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医是传统文化中的国粹,那经络和穴位堪称人体的金矿,渴望健康长寿的人们一直在挖掘不止。对于注重脾胃养生,尤其是脾胃有疾的人们来说,掌握一些运用经络、穴位来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就等于有了个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既方便又省时省钱。而脾经和胃经就是护养我们脾胃的福田。
养好脾经,让生命之树常青
脾气旺盛的人,面色红润,肌肉丰满,中气十足,精力充沛。尤其是它的统血功能对于女性来说,更是无上的健康守护神,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关注的统血大经。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反映到身体上就会出现面部发黄、身体乏力、腹胀、胃疼、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与脾脏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足太阴脾经了,因此,脾经之疾,当从脾经上着手解决。
敲脾经,身体里的脾病“小药房”
【循行路线】足太阴脾经是从小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核骨,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伸的骨头,与肝经相交,在肝经之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方,进入腹部,在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其支脉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横膈,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注入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临床表现】本经属脾,络胃,与心、肺等有直接联系。该经病症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痛、呕吐、腹胀、嗳气、舌痛、舌根强直、黄疸、水肿、身重乏力、活动不利、大便溏薄或泄泻、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等。
【腧穴主治】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端,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妇科、前阴病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温馨提醒:上午9~11时是脾经气血最活跃的时期,每天这个时候疏通脾经可以很好地平衡阴阳,使脾胃气血调和顺畅,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现象就会慢慢消失。
公孙穴,消除脾胃疾患的第一大穴
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与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中医认为,此穴能健脾开胃,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痛腹痛、呕吐泄泻等胃肠疾病,配中脘、内关可治疗胃酸过多、胃痛。同时,它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能治疗女性痛经、月经过多、面色萎黄之症。
【精确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简易取穴】公孙穴的位置不是很好找,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公孙穴了。
【经络调治】用中指指腹向内按压该穴,如果嫌力度不够,可以用一只脚的脚跟去踩或者顶这个位置,有酸胀感即成。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2~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此穴,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冲、消除痞疾之功。
三阴交,调胃病、治妇科病的首选穴
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还有“女三里”之称,只要是妇科病,刺激此穴皆有辅助疗效,因此有人说它是妇科病的万丹。经常按揉三阴交穴,还可以调补人体脾、肝、肾三脏,健脾益气,柔肝养血、益肾固本,治疗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等症。
【精确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简易取穴】三阴交穴非常好找,它位于脾经、肾经、肝经三条经络相交之处。只要把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食批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即是三阴交穴。
【经络调治】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若能在每天工作间隙,或上下班的时候,找机会用拇指指尖垂直接压三阴交穴1~3分钟,就相当于在人体当中注入了一剂“心灵清新剂”,有助于消除脾胃不适,使整个人都变得容光焕发起来。嫌按摩麻烦的朋友,也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刺激三阴交,同样也可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但应注意的是,经期、孕期禁按此穴。
太白穴,脾虚之人的福报穴
从五行来看,脾属土,所以脾经又称土经,而太白穴也属土。按揉或者艾灸此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症。亦可以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另外,按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精确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简易取穴】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我们就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的位置。
【经络调治】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每天按揉10分钟左右,以有痛感为宜,每日1~3次。有增进食欲、理气和胃的良好功效。此外,采用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也能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隐白穴,经血过多的克星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井穴。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此穴有健脾通血、补中益气的功效,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精确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简易取穴】正坐垂足,在脚大趾指甲内侧缘和基底部分别画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此穴。
【经络调治】露出双脚,将艾条的一头点燃后,悬于一侧隐白穴上1.5厘米处,每次悬灸20分钟左右,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止。先灸一侧,然后灸别一则,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使疗效更为巩固。灸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绷紧拘急感或空虚感消失,心情也随之开朗,经量往往于灸后不久即明显减少。
血海穴,滋阴养血又健脾化湿
血海穴是脾经上的要穴。血,即气血。海,百川皆归之处。该穴位于膝盖的上头,足太阴脾经从足走头,气血到这里逐渐旺盛。而脾胃生成的气血也汇聚到这里,就好像海纳百川一样,到这里一起汇合。所以说血海是泄聚气血的海洋,故名。此穴具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的作用,对妇科病、湿疹、雀斑、丹毒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精确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简易取穴】屈膝90度角,将手掌伏于膝盖上,拇指与其他四指约成45度角,拇指尖处即是血海穴。
【经络调治】每天早晚闲暇时间,用拇指指尖按揉血海穴3~5分钟,可起到调经统血、健脾化湿、能经活络的功效,能够治疗和种与血有关的病症,如月经不调、痛经等。长期坚持,可使女人肌肤细腻,气血充盈。
漏谷穴,健脾和胃又利水除湿
漏谷穴是脾经上的穴位。漏,漏落也;谷,五谷、细小之物也。漏谷就是有谷子漏出来之意,也就是食物进入胃里后,还没有消化好呢,就从身体里排出去,直接“漏”出去了。中医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完谷不化”,故名。常按揉此穴,有健脾和胃、利水除湿、通经活络的功效,对腹胀、腹痛、水肿、肠鸣、小便不利、腰腿疼痛、前列腺等病有很好治疗作用。
【精确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简易取穴】取正坐或仰卧位,胫骨内侧缘,将四指并拢,于内踝尖直上量8横指处,即是漏谷穴。
【经络调治】每天闲暇时间,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漏谷穴10分钟左右,对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很好的疗效。
大横穴,增强内脏活力的不老穴
大横穴是脾经上的穴位。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横向传输,故名。此穴温中、健脾、理肠的功效,主治腹胀、痢疾、泄泻、便秘、营养过剩引起的腰腹肥胖等。
【精确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简易取穴】五指并拢,小指贴于肚脐,水平旁开5横指处,即是大横穴。
【经络调治】每天闲暇时间,按摩大横穴10分钟左右,可以促进肠胃消化,防治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腰腹肥胖。也可以将自己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于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
地机穴,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地机穴属于脾经上的郄穴。地,脾土也;机,机巧、巧妙也。该穴名意指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夹挟脾土微粒亦随雨水的流行而运化人体各部,脾土物质的运行巧妙,故名。此穴有健脾渗湿、调理月经的功效,对脾胃不适、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症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