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人们对员工租赁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才租赁除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还可以解决许多管理难题。通过美国尼P.联合雇员利益公司在2004年的调查,人们发现,美国企业人事管理成本占到平均营业额的4%到12%以上。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力削减员工,裁员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然而裁员总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也影响了企业的声誉。为了避免裁员局面,不少企业转而运用员工租赁,因为员工租赁既灵活又可以为企业节约管理成本,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调查发现,虽然利用租赁员工的理想方案是那些拥有300名员工以内的中小公司,但是,除了中小企业,很多大型企业也在把人员租赁作为重要的人事管理方法。
人们还认识到员工租赁的另一种主要收益,它使公司能够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研发等核心竞争力上,而把那些非生产性的工作特别是人事工作交给租赁公司去打理,当然企业仍然保持着很多关键的人事管理职责,如招聘雇用、工作描述和薪资水平确定等。
最近几年,西方国家的租赁公司主要服务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服务的项目不断扩大,承担了很多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包括:管理员工档案,制定每月员工工资册,支付员工薪水工资,计算各种工资收入税,支付失业保险,提供被解聘下岗员工的补助金,一般员工的招聘面试和满足特定需求的猎头招聘等。同时人们对租赁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型方式也逐渐熟悉、接受和赞成。
根据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委员会(SmallBA)的一项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把自己的员工交给租赁公司管理,然后以租赁的方式聘请员工进行工作,这种新兴的就业方式不断得到人们的理解。该项调查还发现,在客户企业实施员工租赁的开始阶段,很多员工持反对意见,不愿意把自己的人事档案划归到租赁公司,但是在租赁员工计划实施一年到五年以后,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对租赁的结果--员工福利保险收入表示满意。员工的态度转变同租赁公司的运作分不开。许多租赁公司在帮助客户进行人事改革以前,非常注重对员工进行宣传和解释,引导大家考虑和讨论租赁的人事安排,解答有关的问题,打消大家的疑虑,其最终的目的是达到租赁公司、租赁员工和用人单位的“三赢”。
进入21世纪,西方员工租赁业的另一个发展重点是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对租赁员工的保护。特别是员工在租赁期间如果发生了工伤事故,由谁来负责赔偿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关于谁是真正的雇主的问题目前正在法律界和工商管理界深入讨论。
中国人才租赁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的人才租赁发展是以经济发展、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背景,随着人才服务不断专业化而产生的。根据人才服务专业化水平,可将中国人才租赁分为三个阶段:
形成阶段(1978年-1990年)
我国人才租赁的诞生同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进驻是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的政策规定,许多国家的外资企业不能直接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招聘人才,而必须通过人才(劳务)服务公司来雇佣人才。于是,从事人才(劳务)租赁的外企劳动服务公司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开始,人才市场正逐步形成。随着人才专业化服务的出现,人才租赁市场开始萌芽。外资企业是人才租赁的主要需求主体,需求对象大多数是中低层次的专业人员,如专业技术人员、翻译人员等。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才刚刚开始进入中国,大多数内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实施的人才资源管理方案是全日制固定工,当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时候,企业员工包括各种人才并不愿意丢掉铁饭碗,因此国内企业很少对租赁公司问津。
与人员租赁业务相互关联的是劳务输出方式,然而大多数劳务输出是通过企业承包国外工程进行的,而不是通过专业租赁公司进行的,因此劳务输出型的租赁也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从租赁业的总体状况看,这一时期人才租赁专业化水平低下,人才租赁市场供需不旺。
发展阶段(1990年-1999年)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以人才市场为核心的人才产业有了大的发展,人才服务专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随着外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劳动人才市场上外企对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质量及专业结构上的要求都在日益提高,他们对人才租赁公司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国内用人单位的人才管理也逐渐市场化,他们的注意力也逐渐转向人才租赁,对人才租赁产生了需求。于是,无数家租赁公司在全国各地诞生、发展和逐渐完善。
例如,人才租赁发展最快的广东省,仅广州就有三家比较大的外企劳务(人才)服务机构,分别是广州市友谊劳动对外服务公司、广州市黄埔东区劳务储运有限公司(现已改名为泰索斯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南方人才市场外企服务部。此外在全国发展较快的还有沈阳人才租赁市场、哈尔滨人才市场人才租赁部等。
这一时期人才租赁的特点是人才租赁市场基本形成和人才租赁的本地化。随着人才服务专业化水平的较大提高,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国内企业对人才租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人才租赁需求开始由外企逐渐转向本地企业。当然和外企人才租赁业相互比较,我国企业对被租人才的要求主要是中低人才。
专业化阶段(1999年以后)
20世纪末,我国人才租赁事业进入了专业化阶段。以广州为例,1999年,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正式独立运作,标志着中国人才租赁已开始步入专业化发展轨道。该租赁中心是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开办的人才资源租赁机构,是正式注册、并以人才租赁作为主要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业人才租赁公司。到2003年已经与近五百家客户签订了租赁协议,成功“出租”的员工达到4000多人,其中中高级人才和初级人才各占一半。再如哈尔滨市人才市场“人才租赁库”,在2004年首次将应届毕业生进行租赁。租赁库中1500名毕业生已“租”出850名,平时积压最多的计算机和财会专业的出租量最大,占出租人才的40%左右。上海市也实施了“人才柔性流动”战略,其中就包含了人才租赁的内容,例如嘉定区曾在一年之内为4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近240名引进人才办理了租赁使用业务。许多省市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有偿租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例如辽宁省本溪市推出的双职双薪高级人才共享制度,规定对副高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并不侵犯本单位知识产权、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可在企事业单位之间被租用兼职。江苏省镇江市推出的用人新举措也强调人才可以租赁,实行人才租赁后,用人单位与个人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可以摆脱种种因“管”人而产生的争议和纠纷,一旦租赁期满,租赁合同自行解除,权利与义务关系自然消失。
随着中国人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人才市场的发育,人才租赁需求越来越旺,这为人才租赁专业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基础。至2003年,在广州涉足人才租赁业务的机构已经有100多家。目前从事人才租赁业务的企业单位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同时人才租赁的业务范围已由过去以钟点工、司机、保安、销售员等普通工种为主,发展到高级专业人才租赁,包括广告创意、客户经理、高级管理、市场分析、商务谈判、企业认证、技术专家、外文翻译和法律顾问等,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一时期租赁业务专业化特点还表现在与人才资源租赁业务有关系的用人单位的行业特征上,例如银行、电信部门,科技公司等;从人才的专业范围来看,多数是金融、电信和销售方面的人才;而租赁人才的工作岗位也逐渐专业化、高层次化,多数租赁人才被安排到用人单位的中层管理岗位。
随着员工租赁和人才租赁业务的发展,租赁正在成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灵活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租赁业务服务和员工租赁业务服务正从外企延伸到本地企业,人才租赁专业化本土化,正在成为当前劳动力市场包括人才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