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4000000016

第16章 议论风生(1)

去日苦多最离骚

虞非子

印象中,初见杨宪益先生时,这位京城“酒仙”已遵医嘱戒酒,但烟还是不少抽的。

烟也不是什么好烟,说是因为“便宜”,依我看多半也是基于“散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无所谓”。

先生端坐着,听来客说话,不时点一支烟,不紧不慢地说上几句……在我眼里,他更像一尊平和的雕像。

奇怪的是,我更喜欢拜访先生时间或出现的静默:就这么坐着,面对“雕像”,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仅仅是感受……

先生的外甥女赵蘅曾将我的这种“喜欢”

告诉他,先生说,欢迎他常来坐坐。想来先生也是有这种喜欢的。

但有两次突然的静默却几近让人窒息。

第一次发生在二〇〇三年秋。那年,吉胜兄主持的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梁宗岱文集》,并在怀柔山中举办纪念梁宗岱百岁诞辰学术研讨会。我向来绝少参加学术研讨会,以为那只是学者的事,但这次研讨会却是我不愿错过的。不止是因为纪念梁宗岱先生,因为那套厚实漂亮的精装本,也是因为与会的几位京城好友,建民兄、黑马兄等都和我一样非常敬仰梁宗岱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梁宗岱先生的旧着《诗与真·诗与真二集》重刊,给了我们异样的欣喜,此后那本书便成了我们各自的珍藏。我们聚会时曾多次说起梁先生的轶事,感叹诗人的真和一个时代的远逝。

那次研讨会因别具一格的篝火晚会令人至今记忆犹新。篝火旁,建民兄诵读了杨宪益自传《漏船载酒忆当年》中提及的一则趣事:

当时复旦大学有一位思想开明的好校长,还有好几位优秀的教授。其中我尤其喜欢梁宗岱教授。他本人就是一位诗人,曾在巴黎留学,结识了不少法国作家、诗人,如魏尔伦和保罗·瓦雷里。他年轻时曾翻译过保罗·瓦雷里写的《水仙辞》,我在天津上中学时就读过他译的那首诗,并且非常赞赏。因此我俩一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平时每隔一天,他总要在晚饭后来到我们宿舍,我们一边喝着当地产的烈性酒,一边畅谈在牛津和巴黎留学的日子,畅谈法国诗歌和文学。我还记得发生在一九四三年冬天的一件与他有关的趣事。有一天晚上他上我家来,我有一整坛白酒,里面还浸泡着龙眼。这坛酒平时藏在我的床底下。凑巧的是,床底下还放着同样大小的一个坛子,里面盛满煤油。当时的电力供应时断时续,很不正常,碰到停电,我们晚上常在书桌上点一盏煤油灯。煤油颜色浅黄,和我贮藏的那坛龙眼酒的颜色相同,那两个坛子是挨着搁的,看起来完全一样。我弄错了,端起煤油坛子,给他倒上满满的一碗。他尝了尝说,我的酒似乎很有劲头,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把碗里的酒喝干了。他离开后,我才发现自己拿错了一坛,但是为时已晚,他已经乘渡船过了江,回到他的大学去了……虽然在座的几乎无人不知这则趣事,但大家还是饶有兴趣地听着,不时哈哈大笑,仿佛亲眼目睹两位酒仙那戏剧性的一幕似的。

那次离京前,我和几位友人前去拜访杨宪益先生。建民兄说起研讨会期间他诵读了那则轶事,先生笑了笑,说起了一九七九年他与梁宗岱先生的再次见面,也是最后一面——那年外国文学学会在广州开会。梁宗岱忙着跑上跑下推广他研制的特效药,还送了我一大瓶他自制的说是可以壮阳的药酒……

在座的不禁窃笑。)

后来听说吴宓死了的消息,梁宗岱的眼泪一下子下来了,哭得很厉害……先生吸着烟。四周寂静一片。

屏息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那药酒有效么?”当时也在场的李辉兄忽然问道。

“没用。”先生答道。

举座大笑。

其实在座的心里都明白李辉兄发问的用意,因此那大笑似乎也是含泪的。

但后来再一次的“突然的静默”,却是我们怎么也“大笑”不出来的。

那也是一个秋日。巫宁坤先生回国,我和黑马兄陪他去看望先生。两位老友久别重逢,先生说酒是戒了,但今天特别,可以喝一点。

斟了两小杯红葡萄酒,老友碰杯。就在那一刻,先生轻轻地说了一句:

