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堆为了研究地方志,曾梦想得到一套《泫志拾遗》,当他得知八卷集的《泫志拾遗》在北京图书馆仅藏有七卷,缺第二卷,而高平则缺第五、六两卷时,便专程两趟去京,将高平所藏第二卷影印本无偿捐给北图,又将北图所藏第五、六两卷影印带回,使两套不完整乾隆年间珍贵的善本方志俱成完璧。他办这件事,没有人委托指派,自然也无人资助。他说,搞史志的人都有这种责任感。十几年前,金堆无意中得知平遥有人手中有祁家书、家谱以及祁在嘉庆年间考取进士的会试卷等文物,便出资买回。赏鉴之余,大喜过望,又终觉欠妥。这些文物是祁家世代传家之珍,“暂存此处算哪回事呢!”至今几经查访,无奈高平范围内已难得寻到祁嫡系。每议及此事,他不无感慨地说:“世事兴衰难自料”,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可眼前这“王谢堂前燕,哪能常驻百姓家!”这就是金堆。
他书桌上才写完的一纸条幅: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他说他算一个文化人。
载1998年4月11日《太行日报》
相约书海
退休赋闲,优哉游哉。有人问我如何打发日子,答曰:读书。
从小爱读书。至今虽眼力不济,啃“大部头”感到力不从心,也不愿虚掷大好时光,聊以唐宋诗词、随笔散文之精致小品为伴,总觉时间没有被浪费而心境坦然。
如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我讨厌喧嚣,对充斥在市面上空的震耳欲聋的被“发烧友”们捧为追星偶像的嚎叫,委实不敢苟同,总觉身居陋室,一杯清茶在手,一册书刊伏案,是对“享受人生”最透彻的诠释。
每当夜幕低垂,月亮船在天上航行,我便驾着自己的船——在摆着一杯热茶的书桌上,驶进了语言、智慧、精神的大海。此刻,天睡了,地睡了,市场睡了,而灵魂醒了,圣贤,哲人,沉思者都醒了。他们向你走来,与你会晤、攀谈、商榷、辩论……此时,外面的一切(包括心外)都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的沙滩,这是何等安之若素的境界呀!
读书人钟爱书籍,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图书馆和书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咱这儿的图书馆门可罗雀,求知者被拒之门外。书店有好书,却往往因囊中羞涩望而却步。近闻市新华书店出台新举措,成立了“读者俱乐部”。此举着实让读书人欣喜若狂。你想读书吗?你想读书又因为价格昂贵而一筹莫展吗?那么,你就去“读者俱乐部”吧!只需花50元钱,便可在一年内免费借阅各种图书,你尽可在夏夜与李白同坐在一张凉席上举杯畅饮,亦可在寒夜与托尔斯泰围着一个火炉取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即将登上21世纪这艘时代的巨轮去扬帆远航了。那么何处是为巨轮加油的码头?到哪里去寻找保养巨轮的机械?我认为,应该到书里,到知识的王国里。故而,我敬请各位有识之士,相约书海!
载2000年3月31日《高平报》
劝君效蝉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百态人生,繁杂纷纭。
人生有喜有悲,亦常有不顺心时,因为常有令人作呕者在你面前搔首弄姿;常有不知羞耻者在你身边喋喋不休;更有令人避之不及的讨嫌者却要与你同坐在一处客厅内,同行在一辆轿车内,同餐在一桌宴席中……试想,如此生活与灾难何异?
这种让人讨嫌的主儿,有个特点,即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让人讨嫌的主儿,有个通病,即对不起这一撇一捺的“人”字。
我常想给这种让人讨嫌者开个“处方”,帮他治治这顽症,让他自尊一点,自爱一点,变讨人嫌为讨人爱。可苦于“医术”不高,“良药”难觅。近日,偶翻期刊,发现一段文字,系借歌颂蝉而喻人的箴言,读后顿开茅塞,姑且录之:
蝉,择荫而处,向明而歌,当夏而不趋炎,居高而小失慎。其声韧韧,经久如一,当其蜕壳展翅之前,蛰居地下,似乎无声无息,实在却是准备有所作为……
蝉,伟哉!壮哉!蝉,可敬之佩之,当赞之颂之!
