很少发,没想到跑到宛城倒卖了几天稻谷,居然有了造反的惊天计划;喜的是自己早已在策划起兵的事情,正为如何取得家族支持发愁,如今刘秀主动提出此事,当时正说到了他心坎上。
于是刘演当下决定变卖家中一切不必要的家产,由刘秀购置兵甲弓弩,而他则广邀四方反莽义士。
一时间,南阳风起云涌。
就在刘秀积极的准备起义前的各种事的时候,宛城李家却发生了巨变。
且说李通在刘秀走后就开始调动各种事宜,最重要的一件便是派堂弟李季去长安向父亲李守报信,好让他事先离开。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季走到半路竟然突发疾病死了,所以李守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要造反,直到某天晚上。
这天晚上,李守照常到观星台观星象,时至半夜,突然一颗明亮的彗星划破天空,向东南而去。
彗星虽然转瞬即逝,但李守却震惊不已,他念念有词道:“星孛于张,兵戈起,天下大变!”随后他有道:“不好,我儿就在东南之地,以他的性子,这搅动乾坤之事那能少得了他?”
李守匆忙的走下观星台,心里暗骂道:“这忤逆子,这等事都不事先跟我商量,害苦我也!”
李守连夜收拾东西,当天一亮,他便准备跑路了,这时他的同乡好友、在朝廷当中郎将的黄显刚好来拜访他,见此情形不由大感奇怪。
待问清楚情况后,黄显道:“如今到处都在戒严,你的形象这么奇异(李守身长九尺,放今天就是两米零九),到哪儿都鹤立鸡群,想抓你太简单了。不如趁现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向皇帝交代,坦白从宽,主动做污点证人,让皇上防患于未然,皇上一高兴,肯定能免罪,说不定李通的罪也能免了。”
李守听后不由苦笑,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会难倒在长得太高上。
黄显见李守沉默不语又说道:“李兄不用担心其他,自首者不死反贵,在本朝早有先例。”
李守恍然,十六年前,时为王莽居摄元年,安众侯刘崇起兵谋反,其族父刘嘉诣阙自首,王莽不仅赦刘嘉无罪,而且加封为师礼侯,其子七人也皆赐爵为关内侯。
十三年前,时为王莽始建国元年,徐乡侯刘快结党数千人谋反,其兄扶崇公刘殷,自系入狱,静候朝廷发落。王莽同样赦刘殷无罪,而且将刘殷的封国增至百里,享万户。
李守觉得黄显说得也挺有道理,于是赶紧还是上了一道奏章,向王莽自首请罪,交由黄显转奏朝廷。
可惜这封信并没来得及交到王莽手里,正逢帝国动荡之时,大事比比皆是,海量奏章涌向王莽的案头,形成了堵塞。王莽不可能一一浏览,只能挑最为紧急的批阅。李守的奏章,就这么被积压下来,连呈给王莽过目的资格都没有。世事便是如此,在你看来或许性命攸关,在别人眼中却根本不值一提。
就这样李通要造反的事不知怎的就传到王莽的耳朵了。
王莽火冒三丈,马上派人把李守抓了起来。这时候,黄显拿着李守的奏章站了出来,为他说情。
黄显说:“李守是个厚道人,明明知道自己儿子要造反,不但没有逃跑,还主动检举揭发儿子的罪行,希望能给他一次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亲自押着李守一起回老家,劝他儿子自首,如果李通不听,就让李守向北自刎。”
王莽见黄显说得这么言辞恳切,便同意了他的主意。然而就在此时,一封急报却改变了李守和黄显的命运。
南阳太守甄阜八百里急报,言李通和前朝宗室子弟刘秀等人勾结,意图谋反,且图谋已久,两人不仅有了详细的计划,还在四处招兵买马。现已将宛城李氏共六十四人收入打牢,只有李通等少数几人逃脱。
王莽再次大怒,下令捕杀李守及其在长安的家眷,一个不留。
此时的王莽,已经顾不得自首免罪的惯例。当年刘崇和刘快的谋反,只是孤立事件,王莽政权稳固,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能够表现出容忍和大度。
然而今非昔比,帝国上下反贼如麻,王莽的安全感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迷信以牙还牙、以暴治暴,是以必杀李守以立威。
黄显自恃辩才,劝谏王莽,想要救回李守一家性命。王莽耐心听完,叹了口气,道,“你与李守既然如此兄弟情深,那你就和他一起死吧,黄泉路上也好结伴而行。”
秋高气爽的长安刑场,李守黄显这对朋友的血溅在被风吹起的黄叶上。
在他们身后,是一排同样被五花大绑的人,这些人是李守在长安的家眷亲属,在他们的哭泣声中,刽子挥下了手中那锋利的屠刀。
这时候的宛城,流的血更多,更浓。甄阜将李通家的兄弟、同宗六十四人当着无数市民的面,一一诛杀,然后焚尸示众,命官吏持残尸晓谕南阳各地:敢有犯上作乱者,视此!
这次泄密事件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李通未能顺利造反,使得刘秀企图劫持南阳太守和都尉进而夺取宛城的计划彻底落空,刘秀的平定天下之路也因此平添无数曲折。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少了李通的部队,使刘縯和刘秀的实力大受损失。刘縯日后起兵,不得不倚重流民组成的军队,从而一步步地稀释自己在造反事业中的股份,控制权随之慢慢丧失,最终落得悲剧收场,当然这是后话,现在暂且不说。
李通纵马飞驰,心里却是滴着血,他在悔恨自责,万万没想到李氏子弟中会有如此败类,竟不顾宗室之情而向官府告密,可怜李家六十四口因此死于非命。
李通此行是去舂陵投奔刘秀,过了白水后,他突然觉得一阵眩晕,随后便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李通觉得喉咙间一阵清凉,不知是谁给他喝水,他“咕噜咕噜”喝了几口水后睁开了眼睛,一个灵丽秀气的女子便出现在他眼前。
“你好些了吗?不要紧吧?”女子关心的问到。
“我没事,休息一会就好。”李通话语刚落,他的肚子就“咕咕”的响了起来,他已几天没吃饭,刚才应该就是饿晕的。
女子欣然一笑,从包裹里取出食物递给了李通。
“伯姬,走了!”这时一阵叫唤声传来。
“来了!”女子应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