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简易取穴】正坐,从阴陵泉穴向直下取4横指即是此穴。
【经络调治】每日早晚用中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地机穴,每次1~3分钟,可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等脾胃方面的疾病,对治疗痛经也是行之有效的。
打通胃经,一生皆有福报
胃是气血生成的地方,而气血是人体能量最基本的保障,所以才有“气血生化之源”之说。不论是治疗疾病,还是保健养生,胃经都是首当其冲不可忽略的。因此,想养颜,想健康,想长寿,想通体康泰,都不要忘了打通胃经,不要忘了胃经上的大穴。
敲胃经,不花钱的健脾开胃方
【循行路线】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入眼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颌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其支脉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气冲(又名气街)穴。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胫部分支:从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侧端。足背分支: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临床表现】本经属胃,络脾,并与心和小肠有直接联系。该经病症主要有咽喉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胸腹及下肢外侧疼痛,足背痛,足中趾麻木,活动不利,胃脘痛,呕吐,消谷善饥,腹胀满,水肿,惊惕,发狂。
【腧穴主治】本经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足阳明胃经
足三里,当仁不让的第一保健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也是中医经穴治疗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穴位。足三里穴能补能泻、可寒可热,不仅能够健脾和胃、益气生血、疏通经络、消积化滞,还可以瘦身减肥、祛风除湿,对循环、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统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治疗脾胃病,最为显着。
【精确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简易取穴】取站位弯腰,将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足三里穴。
【经络调治】每天闲暇之余,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里穴处按压,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按压力度以有针刺样的酸胀、发热感为宜。长期坚持,可以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内庭穴,泻胃火疗效好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它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泻胃火。凡是胃火大引起的头疼、面部痤疮、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等都可以通过按揉内庭得以缓解。
【精确定位】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简易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背第2、第3趾之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内庭穴。
【经络调治】平时经常用拇指指腹按压此穴,每侧2~3分钟,稍用力按压,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坚持按摩,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梁丘穴,治疗胃疼的急救穴
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郄穴,它位于大腿前面膝盖附近,屈膝的时候,膝盖上面有一块鼓起的地方,骨头横亘在中间就如同一道梁。而隆起的筋就好像小丘,好比是气血积聚的丘陵,故名。此穴是治胃病的常用穴,擅长治疗胃痛、胃酸过多、腹泻、膝关节疼痛等症。
【精确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简易取穴】取站位,将下肢用力蹬直,膝盖骨的外侧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会有震动感,此处就是梁丘穴。
【经络调治】如果突然胃痛或胃泛酸,这时可以赶紧揉一揉梁丘穴,按压时,可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穴,每次持续3~5分钟,如此重复多次,胃痛或胃酸就会有所缓解。
气舍穴,不花钱的止嗝妙方
气舍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该穴名意指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之下部,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也更大,故名。此穴有理气散结、清咽利肺的功效,对于胃痛、咽喉肿病、恶心想吐、气喘、颈项强等疗效较好。
【精确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简易取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气舍穴位于上胸部,锁骨根部稍中之处。
【经络调治】因暴饮暴食之后突然喝冷饮、热饮之后引起打嗝,可以按压气舍穴来治。打嗝时,我们可一边吐气,一边在气舍穴穴处强压6秒钟。在扫压时,边张嘴说“啊”边按压,效果更好。如果将全身肌肉放松,仰卧进行,也很有效。这样不仅可以止嗝,还可以调理脾胃。如果与廉泉穴合用,止嗝效果更佳。
天枢穴,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天枢穴又名天枢星。该穴之名意指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以及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他出路,因此上走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此穴既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又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对消化不良、恶心、胃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等症有很好的调治效果。
【精确定位】肚脐两旁,距离肚脐2寸,是上下腹的分界,处于人体的中间地带。
【简易取穴】取仰卧位,肚脐旁开3横指,用手指按压时有酸胀感,此处即为天枢穴。
【经络调治】要想治疗便秘,应用整个手掌按顺时针方向摩天枢穴周围,还可以用两个拇指点按天枢穴,尤其是左边的天枢穴,因为左边可以帮助肠子蠕动,促进排便。如果是腹泄,应用艾灸的方法,因为腹泻属于寒性,所以我们要用灸法。《胜玉歌》中明确地说:“肠鸣时大便腹泻,脐旁两寸灸天枢。”
丰隆穴,减肥消脂的大穴
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该穴名意指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此穴有除痰湿、清经络的功效,既能治疗足太阴脾经的病症,如肥胖症、高血脂、便秘,又可治疗手太阴肺经的病症,如咳嗽、痰多、支气管哮喘等。
【精确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简易取穴】取坐位屈膝,先找到足三里穴,向下量6指凹陷处,即为丰隆穴。
【经络调治】用大拇指略微按压丰隆穴,按住5秒后松开,又手交替互按3~5分钟,以略感疼痛为基准。还可用拳头轻轻敲打此穴,以皮肤会自然变经为标准,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女性会使身段变得苗条,男性可使皮酒肚消失。
地仓穴,防治嘴角流口水的大穴
地仓穴属足阳明胃经,地,脾胃之土也;仓,五谷存储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胃经地部的经水在此聚散,经水汇聚本穴后再由本穴分流输配,有仓储的聚散作用,故名。此穴具有散风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善治由面神经麻痹瘫痪引起的口眼歪斜、难以闭合、流口水、迎风流泪等症。
【精确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简易取穴】轻轻闭嘴,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压唇角外侧两旁,即为地仓穴。
【经络调治】小孩子脾胃比较虚弱,而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虚则肌肉弹力不足,变得松弛,因此就会爱流口水。经常用双手食指给孩子按压地仓穴,做圈状按摩,就可以缓解孩子流口水多的症状。此外,经常按摩地仓穴,还可以活血润面、延缓口角皱纹的出现。
上巨虚,治疗腹泄的常用穴
上巨虚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上,上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也。该穴名意指足三里穴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于空虚之状,故名。此穴能够调和肠胃、行气化瘀,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鸣、腹痛、泄泻、便秘、阑尾炎、下肢痿痹、脚气等症。
【精确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简易取穴】上巨虚在足三里的下面,不容易找准备,简便的方法就是将手握成拳头,中间突起的四个关节并排在一起从膝盖一直往下推,推到脚踝处,可以同时刺激胃经上的很多穴位,对于治疗腹泄等胃肠疾病很有效。
【经络调治】对于平时因饮食失节所致的腹泄、便秘患者来说,经常按上面的方法按摩一下上巨虚及其他穴位,每次按揉10分钟左右,对于缓解症状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