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六月,一场决定南北命运的战争爆发了,不过这场战争在第二年(498年)的时候,本来占据优势的元宏却率领着完好无损的新征发来的20万将士撤退。这件事情不能不说是上天帮助了南朝,在这一年里面,南北双方的最高统治者都遭遇到了不幸。
南军方面,由于前线战争的不利,在朝堂上的萧鵉急切的盼着战报能有转机,结果却得到的是失败的战报多,胜利的很少很少。所以这位齐国很有作为的皇帝患上了很重的病,就在当年的九月,萧鵉驾崩。
萧鵉驾崩之后,已经接受了汉族思想的元宏觉得在南朝出现丧事的时候兴兵讨伐是“非礼”的行为,所以带领着士兵向北撤退。不过在归途之中,元宏身患重病,十多天都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初,元宏再次率兵南征,此时他已经身染重病,但是依然采取了御驾亲征的策略,结果致使南齐军队大败而逃,可是此时的元宏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他勉强的指挥着军队打下均州。三月底,由于元宏的病情恶化,所以被迫率领军队向北撤退。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元宏驾崩,享年33岁,而此时他所率领的军队才走到谷塘原行宫,彭城王元勰和任城王元澄恐怕凶讯外露,秘不发丧,知道皇太子元恪到达之后,才举行丧礼。
那么既然太和二十二年十月的时候元宏的病症已经痊愈,那么从十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初,这之间的五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拓跋弘英年早逝呢?既然朝堂上面找不到原因,那么我们就从元宏的内宫里面打缺口。
元宏有两任皇后,第一任皇后和第二任皇后的关系是姐妹,元宏的祖母冯太后是她们的姑姑。第一任皇后名叫冯媛(野史之中将她取名为“冯清”),是第二任皇后的妹妹,冯媛此人算是贤良淑德,但是元宏是什么人?他心目中对自己的身份排名是这样的:首先是一位政治家,然后才是丈夫。
政治家就必须要做好楷模作用,所以首先得以身作则,可是这要是在冯太后活着的时候,元宏绝不会越“雷池”一步,可是当时冯太后已经死了,而这个雷池必须跨过去,为了保证跨过雷池,首先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
怎样做到“以身作则”呢?元宏的想法是先让身边的人学习汉语,穿汉族服装。这样的想法不能说不对,但是这种想法一经形成就要先考虑一个人的想法,这个人就是皇后。学汉语、说汉话,你得需要当事人同意才可以。
可是皇后不同意,因为好好的陕北方言说着,凭什么你说改汉话,就改汉话,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第一任皇后冯媛被废,至于有些书中所写的由于第二任皇后和第一任皇后之间的姐妹不和,反而被废,这一点纯属是宋朝理学家的抹黑,因为宋朝虽然是个理性的王朝,但是相比理性,他们更在意的是维护男权社会。说汉话是皇帝提出来的,那么维护帝王的面子就必须要把责任强加到皇后的身上,毕竟这个第二任皇后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说完第一任皇后被废的真实原因,那么第二任皇后被废的原因就真的活该了,因为他犯的罪无论在哪一朝都是凌迟的命运。第一任皇后被废的原因我们只能用“可惜”二字概括,第二任皇后被废的原因我们只能用“痛快”二字概括了。
第二任皇后的名字叫做冯润,但野史之中总是会给他去一个熟悉的名字“冯妙莲”。当然这也不能怪她,谁让他的丈夫首先是一位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男人呢?
汉化政策在国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元宏却还想把这些汉化政策推向全国,这也就产生了“南征”的事件,至于为什么元宏会在自己军队形势一片大好的状态下,回师洛阳,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这个丈夫是个政治家,而政治家又不解风情(解风情的政治家都活的不大)。所以无暇顾及后宫里面的花花草草,这些花花草草如果经不起诱惑,就非常容易出事情。冯润就着这样一个不甘寂寞的“花花草草”。
但是冯润所找的那滴可以滋润她的“雨露”却是太监高菩萨,高菩萨长得一表人才,两个人也算是郎才女貌。通过高菩萨,冯润得以再朝堂之上任用奸臣,拉帮结派,元宏执政后期的朝堂真的是乌烟瘴气。
不光如此,冯润还朝宗室伸出了黑手。他的弟弟北平公冯夙垂涎于元宏的六妹彭城公主,但是彭城公主一气之下跑到了皇帝军中告起了御状。元宏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他处理完军中事宜之后,立刻回朝。
在提审皇后的时候,没想到皇后却当朝撒起泼来,此刻的元宏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他立刻将皇后软禁起来,暂时不作处理,高菩萨则被立即处死(皇帝好面子的表现)。几天之后,元宏驾崩,遗诏之中写明了“赐死冯润”的命令。
元宏驾崩之后,即位的是一位十八岁的皇帝,那么这位皇帝是否还选择维持新政呢?
请看下一讲:考试成绩不算事儿,关键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