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早在遥远的夏朝就已经开始作为首都,之后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先后在此建都。等到了唐朝虽然长安被定为首都,但是在唐高宗年间洛阳就被升格为“东都”。唐高宗和武则天在洛阳寓居了十一年,共同执掌帝国的大权。这段期间洛阳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无论是在城市建设和政治作用上都逐渐赶超长安。等到武则天临朝称制的时候(公元684年),她将“东都”更名为“神都”大唐的政治中心也随之彻底转移到了洛阳。
当时的洛阳对武则天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洛阳的地理位置在分野上与天上的太微垣星座相对应;而洛阳东面“五岳”之一的嵩山则与天上的紫微垣星座相对应;洛水贯都穿城而过,与天上的银河相对,故而洛阳是天穹在地上的倒影,具有上天所赋予的神力,以洛阳为都乃是天意。而木星停在太微垣,表明女性应当主政,故而女皇帝的当政也是天意。因此武则天以洛阳为神都,用信仰的力量来强化自己当政的合理性,把她对李唐的继承解释为天意。迁都之后为了凸显自己的威仪,加强这一套“天人感应”的说法武则天又在洛阳进行了一系列惊人的地标建筑群的修缮和兴建。最有名的便是洛阳都城中轴上的七个分别对应天上七个星座的天字号建筑群。即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明堂)、天堂(通天浮屠)。气势与规模之宏大足以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等到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洛阳城已经马力全开的建设了将近十五年,毫无疑问的成为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大都市。少年李隆基一出宫门立刻就被迷花了眼,过起了一个郡王应该有的逍遥日子。在皇宫中幽居的这些年里,李旦不能出宫也不得结交朝臣,能接触的只有东宫里的众多乐工。这位闲散“皇嗣”唯一的乐趣就是各种音乐、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李隆基很有这方面的天赋跟着父亲学习颇有所成,史载其晓音律,擅书法。出宫后李隆基将这些兴趣爱好发扬光大,没多久“临淄王李三郎”就在洛阳城中打响了名号,结识了一大帮文人雅士。公元701年起李隆基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个官职亲卫府右卫郎将(皇家保安小队长),过了不久又出任尚辇奉御(皇家弼马温)。这两个官职都很小但是乐得清闲,年少的李隆基仍然有大把的时间去享受生活结交朋友。而且出宫后李隆基又培养了两项伴随他终生的兴趣爱好狩猎和打马球。
这个时候看来李隆基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幼年时在宫中遭受的苦难,彻底进入了纨绔子弟这样的角色,终日花天酒地飞鹰走狗。但是和一般纨绔子弟不同的是,李隆基在这期间得到了许多死心塌地追随他的人。王毛仲、姜皎、崔涤这些日后在玄宗权力之路上立下大功的人都是在这一时期走到李隆基的身边。这样的日子到了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震撼了整个大唐王朝。
这一年的正月二十二日,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集团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和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一起发动政变,把武则天宠信的“二张”兄弟斩杀,并且逼武则天传位给皇太子李显。众叛亲离的一代女主第二天下诏由太子李显代行国政,大赦天下,第三天武曌正式传位给李显。自此一代女皇武则天正式退出了政治舞台,李唐王室复辟。
这一次的政变与其说是为了推翻武则天,不如说是大臣和李唐宗室联手消灭新兴的男宠政治势力集团。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早年由太平公主举荐给武曌,之后张昌宗又把自己的异母哥哥张易之推荐给武则天。两位美男子把武则天伺候的龙颜大悦,由此成为权力场中的新星。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是头脑清楚的对“二张”宠而不贵,只是把“二张”当作玩物。但是随着武则天年纪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差,“二张”就成了她掌控外廷的耳目。两个心术不正的男宠趁机把持大权,当时“二张”兄弟奉武则天之命组建“控鹤府”专门为女皇寻找男宠和轻薄文人。这些弄臣逐渐在朝堂中形成了一股势力,许多没节操的文臣也前去巴结“二张”。当时的凤阁侍郎李迥秀就是因为奉武则天之命和张易之的老母亲臧太夫人**而扶摇直上,一跃而为宰相。而武氏一族及其党羽对“二张”兄弟也是极力巴结,道理很简单他们最害怕的莫过于李唐宗室再次掌权,对他们武家进行清算,现在“二张”是武则天面前的大红人是最有可能影响武则天决策的人。由此“二张”的权势骤然膨胀,成了武周朝堂上最大的政治势力。