“可惜,乃迭不在了……”

我和黑马兄悄悄退出屋外,来到寓所的楼顶上。阳光耀眼,但心中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先生家曾被誉为“京城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文人笔下的先生也多是“散淡的人”,但每每想起先生,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那是我真切感受到的,甚至一直隐隐觉得那痛也是先生的。

直到先生去世前夕,他的最后一本文集出版,我才顿然明白,那痛在先生就是“苦”,一种难以言说、无人能解的“苦”

——他将这本文集题名为“去日苦多”。

亲人的苦,朋友的苦,家国的苦……近一个世纪的沧桑之苦。几多梦想几多幻灭,几度呐喊几度喑哑……他原本是个学者,也是个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一定还在期待着作为一个战士的凯旋,但是这座平和的雕像一直渴望着作为一个战士的凯旋。在一九九〇年二月开写的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中,先生清晰地回忆了一九三三年他曾扮演的战士角色:

黄佐临)先生在天津那年,写了一本英文的历史剧,描述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沉迷于西施的美色,最终丢了江山的故事……因为演员得会讲英语才成,所以都是从几所学校挑出的年轻人,毫无演剧经验……我被派上了一名士兵的角色,吴王自尽之前赶来要他投降的。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舞台经验。我记得自己只有一句台词,明显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我演的这个士兵持剑冲上舞台,只消用英语对吴王严厉地说上一句:“Putdownyoursword,sir.Thereisnoneedforbloodshed.”(“放下剑来,大王,不必流血了。”)然后这位国王圆睁双眼,狂乱地瞪着我,意识到大势已去,饮剑身亡了。(杨苡、李晶译文,见《去日苦多·白虎星照命》)

记忆是有选择的。半个多世纪后,先生也是战士还清晰地记得那句英文台词,在我看来,那是阅尽人间沧桑,历经掺和着血色的凄风苦雨之后的他,依然期待着作为一个战士的凯旋。

但他终究还是带着未了的心愿、他的期待,带着无人能真切体会的“苦”,走了。

二〇〇九年冬天,先生走了。在我,因为“去日苦多”那四字告白,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漫长。与先生的那两次见面反复映现在眼前,却又冻住了,无法动笔。

后来勉强凑了一首短诗以为怀念:

一介书生富家子,

半瓶浊酒半步桥。

译余偶拾皆银翘,

去日苦多最离骚。

现在已是五月,离六月很近很近了。

十一年前的六月,先生为其英文自传中译本《漏船载酒忆当年》撰写了《后记》,说“我的记性越来越差了”。但我想,先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期待。

昨天,一阵冷雨。我又想起了先生的期待,期待作为一个战士的凯旋,于是赶紧写下来,也算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吧。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日晨

观剧渝州未尽春

我从未如此密集地观摩过话剧!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看了五六十部作品的录像和演出(包括大量的评介文章),有让我心驰神往的,也有令我倒胃口的,更多是既受感动,又嫌不足。眼下,官方的展演结束了,评奖的结果公布了,虽未必是盖棺论定,却也算得暂画句号。我要谈的是个人的随感式的一孔之见。

我注意到一个戏剧现象,参演剧团各地多有,分布颇广,而编剧、导演却就那么几位,相当集中。据说此种现象以往也有。

有人为此大声疾呼,打破“垄断”。我不以为然。复杂的艺术创作有别于简单的物质生产,不可能谁都干得,也不可能轮流坐庄,来个利益均沾;有才华的编导绝非按地区、按人口分配名额,倘遇天才,全国所有舞台都应该向他她)敞开,底座越大,尖端越突出,若金字塔然。

我注意到一个名字——孟冰,他创作的《生命档案》、《这是最后的斗争》和《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都很精彩。我尤其欣赏《生命档案》,他写出了平凡与伟大之间,竟然如斯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听说这部戏创作的时间很短,有人因此认为略嫌“粗糙”。我不作如是观。一位剧作家倘若找不到感觉,旷日持久地硬写,终究废纸一箩筐;而才情的爆发,有时不过瞬间。本人读剧最怕作者文末赘上N多稿,还“于深夜”、“于病中”,须知即使勤奋,凡庸也变不了天才。孟冰是中国剧坛罕见的才华横溢的剧作家,既逢其时,又当其年,有厚望焉!

