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起点,现代史学界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安史之乱是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转折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想深刻的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就得先来认识认识这出大戏中几个最关键的人物。历史是由人组成的,特定时间段中特殊的历史人物的行为会给整个历史进程带来强力的影响。只有知道了历史事件中主要人物是如何成长的,才能了解他们的性格是怎样养成的,也才能明白他们种种行为背后的理由和逻辑。
首先要讲的自然是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一手开创了大唐的盛世,也诱发了****深远的安史之乱。然而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他总是与“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纠缠在一起,老百姓记住的永远是二人间的爱情喜剧与悲剧,再加上李隆基作为“梨园之主”是戏剧界共尊的祖师爷,这难免就会让他给人留下一个“多情皇帝,风流天子”的浪漫主义者印象。唐玄宗的确是多才多艺,他晓音律擅书法,能作诗编曲,还打得一手好羯鼓和马球。是真正能文能武的完美王子,比现在言情小说里的那些臆造的王子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唐玄宗和浪漫主义者却是一点边都挨不上,他是彻头彻尾的政治生物。他的权力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鲜血与死亡直到他生命的结束这一点都未曾改变。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即使没有任何的民间艺术的加工那也是一部传奇。
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他的父亲李旦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儿子,而他的母亲窦德妃是李旦的侧妃(姓窦名不可考,封德妃),出身于著名的世家大族扶风窦氏。要知道从汉文帝时期开始扶风窦氏就以出产皇后而闻名。到了唐代,唐高祖李渊的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太穆皇后也是出身扶风窦家。窦德妃的曾祖父窦抗是太穆皇后的族兄正儿八经的国舅爷。而且就在在李隆基出生的前一年李旦登基为帝成为唐睿宗。一般来说斥有个皇帝老子是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投胎模式。李隆基排行第三母亲是父亲的妾室,虽然非嫡非长与太子之位无缘,但是捞个亲王当当,逍遥富贵的过一生好日子应该是板上钉钉的。
可惜的是李隆基虽然出生不久就被封了楚王,但是这个时候正是他那位空前绝后的奶奶武则天掌权的时期。(武则天的“则天”二字,并不是这位女皇帝的本名,而是来自于她儿子唐中宗为她上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她登基后为自己取名“曌”这个字是专门为她而创取“日月当空”之意,但她本来的名字却没有记载。近些年有学者根据武曌登基后,唐王朝许多地名更改避讳推测武曌的本名应该是武元华。)李唐宗室诸人有被杀的、被贬的、被废的,但就是没有能过上好日子的。唐睿宗这个皇帝也只是天底下最贵的一个等身手办,大权全部在他临朝称制的老妈手里,李旦连去正殿就坐的权力都没有。而且就这样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李旦也没能干多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唐睿宗在位六年后主动“让贤”于他母亲武则天,至此这位六十七岁的老妇人终于拿到了“中华文明第一且唯一女皇帝”这个光荣成就。
而交出皇位的李旦头衔从“皇帝”变成了个不明不白的“皇嗣”(有继承权,却又不是太子)。老爹被降格了,做儿子的自然也不能幸免。李隆基的头衔从楚王(亲王级)变成了临淄王(郡王级),全家迁去东宫居住。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和他的兄弟们获准出阁,可以离开皇宫到外面去开府建衙。这时李隆基刚刚虚岁七岁,但已经是仪表堂堂不似凡人。史载其“仪范伟力,有非常之表”,李隆基还以勇敢聪慧闻名,甚至有了个“阿瞒”(曹操当年的小名)的小名。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足以说明幼年李隆基的不凡。