公元701年,李显的长子邵王李重润和妹妹永泰郡主、妹夫武延基私下议论“二张”在后宫如何恣意横行,随意出入宫禁。结果这话传到“二张”耳朵里,他们立刻向武曌添油加醋的汇报了一番。皇帝勃然大怒,把皇太子李显招来一顿大骂,让他好好“管教”自己的儿女。李显被贬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复位,生怕再次失去太子之位。如今面对母亲的怒火,他被吓得心惊肉跳,回到家后李显作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逼令李重润和武延基自杀,以此来向母亲表明自己的忠诚!当时的永泰郡主已经有孕在身受不了打击难产而死。(李重润、永泰郡主、武延基的具体死因一直成谜。《新唐书》说是武则天招三人入宫缢杀,《旧唐书》记载则是李显心中恐惧回家后将三人缢杀。也有说法是武曌将三人招入宫中杖杀。永泰公主的墓在1960年被发掘,墓志铭中有一句“珠胎毁月”推测是难产而死。但无论是何种死因,都是因为“二张”向武则天进谗言致三人殒命。)“二张”权势之盛可见一斑。公元702年“二张”的权势到达了顶峰,这一年八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三位宗室核心联名上奏武则天要求封“二张”为王,借此向皇帝表明忠心。最后是武则天自己觉得让两个男宠封王实在太过,将他们两人封为国公了事。但是志得意满的“二张”兄弟没过多久就发现事情的不对劲。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已经集结起来。
早在前一年(公元701年)的十月份武则天就下令朝廷文武百官同他一起返回长安,之后武则天封相王李旦为京畿地区的军政首脑,又任命魏元忠、韦安石、唐休璟等几位宰相兼任太子的东宫属官,还把当年来俊臣等酷吏造成的冤狱一一平反,做出了要还政李唐的姿态。普天之下拥戴李氏的朝臣百姓都大喜过望。就在“二张”封国公的前一个月,一名叫苏安恒的平民就上书请武曌还位于太子李显,这事要搁以前苏安恒家人就可以给他准备后事了,这一次武则天虽然没同意苏安恒的请求但是也没杀他。这就是一个重大的信号,说明武曌在还政李唐这件事上不是作作姿态而是真正的打算交还权力。眼见李唐复辟就在眼前“二张”兄弟和诸武子弟大感惶恐。于是开始搅局。
他们首先把目标对准了宰相魏元忠。魏元忠是铁杆的拥李派,又是东宫属官太子的得力助手,而且很早以前就因看不惯“二张”兄弟的跋扈而和他们结仇。只要能搞掉魏元忠,太子必然元气大伤。公元703年,武则天开始百病缠身。张昌宗立刻上奏,说魏元忠私下和司礼丞高戬(此人是太平公主的男宠)议论“皇帝老了,不如侍奉太子才是长远之计。”,武则天这时已经七十八岁又是生病脆弱疑神疑鬼的时候,一听这道奏章立刻把魏元忠和高戬抓起来,并要魏元忠和张昌宗当庭对质。最后经过连番波折,魏元忠、高戬和不愿帮“二张”兄弟作伪证的凤阁舍人张说被贬出京城。疑心大起的武则天在当年十月又带着朝廷重新回到了神都洛阳。一时之间李唐复辟之路似乎又变的波折起来。
公元704年拥李派的大臣对二张的愤怒终于达到了顶点。连番上奏指控“二张”的罪行,最后甚至称“二张”意图谋反。身体精力都大不如前的武则天已经没有心力再管这些朝堂恶斗。无奈之下她只有走过场一般把“二张”抓起来旋即又释放出来,借此平息朝野议论。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正月,武则天已经病重不见朝臣,只有“二张”随侍在身边,连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三个骨肉至亲都见不到她。政治局势一下子就险恶了起来,害怕“二张”趁机矫诏作乱的拥李派大臣和李唐宗室这才悍然发动神龙政变,斩杀“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
中宗复位后大赏拥立功臣。相王李旦在政变时掌握南衙禁军捕杀了“二张”兄弟在朝堂中的党羽,又牢牢掌握了整个洛阳的局势。凭此大功李旦被封为安国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参与国政。之后李显改周为唐,武周时期一切典制全部恢复为唐朝旧制,然后还都长安。武周时期被打击流放的李唐宗室子弟也全部起用,量叙官爵。李隆基被封为四品卫尉少卿负责掌管宫廷仪仗帐幕。官虽然升了但职位任然是闲职,李隆基由洛阳回到长安,过的仍然是浮浪公子哥的生活。这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于洛阳的上阳宫,这位传奇的女皇帝终于谢幕,从她晚年开始的政治动荡似乎终于也要结束了。但是一个武则天倒下了,更多女人心中的武曌却站了起来。大唐的朝堂注定变得不再平静。而李隆基的快活日子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