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300000039

第39章 经世学的现代诠释(7)

高扬学术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学者自由独立的主体意识与品格,其基本导向就是要求学者超然于政治、物欲利害之外,引导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术本身的发展上,更多的以学者的气质从事学术研究。王国维、顾颉刚等本身就是这方面身体力行的典型例子。虽说王国维一直拖着一根清朝的辫子,但终其一生,始终是位学者。他以五十盛年投昆明湖自杀,不能不说是近代学术界的一个重大损失。陈寅恪便十分强调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谓“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张荫麟也称道,“当此举世沉溺于实用观念与功利主义之中,独有人焉,匡矫时俗,脱展名位,求自我之展伸,为学问而学问”,认为是我国思想史上“所当特笔大书者”。顾颉刚也一再表示自己“只愿一生读书,做一个科学的史学者”,“把我的全生命倾注于学问生活之内”,“只为要满足我的学问的嗜好,所以宁可投入淡泊的生活”。又说:“在现在轻忽学问的中国社会上,我已是一个很难得的一个人,我所负的责任是很重的。”要“用了我的热情打出一个学问的地位来”,“为后来人开出一条大道!”在致友人叶圣陶的信中也说:“斩除荆棘不必全走在政治的路上,研究学问只要目的在于求真,也是斩除思想上的荆棘。”王国维、顾颉刚等都一生把学术当作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比较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包括现代的史家,可以说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而王国维等也有一种示范效应。

从方法论层面说,这一思潮在实践中还促进了近代科学方法论与传统史学方法的沟通。就史学理论特征来说,求真与非功利主义说具有客观实证的倾向。以史学流派而论,王国维、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大体上都属实证主义史学的范畴。实证主义注重近代实验科学及科学方法论,并强调其普遍有效性,是其显著特征。王国维早年研究哲学,后来逐渐意识到形而上学虽然“可爱”,但不可信,真正“可信”的是“知识论上之实证论”。其学术基础与史学方法,主要是在西方“知识论上之实证论”的基础上,并承清儒乾嘉考据学的遗绪。胡适是“实验主义的信徒”,曾多次宣称:“我的唯一目的,是要提倡一种新的思想方法,要提倡一种注重事实,服从证验的思想方法。”实证以注重事实为其主要特征,即必须验之于事实,强调以科学证明真理。如王国维所说:“吾侪当以事实决事实,不以后世之理论决事实。”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拿证据来”。傅斯年强调凭材料说话,即所谓“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不出货”,无不表现出这种倾向。这种注重实证的科学精神,涉及科学方法的问题,因此,他们很强调“研究之方法”,并努力寻找其与中国传统史学的结合点。正如王国维所说,西洋思想“即令一时输入,非与我中国固有之思想相化,决不能保其势力”。胡适也意识到:“如果那新文化被看作是从外国输入的,并且因民族生存的外在需要而被强加于它的”,那么它也“决不会感到自在”。因此他们在引入西方实证论的同时,注意到对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与乾嘉学派的传统方法作了沟通。

自称有“考据癖”的胡适,虽说曾扬言“一拳打倒顾亭林,两脚踢翻钱竹汀”,对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实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旧有的学术,只有清代的朴学确有‘科学’的精神。”顾颉刚、傅斯年同样如此。顾颉刚说:“我爱好他们的治学方法的精密,爱好他们的搜寻证据的勤苦,爱好他们的实事求是而不想致用的精神。”傅斯年说,“清代的学问很有点科学的味道,用的都是科学的方法”,认为顾炎武、阎若璩等人“在很早的时代,已经使用最近代的手段”。清代学者因学术的进步,并受到最高统治阶层制定的政治、文化政策的诱引,学问意识极为强烈。在治学方法上,乾嘉学派揭橥实事求是的原则,主张从证据出发,博考精思,无征不信。如钱大昕所说:“通儒之学,必自实事求是始。”这种以事实为出发点,以求是为宗旨的治学原则,使其在古籍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种方法体现了一种实证的精神,在本质上与近代实证科学方法彼此一致。由于实证论强调客观“实证的知识”,与乾嘉考据学的重证“求是”精神相契,而其形式逻辑的运用与考据学的分类归纳法也有共通之处,因而二者的结合也就有其基础。在这方面,胡适做的工作尤为突出。他主张在研究中采用一种“实验试验的方法”,认为清代考据家在训诂、校勘、考订等领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与实验主义“圆满的科学方法论”有相通之处,因而将实验主义从假设到求证的一套运作程序,与传统考据学的方法相融会。傅斯年也明确提出史学科学化的主张,认为既须引进“科学的主义与方法”,而整理旧学,“非借朴学家的方法和精神做不来”。自然,这种融会并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的考据学方法,而是更高出一层,即所谓的“源于乾嘉,而高于乾嘉”。

