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以前,很少有一个游牧民族政权能够支持100年,五胡十六国就更不例外了,但是只有北魏这个王朝能够统治北方的“中国”长达150年,那么一个问题产生了:为什么这个民族会支持长达一个半世纪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这个认识之中不仅有孝文帝改革,还有的就是鲜卑民族的传统问题。
首先鲜卑历史上经过三次统一战争。第一次是东汉桓帝时期,檀石槐统一鲜卑各大部落,这一次统一后的处理问题却为后来的再次分裂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檀石槐统一之后,将部落一分为三,可是分出的三部大人则成为后面的三支部落。
檀石槐死后,西部鲜卑叛离,漠南地区分为三股鲜卑势力:步度根集团、轲比能集团以及东部大人所领数的若干小集团。这里面轲比能集团是一个比较有统一可能的力量,在曹魏建立之后,首先向曹丕和曹睿表示恭顺,进而在曹睿在位的第五年,统一鲜卑各部。
不过,曹睿在位时期正值诸葛亮北伐进入高潮的阶段,而且轲比能的实力越来越壮大,他在诸葛亮心目之中的地位从不起眼的异动势力,转而成为袭击曹魏的阵地,他写信给轲比能,希望他能够在自己北伐的时候东西合击,将曹魏的东北地区占领。
可是诸葛亮也明白不诱出司马懿,东北地区是绝不会被攻破的,可是司马懿这个老泥鳅狡猾的很,就算送女人的衣裳羞辱他,也稳坐大营不出来。诸葛亮心力交瘁、病死军中之后,235年,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杀死,算是解决的来自北方的威胁。
轲比能死后,鲜卑再次出现了分裂。如果说檀石槐之后的鲜卑是春秋,那么轲比能之后的鲜卑那可就是战国了。东部鲜卑先后分出了三个部落:慕容部、宇文部和段部;西部鲜卑变成了拓跋部、秃发部和乞伏部。
这几大部落之中,拓跋部在拓跋力微死后变得羸弱不堪,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比照秦穆公死后的秦国来记忆。拓跋力微死后,就像我在前面所讲的那样,皇帝轮番唱戏又接着下台。
随后兴盛的慕容部建立了N个燕国,算是暂时将北方的土地变成了半个“慕容国”,可是由于慕容家族的自相残杀,导致了最终这几个燕国都没有统一北方的机会,一切还得交给代国,因为在代国的统治下北方暂时得到了安宁。
再后来,由于拓跋什翼健的统一,代国获得了短暂的统一局面,但是在三十八年的统治之后,拓跋什翼犍被自己的庶长子杀死,代国随后又被苻坚灭亡。由此可见自相残杀要不得。
拓跋什翼健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十年之后,自己的孙子拓跋珪却建立了一个支持了148年的北魏国。拓跋珪建立的这个国家其实根基很不稳定,再加上拓跋珪刚愎自用,晚年的多疑让他也遭受到了骨肉相残的局面。
拓跋珪在位时代,北魏没有完成统一任务,但是仅仅过了不到五十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连兼并了数国,建立了一个比较统一的大帝国。当他想要改革政治的时候,民族偏袒再加上到达晚年的暴躁脾气,致使他被宗爱所杀。
宗爱连杀两位皇帝,结果被新上台的十三岁的小皇帝杀死,小皇帝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整治改造,但是操劳过度加上祖上遗传,导致了过早的驾崩,而他的遗孀冯氏则带领着献文帝和孝文帝两位文皇帝开创了鲜卑族的汉化。
鲜卑族的汉化让鲜卑族从马背上下来,重新学文化。可是冯氏是一位有底线的皇太后,他的底线就在绝对不能“忘本”,鲜卑族是马上民族,千万不要迁都到南方,因为南方生产两种带有“两面性”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是金钱和美女。金钱可以构造商业帝国,也可以让人见利忘义、纸醉金迷、耽于享受;至于美女,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历史上的好色皇帝真的很不少见,而且犯了错以后,大多都会被怪罪在女子身上。
冯太后的底线固然是好,但是这个底线的实行前提是,他必须得活的过自己的接班人,这当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孝文帝在冯太后死了以后,就开始了擅自行动。是的儒家可以奴化人心,使得人民都变成顺民,但是也会使人们变得耽于享乐。
东汉王朝和东晋王朝正是由于都城略微向南方偏了一些,导致了很大的悲剧。东汉建国63年(88年)以后,外戚宦官上台;东晋则自始至终掌握在士族的手里。
孝文帝之后的君王大多是年轻的君王,最成熟的十八岁,最年轻的三岁,所以权臣上台国家必然倾斜,等到掌握实权的权臣不需要这位皇帝当自己的遮羞布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迟早灭亡。
北魏讲述完毕,下面进入两个魏国的混乱局面。而且这两个魏国建立的时间几乎同时,而且先说哪一个都不好,所以请大家给我一些时间,虽然讲述方法已想好,但是实践尚需时日。
还是先把下一讲的题目告诉大家吧:超长待机的元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