感谢这位具有哲人气质的散文家,居然从这微不足道的小小昆虫身上悟出了如此伟岸高尚的品格。让那些令人讨嫌的主儿与这小小昆虫比较一下,不足以让其发一身汗吗?岂非一剂良药乎?
劝君效蝉。蝉“择荫而处”,甘于寂寞,默默无闻。君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终日抢镜头,出风头,计较座次的先后,掌声的多寡,更有甚者不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而博得廉价的“荣誉”……君在小小昆虫面前岂不汗颜?
劝君效蝉。“蝉当夏而不趋炎,居高而小失慎”,何等的不卑不亢,自尊自重。
君却对上司趋炎附势,俯首帖耳,对百姓飞扬跋扈,横行无忌。在位时人家畏你权势,忍气吞声。你一离开,便见举报信满天飞,上访者如蜂拥……君在小小昆虫面前岂不汗颜?
劝君效蝉,蝉“蜕壳展翅之前蛰居地下,似乎无声无息,实在却是准备有所作为”。蝉韬光养晦,“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大气度,大手笔,大家风范着实令人肃然起敬。君却终日好大喜功,夸夸其谈,嘴尖皮厚腹中空,专做表面文章,经不起“实事求是”的天平砝码的衡量,最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尺度的验收……君在小小昆虫面前岂不汗颜?
“劝君效蝉”——忠言逆耳,君当三思。
载2000年2月29日《高平报》
匪夷所思:凶杀案
近来我市发生的两起凶杀大案,骇人听闻。
欠人万元债务,竟然不思偿还,顿生恶念,先杀戮,再焚尸,伤天害理,穷凶极恶。
身为儿媳,置天伦于不顾,将婆母杀害碎尸,分离身首,灭绝人性。
对此,笔者匪夷所思,感慨万千……
市场经济下难道人们的良知就该泯灭?难道市场是一切精神下滑、道德沦丧的渊薮?物欲横流居然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也冲刷殆尽了吗?
是的。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正改变着人际关系。如今人与人之间,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金钱与良知,心灵与肉体的搏斗日趋激烈。且不讲做人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在我们这个崇尚传统美德的文明国家里,难道不应该讲一讲做人的起码的人品、德性、操守吗?总得讲一讲上不违国法,下不愧良心,不损公,不害人吧!
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我国的传统道德伦理规范,虽然从本质上说属于封建文化,但有很多宝贵的有用的东西。
明人伦、讲折中、求致和、诚信、得仁、重义,这些大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传统馈赠给现代人的一份厚礼。
我们不能一叶障目,我们不能把一切丑恶现象归咎于市场经济。应该看到,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民族传统的精神道德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在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高地上,我们看到了一面又一面辉煌灿烂的旗帜:
地委书记孔繁森,用卖血换来的钱去抚养三个藏族孤儿……
团长李国安大年三十夜食不甘味,心中惦念着边防线上的战士,除夕夜离开温馨的家庭踏上奔向大漠的征途……
水电工徐虎十余年如一日,每日下午七点准时打开自己设在居民点上义务维修水电的预约小木箱。十年中有八年除夕夜是在急需他排忧解难的居民中度过的……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孔繁森、李国安、徐虎这样的高尚的道德典范,但仅仅凭道德感召却不能阻止某些丧天伦、灭人性的丑类滋生,我们必须以强有力的法律来惩治这些为非作歹的可恶之徒!