有一种戏剧体裁叫政论体戏剧,或称政论剧,兴起于二十世纪的欧洲。它的主要特征是政治倾向直接、公开、鲜明,不忌惮“概念化”,有如政论。这种体裁大多直接描写领袖人物及其个人的思考,往往不设中心事件,而按政论的需要或人物的意识流来结构戏剧,于是获得了打破时空的自由,也获得了真实与虚构瓦动的显效。

我们曾经熟悉的苏联剧作家包戈廷的《带枪的人》、《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悲壮的颂歌》,是早期的作品,后续有沙特罗夫的《以革命的名义》、《红茵蓝马》等,此后少有嗣响。孟冰的《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下称畅想》)大概是中国首部政论剧。仅此,意义不凡。

《畅想》初演,好评如涌潮,褒奖之声震耳;重庆展演,只获“参演剧目奖”。两相比较,评论界之月旦春秋颇有参差。诚然,《畅想》较之作家的另两部戏,果有不足。我以为问题出在“畅想”上。剧中毛泽东与列宁、斯大林、蒋介石以及李自成的跨时空对话,是剧作家孟冰的“畅想”,并非毛泽东的“畅想”!倘若推测毛氏“畅想”,自是回避不了一个重大问题,即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问题。我在重庆观剧期间,曾于白公馆看到革命烈士的<狱中意见书》,那是英烈向党的最后寄语,其中第一条便是“防止领导成员腐化”,第六条更提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令人震惊复喟叹!革命烈士所看到、想到的问题,毛泽东不可能看不到、想不到,事实上,毛泽东既想到李白成、刘宗敏,就会看到刘青山、张子善,既看到刘和张,就会想到走资派,这才是毛氏思维。当然,剧作家有权选择“畅想”的内容以及表现的角度、幅度和深度,而观者也自会作出比较,我以为“畅想”不如《这是最后的斗争》

来得真实、犀利而深刻,“畅想”甚至不及《生命档案》父子酒吧相见的发人深省的一场戏。

政论剧是一把“双刃剑”,它提供“自由”,同时提供“约束”,无“约束”便无“自由”,“自由”存在于“约束”之中。具体说来,你获得打破时空的自由,你也同时接受了思维逻辑的约束;你获得虚构的自由,你也同时接受了更高层次的真实的约束。广东《春雪润之》也可以说是一部政论剧,该剧涉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包括“神坛”下的私生活,但剧作家很难掌握事件的全过程,其间有多少已经公示,又有多少尚未解密,也许只有中央档案局清楚,虚构岂可无据?我想到有人评论,说是政论剧较之其他体裁剧难写,虽然这是外行话,只因体裁各异,究无难易之分,体裁乃剧作家根据题材而选定的艺术样式,然而有一点足资警示,虚构必须立足于坚实的史料的根基,虚构是高度真实的空灵化。

与政论体相近,为更多剧作家采用的体裁样式是纪实体。上述《生命档案》应属纪实体,与之相类的如福建写冰心的《我的父母之乡》、广东写林觉民的《与妻书》等。

纪实体自然也是真人真事,却少有“神”的光环,“高大全”渐次褪色,是戏剧回归本体、创作日臻成熟的标志;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戏剧结构上,一言以蔽之,松散。政论体戏剧可以不设中心事件,不等于一切戏剧样式因此获得可以Loose(结构松弛)的依据。纪实剧的政治倾向偏于“隐蔽”,戏剧结构就应偏于“集中”。当今的纪实体戏剧往往由若干片断联缀而成,缺失内在的逻辑关系与有机的因果递进链条,形若“小品”连弹,联缀处又往往采用肢体动作“填空补缺”,或造型,或舞蹈,如《与妻书》里的“中性”队列、面具之类,看似新潮,实无来由。尽管导演挽救了编剧的尴尬,而斧凿痕故态依然。

