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汪受传主编。“手足口病”章节)制定。
(1)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2)潜伏期2—7天,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可伴头痛,咳嗽,流涕,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3)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后出现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椭圆形或圆形扁平隆起,如米粒至豌豆大,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浑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但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
(4)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相对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制定。
(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病原学检查: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4)物理学检查
胸X线检查: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脑电图: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二)证候诊断
1.肺脾湿热证: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2.湿热郁蒸证: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3.毒热动风证: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矇,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湿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推荐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主要成分: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
加减:便秘,加大黄;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兰紫解毒糖浆(院内制剂)等。
2.湿热郁蒸证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推荐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主要成分: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
加减:便秘,加大黄、瓜蒌仁;咳嗽,加杏仁。
中成药: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兰紫解毒糖浆(院内制剂)。
3.毒热动风证
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
推荐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主要成分: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
加减:呕吐,加法半夏;烦躁不安,加淡豆豉;小便短赤,加淡竹叶。
中成药: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兰紫解毒糖浆(院内制剂)等。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辩证使用非药物疗法治疗,简单写出操作方法和步骤。)
1.针刺:惊风发作时,取穴人中、合谷、大椎,施行捻转泻法,强刺激;高热、抽风者,十宣点刺放血。
2.推拿:惊风发作时,身向前曲者,将委中穴下掐住;身向后仰者,将肘上鬼眼穴向下掐住。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痊愈:体温恢复正常,无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查体手、足、臀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皮疹退净,血生化、血常规恢复正常,胸片完全吸收。
2.有效:体温恢复正常,无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查体手、足、臀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皮疹部分消退,未见新发皮疹,血生化、血常规明显改善,胸片部分吸收。
3.无效: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并发症,手、足、臀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皮疹无明显变化,或有新发皮疹,血生化、血常规及胸片等无明显改善。
(二)评价方法
1.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体征:手、足、臀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皮疹的改善情况。
3.理化指标:血生化、血常规,胸片等改善情况。
(整理:林德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