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言流布,百丈大师声名鹊起,饮誉四海,九州禅客望影足奔。现在神赞得到百丈真传回来,老师父自然高兴十分。他当即召集大众,亲自送神赞禅师登堂升座说法。
在宇宙人生的大道面前,客气便是虚伪。神赞登坛宣扬倡导百丈禅风:“灵光独耀,迥脱尘根。体露常真,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身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老师父感叹道:“想不到我半截入土的人,还能领悟到如此美妙的禅机!”
他立刻将大中寺住持之位让给了神赞,自己心甘情愿地反过来给他当徒弟。如同当年的印宗法师,他本来是六祖慧能的剃度之师,在慧能正式出家后,他反过来拜在了慧能座下,执弟子之礼。
禅门无高下,悟者应为先;佛法无贵贱,有道自为尊。神赞传禅多年,临终时,声若洪钟地对弟子说:“你们知道无声三昧吗?”无声三昧?这是什么玄妙法要?众人自然不知。他吩咐道:“那,你们就安安静静听着,不要想其他事。”弟子们都侧耳倾听着,聆听着,静静的,静静的……不知过了多久,等他们回过神来,神赞禅师早已端坐着圆寂了。
他,以最后的生命,演示着禅的神奇。
景深
20世纪初,美国一位农场主在巡视麦仓时,不慎将自己名贵的金怀表遗失了。他在麦仓里翻了半天,始终没有找到。这只怀表镶嵌着十二颗钻石,价值不菲;更主要的是,它是祖上留下来的传家宝,其纪念意义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所以他对农场里的人们说,谁能帮他找到怀表,他情愿出一百美元奖赏。
一百美元在那个时候是个很大的数字,相当于一个工人半年的收入。面对重金诱惑,农场里的工人们连同他们的老婆孩子都放下手头活,来到麦仓寻找那能给他们带来一大笔财富的怀表。其中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小女孩--她是最贫穷人家的孩子,而且还患有先天性眼疾,是个半盲女童。
人们在麦仓里四下翻腾。然而,麦仓太大了,麦粒像流沙,能将一切痕迹抹去。还有堆积如山的一堆堆干草,若想从中找到一块小小的怀表,如同大海捞针。半天过后,人们兴趣索然。他们不是抱怨麦仓太大,就是嫌干草太乱,使得他们费尽了心思,连怀表的影子都没看到。而且,太阳下山了,仓库里光线太暗,眼睛无法看见东西,再费力气也是枉然。
人们一个个相继离去,只有那个半盲的女孩呆呆站在仓库门口。走的人们半是同情,半是嘲弄地望她一眼:唉,我们明眼人都看不到那金怀表,你一个半瞎子能看清楚?
最后,连农场主也不抱希望,准备放弃了。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先生,你说过的话还算数吗?”
农场主惊奇地问:“孩子,你还想继续找?可是,你的眼睛……”
小女孩说:“我想,我必须找到您的怀表,因为我的家人太需要那一百美元了。一百美元可以让我妈妈、弟弟在很长时间里吃饱肚子。”
农场主动情地说:“好吧,孩子,我不关仓库的门,你继续找吧。只要你能找到,我就给你二百美元。”
“太好啦,如果有二百美元,我就可以去治疗我的眼睛啦!”天越来越黑,麦仓里伸手不见五指。小女孩的一双小手在偌大的麦堆上一寸寸摸索着。夜愈来愈深,农场里的一切活动都停息下来了,连鸟儿都进入了梦乡。万籁俱寂,仓库内更是安静得出奇。除了小女孩的小手在麦粒上划过的窸窣声外,只能听到仓外蛐蛐的奏鸣。忽然,小女孩似乎隐隐约约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另一种像心跳一样有节奏的声音。她停止了摸索,静静地坐了下来,连自己的呼吸也控制得很轻。
于是,麦仓里储存的都是寂静。这不动不摇的静默像一泓止水,当它达到至清至纯至洁时就会纤毫毕现。
于是,就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滴答声浮现出来。在什么地方?女孩没有急于循声去找,她努力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把自己的心灵调整得更加敏锐,因此怀表的滴答声在她听来就如同滚雷一般轰鸣了。在麦粒深处,她挖出了那块眼睛看不到的怀表。
当然,她如约得到了那两百美元。后来,治好了自己的眼睛。其实,就算眼睛治不好,她也不会像原来那样悲观了,因为她通过找怀表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双“眼睛”--心灵。
我们平常太依赖自己的眼睛了,忽略了其他感觉器官,更忘却了自己那本应无所不在的心灵。我们往往只相信自己认识的道路,而无视其他途径,就像神赞禅师看到的蜜蜂一样,放着大门不走,非要钻透窗纸不可。
我们常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果真就是真实的吗?孔夫子与学生周游列国,由于未能成功地将自己“推销”出去,没有人买账,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兜里没钱,满肚子的文章换不来米面。碍于颜面,为人师表的他又不肯向农夫乞讨,只好挖野菜充饥。六七天过后,年高体弱的夫子顶不住了。老师的尊严值钱,学生就无所谓了。于是,颜回一个人跑到附近的村落里乞讨。老百姓总是善良的,见他可怜,给了他几升米。颜回就高高兴兴回来,高高兴兴做饭。
许是半熟的米香勾起了馋虫,许是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夫子急不可耐地来到灶间。在门口,他发现颜回正在偷着吃米饭,甚至慌张得来不及用筷子,而是直接用手抓!夫子非常生气。平时反复教导他们要尊师重道,可一到关键时刻就忘了。这不,虽说你也饿得够呛,虽说你讨米有功,也不该在尚未敬献给老师前自己先偷偷吃啊!
