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300000026

第26章 王维诗《鹿柴》:语言训诂、文化解读及其翻译的多维阐释(2)

Hills empty,no one to be seen We hear only voices echoed—With light coming back into the deep wood The top of the green moss is lit again.

译诗评注:很不幸,Robinson 之译诗已成王维此诗流传最广的版本。首先,译诗凭空捏造了一位原诗没有的“叙述者we”,且将其变做复数“我们”,成为“一群人”,感觉像是一家子在“郊游”似的。由于we 的出现,原诗丰盈之意蕴已严重减损。另外,原诗最后一字“上”被译者读作top,这个意象于林地毫无意义,因为按照这样的理解,要想把“青苔”作为垂直的物象看待,则观者一定得有缩身术变得很小才行。至于韵律安排,译诗则十分突兀,很不协调。

by Gary Snyder (1978)

Empty mountain:

No one to be seen.Yet—hear—

human sounds and echoes.

Returning sunlight

enters the dark woods;

Again shining

on the green moss,above.

译诗评注:这无疑是最好的译文之一,其原因在Snyder 终生与森林相伴,有这一份难得的经历,因此能和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一样“目想”原文充盈的诗情画意。原文已逐字译出,毫无增益,而译诗却仍然是一首道地的美国诗。译诗换被动式is heard 为祈使性动词hear【19】,使译文诗意盎然,却并不因此而与原文有丝毫悖离。一刹那间那诗情画意经译诗点染而出,意绪密契,这“一刹那”便是“现在”——当下之景。原诗第二行最后两字“语响”译作sounds and echoes,二意并出,让人叹为观止。但译诗结尾稍显突兀。“上”字译作above,且用逗号与诗行隔离,于是,人得变成岩石或蚂蚁什么的才能头顶(above)青苔。不过,我们也可抬起头来,在目睹青苔以后,再回首向太阳望去,而这正是“豁然开朗”

(enlightenment)这个垂直意象的真谛之所在。Snyder 曾经写到:“我之所以将‘青苔上’译作‘moss,above’,是因为其时夕阳斜照(故用‘复’字),正穿透‘深林’,给树上(而不是‘岩石之上’)的青苔抹上了一层余晖。”【20】问题的关键在于翻译活动既要在词典之间来回跃动,但更要围绕诗歌浮想联翩,连类以比,如是,则每读一诗,便是一次翻译,这翻译将直达读者,穿透他的心智和情感生活。又因境换情移,读者心境不同,则每读一次便是一次不同的阅读经历。人不可能两次阅读同一首诗,犹如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Snyder 解诗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只出现在译诗的末尾,但就在我们的眼前此诗却突然“面貌迥异”

(transform)。王维诗20个字面貌依旧,可诗却变化流转,生生不息。

4.0结语

巴斯涅(Susan Bassnett)与列夫维尔(Andre Lefevere)认为【21】,真正意义上的译学研究必须在“打入文本”的同时也着力研究文本的“外部现实”亦即文本的“文化语域”(cultural context),这是因为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创造活动总是同时受制于上述内外两种语域(doubly contextualized),而外部语域作为一种现实存在本来就天然地植根于两种不同的异质文化,翻译活动发生于某种文化语域、植根于某种文化同时又进入这种文化,故此译学研究从语词文本向文化语域转向,这便成了当今学术界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使这场革命契合范式建构的理论模式和规则体系,“文化转向”的始作俑者们还特地拈出为形式主义者们奉为至宝的规则、规范、契合条件、直译说以及功能等值说等理论要素进行讨论,一方面应和传统的古典人文精神,一方面回应当代西方学术界的文化转向潮流,所论多有创见,予人颇有启迪。