当时皇孙们虽然已经在宫外开府建衙,但是每月初一十五还是得入宫去觐见皇帝。有一次李隆基带着自己的卫队衣甲鲜亮的前去觐见自己的皇帝奶奶,结果路上碰见了武曌的族侄武懿宗。武懿宗时任左金吾大将军负责京城守备当时正在执勤,自从武则天掌权以来一直扶持武氏打压李氏。这个武懿宗也算是没溜儿到了极点,看见这个七岁大的表侄儿就想吓唬吓唬他。于是武懿宗就指桑骂槐的大骂李隆基的随从卫士,没想到的是李隆基立刻喝斥道:“这是我李家的朝堂,管你什么事?你也敢如此训我的随从。”(“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武懿宗被这个七岁大的孩子说得哑口无言,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后对这个小小年纪便出口不凡的孙儿特别喜欢。这件事的记载出于《旧唐书.玄宗本纪》可靠性非常之高,我认为幼年李隆基喝斥武懿宗这件事是真的,但是武则天因此而加倍疼爱李隆基这个小孙儿这件事就要打个问号了。因为很快武则天就给自己的这个小孙儿上了一堂残酷至极的政治课,让他明白了政治可不是说几句漂亮话这么简单。
事情得从武则天身边一个叫韦团儿的户婢说起。这个小女子因为聪明伶俐很受女皇帝的宠信,随侍在武则天左右。日子久了韦团儿居然看上了经常来给皇帝请安的皇嗣李旦,想要嫁给他。于是几次三番地去撩拨李旦,这可真是“麻鸭子想吃月宫蟾”,李旦自然不会搭理她。韦团儿几番撩汉无果,不由得醋意勃发,居然向武曌诬告李旦的两个妃子行厌胜(发音:yāshèng)之术诅咒皇帝,于是一场悲剧就这样发生了。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的正月初二,李隆基的母亲窦德妃和李旦的正妃刘氏照例去嘉豫殿给皇帝婆婆拜年。结果二人进了嘉豫殿就此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过。李旦等了一整天也没见两位妃子回来,随即明白是自己的母亲对两个妻子下来杀手。他又是心痛又是惊恐,还只能强打精神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是杀了两个儿媳武曌还觉得不够。不久窦德妃的母亲李隆基的外婆,远在润州的庞氏也被人诬告行厌胜之术诅咒皇帝。于是庞氏被判了死刑,几个儿子全部受牵连流放岭南。当时侍御史徐有功(此人以精通刑律,刚正不阿而闻名。)实在看不下去了,为庞氏一家辩护。结果徐有功立刻被扣了个“党援恶逆”的罪名遭到罢官流放。但也因为徐有功的冒死抗辩,庞氏被免了死刑改判流放,从十死无生变成了九死一生。再之后韦团儿被人检举诬告之事,得知真相的武曌大怒把韦团儿也处死了,这一场因吃醋引发的惨案才落下帷幕。
乍看之下,这是一个心怀妒忌的女人拖了一票人去死的狗血故事,但是仔细推敲起来却完全不是这一回事。整起事件有许多疑点,第一个疑点就是韦团儿求爱李旦的表现本身就非常离谱。首先韦团儿的身份是“户婢”,如今“户婢”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官户”一种是“官奴婢”。“官户”的阶级要比“官奴婢”高一级,但无论是哪一种在注重阶级门第的唐代都是贱民阶层。根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官奴婢)一免为蕃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意思就是官奴婢得经过三次赦免才能得到普通百姓的身份。这让我想起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的那段对白。老乞丐:“先别走,行行出状元,如果我没看错,你会是乞丐中的霸主。”周星驰:“乞丐中的霸主?那是什么?”老乞丐:“还是乞丐.”韦团儿就是这样一位“乞丐中的霸主”虽然受武则天宠信但仍然是贱民,与其说是仆人不如说是宠物,她和李旦的身份阶级是天差地别。再者韦团儿能受武曌这位心机如海的女皇帝宠信,必然是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识大体的。那么和李旦有着这样巨大的阶级鸿沟,懂事识大体的韦团儿为什么还敢几次三番的去“撩汉”?要知道武则天还在当皇后时就曾因为自己女儿太平公主的嫂子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就想想逼太平公主的夫家薛家休了二人,后来经人多次劝解才作罢。