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改革初见成效之后,高澄又开始实行“打击豪族”的政策。由于北魏末期战乱不断,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进而被地主豪强所控制,变成了奴隶,体格强壮的被编为私人武装(部曲)。这些豪族隐瞒人口和税赋,暗地里面保留了很多的钱财和奴隶,导致了东魏的税收和户口大量减少。并且这些人拥有大量的部曲,也成为危害国家的不稳定因素。
高澄掌权之后,几次派高隆之(本姓徐,字延兴)等人去河北括户,高城不仅在黄河北部展开括户行动,还将括户政策的范围延伸到了北京地区(燕或称幽州)、山西地区(云州、朔州、恒州、显州、高平)、河北地区(蔚州)、陕西地区(夏州)、甘肃地区(平凉)。
所谓的“括户政策”,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国家大肆搜求隐藏在境内的所有州郡的百姓作为士兵,并对这些被搜出来当做士兵的百姓下达了苛严的军令:“凡是逃亡与隐藏人口的人,藏匿者本人和主人、三长、守令等处以死刑,他的全家被收为奴婢。”
这样的首领虽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有利于国家统一后的内部的人口的集中管理,对于国家的统一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户口增加,百姓回到土地上耕种,缴税给国家,国家财政税收也因此充裕。括户过程中打掉了那些地主豪强,他们的财产也被充公,给朝廷提供了不少军资,被搜出的奴隶和充公的私兵也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对于河北一带的豪右门阀在乱世中逐渐形成了日益强大的乡党,高澄也进行了逐一的打击和削弱。其中高慎、李元忠等人或被贬斥或永不叙用,解除了一定的隐患。当时私盐泛滥,官盐产量远远跟不上,而私盐则利用市场交易偷逃高额盐税。右仆射崔暹建议在海滨盐场大量增灶煮盐。而高澄则听从度支尚书崔昂的建议,关闭盐市,允许民间私盐卖给官府,只收取少量盐税。此法平衡了官府与私人在盐务方面的矛盾,令双方获利。经过这一番改革整顿后,东魏政治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勋贵势力受到抑制,高澄作为高欢继承人,从此地位彻底稳固。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一月,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师,同时飞速将高澄召来,一起护送至晋阳。当时身为司徒、河南大将军、大行台的侯景,早有异志,只是碍于高欢的威信与实力,才不敢肆意妄为。当他听到高欢患病的消息后,就立即在荆州等河南之地拥兵自固,谋生异图。高澄深知形势险恶,故在父亲高欢于武定五年(547年)正月丙午日去世之后,秘不发丧,迅速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五天后,侯景正式背叛东魏,投靠西魏,一连攻下不少城池。高澄派遣韩轨督诸军讨伐侯景。不久,侯景又投靠南朝梁,粱武帝萧衍封他为河南王。高澄一方面部署诸将征讨侯景,另一方面则密切注意境内其他各州的情况,防患于未然。他安排其弟高洋为京畿大都督,留守于邺城,并让黄门侍郎高德政辅佐之。自己则在同年六月回到晋阳后,为其父发丧。七月,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而其弟太原公高洋则摄理国事。高氏兄弟牢牢地控制了东魏朝政。
高欢曾遗命高澄重用慕容绍宗。高欢死后,高澄前后派韩轨、元坦、高岳等人率兵与侯景对敌,全无效果。高澄因为慕容绍宗是尔朱荣余党,不敢轻易重用。陈元康以慕容绍宗向其行贿探听高澄态度为由,劝谏高澄放心任用。五月,慕容绍宗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
侯景造反后,军容强盛,加之对东魏诸将非常了解,因此十分猖狂。韩轨率兵前来,侯景轻蔑的称其为“啖猪肠小儿”。高岳前来,侯景仍不为所动,说其“兵精人凡”。直到听闻慕容绍宗前来,方才“叩鞍有惧色”,自言自语地嘀咕:“是谁叫这个鲜卑儿(高澄)派慕容绍宗来,果真如此,高王(高欢)应该不是真死啊”。
高澄重用慕容绍宗,于寒山击溃南梁大军,生擒南梁主帅萧渊明,并派出大军追击侯景于悬瓠。慕容绍宗率领刘丰生、段韶、斛律光等大将,于涡阳大破侯景。武定六年(548年)三月,高澄亲自领兵南下虎牢、洛阳,于新城擒西魏大将裴宽。
武定五年(547年)底,侯景退到涡阳(安徽蒙城)拒守,抵挡不住东魏追兵的围困,在几个月的对峙之后,被慕容绍宗在决战中击溃,全军覆没,最后带领八百名残余部队南逃入梁,进袭南梁寿阳,将监州事韦黯驱逐。
萧衍对侯景驱逐地方政府官员,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即行任命侯景为州牧,侯景大喜过望。萧渊明被俘后,高澄请他写信给萧衍,建议两国和解,萧衍复信应允。司农卿傅岐警告说:“高澄既没有战败,为什么求和?明明是反间之计,希望刺激侯景。侯景如果起疑,定生变化,我们不可跳进这个圈套。”萧衍当然不会采纳,两国使节,遂开始往来。侯景果然恐惧,他上奏章说:“两国如果和解,恐怕我不能免高澄毒手。”萧衍保证说:“我是天下之主,岂会对人失信,你要深知我心。”侯景假冒高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萧衍,提议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这时露出真面目,复信说:“你早上送还萧渊明,我晚上就送还侯景。”侯景的截获回信之后,决心叛变,他集结兵力,从寿阳南下,直指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侯景于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八月起兵,如入无人之境的渡过长江,于十一月抵达建康,百道攻城。南梁各路勤王军队,云集城外,每天跟美女饮酒欢宴,不敢作战。萧衍把皇帝诏书系到风筝上,命他们进攻解围,可是没有人听他的命令。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高澄一直密切关注南梁局势,并且于武定六年(548年)秋派尚书辛术前往两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了大片梁国土地。两淮之地多处州郡因不堪侯景袭扰,纷纷转投东魏。不到一年时间,东魏借着侯景之乱从中渔利,共得了二十三个州,并攻陷淮南重镇寿阳,将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沿线。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八月,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兰京假装入内送食,趁机察看情况。高澄认为他行动鬼祟,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偷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一再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床上扑来。杨愔最先逃脱,崔季舒躲进厕所里,陈元康以身体遮挡高澄,被刺成重伤。高澄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众人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讯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
高澄的死是在是个谜团,那么高澄的死因是怎样的呢?
请看下一讲:深宫里的谋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