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被刺杀之后,他的大丞相之位落到了长弟高洋的手中,这位亲兄弟又会不会贯彻他的行动,提前称帝呢?其实称帝的时机在高澄的时候已经成熟,但是无奈高澄对自己的随从实在是太狠,而这种情绪又恰巧被自己的兄弟所利用,所以高澄被刺杀了。
高洋担任高澄原来的职位之后,所作所为都是中规中矩的。虽然历史上记载他“明静英达,深沉有大度”。刨去史官们的溢美之词,我们可以看出,最初高洋执政的时候,面对着长兄的一套班底,他必须要装一装谦虚,因为如果这些朝臣不支持齐王代魏,高氏家族将一辈子成为臣子。但是当时朝臣们都觉得高洋太年轻,恐怕接下来事情会有反复。
当自己的哥哥被一群厨子杀死之后,只有作为长弟的高洋保持着沉着与冷静(即使是装的,那也只能说明高洋杀人都不胆寒的残忍面目)。这一点是让所有拥护高澄的大臣班子,着实心惊的。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这位王爷回如此的临危不乱,更不会想到在不久之后,他们这些大臣会成为开国的臣子。
为了进一步让自己称帝的台子牢固,高洋不经过皇帝同意,就在武定七年十月,任命咸阳王元坦(此时这位郡王已经投靠了高洋)为太傅、潘相乐为司空。十一月,吐谷浑遣使来邺城朝贡。南朝梁的齐州刺史茅灵斌、德州刺史刘领队、南豫州刺史皇甫慎等都献城归附。十二月,他又以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太保贺拔仁为并州刺史。
三个月接连调整人事变动,足见高洋办事的一大特点——雷厉风行(简称“快”)。正是因为行事速度快,所以高洋才能在25岁快速夺取东魏的皇位。如果按照一些成熟稳健的帝王行事标准,他们恐怕得等到自己三十岁以后才有把握称帝。
接下来,高洋一方面亲自指挥卫队,搜捕刺客,“自脔斩群贼而漆其头”;另一方面亲理朝政,大小军事之事,井然有序。混乱的政局马上又得到了控制。魏孝静帝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
控制住了皇帝,那就等于控制住了政局。但是高澄和高洋两兄弟都知道控制皇帝,但是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这就来看一下当时两个兄弟的作为。上一讲之中,我们对高澄的性格已经有所透露。
高欢和娄氏生有九个儿子,当然每个儿子的性格是不相同的。就像龙的九个儿子似的,龙的九个儿子之中,有力大无穷的,有心眼非常狠的,还有就是非常聪明的,所以高欢的这九个儿子之中也有非常有才的,有非常能憋的,也有非常外露的。
高澄就属于比较外露的。上一讲我们说过,高澄在元善见面前表示要让皇帝立太子,这件事情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几年之后高澄一定会逼着这位皇帝下诏退位,然后让太子提前登基。在太子登基不久之后,就会被逼着写下禅位诏书,高澄就会成为新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这一方面,高澄做的并不高,因为高澄没有想到,在这个非常时期,忠臣要比权臣多得多,而且此时他的性格比较成问题,高澄这个人虽然控制了朝堂,但是却没有控制自己性格的能力,因此注定要失败。
高洋则是能憋的一种人,但是这样的人在下一讲之中会出现一种很坏的性格,只要是这样的人在某一方面获得小小成就之后,必然会坠入“崇拜(在普通人的领域里面就是自恋)”或者是“享乐”的陷坑。
以往的历史评论文章说,高洋拥有着“政治涵养”。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因为高洋这种人是可以憋得住的,但这种艺术并不是“政治涵养”,而是“道德涵养”,也就是儒家讲求的“礼数”。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必须尊重,不能在皇权最初建立的时候行废立之暗示。
高洋的德行要比他的哥哥更高一点,他懂得尊重已经是傀儡的皇帝,因此他能在最后获得称帝的机会。但是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开始失掉民心,因为他接下来的举动却是要拿掉元善见这块遮羞布。
武定八年(550年)五月,高洋一到邺城,就派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去见孝静帝,要他遵循天意,仿效尧舜,禅位给齐王。然后由杨把早已拟好的禅位制书递了上去。孝静帝含泪在制书上签了名,又与嫔纪告别之后,即被赶出皇宫。高洋遂登基称帝,年号天保,国号齐。十月,入晋阳宫,于内殿朝见皇太后。一并赦免了并州太原郡晋阳县及相国府四狱的囚犯。之后,茹茹遣使前来朝贡。高洋特进元韶为尚书左仆射,并州刺史段韶为尚书右仆射。并且罢相国府,设立骑兵、外兵曹各立一省,以分化事权。
大家看出来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疏漏了么?这件事情并不是不可行,但是作为一个大丞相,你必须要做到先加九锡,然后再称帝。因为这个九锡之礼十分的重要,只要加了九锡,那就代表着这个皇帝是接受了群臣的承认的,那个时候你再废除傀儡皇帝的合法性质,那样做顺理成章。
这也说明了任何人在权力面前都不会一成不变,权力对人的吸引力要远远的大过美色对然的干扰程度。如果高洋能够晚两年取代东魏,那样他所建立的齐国将会支持的很长,和西边的周国抗衡的年数将会增加。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高洋成为了皇帝之后,干了很多的好事情,但是接下来新建立的齐国将会和老对手宇文泰打一场真正的战斗。
同年十一月,高洋即皇位的消息一传到西魏宇文泰耳朵里,宇文泰便亲率大军东进,他想试探试探这位年仅24岁的新皇帝是否像他老对手高欢一样骁勇善战。西魏大军一直推进到建州(今山西绛县东南)。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才能,高洋趁机纠合六州鲜卑,举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军事演习。漫山遍野,刀枪林立,鼓声喧天,宇文泰不由感叹万分:“高欢并没有死啊!”说罢急忙班师。宇文泰觉得自己力量不如北齐,所以也一直偃旗息鼓,不敢轻易东向。高洋时期,东西两国之间基本趋于平安无事,南北之间却时常烽火遍野。
那么南北之战会导致什么样的恶果呢?这位年轻的皇帝,又会不会做到“善始善终”呢?
请看下一讲: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