事实上,他们在治学中确也受到清代学者的影响。如胡适提出的整理国故,必须以汉还汉,以唐还唐,以宋还宋,以程朱还程朱,以陆王还陆王,“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真面目”的话,便直接出自清儒。清代戴震著《孟子字义疏证》,又写《答彭进士书》,他的弟子段玉裁就称此书“以《六经》、孔、孟之旨,还之《六经》、孔、孟;以程、朱之旨,还之程、朱;以陆、王、佛氏之旨,还之陆、王、佛氏。”王国维在引述这些话后称道:“要之,以宋儒之说还宋儒,以三代之说还三代,而使吾人得明认三代与唐、宋以后之说之所以异,其功固不可没也。”将清人与胡适的话相对照,二者甚至在语言、句式上都是相似的。在方法论层面上,他们与乾嘉学者的联络更是显而易见,由此也造成对现代学术影响较深的是乾嘉学术传统。这种中西方法论的会通,一方面使西方近代科学方法易于为人们所认同接受,得以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为传统考据学注入了现代科学实证的方法,使传统治学方法中合理的因素与其接续,使其获得了某种近代形态,从而呈现出一种新的生命活力。而且通过他们自身的史学实践,又大大丰富了科学的实证方法,如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古史”说,陈寅恪的以诗证史法,并成为中国现代学术方法论的重要构成。

王国维曾比较中西文化的区别,指出“我国学术尚未达自(Selfconsciousness)之地位”,而求真与非功利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可以说是中国史学走上自觉的一种标志和反映。如果说,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的话,那么,学术的现代化同样也是学术结构的整体转化,而这种整体转化总是通过局部的转换推进的。王国维等人提出求真与非功利主义,抨击了中国历来政治与学术混合的传统,他们反对把史学看作政治或道德手段的庸俗功利论,祈望扭转史学与政治的直接关联,建立独立的纯学术的史学,是史学向现代化转型迈出的重要的步骤,并对此后中国史学的走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从史学实践来看,也明显地由强调政治性、功利性而转入强调求真、注重学术性。坚持“求真”原则,反对功利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一些史家的共识。

在这股学术思潮中,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是,甚至连一向十分强调以学术经世的梁启超,这时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提出了“求真”与“为历史而历史”的口号。指出以往我国史家,“从不肯为历史而治历史,而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而已。其结果必至强史就我,而史家之信用乃坠地。此恶习起自孔子,而二千年之史无不播其毒。”认为在此之外,不应当有其他“更高更美之目的”,今后作史者,应当裁抑其主观而忠实于客观,“以史为目的而不以为手段,夫然后有信史,有信史然后有良史也。”主张建立新的史料观念,充分吸收地质学、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作纯客观的研究,对以往的史料“重加鉴别,以估定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枉施也”。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又强调学者治学,“皆当为学问而治学问”,“只当问成为学不成为学,不必问有用与无用”,指出:“凡学问之为物,实应离致用之意味而独立生存。”梁启超以“善变”著称,所谓“不惜以今日之吾与昨日之吾宣战”,后来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又转而对“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史旨趣进行了批评,说:“现在人很喜欢倡‘为学问而学问’的高调,其实‘学以致用’四字也不能看轻。”“学问是拿来致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而已。”指出:“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要有目的。”认为任何学问都要学以致用,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而不能只唱“为学问而学问”的高调。此时他论学与用的关系,主张“征实传信为体,以益世明道为用”。这其间一波三折,固然与梁启超复杂“善变”的特点有关,但他一度高倡“求真”与“为历史而历史”,可见当时这一思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度。而他之一变再变,则深刻说明这一问题内在的理论纠缠,并预示着其解决还有漫漫之路可行。

