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告一下,为了保证每册书都能分开印刷而且可以让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上当做课外读物来读,所以这本书的第一个环节《北方五朝?北魏》即将结束,这一环节一共是52讲,最后一卷因为是魏国迅速的坠落,所以不再分卷。
上一讲我们交代了三位皇帝(除了那位“女皇帝”以外)的事情,最后在元子攸被立为傀儡的时候,结束了上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在元子攸继位之后,未必不会对那位幕后操纵者尔朱荣有所不满,可是又不敢明目张胆的将反对之意说出来,毕竟尔朱荣在他的身边安插了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这枚棋子,而这枚棋子的封号却是“皇后”。
尔朱荣在元子攸即位初期,颇有宋武风范,他将葛荣、邢杲的造反政权完全平定,处理掉了反叛政权之后,北海王元详之子元颢又开始反了,不进反了还借助南朝梁的军事实力建立了一个年号曰“建武”的伪政权。只是这个政权在游牧民族的领袖尔朱荣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元颢这个北海伪王只支持了四个月就兵败被杀。第二年,尔朱荣又亲纳了西北部落起义军领袖万俟丑奴,此刻本来无力回天的魏国又开始了自己的“回光返照”。
但是尔朱荣的这些功绩完全被自己打造的“河阴之变”所掩盖,“河阴之变”杀人之多也许只能和三百八十年以后的白马驿之变相提并论了。不过元子攸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优势大概就只有三条:
1)自己还是皇帝,尔朱荣还是臣子,他是继承献文帝(因为这个皇帝和他有直接的顺位继承关系)的位置,所以这个位置来的名正言顺。
2)尔朱荣犯下了滔天罪行(河阴之变),杀人众多,民众多敢怒不敢言,自己则体察民情,与民同乐,这样自己的人心是赚到了。
3)尔朱荣的民族属性和民族界限是如此的清晰,他是属于羯族的一份子,而且是从未经历过汉化的胡族;而自己和鲜卑民族的人,已经迁都洛阳并且开始和汉族融合,所以无论从什么地方看,尔朱荣都是必败无疑。
可是相对而言,尔朱荣的一个优势却足以掩盖元子攸的三个劣势,他掌握着相当大的军权,朝中的各位大臣,尤其是武将,都归他所管理。元天穆(虽是魏国宗室,但是早已和尔朱荣沆瀣一气)掌管文臣,尔朱世隆(尔朱荣的从弟,可以理解成尔朱荣堂叔或堂伯家的儿子)掌管武将,从掌握的疆域来看,自己只有洛阳王畿地区以及河南郡的兵力可以调动外,其他的地区全部在尔朱的党羽手中。
身处险境的皇帝在朝堂内部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底线,在尔朱荣为自己的“新朋友”求取在河南郡担任一官半职的时候,皇帝断然拒绝。犹豫再三拒绝,所以引起了朝堂之中的文官首领元天穆的威胁:“天柱(尔朱荣此时的官职是天柱大将军)既有大功,为国宰相,及时将天下的官员再换一遍,恐怕陛下也是不能违抗的!为什么只推荐几个人为州郡官吏,陛下竟然不用呢?”
元天穆这个话如果放在孝文帝在位时期,早该杀了了事,但是像这种大逆不道之臣,元子攸却无法动他,这皇帝当得着实可悲。元子攸实在坐不住了,说道:“只要我是皇帝,这天下就是我的,尔朱荣想要做皇帝,那就索性夺取皇位!”
尔朱荣看到试探不成,说道:“天子有谁得立,今乃不用我语!”然而当时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所以尔朱荣又生一计,他对皇帝说:“参军许周劝臣取九锡,臣厌恶他的话,已经斥责遣返令他退去!”如果按照尔朱荣的军功来说,加九锡是足够资格的,但是加九锡已经是每个王朝要改立新主的标志了,所以皇帝只是褒奖了尔朱荣,有臣子之节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永安三年(530年)八月,尔朱天光在前一个月平定了关陇地区的万俟反政府武装,尔朱荣决心亲自跑一趟洛阳,名义上是女儿怀孕,自己进宫拜贺,实际上还是逼迫皇帝加九锡。
尔朱荣的行动真是震惊朝野,因为尔朱荣除了“河阴之变”和消灭南梁扶立的元颢傀儡政府并顺势打败了陈庆之,其他的时间都在关中和边远地区行事。就算是击败了葛荣的十万大军,他都没有回朝领赏。这一次竟然为家庭小事情前来探望女儿,这就是挟天子的节奏了。于是胆小如鼠的臣子连夜向东狂奔。
元子攸的亲信城阳王元徽和侍中李彧主张刺杀尔朱荣,但是济阴王元晖业等人却更为慎重,因为尔朱荣进入洛阳必定防范重重,刺杀难以得手。还有一些冲动的人主张和尔朱荣硬拼,元子攸却毫无主见,不知所措。
皇帝是不知所措,但是身边的耳目却给尔朱荣送去了一封匿名信,写信的人是尔朱世隆,他在信上面极言皇帝和杨侃高道穆想要杀死尔朱荣。尔朱荣当时在晋阳城接到信后,并不在意,因为尔朱世隆曾经放弃虎牢关逃走,还得自己的亲兄弟尔朱世承被南梁军队生剐了。因此尔朱世隆的胆小的名号传到了天下人的耳中,尔朱荣并不相信他的举报信,反而把他写的信撕碎了。
此刻的尔朱荣也不会顾忌君臣大义,他的目标只有一个——皇位。他以为元子攸已经成为了笼中之鸟,所以只带了四五千的骑兵,浩浩荡荡的来到洛阳城下。可是他不知道的还有很多,他安插在皇帝身边的武威将军奚毅竟然是个双面间谍。
奚毅这个人和元子攸的关系非常好,但是在“诛杀尔朱荣”行动之前,元子攸还是不放心,害怕这是尔朱荣设下的圈套,因为奚毅是尔朱荣派来监视他的,这样的人如果反正,自己得多留一个心眼。
但是奚毅却锲而不舍的以真诚打动元子攸,元子攸有了军马,获得了和尔朱荣分庭抗礼的力量。于是元子攸召见了中书舍人温子升,告知其除掉尔朱荣的计划,并详细询问了东汉朝廷除掉董卓的经过。
元子攸听毕,说出了如下豪言壮语:
“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犹须为,况不必死!吾宁为高贵乡公(曹髦)死,不为常道乡公(曹奂)生!”
为了避免王允等人的前车之鉴,元子攸要使自己的部署更加妥善,他准备只除掉尔朱荣和元天穆两个首恶,其余的全部赦免,元徽和杨侃完全赞同。可惜元子攸实在是太年轻了,董卓和尔朱荣占据的地理形势正好相反。董卓占了长安,而各地都是名义上的汉臣;尔朱没有占领洛阳,却占领了其他各地。
况且尔朱荣的党羽遍布朝廷,只要杀了尔朱荣,其他的党羽就会变成第二个第三个尔朱荣,到时候皇帝的生死还不是一刹那的事情呢!
那么,尔朱荣是如何被杀,那位小皇帝真的能够保全自己么?
请看下一讲:陷入重围的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