有相当数量的方言话剧出现,好或不好,难以一言蔽之。肯定之者,说它生动、形象,极富地方色彩;否定之者,道它妨碍欣赏,艺术魅力囿于一隅。我想,话剧使用方言,尚能勉强通行全国的,多属北方官话(包括西南官话),至若南方方言,如吴、如粤、如闽,外方人听都听不懂,谈何欣赏?方言与戏剧内容的品位似有关系。重庆的《河街茶馆》,写市井细民,格调偏俗,方言效果尚可,也还另纸注解方言俚语,效果打了折扣;开封的《宣和画院》,写书画文脉,格调偏雅,方言与之结合,殊难协调,外地人听来,益形隔膜。不才以为,戏曲倚仗方言,无方言不成戏曲;话剧则相反,方言影响词意的流播,有道是戏在“话”中,“话”不通畅,戏也就滞涩了。

与方言同义理,一些剧目刻意追求地方特色,以一地之情感与趣味替代受众之审美,创意偏离,几陷误区。甘肃《兰州好家》极口赞赏的兰州鼓子,受众未之闻,场上亦无精彩的展现,即使堪称文化遗产,外地人殊少情感上的依恋,造成审美的通道未能畅行,这自然影响了艺术感染力。

戏剧需要故事,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故事,即便讲的是颇为传奇的故事,这故事甚至涉及一个家族,更与一座城市或有关联;戏剧更应该讲立意,戏剧总要释放出一点精神,令人昂扬,令人亢奋。

黑龙江的《风刮卜奎》很传奇,满清贵族苗裔的女人被胡子抢走,归家时怀抱一个男婴,汉族流人后代的丈夫深爱女人,认下男婴,男婴长大又历经许多传奇……这个家族盛衰更迭,跨越了几个朝代,末了,编剧留下几句略似“禅语”的台词,希望受众去体味。实际上观之者不识伊于胡底,到底这部戏的创意是什么?

就戏剧的立意而言,广州部队的《红帆》值得大书一笔。它写的是解放海南岛的战役,通篇洋溢着英雄主义。在全国解放前夕最后一战的关头,剧作家敢于写出希望活着的“生的憧憬”与不怕牺牲的“死的从容”之间的矛盾,利益与崇高分列天平的两端,天平最终向崇高倾斜,如斯歌颂英雄主义,达到了人文的高度,且与“假大空”划清了界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过来的人,会想起二战时期西蒙诺夫的《等我回来》,伊萨可夫斯基的《喀秋莎》,会想起苏军战士高喊“为了喀秋莎,前进”!《红帆》告诉我们,一个高扬英雄主义的民族,一个不为权牵利锁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当前话剧舞台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更自觉地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举凡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曲、曲艺、诗歌吟诵等等,种种元素在糅合中互动,达到舞台演出的完整性。

如同上述《与妻书》运用肢体动作,《兰州好家》用了摇滚、街舞,安徽的《万世根本》唱着凤阳花鼓,承德的《嘁山》喊出野山谣谚……我注意到,戏曲的技巧在话剧表演中得到很好的发挥,《三峡人家》

基本搬用了抬轿子的表演程式,山东的《大商无算》更把验布、珠算、弈棋几乎演绎成“程式化”舞台动作,其他剧目诸如《河街茶馆》、《天地文通》、《宣和画院》、《我的父母之乡》等剧,都有不同程度的戏曲身段的表现。戏曲的技巧运用得当,将以其形式美,突现艺术的感染力,从而呈现出东方神韵,中国话剧无妨学习戏曲的某种精神,此所谓邻山之石,亦可攻玉。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你才神经

    你才神经

    这是一本颠覆你世界观的非常态人群心灵访谈书。书中收集了国内最离奇的非常态人群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22个经典案例。包括透视眼、多重人格犯罪、不眠人、潜意识训练、楔齿蜥眼、世界末日论、自我变性人、灵魂存在、智商转移、心脏移植与记忆跟随、阅读强迫症、四维空间的蚂蚁、人卵说、梦境控制、预测学等许多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行为和现象。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
热门推荐
  • 六界之门

