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700000041

第41章 杨士奇之族谱序跋所见宗族与修谱(4)

吾留家四旬即行,至今抱愧恨未已。族兄叔邍第四子之芳来北京,将归乞言,故书吾之耿耿者勉之,使务学为善,庶不辱其先,汝勉之哉!归见同宗子弟,其悉以耄言励之,如能用吾言,非独老人有光,吾宗有光。苟不用吾言,或忝先世,非独不可见先祠,吾亦不愿见之,汝往勉之。”士奇对后辈晚出的失望跃然纸上,一纸难尽!不得已发出“惧吾宗之衰也”的哀叹。更使他痛心疾首的是其长子稷,“尝侵暴杀人”,有“横虐数十事”,受到朝廷惩处。名重天下的朝廷老臣,面子被不肖子丢尽了,年近八旬的士奇遇此打击郁积成病,他意识到维持故家更形重要。早在稷出事前,士奇就曾告诫他:“乡邑近年故家子孙皆以纷争产业交恶,此吾所甚薄者,汝宜戒之!汝宜戒之!”可惜杨稷一意孤行,酿成大祸。

杨士奇临终前,作《示长新妇(九事)》,对保持家风进行最后努力。他与杨稷的妻子说:“我今年七十有九,只为稷不孝违背父训,专交小人,作恶犯法,今得死罪,致我受气成病,渐至危,殆亦不过年间必死,理无疑也。汝吾家长妇,今家中之事一一付尔掌管,一家大小长幼皆付托汝,汝需每事尽心。今遣归发落数事,可皆遵依,行之勿违,切不可听信小人之言,有所改易,切记切记。一、田土多则税粮科差繁重,必至累子孙破家荡产,苦害难胜。即尽弃远乡田土山塘,皆不可要,近乡田土池塘利薄者,亦不可要,或还原主,或卖与人,皆须作急发落,不可听小人邪言,依阿不舍,至嘱至嘱。一、吾儒者之家,不可思量要富,户下田不许过百二三十石,户下粮不许过三四十石,尽足岁用,切。

不可过多。过多则后来必累子孙,为父母不可无远虑,切记切记。只是许多钱粮在户,后来科差子孙也,自难当。”士奇所言九事的头两件事就是如何保家,他告诫占田不可过多,不可思量要富,表面看是为避免科差之累,实质是坚守儒者之家的“文行”传统。士奇接着便说了我们曾在前面所引的——把自己收集的各种文献作为传家之宝、培养子孙读书不绝读书种子的话。总之是仍要成为故家。事实上故家的传统是很难一下子割断的,士奇的这些家训本身就已成为故家传统,教示、激励着后人。下文将要谈到的杨氏子孙不断有出仕者修谱就是一个证明,士奇可以稍慰矣。

士奇的宗族观也得自于自身的家族史。泰和人梁潜评论杨氏说:“惟杨氏之先世有盛德魁杰之人,其文章政绩蔚然有声于时。及其后也,遭世之乱,仓皇山泽之间,悲歌而流涕者,其言亦足以自著其志。盖太平之际,贤者皆乘时而用,及其乱也,皆沮塞而困穷,此势之所必至,无足怪者。大明之盛,杨氏之后人又以其学兴,至今学士君遭蒙主知,遂掌纶命,兼侍青宫。其清操雄文,足以追继先烈,恩典所加,贲于前人。”梁潜还说:“在吾邦世家文献鲜有过杨氏者,方宋元间杨氏所居台榭之壮接乡间,田园之富连阡陌,及丧乱起,凋落而消亡者多矣。独诗书礼仪之泽浸润涵蓄,沛然而不竭。予获与侍讲君同侍禁林,君之曾大父吟窗公以廉洁忠厚著声前代,累官翰林待制致仕,事在《元史·循吏传》中。吟窗公诸子如平洲、如望之,皆擅能文章。然皆遭时之乱,卒死于穷困,不得大振耀于时。今侍讲君生逢治世,列位清华,方受知圣上恩遇尤厚,而其从子相又擢进士第,居翰林。父祖子孙百数十年既偾而复兴,既坠而复振,何其盛哉。吾于是乎有以观君子之泽矣。谱之作徒然哉!”杨氏在宋代已成名族,特别是士奇的曾祖在元代官翰林,名重一时。但杨氏在元季衰落,至杨士奇重新崛起,振兴家族。值得注意的是,士奇非科举出身,一岁丧父,由外祖父教授学业,孤贫力学成名,因出色的文史才华被荐入翰林。他的成功的确与家学家风分不开,士奇幼时,母亲教导他:“吾初归汝家,见汝父昼夜不辍者四书诸经,余力则玩子史,汝今宜专事经传,未可泛阅,枉费日力。”并说“人居世未必长贫贱,亦未必长富贵,但贫贱入富贵,非读书而未易得也。”又说:“自我归汝家,耳闻目见杨氏仕者,皆以儒术进,皆秉廉洁,从来无以赃败者,虽家贫而誉好,汝曹勿坠也。”外家陈氏亦是世家。外祖父、母亲对士奇良好的教育,祖传的故家遗风,均影响他产生以故家论为中心的宗族观。