对女儿嫂子的身份要求尚且如此苛刻,更何况是儿子的妃子。韦团儿会疯到去做这种事?之后更是敢心怀怨愤诬陷两位皇妃?而第二个疑点就是武则天在整起事件中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她先是只凭一个户婢的一面之词就让自己的两个儿媳死无全尸,(武则天是在嘉豫殿秘密杀害了刘、窦二妃。后来李旦再次复位,将嘉豫殿翻了个底朝天也没能找到两位妃子的尸体。最后只能设立衣冠冢拜祭。)甚至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媳娘家也不放过,之后得知真相的武则天再次暴怒把耍了自己一道的户婢杀了。这样的表现完全就是一个市井泼妇,实在是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形象不符。
那么这起事件的真相也就昭然若揭了,那就是韦团儿的一切所作所都是出于武则天的指使!这是一道武则天测试儿子对自己是否百分百忠诚的测试题。如果李旦接受,那算是顺利过关,武则天虽然不会让韦团儿当儿子妃子,但是多半会把韦团儿赐给儿子,当个贴身婢女、侍寝丫头这种能密切监视李旦一举一动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往儿子身边安插一个贴身眼线。如果李旦不接受,那也没关系武则天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打压李旦的势力。于是这才有了户婢向皇嗣疯狂求爱的故事发生。但是李旦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接受母亲的“好意”小小的不合作了一次,见儿子做出了选择武则天便毫不犹豫的对儿子动了手。于是韦团儿诬告刘、窦两名妃子,害得二人死无全尸,窦氏的娘家人全部流放,削弱了李旦的势力。李旦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一次微不足道的不合作,竟然招来了母亲如此残酷的打压,只有装作一切都没发生过。在完成了打压皇嗣的任务后,韦团儿这个由始至终被当枪使的户婢自然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武则天将韦团儿处死,让这一次冷酷的********披上了一件桃色狗血的外衣。用一个不知天高地厚户婢的嫉妒故事,来转移天下人的视线。不到八岁的李隆基就此失去了母亲,此后由李旦的另一名姬妾豆卢氏抚养。
这件事情之后武则天对李旦的看管加倍严密起来。不久李旦为帝时的两个近臣尚方监(掌管皇宫饮食用度)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去东宫拜见李旦,得知消息的武则天立刻下令腰斩了二人。腰斩在封建社会是对十恶不赦的重罪犯才会动用的酷刑,武曌之所以会把腰斩用到裴范二人身上,就是用两个人四截尸体来警告满朝文武,不得与皇嗣来往。然后武则天又下诏,命令已经出阁的宗室子弟全部返回东宫,李隆基和一众兄弟都被召回东宫软禁了起来。这一连番敲打下来,李旦行事是越发的恭谦低调以求自保,朝臣也没有哪个敢再主动同李旦联系的了。
但是李旦闭门家中坐祸事却从天而降,不久之后武则天又接到一封李旦准备造反的密报,史书上没记载这消息的具体来源。(“又或告旦潜有异谋”)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形推测,应该是武则天的侄子一直鼓动皇帝“废李立武”想当太子的武承嗣找人做的密奏。武则天心知肚明这是诬告,但是并不妨碍她借这个机会再次打压自己的儿子。于是恶名昭彰的酷吏来俊臣奉命到东宫审理皇嗣“谋反”案。
当李旦得知来俊臣是主审官员,自杀的心都有了,谁都知道任何犯人到了来俊臣手里都是是百分之百的招供。来俊臣到了东宫先是亮出各种刑具,然后就拉过东宫的宫女侍从开始各种屈打成招。眼看李旦就要“被坐实”谋反的罪名了,一名叫安金藏的乐工挺身而出。这位安金藏并非汉人而是祖籍西域安国的胡人,在东宫其他下人都受不住刑求要“招供”时,他始终不肯屈服。最后安金藏对着来俊臣大喊“你不信我说的话,那我自己剖出我的心来证明皇嗣没有谋反。”接着他就用佩刀把自己开了膛。(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唯金藏确然无辞,大呼谓俊臣曰:“公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并出,流血被地,因气绝而仆。——《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七》)当时就有人把这事报告给了皇帝,武则天听了也是大吃一惊。她命人把安金藏抬进宫中让太医悉心救治,过了一晚安金藏醒转过来。武则天亲自来探视他不无感慨地说“我儿子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不如你忠诚啊。”(“吾子不能自明,不如尔之忠也!”)武则天感念安金藏的忠勇,下令来俊臣停止了案件的审理,这桩“皇嗣谋反案”才就此打住。