    六界之门

    千载后,天将倾,地将陷,黑暗笼罩人间。尸山血海,群魔乱舞,福兮?祸兮?湮灭?辉煌?人界、冥界、妖界、仙界、天界、魔界并存,大劫将至,六界动荡。一少年身怀神秘青莲,凝聚九窍金丹,闯兰若寺、入锁妖塔、登诛仙台,一路行来,桩桩古今秘史在其面前揭开。亲情、爱情、友情,皆愿以性命守护!且看夏言踏足六界,登顶巅峰!(PS:本书书友群正式开启,530538304,邀诸位道友来此一聚!)
  • 亿万老公宠过火

    亿万老公宠过火

    她在酒吧花一百万睡了一个男人之后逃之夭夭,谁知道这男人阴魂不散屡次出现在她面前。“吃干抹净了就想走?就不打算对我负责?”“没关系,你不愿意负责那就我来负责好了。”他笑得一脸腹黑,再次相见他已经成了她的未婚夫,谁来告诉她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 清风徐徐不如你

    清风徐徐不如你

    那年夏天,那场相遇,那不期而遇的爱情,让我们相聚,却又让我们别离。相恋容易,相守不易,既然当初选择了舍弃,现在也不必再拾起!在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后,当对爱情不抱任何期待的她遇上了他——慕梓城。他对她说:东方槿雨,嫁给我!许你一世安好。她盯着他认真的眸子说:“好。”一段关于爱情、亲情与青春的浪漫虐心爱情长跑,不辜负我们的相遇。十年,我们不期而遇。
  • 阙玲传

    阙玲传

    你看看内容,很多,不好写,抱歉啦!这真的很好看的。(店家推荐)
  • 异界之无尽星海

    异界之无尽星海

    无尽的星海,有着无尽的故事,让你我随着主角一起去经历那闪耀在宇宙中的故事。此书不定期更新,请勿过分期待^^
  • 堂吉诃德(下)

    堂吉诃德(下)

    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
  • 指尖花凉忆成殇

    指尖花凉忆成殇

    她是二十一世纪C国强大的杀人傀儡和一个所有人闻之变色的C国第一神偷,深爱之人的背叛,竟让她穿越到了幻府人人厌恶的草包嫡小姐身上。耻辱?草包?OK,等着吧,很快这些愚蠢的人类就会明白什么是鬼才,什么是不自量力。但是。谁能告诉她那几个整天围在她身边的二货是什么鬼?说好的南楚国少年天才呢?为什么她只看到了几只逗比?!还有,愚蠢的人类们,你们真的确定,那个整天傲娇无所事事的吃醋少年,是霸气的白泽?那个和树吵架的逗比是五大属性神兽之一的冰凌幻鸟嘛?这个世界玄幻了好吗!为什么别人家的小伙伴都是各种霸气外露,霸王之气无可比敌,她家这几只就那么的禽兽呢?不过,她幻晨汐,一样可以带着禽兽们,争霸天下,凌虐四方。
  • 檀仙引

    檀仙引

    注定不能修仙的资质,在正道唾弃魔道追捕的大势之下,陷入绝境的她终于解开了身世之谜,真如凤凰,涅槃重生……
  • 我是一只倒霉鬼

    我是一只倒霉鬼

    孟似哼着愉快的小调,拉着漂亮的姑娘,走在繁华有大街。“你信不信我可以穿过那道墙?”“不信!”“如果我穿过去了呢?”“如果你穿过去了,本小姐今晚就脱光衣服钻你被窝。”“好、、、、、”、、、、、、、、、“大河向东流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唱完,‘哇呀呀呀呀、、、、、、’孟似就朝那堵墙冲了过去。这是一本讲述一只倒霉鬼的传奇一生的书。也是一本重新诠释:天庭,地狱,人间,及各种法术神通的书。如果你已经不相信了或厌倦了那些已经听过无数遍的法术,神仙故事,也许你可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会给你一个全新的答案。
  •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