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说到高洋从自己执政的中间时段,开始变成了昏暴之君,但是再怎么昏暴的君主,也不至于将国家的国力消耗殆尽,况且齐国的国力一开始远在西魏之上,这一点是不容否定的。
那么北齐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呢?我们还得从这位“开国君主”高洋晚年的大臣班底组成说起。高洋的班底换了又换,在天保初年他选择的是一些治国理政的人才,当然在天保六年之后这群大臣遭受的打击也是最大的,毕竟皇帝的性格变了。天保六年之后,高洋更喜欢听的是顺耳的好话,并不喜欢听一些逆耳的忠言,所以导致北齐的国力和建国初年相比衰落了不少。
而且这些大臣有的人已经看出了皇帝的残暴无道,而且这些大臣都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走那些忠臣的老路,因此朝堂之中尽是些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徒,高洋的心思也被这些奸佞小人琢磨透了。
天保六年之后的高洋,正在逐渐防备着他那些慢慢成年的兄弟。比如说六弟高演和九弟高湛,这两个兄弟是除了高澄和高洋之外,更加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最起码当时是这样。因此高洋特别防备着着几个兄弟,大臣们也投其所好。
高洋将这些兄弟全部监视起来,并没有再加杀害,这算是对这些兄弟们最大的好处,当然,作为北齐的王爷,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失去自由是一件非常生不如死的事情,不过他们还是要情形中自己的哥哥没有像对付魏国皇室子弟那样赶尽杀绝。
天保十年(559年),高洋忽然问起大臣元韶:“汉朝光武帝为什么能实现中兴大业呢?”元韶回答说:“这是因为当时没有把姓刘的杀干净。”高洋深以为然,想起自己虽然代魏建立了北齐,但北魏的皇族元氏还大量存在,他觉得这是一个隐患,便下诏将前朝宗室全部杀死。前后杀害721人,甚至连婴儿也不放过,放纵士兵用长矛将婴儿挑起,扔向空中作乐。元氏尸体全都扔进漳河,结果漳河两岸捕鱼的人剖鱼的时候常常发现鱼腹中残留人的脚指甲,恶心得漳河两岸的居民很久都不敢再吃鱼。
高洋这个人虽然并不好色,但是这个人好酒。如果生活在魏晋时代(220——420),高洋的酒量一定能够超过刘伶、阮籍、嵇康等人,不过高洋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这么豪饮确实不成体统。
当然,高洋最后还是因为饮酒过度患上了胃肠病,于天保十年(559年)十月甲午日(公历11月25日)暴亡,时年34岁。文宣帝遗诏:“凡诸凶事一依俭约。三年之丧,虽曰达礼,汉文革创,通行自昔,义有存焉,同之可也,丧月之断限以三十六日。嗣主、百僚、内外遐迩奉制割情,悉从公除。”同年十一月,文宣帝梓宫回到还京师邺城。十二月,殡于太极前殿。乾明元年(560年)二月,葬于武宁陵,谥曰文宣皇帝,庙号威宗。
高洋死后,群臣拥立长子高殷为皇帝,但是这位皇帝年龄不大,只有十五岁,将这个国家交到他的手中确实很不安全。况且这位皇帝在即位的前一年里面,被高洋吓成了口吃(原因是他不敢杀囚犯),这更加令原本的幼君即位蒙上了变乱的阴影。
天保十年(559年)十月,文宣帝去世。十月十九日,太子高殷在晋阳的宣德殿即位,大赦天下,以杨愔、燕子献、宋钦道等人一同辅政[8],内外百官官阶增加一等,失去官职、爵位的,可以恢复。十月二十六日,尊祖母皇太后娄昭君为太皇太后,母亲皇后李祖娥为皇太后。
十一月初二日,任命右丞相、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相,录尚书事、常山王高演为太傅,司徒、长广王高湛为太尉,司空段韶为司徒,平阳王高淹为司空,高阳王高湜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高孝琬为司州牧,侍中燕子献为右仆射。十二月,改封上党王高绍仁为渔阳王,广阳王高绍义为范阳王,长乐王高绍廉为陇西王。
为了防止篡位之事发生,高洋临死前诏令尚书令杨愔、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子默等人辅佐高殷。
在高殷支持下,杨愔准备通过进行全面的改革来整顿政治秩序,加强皇权。为了以身效法、榜样天下,杨愔首先奏请高殷免除他的开府封王爵赏,然后诏令全国七十岁以上的军人授予名誉职位,六十岁以上的军官以及重病不胜其职的,一律让他们退休,并且大张旗鼓将那些无才无德、靠贿赂上台的人全部黜免。杨愔的整顿,朝野为之哗然,那些被黜免下来的佞幸之徒心怀怨恨,纷纷投靠到二王(高演、高湛)手下,当时朝内亲王权力很重,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和太皇太后娄昭君实际控制了北齐的军政大权。高演一直在忙于培植势力,一旦羽翼丰满就准备夺取皇位。杨愔的改革,促使两派矛盾白热化。
乾明元年(560年),杨愔和高殷密议委任二王(高演、高湛)为刺史,意在架空亲王势力,加强皇权。平秦王高归彦最初也是高殷、杨愔同党,后来权衡利害,觉得高殷年幼,势孤力单,因而背叛高殷,将密谋全部泄露给了二王,二王勃然大怒,将计就计,利用去尚书省“拜职”赴任的机会,拥兵数千,在宴席上将杨愔等人当场拿下,拳杖交加,杨愔等人被打得血流满面。砍掉了高殷的心腹大臣后,二王披坚执锐,押着杨愔等人去见高殷。走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拔出宝剑,厉声阻止二王等人闯入,但周围的卫士一见二王到来,知道高殷已经不可依靠,都纷纷扔下手中的兵器,成休宁一看孤掌难呜,只好长叹一声作罢。二王等人进入大殿,向太皇太后娄昭君条陈杨愔等人的“罪状”,太皇太后气得大骂高殷母亲李祖娥:“我们鲜卑人,难道还要受你这个汉人老妇的摆布!”李祖娥赶忙跪在太皇太后面前谢罪。高殷仓促不知所措,更兼兵临城下,太皇太后站在二王一边。
八月初三,娄太后下令废高殷为济南王,食邑一郡,出居别宫,高演即位为帝。皇建二年(561年)九月,高演密令高归彦去将高殷杀害,时年十七岁。
从高殷开始,齐国的骨肉相残就开始了,那么身为明君的高殷为什么轻而易举的就被废掉了呢?幕后推手到底是谁呢?
请看下讲:恶因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