载1996年5月4日《高平报》
祭炎帝文
公元2002年7月10日,欣值神农庙修缮竣工、首届炎帝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高平市市长王树新谨代表四十七万炎帝子孙,敬奉时珍,致祭于中华始祖神农氏之圣像前,而致词曰:
始祖炎帝,火德煌煌。天下共尊,子孙齐仰。壮哉中华,蒸蒸日上。世纪风劲,慨当以慷。吾辈有幸,再铸辉煌。首阳山麓,始祖殿堂,经年失修,愧疚难当。故里子孙,赤胆衷肠,虔诚敬祖,葵心向阳。神农新镇,众志昂扬,饮水思源,乐捐赞襄。投以巨资,修缮庙堂,重塑金身,光芒万丈。劈山造路,坦途康庄。开发旅游,敬献心香。今朝幕启,壮观异常。始祖有知,圣心欢畅。唯我始祖,德范无量。庇荫长平,泽被梨乡。高平人民,神采飞扬,开拓争先,改革开放,富庶之邑,锦绣之乡,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精神文明,相得益彰。吾辈菲才,执政一方,鞠躬尽瘁,永志不忘,率先垂范,以跻富强。始祖故里,巨变沧桑,尤以虔诚,祖德弘扬。兹行公祭,赤诚无疆,俯首致祭,伏惟尚飨。
(2002年7月15日作)
修建神农镇祭祀广场碑记
时代潮流澎湃,世纪雄风浩荡。炎帝故里欲发展文化经济,理当弘扬炎帝精神,光大神农灵光。建造气势恢弘之祭祀广场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借专家权威智慧,赖能工巧匠妙手,依山就势而筑,文化意蕴深长。宽五十米,长九十米,乃帝王之尊象征,子孙虔诚敬仰之情溢于初衷构想。北耸神农庙之巍巍,南俯云青湖之汤汤,故道水流潺潺,广场灵气荡荡,令人感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奠座六米高花岗岩炎帝雕像耸立中央,后昆沐浴始祖光辉,顿觉豪情飞扬。三大平台,各有内涵深藏。
一为四色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二为十二扇形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三为二十四扇形意味二十四节气,三者合一,饱含农耕文化之博大,始祖功德之无量。帝像背方,环耸十二图腾柱庄严肃穆,古朴沧桑。柱高九米,图分九层,合东方易学之说九九重阳。十二柱镌刻十二生肖,象征炎黄子孙,生生不息,薪火传承,延衍无疆。西首柱何以刻猴?东首柱何以镌羊?乃寓意2003癸未年3月动工,2004甲申年7月竣场。
兴建始终,市镇两级领导殚精竭虑,社会各界捐资解囊,虔心诚意,可圈可点,当赞当奖。落成之岁,勒石留芳。
(2004年7月15日作)
为沉重枷锁下的中国妇女呐喊
——《活寡》观后
高平县人民剧团上演的大型现代戏《活寡》,以悲愤凄凉的基调,凝重压抑的氛围,通过讲述彩凤“这一个”挣扎在沉重枷锁下的良家妇女的悲惨命运,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中国妇女在旧社会乃至今天都处在封建伦理观念的沉重枷锁之下。作者满腔激情地对封建伦理道德,世俗观念,使人性、人情造成的扭曲、压抑发出了强有力的控诉!
剧情从四十年代末展开,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三中全会后等几个历史时期,大跨度、多侧面、深层次地塑造人物,如怨似泣地讲述彩凤的悲惨命运。开场彩凤与新郎拜天地时,当揭起盖头方知“新郎换疯人”,彩凤面对骗婚阴谋发出了“情不通、理不顺、气难咽、心难平”的痛苦呼喊。四年后“昏黄凄苦夜”,彩凤面对不懂性爱的痴呆男人,觊觎垂涎的不肖恶少,恪守陈规的心上人老大,只能自认“命苦”责问苍天:“谁家夫妻不同睡?谁家鸳鸯各自飞?谁家媳妇是黄花女?谁家媳妇寡居深闺?”她有过“想学刘巧儿重婚配”
的念头,却出于中国妇女的善良美德,舍不得丢弃这全家大小,无可奈何地“哑巴吞苦水,寒风袭腊梅”、“叹妇女姊妹们争自由啊,我何时才能见光辉!”十年后,彩凤仍然是从未尝到人间男女情爱的活寡,她暗吞血泪憧憬幸福,终于由眷恋老大转向钟情老三,毅然投入小叔子的怀抱。这里,爱的萌动,女性意识的觉醒得以升华,人性的光芒闪烁,情爱的鲜花怒放。彩凤向老三发出“我还算得个女人吗?”