求真与非功利主义企求摆脱现实政治的羁绊,追求学术的独立发展,但是,想摆脱却未必摆脱得了,外界的因素、条件始终制约着学术的发展。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史学还是史家,是不可能完全超然于政治之外的,对处于历史巨变中的近代中国社会来说,尤其如此。1931年“九一八”事变及此后抗日战争的爆发,便说明了这点。在国难深重的关头,那些主张“求真”的学者也发生了转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并叫嚷“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企图使其占领合法化。为了驳斥这一滥言,傅斯年联络几位学者,奋笔撰写《东北史纲》,以史实证明东北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该书并由李济译成英文,送交“国联调查团”作为参考,成为“李顿国联调查团”调查“九一八”事变时中国政府提出的历史证据。此后,他又与胡适、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撰文声讨日寇侵略,反对妥协投降,制造抗日舆论。在此前后,顾颉刚也表示:“本来我们的精神是集中在学问上的,但从此以后,我总觉得在研究学问之外应当做些事了。”在1933年底《个人计划》中,又说:“年来的内忧外患为中国有史以来所未有,到处看见的都是亡国灭种的现象,如果有丝毫的同情心,如何还能安居在研究室里。”因此,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征求大鼓词和剧本,编写抗日的通俗读物,以唤起民族意识,同时组织创办《禹贡》半月刊,注意边疆问题。其研究重点也由上古史转向边疆史地和民族史,并认为这是继鸦片战争后边疆史地学之后,“我国研究边疆学之第二回发动”。在《致傅斯年》(1935年10月23日)信中说:

“弟所以创办禹贡学会,发行《禹贡》半月刊,即是你们编《东北史纲》的扩大,希望兴起读者们收复故土的观念,为民族主义的鼓吹打一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顾颉刚在《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中,一改“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的治史旨趣,提出了“所学必求致用”的口号。他说:“当承平之世,学术不急于求用,无妨采取‘为学问而学问’之态度,其效果如何可以弗问;……及至国势凌夷,局天蹐地之日,所学必求致用,非但以供当前之因应而已,又当责以弘大之后效”。认为以今日所处地位的危险,评定学术“价值之高下,必以需用与否为衡量之标准”,“遂激起一班学人跳出空疏迂远之范围而转向于经世致用之学术。边疆学者,经世致用之大端也。”在《本会此后三年中工作计划》中又说:“本会同人感念国事日非,惧民族衰亡之无日,深知抱‘为学问而学问’之态度实未可以应目前之急,亦非学人以学术救国所应出之一途,爰纠集同志从事于吾国地理之研究,窃愿藉此以激起海内外同胞爱国之热诚,使于吾国疆域之演变有所认识,而坚持其爱护国土之意向。”又说:“士居今日,欲求经世致用救亡图存之学,其道固有多端,而于吾国地理之研究实居重要之一。”正如童书业所说:自从东北四省失陷以来,国家受外辱凌逼到了极点,所以“有血气的人们大家都暂时放弃了纯学术的研究,而去从事于实际工作。至于留在学术界的人物,也渐渐转换了研究的方向。”不过必须指出的是,顾颉刚等在积极宣扬民族主义的同时,仍然坚持了对学术真理的理性追求。在《致胡适》(1935年9月4日)信中说:“禹贡学会的工作依然是‘为学问而学问’,但致用之期并不很远。我们只尊重事实,但其结果自会发生民族的自信心。而且郡国利病,边疆要害,能因刊物的鼓吹而成为一般人的常识,也当然影响到政治设施。”其目的是希望“在真实的学识里寻出一条民族复兴的大道来”。“九一八”事变不但改变了远东的政局,不仅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而且对中国学术文化的进程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打断了沿着求真之路向前发展的这一行程。顾颉刚曾指出:自五四运动至抗战前,中国历史研究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世界的注意,而战争却把中国的学术工作拖后了20年。应当说,求真与非功利主义思潮对于中国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设想,如果这一进程不被打断的话,那么,中国的学术无疑会有进一步长足的发展。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事实上,抗战以后,求真与非功利主义思潮衰落,并不仅仅是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如梁启超在1926年的《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即已批评了这种倾向。此后抗战的现实固然引起了对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而从学理上说,学术本身的发展也有一认识深化的过程。从这方面说,与求真和非功利主义思潮包涵着内在的理论缺陷也有密切的关系。

