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徽商在苏浙地区的市场开拓。明清时期,邻近徽州的苏浙地区商品经济最为发达,在这里,无论行商坐贾大商小贩,都可以获得牟利生财的机会。所以徽人总是把苏浙视为理想的逐利之所,呼亲唤友,接踵而至,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在苏浙的各大城市中,许多重要的商业部门往往都操纵在徽商手里。如在南京,徽州的木商、典商、粮商、丝绸商势力都很大。南京的上新河一带是徽州木商聚居之地。他们建起一座座豪华的宅第,过着奢靡的生活,其阔绰的派头,简直不亚于扬州的大盐商。每年四月初,他们都要举行一次天都会,会上各种制作精巧的徽州彩灯争奇斗胜。届时满城官绅百姓无不争往观赏,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扬州是两淮盐业的经营中心,也是徽州盐商最集中的地方,他们交通官府,手眼通天,把持盐利,势力极大。在他们的支持下,徽人在扬州的各行各业中都很活跃,尤其是扬州的典当业,几乎为他们所垄断。据记载,明末扬州的城市居民,95%都是客籍商人,而这些客籍商人的大多数就是徽人,所以近人陈去病说:“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徽商在苏州的米、布、茶、丝绸、木、颜料等行业中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清代苏州有色布字号数十家,所产青蓝布运销全国,官府为制止苏州踹匠叫歇骚扰街坊而建的石碑,竟要“发新安会馆竖立”。有的碑文中还特别强调“饬谕徽商布店”加强对踹匠的管束,这表明苏州色布字号大部分都是徽商开设的。杭州是丝织业中心之一,又是两淮盐运司所在地。徽州人赴杭经商者络绎不绝。在杭州钱塘江畔,徽人弃舟登岸的地方竟被称作“徽州塘”。歙县江村人在杭州聚居的里弄,竟被称作“小江村”。徽人生前在杭州经商,死后也在杭州安葬。据说杭州南北二山风水最佳,万历以后,徽人在此占山安葬者愈来愈多,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使本地杭人叫苦不迭。
在苏浙的工商业市镇中,徽商也极为活跃。如浙江仁和县的塘栖镇“开典顿米,贸丝开车”者,多为“徽杭大贾”。桐乡县的濮院镇“典当司柜多徽州人”,平湖县的新带镇“饶鱼米、花布之届,徽商麋至,贯铿纷货,出纳颇盛”。江苏吴江县的盛泽镇是徽人“汇集之处”。嘉定县的罗店、南翔二镇也是“徽商凑集”之地。万历时,南翔镇上徽商一度徙往他处,该镇立见萧条。徽商的聚散竟关系到市镇的盛衰,足见“无徽不成镇”之谚确非虚语。
(2)徽商在其他地区的市场开拓。横贯东西的长江是当时一条重要的水上商运路线。许多徽州商人往来于大江之上,奔走在川楚吴越之间,从事商品贩运活动。沿江一带的大小城镇,大都是徽商称雄的地方。地处吴头楚尾的芜湖,一向是徽商从事江上贸易的理想基地。该地各行商业几乎全为徽商所操纵。嘉靖时,歙人阮弼在芜湖经营浆染业,竟从一个小牙侩发展成大富商,他的产品行销全国,驰誉四方。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进犯芜湖,他募集壮丁数千人,奋力抵抗,使芜湖繁华的商业区免遭浩劫。万历时,休宁人汪一龙在芜湖开设正田药店,所制膏丹丸散疗效极佳。外国贡使归国时,都取道芜湖购买药品。地处“九省通衢”的汉口,在清代已发展成“天下四聚”之一。在汉口的盐、当、米、木、棉布、药材6大行业中,徽商都占极重要的地位。徽商在汉口不但建有豪华壮丽的会馆,名曰“新安书院”,而且还在汉口江滨开辟“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码头附近又特建奎星楼一座,勉励徽人子弟读书向学,获取功名。奎星楼高大雄伟,是当时汉口最壮观的建筑之一。汉口最繁华的闹市是在徽商购置的地皮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被称作“新安市场”。胡适曾说:“汉口虽由吾族开辟,而后来亦不限于北乡”,就是说,汉口的繁荣,绩溪胡氏实有开创之功,后来胡氏以外的徽州其他家族人前去经商者也很多。在沿江一带的其他城镇中,徽商的势力都很大。如湖北的黄陂县“城内半徽民”。黄梅县则“开张百货,通盐利,又皆三吴徽歙之人”。京山县则“日用所需惟徽商操其缓急”。安徽桐城的枞阳镇则“徽宁商贾最多”。徽人溯江而上,入蜀经商者也很多。明末歙人王子承在蜀经商40年,“蜀人蚁附之”,成了大富商。前去投奔他的宗族子弟一个个都发了财,他本人也成了众商所信赖的首领。还有许多徽商由四川深入云贵等边远地区进行商业活动。至于徽商沿长江各支流北上陕豫,南走湘赣的事例,则更是不胜枚举了。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也是当时重要的商运路线。徽商沿运河北上贸易者很多,淮安地区是运河、淮河交汇之处,是运河沿线一个重要的商业枢纽。而这里“布帛盐鹾诸利薮,则皆晋徽侨寓者负之而趋矣”。地处运道咽喉的临清,更是徽商最活跃之处。明末临清有当铺百余家,全是徽浙之人开设的。万历时,谢肇淛说:“山东临清,十九皆徽商占籍。”就是说,外地人因占有商籍而取得在临清参加科举考试资格者,十分之九都是徽商子弟,足见徽商在临清势力之大。山东东阿县的运河之滨,有个幅员数里的张秋镇,镇上最繁华的南京街,绸缎铺鳞次栉比,都是徽州、江宁、凤阳等地商人开设的。