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陈果走后,袁柳英才算舒了一口气。
刘广学习归来,正式接手了二班。
朱文芳仍然在教物理课。
裴蓓蕾说刘广只是个傀儡,朱文芳仍然像是垂帘听政。严婷已经很久没有去参加志愿者活动了,家教自然也就被断了。周华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省,吃得越来越差。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宿舍的人说:“自考买书和报名费要很多,我没给我爸妈说。”
“其实我如果说了,他们肯定会马上给我寄钱的。”她又补充了一句。
早餐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包子馒头加稀饭,周华只点三毛钱的稀饭。
袁柳英并没有和于建强分手。因为有好几次沈兰都看见她拿着于建强的球衣回宿舍。温燕清还开玩笑地说:“老婆,你这么贤惠,也给我洗洗衣服呀!”
陈果走的时候,因为二班的同学被分到好几个教室上课,所以也没有什么人议论他离开的原因。他的座位白天坐着其他人,而到了晚上的时候,美术班和音乐班的有其他活动,教室里空缺的座位太多,很多人已经记不清谁的座位在哪个地方。
“我喜欢你们班高斌。”万利对她说。
万利是沈兰中学的校友,因为来自一所学校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万利在大专班,按学制要比沈兰晚一年毕业。万利微胖,但人很安静。
“我给高斌写了一封情书,他也没有回复我。”万利说。
万利的样子看起来很受煎熬。谁都初恋很美好,可是,像万利这样对高斌一无所知的人,单单凭着直观印象就给高斌写了情书。虽然万利说自己并没有期待高斌会答应,可是她的样子分明还是很失望。冯玲的待遇,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
这不,拉上沈兰就开始讲起苦涩的单恋史。
“沈兰,你说高斌到底是啥意思呀?”万利仍心有不甘。
“可能是他现在不愿意谈恋爱吧。”
“我就是喜欢他踏踏实实的性格,才想追求他的。”
在万利的心目中,高斌是二班难得踏踏实实的男生。人长得不错,没有什么坏脾气,农民的孩子,有才华,会打球,内敛,是很多女生喜欢的类型。她把自己幻想成了一个痴情的女生,言语之中表示愿意等待高斌毕业,她确信自己迟早能感动高斌。
“得了吧,冯玲那样的美女都没能感动他。”沈兰很想戳破现实,可是终究没有说出这句话。
听上去呢,万利好像是非高斌不行。
当初的冯玲,不也是这样的态度和决心么?后来不一样没和高斌在一起?
她们是中学的校友,对于万利,沈兰原本就没有更深的认识。就像吴美姿,即使同过班,也并没有达到交心的目的。万利从来没有和她走得那么近,是因为她是二班的学生,是高斌的同学。原来的罗美丽是那样,后来的董丽华是那样,如今的万利,也是那样。每个人都是突然和她很亲近,她们时刻盼望着她能当自己免费的说客,期望能从她这里得到更多关于对方的消息。
如果她说自己跟高斌根本不熟,万利会不会转身就走呢?
沈兰非常不喜欢这样的人际交际,非常不喜欢。
“我不太了解高斌。”她对万利说。
万利有些失望:“沈兰,一个班的怎么会不了解,说两句嘛,我又不会告诉他是你说的。再说了,他又不知道我们的关系。”
“所以我说高斌是个好同学你就觉得好了?所以说我如果说高斌不好,你就决定不追求他了?”
万利的脸上泛起红色。
不久之后,沈兰就看到万利有了约会对象。
是九七级的一个学长。
学长在乡下一所小学教书,周末的时候会来学校看看万利。
万利说学长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在追求她,对她挺好的。万利说如果只是找结婚对象,学长那样体贴贤惠温柔的人肯定是理想对象。
“可是他长得不帅啊!”万利说。
学长同万利见面的时候,会带她去逛街,去看电影,去吃小吃。万利很享受那样的过程。她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给高斌写过情书。
学长送给了万利一条项链,万利戴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是一条银项链,不能和吴美姿的金项链相比较。但是万利每天把它戴在脖子上,其他的同学都看得见。
“项链是他送的,因为不昂贵,我才收下了。”万利说。“我还在考虑要不要答应和他谈恋爱。”
学长已经参加工作,而万利毕业后是没有固定工作的。学长没有嫌弃万利是否会有工作,大概是真心地喜欢她。毕竟学长人长得很普通,嘴角也有像于晓梦那样的疤痕。
“就是他这个人不帅。”万利说。
沈兰想起陶君和徐莉莎来。
“你不就是一张帅脸吗?”徐莉莎的话很刻薄。
“我告诉你不要再说我的脸!”陶君明显不高兴。
徐莉莎没有交往新的对象。有同学说她是在痴心地等待陶君,但是周华说徐莉莎只是在忙着准备考试。
“她爸不准她再恋爱了!”周华说。
五美中最平静地就是谭林和徐静秋。徐静秋在教室里很少和男同学搭话,除了偶尔和宋苹说上两句。徐静秋有个姐姐,在某个医院当护士,曾经到宿舍里看过徐静秋。
“我好羡慕徐静秋的姐姐。”裴蓓蕾说。“我想起我的愿望我就心痛。”
沈兰向裴蓓蕾讲起二表姐,笑道:“我二表姐至今都后悔当了护士,因为太累了!”