孔子连一粒米都没吃就饱了,怒气将他的腹腔胀得满满,所以他就回到了住处。不一会儿,米饭熟了,颜回端来,恭恭敬敬向老师施礼,请老师吃饭。夫子不动声色地站立起来,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我们将饭祭祀先君吧!”
颜回拦住了孔子,说:“老师,这饭不能用来祭祀。”孔子仍在装糊涂:“为什么?”
颜回答:“刚才在做饭的时候,有一些灰尘落进了锅里,如果让老师您吃不洁的食物,一则不恭敬,二则怕您生病。但扔掉太可惜,浪费粮食不吉利,所以我就把沾上灰尘的米抓出来吃了。根据礼仪,人吃过的饭,不能再用来祭祀。”
孔子叹息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我亲眼所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
心语
我们双眼所看到的,往往仅是事物的表面,只有心的直觉感受,才能接近人生的真谛。当然,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揣度心,也不是思维心,而是我们的真心,那颗灵明不昧的直觉之心,灵感之心。
搞过艺术创作与发明的人都体验过一种奥妙无穷的东西--灵感;地球上每一种动物都有一种本能--直觉。所谓灵感,所谓直觉,它就是我们的直觉之心,灵感之心。它就是我们真心的流露。
恋爱男女的心会变得异常敏感,对方的情绪、心理稍有变化,另一方马上就能感觉到。只要对方对你有一丝一毫的不真诚,你立刻能察觉。如果双方相互爱慕,情意相投,便会产生许多美妙绝伦的感受:心心相印,心领神会,心有灵犀……为什么人们对爱情的感觉近似直觉?因为爱情至纯至洁。只有做到至纯至洁,把我们的心灵净化到极致,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才会显露出来,它的觉知才会发挥作用,在每件事物上体现出妙用。
禅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真心、本心的体验。也可以说,禅是一种思维方式--直觉思维。通过禅修,心灵纯洁起来,平静下来,变得极度敏锐,使我们被污染被湮没的灵感火花迸发出来,让直觉思维活跃起来。就像一面镜子,只有将它擦亮,使它保持一尘不染,才能照天照地;宛若一潭浊水,渐渐平静,渐渐澄清,等到杂质沉淀,水波消失,水底之物便会一览无余。
从这个方面看,开悟或者说明心见性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开悟的人,也可以说是转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平常人是以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也就是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固定的经验去推论无限的且不停变化的世界,这样不出错、不走弯路才怪。而开悟的禅师,以灵感觉知万物,以直觉感受万事,则可更为准确地看到大千世界的真实,把握自然的规律。
3.学会驯服躁动的心
长庆大安禅师,本来是福州城里的公子哥儿。出家后,有一年他行脚来到一个叫上元的地方,一位老者点化他:“你应该向洪州方向走,必将有所得。”那时候,在洪州附近弘法的大禅师,以百丈怀海名气为最。大安便投到百丈门下。
当时,百丈有数百弟子。这些人抛家舍业地出家参禅,本来是为了成佛做祖的。但是,当他们慕名来到大雄山上、百丈岩下,却被怀海这老汉一头摁进了田地里,侍弄庄稼去了。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一个个竟然心甘情愿地安心于生产劳动。百丈大师道法之高明,由此可见一斑。
百丈说:“自古至今,佛只是人,人只是佛。”在百丈看来,若是不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体会佛法,不能将佛法融会贯通到平常事物之中,都是歪门邪道。
大安禅师是城里人出身,号称“懒安”,说明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勤快人。但他自从拜百丈为师,三下五除二,就被师父调教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因为他明白了工作劳务即是佛事的真理,而且,在每日的劳动之中,他亲身体会到了禅悦的滋养。
一年冬闲时节,大安入室向百丈顶礼后,直截了当地问:“师父,我欲识佛,不知何者即是?”
百丈阐释佛法,从来不离种庄稼的本分事,这次也不例外:“大安,你这一问,恰好有一比,就像一个人骑着牛找牛。”
听得师父如此一说,大安咧嘴笑了。有一次,他在山里放牛,傍晚时分,该牧归回寺了。他将自己的牛群数了三次,总是少了一头,急得他满头大汗,后来还是沩山灵师兄提醒他:“是不是忘了数你自己骑着的那一头了?”果然,他真是将离自己最近的、屁股底下这一头大活牛给忘了个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