徽商沿运河北上,往来于晋、冀、鲁、豫从事商业活动者很多。尤其是北京更为徽商云集之地。明朝隆庆年间,“歙人聚都下者,已以千万计”。清朝乾隆时,徽商在北京开当铺、银楼、布店、茶行、茶店的人更多。仅徽人经营的小茶店就有数千家。有些徽商还经由华北,远赴辽东甘肃等边远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由赣江溯流而上,越过大庾岭,南入广东的路线及当时内地通向岭南的主要商运路线,也是徽人入粤经商的交通要道。他们经由这条路把内地的茶叶、瓷器、丝绸、大黄运至广州,转销海外,又把外洋进口货物运回内地。江西的饶州(今波阳)是徽人西出经商的必经之地。他们把徽州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运集于此,或运销于长江、黄河流域,或经由赣江运往广东。当时的徽商“聚于饶者尤多”。他们为了运货的需要,还在饶州的彭家埠买地建房,专作徽人停泊贸易船只的地方。江西新建县的吴城镇则是“徽商辐辏之区”,徽人的货船经由这里从鄱阳湖驶入赣江,扬帆而南可以直抵大庾岭下。在赣州、南康、南雄一线,为徽商盘运货物的挑夫络绎不绝。为了商运的安全,徽商还通过官府立碑道旁,严禁挑夫偷盗货物。明中叶以后,徽人入粤经商者愈来愈多。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海道副使汪柏曾把广州、徽州、泉州等地商人组织起来,建立“客纲客纪”,借以管制对外贸易,足见那时徽商在广州已经相当活跃了。还有许多徽商从闽广扬帆入海,从事海外贸易。嘉靖时,“闽广徽浙”的商人侨寓日本者已达数千。
§§§第二节 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
1.民营企业市场开拓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存在的误解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漠视市场开拓,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存在这种倾向,他们不是很重视市场开拓,有些企业甚至不知市场开拓为何物,企业要么一味埋头生产,要么就完全追随大企业,等到产品生产出来时,不是不适应市场需求,就是市场已饱和,其结果是产品销售不出去,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灵,致使企业经营陷于困境。二是盲目悲观,企业因为资金缺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不利条件,从而对市场开拓缺乏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条件下,需求不足,市场疲软,企业更是看不到市场开拓的前景,企业便悲观等待。
(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对民营企业来说,兴盛还是衰败,生存还是死亡,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和个人才干,即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更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准确把握商机,积极开拓市场。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低,致使中小民营企业对市场判断不准,经营水平、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低,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塑造具有开拓、进取和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3)缺乏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来源
随着人们消费的日益个性化、差异化倾向的加强,技术开发和产品革新越来越维系着企业的兴亡。纵观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无不是将企业研究与开发列为其首要的地位,但由于民营企业资金短缺,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不雄厚,往往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不够多,创新能力受到限制。民营企业为了解决这种状况可以采用源于美国的风险经营,它不仅能够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换代和技术进步,这种风险经营日益风靡全球、民营企业也可以集中力量把握市场需求,把市场需求与技术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发出需求主导型商品。
2.民营企业市场开拓的主要环节
(1)认识产品的整体概念和市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