的凄楚泣诉之后,终于做了一次女人,主人公向封建伦理的叛逆道路迈出了大胆的一步!
然而,沉重的封建伦理道德枷锁却使她“爱不敢爱,亲不敢亲”,面对爱情的种子——苗苗:“欲言无语,怎释疑?”为了“保名声,顾名誉”、“谁认亲友,怕惹风雨,血与泪心头滴”……须知这是八十年代呀!世界已进入了电子时代,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伟大的中国妇女的身心仍然被封建的陈腐观念束缚着,禁锢着!作者就是这样怀着深厚、炽烈、真挚的感情,通过主人公三十多年来的悲惨命运,振聋发聩地呐喊,妇女们!挣脱这沉重枷锁的束缚吧!
站起来,勇敢地爱吧!生活吧!
《活寡》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经济基础和观念形态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然而,意识形态有其独立性、顽固性的一面,几千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根深蒂固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斗争,才能冲破这“千年文明”织成的藩篱,获得精神上的彻底解放。
载1988年8月27日《高平报》
黄克诚大将在高平
大将黄克诚,一生功绩卓着,光明磊落,党和人民对他已有高度评价。这里只讲述他六十年代在高平视察工作时的几个小故事。
一、“我不需要招待”
阳春三月某日中午,高平县委副书记王正明同志,率领各部、委领导,等候在县委大院门前。究竟为了啥呢?原来是这样,昨天接到省里电话,说副省长黄克诚大将要来高平视察工作,并且要住较长一段时间。王副书记随即与办公室主任一起到招待所,为黄副省长安排了最好的房间。今天上午十点左右,王副书记和各部、委领导十余人,在这里等候黄副省长的到来。但是,左等右等,已快十二点了,仍不见黄副省长的踪影。
“嘀嘀”一阵清脆的喇叭声传来,王副书记和同志们迎着驰近的一辆银灰色小轿车走上前去。
车停稳后,黄克诚同志跨出车门。他看上去五十多岁(实际年龄已过花甲),中等个头,消瘦的身材,头发已经花白,戴一副花边眼镜,穿一身浅灰色中山服,手里拿着根手杖,并不使用,迈着矫健的步履,挺胸昂首地向迎接的人群招手致意。
王正明同志连忙迎上前去,作了自我介绍,又把来迎接的同志一一介绍给黄副省长。
黄克诚同志亲切地和大家握手,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亲热。
寒暄过后,王正明说:“黄省长,请到招待所休息吧!”
黄克诚同志抬头看了看县委机关的门面,又朝院里望了望说:“不用,这是县委吧,住机关就合适。”说着又看了看身边同车来的秘书、司机和警卫员:“怎么样?
你们没意见吧!”
随行人员都点头同意。王正明同志却面有难色,再次请黄克诚到招待所去,因为吃饭和住宿都在招待所准备就绪,到机关里面就有点措手不及,食宿条件又远不如招待所。
黄克诚拍了拍正明同志的肩膀和蔼地说:“小王,别弄错了。我是来帮助工作的,又不是来做客,不需要招待!你也不要为难。”说罢,径自走进了机关大院。
王正明只好跟黄克诚一行四人先到自己办公室休息,随即吩咐办公室主任去准备住宿房间。
午饭时,王正明同志说:“机关食堂的条件有限,怕你们吃不好。”黄克诚指着桌上并不丰盛的菜肴说:“这个我清楚。这样的饭菜也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吃上的。今天头一顿可以这样,往后不行,不准给我们开小灶。要给我准备一个碗,一双筷,我要和大家一块站队买饭吃。人多锅大吃起来才红火有味道呢。”
从此,这位身经百战为人民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军、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同志,就住在高平县委机关大院里的三间简陋的小平房里。吃在机关的大灶上,和同志们一起排队打饭,一块蹲在操场上吃饭拉家常。
在他住的半年内从不例外,真是位“老八路传统”的好将军。
二、“不实事求是算么子共产党”
黄克诚同志住下的第二天,就匆匆下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