杨士奇给予本族及当地以相当的影响。杨氏族谱不断续修,明嘉靖年间,泰和人欧阳德说杨氏谱:“正统丙寅(十一年,1446年)评事德敷复修之”,今余百年,“续成新谱,其义例一遵文贞之旧,盖不能有所加也。论者狃于所见,乃谓古圣经训、时王政典犹未能人人兴善惩恶,谱区区未必为益。夫亦弗思尔矣,离逖他邦者闻乡音而喜,邂逅相犯者俄而知为同姓,遽惭悔自释。况谱之为教萃之于未离,和之于未隙,比于铎徇箴诵,不犹愈耶?兹文贞公所为拳拳者乎!公曾孙行人海、玄孙选主事载鸣,方缵成先德,响用于时,中兴休运,又将竞起而翼襄之,以益昌厥家。”可知士奇后人仍其谱例不断续修族谱,乡人以士奇重视修谱而批评忽视修谱者。士奇曾玄孙秉承先德,出仕中央,杨氏后继有人。杨德敷正统年间所修谱,有泰和人王直序言,谈到杨氏在宋元之际的盛况:“允素乃徙泰和,世以宦学显闻,后十七世有三人者联贡于漕,同授登仕郎,声称赫奕,杨氏之一盛也。”有助于了解杨氏在吟窗公以前的宦学。王直并高度评价了杨士奇的修谱活动:说他“惓惓于谱牒,以著其本,联其支,此仁人君子尊祖敬宗之道也。夫故家令族之所以光明硕大而不至于泯没无闻者,以谱牒传焉耳”。把不断修谱视为故家令族的标志。王直还认为“德敷明经取进士,今为大理评事,续著此谱,以成公之志,其贤可知矣!”肯定士奇宗族观念对后世的影响。事实上,杨氏在正统和嘉靖两次修谱之间,于正德年间还修过一次族谱。泰和人罗钦顺《泰和杨氏重修族谱序》说:“杨氏之居泰和,世久而族益蕃,遭元季兵乱,谱牒无复存者。国初乱定其族有隐君子曰与芳,尝追忆旧闻,旁咨故老,辑为谱图一帙。及太师文贞公出,乃据以作谱,用联属其族人。其后叙州太守德敷君因而续之,皆有版本行于其族。迄今正德丁卯(二年,1507年),又六十余年,后生绳绳,已多斑白之老,而名字犹未有登载,其承传序次,将久而或淆焉,谱其可无续乎!于是义官光序君慨然以为己任,顾族人散处不一,远或百数十里,或占籍他郡,乃驰书遍访,尽得其详,既克成编,将复锓诸梓而属序于余。”他称赞杨光序“能上体文贞与叙州之所用心,而惓惓以谱牒为重”,“无忝其世德”,不无感慨地说道:“杨氏之世德盛矣!”由上可知,泰和杨氏以修谱为世德,自杨士奇之后,于正统、正德、嘉靖年间不断续修,并请泰和人王直、罗钦顺、欧阳德先后作谱。

序,以光大祖德激励后人。此三人均是进士,都曾任官尚书,他们的谱序对教育杨氏族人、增加杨氏族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王直、罗钦顺、欧阳德的谱序也有弘扬世德、修谱以传承故家的共识。特别是罗钦顺还指出:“君子之所先,莫大于文行。诚能汲汲焉用力于此,有行以为本,有文以为华,将所以大其族者,不亦有余地乎!莫非文也,而谱牒亦其一事,凡族之谱牒,非有才子孙出,盖亦莫能修之。谱牒不修,则本源弗明,昭穆弗辨,仁孝之道、雍穆之风,鲜不微矣。前代虽有显者,其风声事迹亦不复接于耳目,又安知践修之责之在于我,求其能免于卑陋而聿进于高明,岂不难哉!故善观人家族者,即其谱牒之废举而其昌大与否,亦自可见。”罗氏关于“文行”和谱牒与世家关系的论述,与杨士奇的有关看法如出一辙,使我们看到泰和故家的传统和杨士奇对后世的一定影响。

小结

杨士奇所作族谱序跋对宗族和修谱的论述中,有一个核心的东西,这就是他的故家情结。他的族谱序跋富有历史沧桑感,描写出一幅幅故家盛衰消长的图景,展示了世家名族顽强的生命力。他的族谱序跋洋溢着对诗书、仁德传家的礼赞,揭示了望族存在的基础在于文化的传承。士奇笔下泰和、吉安等地的宗族,主要是些故家,他们正是依靠世传文化取得科举和政治上的成功、维持望族的地位并进入政界和上流社会的。士奇出生于元朝末年,闻见了泰和及吉安大族的衰败,经历了破落家族的艰辛生活,也看到了世家名族的复兴,品尝了重新崛起的喜悦。他的故家论充满士族的自信与优越感,充满对富贵暴发户的鄙夷,与易代之际高岸陵谷的社会现实分不开。通过杨士奇所作族谱序跋,我们看到明初泰和及吉安宗族势力的强盛,这些宗族有不少出仕者,有的还位居高官,他们有因婚姻、师生、科举、同朝等关系结成社会网络,泰和及吉安是一个士大夫宗族为中心的社会。杨士奇所作族谱序跋虽然也有一定的政治性,但更多而且更重要的是探讨故家的维持与发展,将修谱的实质定位于延续故家的传统。杨士奇所作族谱序跋的特色正在于此。