关于“规则、规范与契合条件”(rules,norms and appropriateness conditions),其创设的主要依据是形式主义者对于文本语言特征的片面强调。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将其理论模式硬性地规定为某些代不可易的规则、规范抑或契合条件,认为它们可以“施之四海”而皆准,却忽略了这些规则、规范抑或契合条件其特点是可以在主体间建立可以意会言传的媒介体系(intersubjectively mediated),而且,其主要功能却是要应和时代的变迁而对源文本进行适时的调整。根据这个观点,可以看出,王维《鹿柴》诗的上述几个译本即根据“通变”原则而对原诗作了适时的调整,其中,有关“诗式”、“诗意”、“诗韵”之文化流变及其多维阐释都尽可能地追求文化本质意义上的“圆览通观”,而不着意于“克隆”原诗。因此,可以说“规则、规范与契合条件”都会顺时而变,而“通变原则”才应是翻译抑或译学研究的一条“通则”。我国唐代释彦悰《后画录·阎立本》说:“变古象今,天下取则”,正合此意。所谓的“直译说”在传统的意义上原是相对于“意译说”而言,但形式主义者却从形音义的层面过分强调其中的语言要素,却忽略了“直译说”在文化层面的合理与合法性。其实,植根于两种文化之中的源文本与宿文本其“元叙述”方式(如《鹿柴》诗中所流淌着的禅意、禅趣、禅境等)抑或“核心文本”(如王维的《鹿柴》诗)都会体现该文化中的某些基本价值信条,倘若两种文本在这一点上越接近,则由于文化本身的贯摄与渗透作用直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说,直译的文化动因应是作为民族文化内核的基本价值信条,宿语与源语在这一点上倘能做到“深层通约”,则直译便是题中应有之意。换句话讲,是否直译其前提是两种语言之间其文化内核是否存在“深层通约性”,倘是,则直译,倘不是,则意译。这无疑是对直译理论深层通约性的最好界定,对于我们理解上引Snyder 的译诗无疑大有裨益。

至于“功能等值说”则与传统译论所强调的“信”(faithfulness)这条标准藕断丝连。追求“功能等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追求“信”,但是在语言学范式里,其理论视野因为囿于“信”与“等值”所谓的语言层面,却忽略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动态应和关系。换句话讲,翻译之所以存在本来就是为了满足文化以及隶属于这种文化的各个族群和个体的需要,因需要不同,翻译就得进行相应的调适,因之其功能也必然有所殊异,这就必然与源文本所载荷并植根于其中的源语文化产生某种程度的疏离,这样一来,对于“信”或“等值”的信仰与追求便被自然地消解,故此白居易当年“文章合为时而作”的主张,只需易“文章”为“翻译”,便在这里具有了某种特殊的涵义。毫无疑问,在这种理论框架里,为要获得所谓的“功能等值”译者无疑会对源文本进行适时的文化整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视野的观照之下充分地满足“功能等值”概念现在所具有的全新内涵,而上引译文便无疑是基于这种理论原则而对原诗进行文化整容所提供的一些具体例证。

总之,以文化转向、理论渗透、学科整合为特点的当代译学研究其所追求的宏观文化整合阐释已对国际译学界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王维《鹿柴》诗做个案研究,通过语言训诂、文化解读及其翻译的多维阐释应和上述理论主张,希望这种尝试能对我国译学研究的深度推进有所启示。

(原载:《外语研究》,2003年第4期,第55-64页)

【1】黄维梁:《中国诗学纵横论》,台湾洪范书店,1982年,第3-4页。

【2】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3】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

【4】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5】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

【6】元稹《杜甫墓志》。

【7】《王彦辅诗话》。

【8】杨维桢《东维子文集》卷七《梧溪诗集序》。

【9】王佐良,《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132—134页。

【10】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Y.:Routledge.1993:184.

【11】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Y.:Routledge.1993:184.

【12】陈伯海:《唐诗汇评》,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77页。

【13】参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鹿柴:王维辋川别墅中之一处。

【14】参(清)阮元撰,《经籍籑诂》,成都古籍书店1982年版;(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经韵楼藏版)1981年版;《辞源》,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

【15】 比较《鹿柴》诗第三行“返景如深林”中之“返景”二字,或可谓禅家“回光返照”之诗化表述。另外,“返景入深林”意近英文词vista,其定义为“view seen through rows of objects,as trees=the trees through which the view is seen”,或可用此词即差可迻译王诗要旨。

【16】以下五首英文译诗均取自Weinberger,Eliot.Nineteen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How a Chinese Poem isTranslated.Wakefield:Moyer Bell.1987.

【17】Weinberger,Eliot.Nineteen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How a Chinese Poem is Translated.Wakefield:Moyer Bell,1987:1.原文为:“Great poetry lives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transformation,perpetual translation:the poem dies when it has no place to go.”

【18】Weinberger,Eliot.Nineteen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How a Chinese Poem is Translated.Wakefield:Moyer Bell.1987:27.原文为:“As a translator,he is less successful,perhaps because English is apparently his second language.”

【19】此即中国古典诗学所谓“活字”。参刘淇《助字辨略》(中华书局1954年本)和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77年本)。

【20】Weinberger,Eliot.Nineteen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How a Chinese Poem is Translated.Wakefield:Moyer Bell.1987:43.

