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坐在他人对面时务必要双腿并拢,双腿可叠放、平行放、前后放、交叉放、垂直放等。男士双腿可分开稍许,但也不要“开裂”过大。
坐定后,双腿不要东伸西张,或抖动不止。
他人面前最好别架“二郎腿”,双手抱膝,乱摇乱晃。
面对异性,注意不要手托腮帮,作“若有所思”状。
走姿:
(1)基本要求:稳重、文雅、潇洒。
(2)注意点:
走路时不宜东张西望,上身要挺直,不要走成“八字步”。
行走时不要响声过大。
走路时不要过分散漫,连蹦带跳,拖泥带水。
不要在人行道、走廊、楼梯等人较多但空间有限的地方抢行。
立姿:
(1)基本要求:身正腰直、挺胸收腹,双手交叉于身前,双肩平直、双眼平视,头部端正。
(2)注意点:
站立时不要歪头、凹胸、凸腹、斜肩、撅臀、弓背。
站立时双腿不要分开过大。
站立时双腿要安稳、立直,不要乱蹬乱踩乱踢或搔痒,够东西等等。
手势:
(1)基本要求:规范使用,宜少用不宜多用,注意地区差别。
(2)注意点:
不要无节制地滥用、乱用手势。
不论是站是坐,在熟人面前,不宜将双手插入衣兜。
说话时不要对着别人指指点点。
与人交谈时不要摆弄自己的手,挖指甲或掰得“嘎嘎”作响,都是不好的。
要管好自己的手还应注意:
不要在社交场合搔头皮,如果有头皮屑的人,那“雪花纷飞”的场景,谁见了都会感到不快。
不要在宴会席上随便剔牙。
在饮茶、吃东西、听人讲话时不要随便掏耳挖鼻,即使想“洗耳”恭听,也要看时候看场合。
二、要克制的声响:在社交场合不宜随便发出各种异响,否则会破坏交往时的良好氛围。如果万一暂时“失控”,最好立即向对方道歉,不要躲闪回避。
进食时不要狼吞虎咽,弄得“呱咂呱咂”响,自己吃得“津津”有味,但在别人耳里却是难受。
打哈欠时不宜声响过大。跟人交往时若别人常看到你张口打哈欠的样子,肯定不愿跟你继续交谈下去了。
咳嗽、打喷嚏更要讲究礼貌,不要在公众场合或与人交谈时对着别人面前突然来个大喷嚏,不但有可能“一鸣惊人”,而且不卫生,对他人也很不礼貌;应用手帕或手巾掩住口鼻,侧到一边去打。
吸、擤鼻涕时应尽量避免发出刺耳的声音。
遇到吃饱了打饱嗝时,那声音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好感,有时会连续“嗝嗝”个不停,最好暂时避开。
想吐痰、清嗓子时,最好别当着别人面去做。
体内排气声:说难听一点,就是放屁。不过这是一种人皆有之的正常生理活动,但是在公众场合或社交场合一时“失控”,实在失礼,不但会破坏当下的气氛,而且如果异臭难当,会叫人感觉很不舒服,因此要学会控制,在有预感时瞬间多深呼吸几次便可以阻止或减轻排放程度。
11察言观色,见微知著
也许有许多人都会认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推断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侦察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其实,在许多社交场合是否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对一个人交际的成败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伟大的人物或领袖都具备观察入微、注意细节的能力,无论断事、察人,他们都能作出超乎寻常的判断,正是从这些技能中显示了他们的不平凡。林肯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从多方面观察;要想多方面观察一个人,必须先从日常细微处下手。”俗话说:
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交际场合中,要时时注意他人的动向。
墨西哥总统奥瑞斯图就是个观察细致而深刻的领袖。他没有做总统前是一个军人,当他第一次会见当时墨西哥第一军事首领加伦沙后,有人让他谈对加伦沙的看法。他说:我不能对他的所有方面都作出我的评价,因为我对他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观察谈谈他的才能。我觉得他在小事方面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在大事上却显出他的小气,并且有些武断。那个问话的人问他得出此结论的根据是什么,奥瑞斯图说道:我多半是根据一些琐事推断的:比如那天晚上我和他谈话时,他几次三番地停下来到外边去看他的马是否被照料好,尽管他知道有一个专人照管着他的马。如果他是个办事专心的人,就不会为外界的这些小事分心。还有不少小事能看出他对琐事过于关心,这样的人不善于统筹全局。
奥瑞斯图的这些推断,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多启发。他们善于从别人行为的“蛛丝蚂迹”中找出这个人在想什么?他现在要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他关注什么?忽略什么?他喜怒哀乐为什么?一笑一颦为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用心去揣测、琢磨。如果我们能像高明的心理医生那样揣摩出对方细微心理的动向,我们就能够适时地作出反应,妥善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在与人交际中会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习惯,有不同的“行为语言”。有的人着急时总是团团转,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人碰到棘手问题时总会找个清静场所踱来踱去;据说有个人恼怒动气时就张口打哈欠,别人一见到他打哈欠,便大笑,知道他生气了;又有个人碰到烦闷的事情,便把手插在口袋里。所以,和这些人打交道,就得需要“特殊处理”,碰到上面那个人打哈欠,你却关切地问他:“你困了?好好休息一下吧。”这势必会“火上浇油”。对那个遇闷事手插口袋的人,在他把手放在口袋里时不要再去跟他开玩笑,否则只会自讨没趣。对于这些“特殊事物”要像学英语的“不规则动词”一样,得特别留意。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与人相处时要关注对方的眼神、眼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为心声,能够表达、传递丰富的信息。当你和对方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迎合对方的视线。如果东张西望,势必让人无法跟你谈下去。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威严的眼神有时会被比喻成锋利的尖刀,而温柔、多情的目光会给人带来如沐春风的感觉。
