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的最后,我们讲高澄是被兰京杀死的。但是这个案子真的这么简单么?如果一个小小的兰京因为仇恨杀死了高澄,那么谁又给他的力量能够在防御森严的皇宫大内,准确无误的杀死这一位摄政王一类的任务呢?
关于这个案子,我们有必要做成一种短版的侦探剧来看。嫌疑人有三个,而且这三个人都是有六成以上的嫌疑的,首先我们看这三个嫌疑人是谁?
第一个嫌疑人便是快要成熟的元善见。不要看这个皇帝是高欢所立,实际上能压得住他的也只有高欢一人,高欢的死讯正好给了这位傀儡皇帝一个信号:是时候发动政变夺回权力了,而且高澄虽然是高欢的长子,但是若论军权的把持度,和高欢相比是云泥之别。
元善见这种想法和那些成年的傀儡皇帝一个样。如果宛城之战死亡的是曹操,那么刘协也一定会想到这一点,因为曹昂虽然是曹操的长子,但是在朝中的威信和曹操是不能相比的,况且如果曹**了,刘协就有可能提前掌握权力,那么汉朝有可能延长五十年以上。
不过如果这真是元善见的想法,他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这个误区便是高澄虽然没有完全掌握兵权,但是他对朝政的掌控能力要比高欢强大许多,所以高欢和高澄虽然同为“权臣”,但是高欢可以称为“武权臣”,高澄则可以称为“文权臣”。
如果元善见准备杀死高澄,他就有可能面对的是朝堂上面大臣们的质疑,因为如果这个权臣死了,那么最大的受益者至多有两位:一位是政敌阵营中的大臣,另一位就是那位被权臣拥立上来的傀儡皇帝。
当然,敌对阵营中的大臣,当然不会用如此不合乎法度的方式来解决这位权臣,他们起码得用法律条文来对付高氏家族,可是很显然,高澄的死有些极端主义复仇的倾向,因此敌对阵营中的大臣作案嫌疑被排除掉了之后,剩下的显然就是那位高高在上却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位皇帝的作案可能性,就会明白这个线依然不具备作案时间,也不具备作案的人员安排。元善见的身边可以说几乎没有可用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己人”,他的身边都是高澄用来监视他的“耳目”,所以他的人员配备上面,出现了很大的BUG。
再者,元善见在位时期,高欢对赶走元修的事情十分的后悔,对元善见礼遇有加,但是高澄当政的时候,却撺掇着元善见立太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外甥)。明眼人一看就清楚:接下来高成就要逼元善见退位,立太子为皇帝,不久之后逼太子让位自己做皇帝。对于这种举动元善见是敢恨不敢言,更不用说动手杀了这位国舅了。
由于人员配备上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元善见很难做成刺杀高澄的举动。因为只要一下令,高澄那边必然有所准备,到那个时候高澄必然会抓住这些“刺杀未遂”的人。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招认出元善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排除了元善见作案的可能和凶手的身份,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位嫌疑人,这位嫌疑者便是高氏家族的基因,因为高欢家族普遍有一种“禽兽基因”,这也许是鲜卑族的风俗所导致,鲜卑族和以前我们介绍过的匈奴、柔然一样,实行的是收继婚制。而且在收继婚制上面,海报或一些很禽兽的风俗。
高澄看上了高仲密的妻子李氏,导致了高仲密一气之下叛逃到了西魏,这才让西魏决定发动邙山大战,结果宇文泰被打败。李氏被侯景抓住押回到了邺城,被高澄强纳为妾。高澄在内忧外患的时刻,又看上了高阳王元雍的后代元玉仪,而且这个元玉仪又将姐姐元静仪也介绍给了高澄。
就在这个时候,元善见终于册立了太子,就在准备禅位事宜的时候,兰京出现了,并成功的执行了刺杀任务。高澄在自己二十八岁的时候被兰京刺杀,这也算是为延长东魏国的国祚做贡献了。
不过仅仅是依靠这个家族的基因,也是不能够造成高澄的死亡的,但是接下来的凶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从高澄之后,这个家族就种下了“手足相残”的种子,直等到这个家族真正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发芽结果。
第三个嫌疑人就是在高澄死后继承位置并且建立王朝统治的高洋。这个人在高欢执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相比于比他大了八岁的哥哥来说,这个人的东魏做官生涯是很短的,因为东魏是在他21岁的时候就被推翻了。可是他与他哥哥的性格是不同的,高澄比较缓慢,但是高洋却等不及了。
在高欢死后,高澄上台,为了防止弟弟们与自己争权力,高澄大力的迫害自己的几个已经成年几个弟弟。这几个弟弟之中,长弟高洋首当其冲,因为高洋在那个时候已经十九岁了,完全有能力和高澄一较高下。
为了避免哥哥的迫害,高洋只能唯唯诺诺,高澄以为自己的弟弟没有了锋芒,变得成熟了,所以放松了警惕,可是高洋却在暗中组织了力量将自己的哥哥谋杀。高澄死的时候大概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弟弟发动兵变杀死了自己。
可能是因为发动兵变,致使高洋心中有愧,所以他才将高澄的几个儿子妥善的安置,尤其是高澄的第四个儿子高孝瓘(字长恭),被封为兰陵王,可以说是南北朝时代的战神了,那么究竟高洋能不能将王位抢到手,抢到手之后,又有什么举动将新建立的王朝推向顶峰呢?
请看下一讲:不是所有的人一开始就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