同类推荐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 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本书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论述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表现。作者蒙台梭利揭示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教育理念。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智力、运动、工作、节奏、行走、秩序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敏感期。
热门推荐
  • 异世之衍冰破道

    异世之衍冰破道

    我,算是一个什么职业呢?魔法师?商人?农场大亨?餐厅老板?军火商?还是……“喂!想什么呢?还不快点过来帮忙!都快忙死了你还在那里发呆!”林平一愣连忙道:“来了!”
  • 我是我还是我是她

    我是我还是我是她

    一觉睡醒,变成了6年后的自己,身边多了一个让自己感到神秘的丈夫,父母,朋友,一切似乎都已经回不到原点...
  • 我在星际的日子

    我在星际的日子

    故事发生在2050年,一个宇航员在某星系遭遇宇宙风暴后的种种奇遇。
  • 我的学园默示录

    我的学园默示录

    我从哪里来?脑中二十年的记忆是名为前世的梦还是如同梦一般的前世。我是谁?是前世平凡的少年还是今生世家的千金?我又要到哪里去?跟随在主角们的身边看着他们的足迹还是走出自己的道路?一直以为是一个描写校园日常生活的世界,原来却是生化末世的舞台吗?站在学校天文台上的我为我突然的发现哑然失笑,这算是什么神展开,自己重生于这个世界原来就是为了亲眼看一部动漫吗?神的捉弄真是出人意料的冷。学园默示录的同人,5晚上的简单规划,重点想练习下小说的写作。不过请不用担心,虽然更新会因为文笔问题而有些慢,但全书的规划已经有文字笔记,不会出现写不下去而弃坑。不才,请大家多多关照。因为是第一本小说,为了一点小小的纪念,题材确定为变身百合,应该有不少人不喜欢,但是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请多多包涵。
  • 恶魔校草的呆萌小甜心

    恶魔校草的呆萌小甜心

    第一次他们在走廊相遇,成为敌人……第二次他向她示好表白,目的是为了报复她,利用她挡住那些花痴……第三次他们因为某些不得已原因签约了假爱之约,为的就是整她,顺便解决家族与未婚妻的纠缠,他还限制了她的自由,她忍了!他害她遭暗算,差点丢了命,还失了忆,但是她也忍了,而他虐待狂上身把她戏弄的团团转,她也忍了:“一年,只有一年,坚持!但是他当着她的面调戏妹纸居然还是她的闺蜜,这次她没有忍:“恶魔,你如此虐我,我都忍了,可是现在。。。本姑娘告诉你,我不忍了!你要欺负谁,就去欺负谁,别来招惹我!”他扯着她的后领:“呵呵,臭丫头,惹了我,还想跑,这辈子你就等着栽到我手上吧……
  • 带勋章的士兵

    带勋章的士兵

    本小说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小说,里面的战争年份基本属实。内容是主人公在德国的一个小镇参了军,加入了战争,在德国战败后,来到苏联和同是士兵的同学与日本人进行最后的斗争。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到了中国,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印自卫反击战。
  • 乱世无载

    乱世无载

    一次穿越,得到了曾不感受过拥有过的东西,第一次有朋友,第一次经历了爱情,“你好,我叫寒天御.”那坚强的身影,坚毅的眼神.因一次失误被镇压五百年,寒天御你出来后当年的热血和豪气还在吧。因为这件事师傅证的圣位,乱世提前。“我要逆天.”怒吼之下却是落寞的身影,身后谁懂那寂寞.“天御别忘了你的身后还有兄弟,有我们。”
  • 这一次,不在放手

    这一次,不在放手

    对他,我只是一昧伤害,厌烦,无视,而他,只是默默地留在我的身边,对他,我就是唯一,是他的天是他的一切。失去他后,才明白有他的日子是多么让人怀念,令人向往。命运,让我再一次拥有他,这一次,不在放手。
  • 御劫

    御劫

    一个从绝地走出的少年,正逢乱世,怪魔纵横,世间万物遭劫,人间不得安宁,看他如何在这风云突变的时代,脚踏苍龙,带领族人,御战天下!
  • 逆天鬼雄

    逆天鬼雄

    生不为人杰,死要为鬼雄。一孤魂,一玉盘,铸神魂,锻妖骨,养仙肉,炼人血,洗魔念,且看卑微孤魂,成就一界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