当你和对方打招呼或问好时,也要注意向对方投以友好的目光。不过,如果与人“对视”时间过长,会让双方都感到不自在。据社会学家提示:与人交往时,双方对视时间以控制在5秒内为宜,或以5秒为间隔,中间不时地停歇一下。
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学会用眼睛“说话”是一个交际的高招。下面的一些提醒也许能帮你有效“利用”你的眼神:
有话要跟对方讲时,可以用眼神注视对方。
不明白对方讲话的含义时,也可以采用眼神示意的方法。
对于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避开对方的眼神。
有多人跟你讲话时,应尽可能地与在场的人“交换”一下目光,不要停留在某个人身上不放。
听对方讲话,注视对方时,目光应适当松散些,不要长时间地盯着某一点不放,否则,你自以为聚精会神的目光,在对方眼里可能觉得你是在“发呆”,在想别的事。
不要斜着眼睛看人或眯缝着眼睛看人,也不要时不时瞟人家一眼,这种眼神,带有鄙视、邈视、轻蔑的意味。
不要“激光扫描”式地打量别人,这会让人有挑剔、不信赖之感。
不要随便对着人眨眼或乱动眼珠,在一般场合会让人产生歧义,在商业场合则有失庄重。
单独和异性朋友相处时,更要忌用含有调戏之意的眼神,如眉来眼去,挤眉弄眼等。
在一般场合,不要轻易对人“横眉冷对”。
12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中国有句谚语说:“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道理很明白,就是说办什么事都得注意场合,分清时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用哲学上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像没头苍蝇那样乱撞乱碰的话,结果不是拜佛进了吕祖庙——找错了门路,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到头来吃亏的可能还是自己。
建立人际关系也一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社交礼仪。在办公室有办公室的礼仪、工作制度;接待客人有接待的礼仪;会餐、送礼、探亲、嫁娶等等不同的情况都有许多长期以来形成的做法,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你牛头不对马嘴,一见面就跟别人说再见,送葬时来个“恭贺新喜”,则会犯下大错误,闹出笑话,更别谈跟别人搞好关系了。还有一点就是要分清对象,不能长幼不分,等级不分。如果你对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一见面就随便地嚷道:“哟,小子,今天干嘛穿这么帅呢。”尽管也是夸赞式地跟他寒暄,但那称呼听了只会让对方感觉刺耳。
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因为社交场合总是千变万化,这个世界上的人也是千差万别,特别是在性格上面,根据不同的角度可分出众多类别、层次来。所以,尤其要学会以下几点:
抓住对方的性格特征:现实生活中,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性格、志趣或者没有猜准对方心意而无意引起对方反感甚至伤害对方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对一个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人,你却慢条斯理,沿着羊肠小道跟他“绕圈”,只会让他不耐烦甚至躁动发火;对一些优柔寡断的人,你也采用优柔寡断的态度与他交涉,常常会因为表达含糊,词义暧昧而使交易告吹。如果你的上司是个呆板而不懂幽默的人,你最好不要对他开玩笑。假如你偏用幽默的言语跟他讲话,他可能会骂道:这个家伙,尽跟我说些无聊的话!
对一些爱露“锋芒”的人,你若任他肆意妄为,你们的交际可能会由于你们之间产生相互警惕以至嫉妒而失败。对一些“假正经”(心理想的跟嘴里说的相反),你若真跟他“正经”,那你可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错估对方的性格特征,会使交易受到阻碍。处理这方面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采取与对方性格特征相反的态度。不过这也只是个基本点,要参考着用,如果对一个生性懦弱的人采取强硬的态度,当然会遭到对方的反感。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把握住对方的性格,必将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所以与人交往相处时要务必留意。
要谨言慎行:针对不同的对象,语言的使用要很有分寸,要运用得贴切,恰到好处。对自己的言谈举止,也一定要小心谨慎,特别是在上下关系界限分明的场合中更是如此。
在路上碰到长辈,最好你先停下来向他问候请安,等他走开时你才能离开。如果是在公司里,走廊上遇见了上司,就应在上司面前稍留片刻行个礼,问声好。但如果是在楼道上碰到了上司,最好在离两三个台阶的地方停下行礼,待他走后你再继续走自己的路。
不要忽视这些小事情,只有把这些细微琐碎的事情做好了,你才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如果一位师长跟你谈话你却一动不动地四平八稳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这是冒失的行为,必须加以改正。
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对策的关键在于语言的应用,对一位大学校长说话居然用对朋友或同事的语言语调,简直是不成体统。对于一些高层人士他们总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不按这些去区别对待,交涉就必然会失败。
“×校长,我们系主任叫你到我们系的元旦晚会上去玩玩。”这话说得不像话,对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学校长,使用“叫”、“你”、“玩玩”等词未免太随便了,所以应该这样说:
“×校长,我们系主任请您参加我们系的元旦晚会。”这样会得到对方的礼貌答复。韩国谚语说:“说出去的语言美丽,则回来的语言必定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