裴蓓蕾却并不相信。
“那是我一生唯一的梦想哎。”裴蓓蕾嘟着嘴。
沈兰忙着准备个人展出,每天的空余时间都在写手稿,直到文稿准备的差不多了才想起展出需要主题海报。幸好任东明自告奋勇的愿意帮忙。时间有些紧,单是任东明已经搞不定,周明也爽快地来帮忙,同时还叫上了会画画的张子军。海报工程巨大,很多时候,张子军和任东明需要在教室的公共用台上完成。边花兰和王玉围着问他是在做什么,他有些不好意思:“给沈兰的个人展出做海报。”
“你们还真是一对?”边花兰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奇怪的笑容。
“哪有你们想的那样!”一旁的周明放下画笔。“我们班还能找其他人帮忙吗?何晓越还要准备自己的个人画展呢。”
绘画水平能达到做海报的水平的,班里也就只有他们三个人,何晓越没时间,他们有。
周明的回话很好的堵住了边花兰和王玉的嘴。
边花兰显得有些闷闷不乐,独自回到座位开始织毛衣。
任东明负责海报上的开篇寄语。他写毛笔字丝毫不吃力,很快就完成了。
展出的那天,任东明主动提议,和张子军周明一起,帮沈兰把海报和展览板放到设计好的走廊上。因为是个人展出,沈兰没有上课。展出一共进行了三天,因为是女生第一次在校园里搞写作展,前来观看的老师同学都挺多。
“这个吉他少年是陶君吧?”有人在她身旁议论。
“这个岚呢?”
“诚,诚又是谁?”
“据说故事都是有原型的,咱们去问问二班的人?”
……
走廊上有一张干净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留言本。有不少人在留言本上写下寄语。二班的同学留言的并不多,其他班级的同学留言却爆满。
“我也有过被人误解的时候,所以很能理解主人公的感受。”一位同学告诉她自己看完诚的故事的感受。
“吉他少年是你们班陶君吧,走了好可惜。”
她从来不愿意轻易地对人袒露自己内心的感受。她不提自己是不是喜欢张子军,也不提自己看到的秘密。她没写自己对陶君有多想念,为什么想念,她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眼见着身边的人和物发生着不可阻止的变化。
来宁成报道的那一天,父亲一路上都在说:“师范学校肯定很好,你肯定会高兴的。”
她讲了一个长篇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有五十六个。班里一共有五十六个同学,五十六个故事是五十六个缩影。它们看起来是那么杂乱无章,看起来是那么平淡,但这些故事串起来,就是她看到的自己的校园青春。
想在委屈的时候像陶君那样离去,可是不可以,她是统招生。
想学高志银那样突然去读高中,可是不可以,她是放弃重点高中来这里的。
想同陈果一样离开这个被人排挤的地方,可是不可以,她得等待毕业分配工作。
朱文芳也来围观个人展出。她站在沈兰的身旁,脸上有些得意。
“这可是我们班的大才女哟!我早知道她有这个才华!”
她还是那么喜欢成功的荣誉,哪怕现在的班主任其实已经换成了刘广,但是,她是二班的班主任,这是她不愿意抹掉的事实。刘广刚担任班主任,沈兰吸引的一切眼光,都是她的骄傲和自豪。
“多展出几天,课就不用去上了。”她说。
“哦。”沈兰语气冷淡。
她是随性的,原本就鄙视只为了荣誉而努力。可是,现在她的作品展,却都是为了半年之后的特长生竞选做铺垫。她有些讨厌这样的自己。
“这下看还有谁敢低看你。”裴蓓蕾说。
周华最近特别关心她,连吃饭的时候都坐在她的身旁。对于作品展,周华是欣赏的。
“其实你如果不和自费生走那么近,一开始就不会有人排挤你。”周华感慨地说。
沈兰默不作声。她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曹健就告诫过她,不要和自费生走得太近。
计算机老师给沈兰特别留了言,很长的一段。见只有沈兰一个人坐在桌子旁,他轻声地说:“你很聪明,老师很欣赏你。”
暑假的时候,沈兰在他那里学习编程,笨得连入门知识都没学会。
从这一天起中师三个班讨论的话题基本就围绕沈兰和沈兰的作品。二班意外的是沈兰居然什么都敢写,其他班的同学意外的是那个球场上永远不上场的胖女孩居然爱好的是文学而不是打球。
“看了你写的文章,好像你真的没喜欢过张子军。”徐静秋说。“以前画那件事我冤枉你了,但是你相信我,流言真的不是我传出去的。对不起。”
徐静秋说对不起的时候,态度诚恳。其实,徐静秋在五美中算是清高的那一位,即使是自费生,徐静秋也没自卑过,更没有向其他人低过头。
“对不起我就收下了,过去的事咱就忘了吧。”她沉思了一下,对徐静秋说。
本来自己做得也并不完全是对的。和张子军原本不熟悉,突然那么亲热地和他对话,还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被同学们议论也是有自己的责任的。而且,就算知道谣言的源头,又怎么样?找对方打一架?
已经说了那么久的事,原本就不在乎多个半年。何况这次的展出里,写了那么多同学进去。
喜欢你的人你做什么都会喜欢,讨厌你的人你什么都不做也会讨厌。
这几年,自己做过什么?
沈兰在深思。
好像什么都没有做过。
她很平凡。
她还是会和自费生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