【21】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eds).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1990.

同类推荐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妖娆婀娜是你,巾帼不让须眉也是你;温婉美丽是你,豪放刚烈、真诚率性也是你。台州女人进而善攻,退而善守,从不低眉顺眼。台州女人有着江南女人的玲珑剔透、聪慧能干,又兼具北地胭脂的豪放刚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姿。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热门推荐
  • 这吃货怎么可能是异世勇者

    这吃货怎么可能是异世勇者

    这只是一个从异世界‘菲利普西亚’穿越过来地球的勇者与某少女的故事。少女能变成勇者的武器【大雾声明一点这不是武器种族传说!书友群是:324705254喜欢就进来吧~另外一点这是嫁人文,毒点请勿进。
  • 明伦汇编人事典喜怒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喜怒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萌宝空降:妈咪,爸比要二胎

    萌宝空降:妈咪,爸比要二胎

    一张200万的发票,他买回来了一个妻子。早上献殷勤,中午玩暧昧,晚上夜夜笙歌。可是……一天,某女炸毛。拿出契约,“时间到线!二胎已下!我要翻身!”某男邪魅一笑,“契约上明明写着二胎。你这才一胎,就想走人?”某女盛怒掀桌,提出两娃。“离婚!二胎在此!”某男突然一个壁咚,“老婆,你那是龙凤。还有一胎没下……今晚努力生娃……”
  • 谁获史上最蠢妃

    谁获史上最蠢妃

    谁获史上最蠢妃一场穿越改变国家局势。一块许愿石牵涉诸多秘密。两国争霸,江湖争雄,传闻谁获圣女,必将一统天下。一名来自20世纪智商正常的女孩莫云涒,意外穿越竟然是个不得宠的娘娘,搞笑的是这个娘娘还是个智障,被关入冷宫,与一群丧尸生活,郁闷的是自己的亲爹还仙逝,所以还是个受创伤的智障。一代名妓成为政治工具,一名宫女竟意外身亡;三宫六院明争暗斗,好在全当愚妃是空花瓶摆设。这里有深爱智障娘娘的一国之君,有莫名动情的另国霸主;有高调华丽爱花胜过爱人的钟情公公,有低调奢华爱人胜过爱花的风流王爷……有欢乐,有暴笑,有计谋,有暗算,有深情,有无情。是愚蠢当道,还是聪慧逆席?最后花落谁家,让读者共同期待吧!
  • exo之重生归来

    exo之重生归来

    凌柚屿:被她蒙在鼓里的人,真是可悲呵。李菲宥:跟我争,你会输的很惨。郑秀晶:李菲宥,他和她,你倘若伤了他们一分一毫,我会让你死的很惨。朴智妍:丫头,别哭,他们不值得。边伯贤:柚屿,你太令我失望了。鹿晗:没关系柚屿,他们不信你,我信你。朴灿烈:你变了,变得我不认识你了。吴世勋:李菲宥,你到底在企图什么呢?吴亦凡:啧啧,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exo其余七个人:凌柚屿,菲宥哪里招惹到你了,你从前可不是这样的。重生归来,她的第二重性格已然显现,她是否会原谅曾经的伤害过她的人,他们又是否会看清真相。敬请期待。
  • 云卷云舒的日子

    云卷云舒的日子

    有些爱情终究会随风逝去,有些人终究会消失不见。
  • 妃已倾城

    妃已倾城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会游泳的宅女;她是玉琉国堂堂丞相之嫡女。一朝穿越,却成了代嫁公主。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之地球试炼场

    末日之地球试炼场

    所谓的末日只是一个阴谋,一个宅男偶然获得一个神秘系统,看他如何在末世生存。
  • 学校的眼泪

    学校的眼泪

    一份通告书,迎来了七个少年进入樱艺学院的第一天,他们将要在这里度过三年的春夏秋冬,正如青春的花样年华,他们也将迎来兄弟之间的种种暴风雨,争执过互相打过,甚至受伤过,堕落过挫败过,甚至他对他爱过
  • 凤凰涅槃之王爷的准王妃

    凤凰涅槃之王爷的准王妃

    前世,她是家族里面的大小姐,独自一人为了家族的复兴做努力,叔叔将她逼上绝路,穿越重生,带着家族的灵力来到异世,再次睁开眼,孤魂占据了这个身体,她成为了冷面王爷端木冷珏的王妃,被其发现酷似已故皇后,一直隐藏在她身上的秘密开始揭晓。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