同类推荐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热门推荐
  • 追爱青春:从不后悔遇见你

    追爱青春:从不后悔遇见你

    当初的她,张扬霸道,倒追闹得全校皆知,可被追的他,却说不喜欢她。可是后来,他却一次次的纠缠她,她不解,凭什么他想要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她还是放不下他,也许,青春就是这样,而能证明这最好的例子就是,她从来没有后悔遇见他.......
  • 逐梦的夏天

    逐梦的夏天

    这是一个关于篮球队的故事。它既有精彩的比赛,又有丰富而真实的生活,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以各种各样方式生存的人。它是这个时代中的一个群体的生活的缩影,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的缩影。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我的生活中,或是我所看到的人的影子。不看不一定后悔,但看了一定不会后悔。他,莫宇杰,一个未来的超级中锋,在比赛和人事之间逐渐成熟。
  • 中庸直指补注

    中庸直指补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神雪

    夜神雪

    嬴若木,是个热爱幻想,向往自由生活的学生,一向普通之极的他,在有一天忽然拥有了灵魂出窍的能力,随后又结识了一个自称是神灵大人的奇怪存在,使得他原本平静的生活无可避免卷入了众多麻烦之中——教学大楼内古怪的怨气、少女被杀害后所化的生灵、医院里的神秘事件、以及莫名纠缠上的上古妖兽……就这样,嬴若木作为神使,穿梭于人界与灵界,与八百万神明、服侍神明的“神器”、人类以及妖,共同生活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奇幻而诡异的冒险故事。
  • 锦绣连年

    锦绣连年

    食大如牛,相貌奇丑,天生哑巴,举止不雅……这年头,首富家的女儿也愁嫁了。偏偏哥哥却生得斯文俊朗,不近女色,急坏了京中门名贵女。百里鸿:令妹愁嫁?方锦年:嗯,高不成,低不就,愁着呢!百里鸿:不如,我娶?六子:小姐,小的快装不下去了(尼玛户部尚书都来求亲了,到时候你嫁还是我嫁啊!要人命的啊!)方锦年:装不下去也得装!*总之,女扮男装,轻松文一篇。求各位看官赏脸,点个收藏和推荐谢过~
  • 汉末之纵横天下

    汉末之纵横天下

    他,当今武术界年轻一代的翘楚,声名鹊起、前途光明。然而,一场莫名的大雾却将他送到了烽火四起的汉末!没有刘备、刘表的皇家血统;没有袁绍、袁术显赫的世家背景;也没有曹操一样强大的家族势力,在这个乱世之中,他又应该何去何从!
  • 战帝系列(四)

    战帝系列(四)

    出了残破之庙,放眼望去,果见半里之遥的地方有四个人影在奋力挥舞着兵器,向虚空狠斩力劈,呼喝声不绝于耳,状如疯狂……
  • 史上我最强

    史上我最强

    大山之中,走出身世神秘少年。莱斯特城上演一幕幕神的传说。华盛帝国最顶级的强者对话。他口头禅是:妹子,哥单身。约不。哥这般风流倜傥英俊帅气,你咋不动心呢?
  • 蠡测汇钞

    蠡测汇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蓝,你别碰!

    我的蓝,你别碰!

    蓝宝是华夏元芳动漫学院的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学生。这样平凡的她,哥哥既然是学院的校草?然而,又是发生了什么使她成为了学院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