表面上看是安金藏的忠肝义胆打动了皇帝,救了皇嗣李旦一家。但实际上李旦之所以能逃过一劫,是因为他老妈一开始就没打算要他的命。武则天之所以会这样一面恶整自己的儿子,一面又留有底线不让儿子真正被干掉,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武则天的权力始终源自李唐。唐高宗在位时,因为身体病弱致使大权旁落武则天之手。高宗死后武则天凭着苦心编织的权力之网以“不贤有过”的罪名废掉了唐中宗李显扶植自己的小儿子李旦登基,之后又让李旦主动“退位让贤”达到了她改唐为周,自立为帝的终极目标。但即使如此武则天的也没法完全摆脱李唐的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武则天虽然追封了自己的父亲为皇帝,也建起了武氏一族的太庙,但是长安城中仍旧立有李唐的太庙,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仍在里面享受香火。这种情况就注定了她一方面必须提防李氏为了夺回皇位赶她下台,所以自武则天掌权以来就大肆杀戮李唐宗室,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尽量削减李唐宗室的力量,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武则天也不敢真正的让李唐血脉断绝,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改唐立周,除了自己的权术手段厉害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是李唐皇室儿媳这个身份。打个比方就是李家家族企业传到这一代,让儿媳掌了大权,李家人和原来为李家打工的人虽然有所不满,但是都知道等儿媳一死,家族企业还是会传回李家。而且这个儿媳干得还不错带领企业良性发展,所以双方可以暂时和睦相处。但如果李家的直系血脉都断绝了,那剩下的人绝不会再老老实实的给李家儿媳打工,他们会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散伙拆东西卖。如今唐高宗的儿子只剩下李显和李旦两人,李显已经因过被废如果作为唯一继承者的皇嗣李旦再被杀,那么武则天必然得面临一场动摇帝国根基的政治风暴。所以武则天才会派出来俊臣这个“大名鼎鼎”的酷吏去审案,又因为安金藏的忠勇而停手。这就是为了对李旦表明一个“老实呆着保你平安无事,不然老娘绝不客气”的坚决态度。否则以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以及她之前的所作所为来看,她真要杀李旦的话别说安金藏自剖其胸就是东宫全体侍从自剖其胸也休想打动她。在这之后李旦一家在东宫始终过得战战兢兢,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有大祸从天而降。
这种日子直到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才有所改变。这一年武则天听从宰相狄仁杰的意见,决意自己百年之后还政李唐,传位给被废为庐陵王的唐中宗李显,于是秘召李显一家从房陵还朝。李旦知道皇兄回朝后,就明白了母亲的打算于是主动要求让出皇嗣的位置,史载“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自此李显复立为皇太子住回了东宫,李旦改封为相王。虽然失去了帝国的继承权但是一家人终于可以离开皇宫外出居住,再也不用过着那种提心吊胆的煎熬日子。
十三岁的李隆基也就此结束了他的童年。纵观他的童年经历显然是痛苦远超快乐。母亲含冤被杀,外婆全家惨遭流放,父亲终日被恐惧笼罩惶惶不可终日,自己被囚禁在东宫整整六年,地位是一降再降。身为帝胄之后却活得毫无尊严和安全感,而这一切全都拜他亲奶奶所赐。童年的经历让李隆基明白了权力斗争的冷酷无情,这深深的影响了年幼的李隆基,铸就了李隆基合格的政治心性,也让他开始学会隐忍和喜怒不形于色。这一切都会对他今后的人生造成深远的影响。这时起他那个耐人寻味的小名“阿瞒”也有了更多的意义。现在李隆基离开了满是痛苦回忆的皇宫,踏进了繁花似锦的洛阳城,他的命运也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