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宇出一千元,肖文明五百元,其余应林负责,安排助理乔安和在同学会后第三天转入那花的账户。
立信手机上市在即,林昭然、应林工作重心转向立信手机顺利上市。
按照郝能发的立信手机上市企划案,以一位巨星代言、一场巨星演唱会为核心,演绎立信手机‘超越青春梦想’主题。演唱会门票免费赠送给购买立信手机用户。每位购买立信手机用户均可抽奖,概率为五选一。预计三个月内销售超过二十万部手机。具体分配,特大城市两万部,大城市一万部,中等城市一千到两千部不等。
整个方案得到管理层认同,亦得到立信厂家认可。最后一个变数是请哪位巨星?
郝能发的意见找一位形象好的女星。理由女星可以男女老幼通吃。廖文化、李滨是该女星的粉丝,十分支持郝能发。
徐晓芳、欧阳志强、高明诚的意见找一位男星。理由手机主要商务用途,形象应该以商务方面为主。
双方意见分歧很大,都有一定道理。
林昭然一时难决。
林昭然、应林倾向郝能发请女星的意见。
决定很好下,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理由。否则给人独断专行的印象,让手下的人觉得意见不受重视,反正老板自己决定就好,往后没人愿意认真提意见。
林昭然召开一场手机上市企划案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包括高管以及部分中层管理人员,特别邀请厂商代表参加。
会上,林昭然充分肯定各个部门在手机上市筹备上的表现,感谢员工付出的努力。明星代言费用占本次手机上市推广费用的大头,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力争达到最好宣传效果。
郝能发推荐三位正当红人选,一位男港星,一位女港星,一位内地歌星。
林昭然让在场管理人员就此发表意见,也可以推荐其他明星。
企划部一位中层连杰提出请岛国女星代言,理由是太多企业请华人明星代言,对消费者已不新鲜。
郝能发驳回,岛国女星语言不同,演唱会如何进行。内地熟知的岛国明星都是电影、电视剧的明星,不是演唱会需要的歌星。这个连杰,亏得他用心栽培,在企划部内部会议上已经否决岛国女星的方案,怎么到公司层面会议又炒旧饭。如果连杰再继续不守规矩,得换个人栽培。
林昭然笑着安抚连杰,创意不错,思路开阔,这次时间紧急,先采用华人巨星,同根同源,语言相通。等下回我们进军岛国市场,再考虑使用岛国明星。
徐晓芳、欧阳志强、高明诚、廖文化、李滨等人相继发表意见。
要是以前,代言人的事情,郝能发一言以决之,根本不用上会议讨论。分歧显现,每位高管在突显自己的存在。林昭然察觉到,随着公司扩张,公司老人和新进高管存在磨合问题,派系在萌芽。徐晓芳有意在拉拢一帮人。高明诚的书生气导致他在处理事情时很耿直,比较孤立。郝能发可能还没意识到拉帮结派,一心于策划。
林昭然支持高管要有自己人,否则高管寸步难行,很多命令执行不下去。派系也可以有,必须斗而不破,不能影响到公司前进的脚步。林昭然要做的就是订下目标,让公司员工朝着目标努力工作,有竞争才有动力。
今天会议,林昭然达到看清公司高管之间关系及相处方式的目的。没有再让继续争论,她总结每个人的看法,提出将三位明星都作为候选,按港女星、港男星、内地女星顺序洽谈,以便讨价还价,不会自我设限。具体由郝能发谈判,在授权范围内拍板决定。
林昭然、应林原先打算由所有高管组成圆桌会议,对磐石投资、花达饮品、立信手机商贸、德通进出口公司的发展进行决策。问题很大,术业有专攻,行业跨度太大,对每位高管的水平带来很大挑战。
会后,林昭然约见徐晓芳,听听她的意见。
徐晓芳跟着林昭然好几年,对林昭然的脾气很清楚。既然约她单独见面,一定要实话实说。前几年林昭然一步一步赋予她职权,从服装柜台,到万隆电器商场,再到花达饮品,还兼管过德通进出口,她应对起来轻松自在。随着各家公司体量增大,象花达饮品销售额突破五亿,管理难度极其复杂,需要投入极大精力。很难兼顾全新手机市场。徐晓芳建议加强财务监管、人事考核,也就是总部只有财务人员和人事专员,可以外聘一些学着做顾问。
林昭然点点头,徐晓芳提供另一种思路,倒是可以尝试。
见高明诚又是另一种情形。高明诚进入公司时间短,外派国外,与林昭然接触时间短。他讲得比较泛。各家企业面临人才难题,创业元老与空降高管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需要正视。他建议重视公司内人才选拨和培养,一脉相承,保证公司高速发展时不会偏离方向。
“林董,我听到过一套理论,容我卖弄一下。据说每个人最好只管理七个人。怎么说呢,管理人员高于七个人,兼顾不到,老板的时间不能保证每个人能够及时汇报,或者汇报了,但因为老板能够给的时间短,汇报得不完整。管理人员低于七个人,容易造成过于关注,老板侵夺下属职权,等于老板自己在干活,或者老整一个人干活,不利于下属成长及张弛有度。”
林昭然回想过往,确实有高明诚说的现象,“有道理,你继续说。”
“如果直接向你请示的人员超过七位,那需要往下授权。同样,象徐总和我也是限于接受七位管理人员的请示汇报。公司架构一层一层往下传递。”
看来高明诚还是很有想法,这套管理体系可以操作试试。林昭然将设立总部的想法征询高明诚意见。对于由财务人员和人事专员构成,对各下级公司进行监督,高明诚认为可行。他对外聘顾问有不同看法,外聘顾问没有实务经验,容易脱节,甚至与高管决策相冲突。
“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我的脑袋有点不够用。”
高明诚思索一点时间,“是不是可以这样,每家公司管理层在做计划前,可以听取顾问的意见。这样既可以借用外脑,避免管理层眼光停留在公司内部,没有察觉外部变化。还能和实务紧密结合,衔接上不会存在问题。”
老师就是能说得头头是道。
具体实施还得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