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门口一阵骚动打断了田中信子讲述她新书的兴致,菊池等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嘉兴县新知事金建宏与和平军一方面军第一师三团团长徐朴诚一齐到了。
只见金建宏是一个干干瘦瘦的戴眼镜中年汉子,一双骨碌碌乱转的三角眼,鹰钩鼻又尖又挺,穿一身瘪塌塌灰条纹西服,一看就是个阴险狡诈之徒,徐朴诚却浓眉大眼,健壮魁梧,红扑扑的脸膛加一身笔挺的和平军军装,煞是神气。二人趋步上前,朝菊池和一班日本作家一个九十度的躹躬,金建宏摆手示意,请菊池和作家们上了主席台。
今天却是“抗日铁血团”全体一齐露面的时候,只不过此时各自分散混在人群中,敏洪是一身学生打扮,锦华戴了顶绍兴毡帽,一身黑棉袄,活脱脱一个打长工的农民,东明不用化妆,本来就是南货店的小伙计,立昆瑞芬两夫妻分明是过年走亲戚的乡下人,喜强不知从哪找了一身破得不能再破的旧棉衣,几乎就是个讨饭的叫花子,卫强却是一袭长衫礼帽,潇洒得很,只有显峰跟着森田大空指挥着一班和平军弟兄站岗执勤,人群不过二百来人,主席台上坐着的叶伯民看得分明,吓得心中砰砰乱跳,不知过一会儿这班人准备搞什么动作。
先是金建宏主持讲话,不知是准备不足还是心中发虚,一篇事先备好的讲话稿竟被他念得颠三倒四,好在鬼子们反正根本听不懂,台下的中国人更是没人注意听。
接着是菊池勇作联队长的长篇大论,这家伙指挥作战本领有限,当堂训话却口才出众,只见他唾沫横飞,蛮像回事似的说几句让叶伯民翻译一段,无非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中亲善,共存共荣共创王道乐土那一套,说了多时,菊池忽然话锋一转,声色俱厉地说道:“对大日本帝国亲善的中国人都是皇军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有人表面上顺从皇军,背地里却私通抗日分子,图谋不轨,我们前几天就破获了一个抗日组织,抓出来的这个郭剑石还是汪先生政府里的主任。”
菊池讲话的当口,森田大空早已指挥徐朴诚将郭剑石拎上主席台跪在一角,郭剑石瑟瑟发抖,却一句话都说不上来,原来森田早就让人将剑石喉咙神经挑断了。
菊池一指郭剑石道:“这个郭剑石假意亲善皇军,暗中却勾结抗日分子,设计残害了皇军的好朋友,原保安团的卜世仁中队长,今天我们要替卜中队长报仇。”
却见显峰急忙对森田和徐朴诚说道:“卜中队长与我是手足兄弟,最好由我替兄弟报仇。”
森田大空听了哈哈大笑,一嘴“哟西”个不停,顺手解下身上佩刀,递给显峰道:“你是中国武士,我把我的武士刀借你,表扬你对朋友的忠义。”
显峰看那武士刀,果然名不虚传,只见寒光闪闪,冷风嗖嗖,显峰嘴上谢了一句,吩咐两个手下,上前架起郭剑石,出了孔庙,一直朝西奔校场滩去了,身后却跟了一大帮看热闹的老百姓。
剑石此时早已成了一滩烂泥,眼睛微闭,喉咙处“咕咕”作响却说不出一句话来,显峰让跟着的几个兵士拦住百姓,自己提起武士刀,一把揪住剑石头发,轻轻说道:“老汉奸,如今让你死个明白,杀卜世仁的好汉就是我的兄弟王喜强,你这个认贼作父当汉奸的也是死在我们抗日铁血团的手里。”
剑石睁开双眼吃了一惊,万没想到叶伯民介绍来的胡显锋果然是个抗日分子,那么叶伯民的真实身份自然可想而知了,剑石至此垂死挣扎,刚想奋力一跃,却是显峰刀快,“唰”的一声砍向剑石脖颈,万没料到森田这把武士刀竟如此锋利居然齐脖颈砍断,剑石一颗脑袋“咕噜噜”滚下河滩,眼珠还在不停的转动,显峰也是大吃一惊。
却说显峰处决了郭剑石,手提血肉模糊的一颗头颅回到会场,找了一根木桩,刚要朝上挂,却见主席台上田中信子皱紧了眉头,菊池见了,忙对叶伯民说了几句,伯民起身来到显峰身旁,对显峰说道:“太君说了,今天是庆贺日中亲善的大会,不要搞这种悬首示众的把戏了。”
显峰只得罢手,将剑石头颅随手递给一个兵士,自己到了主席台上,高举起森田的武士刀,大声说道:“听说森田太君乃是日本的武士世家,这把祖传的武士刀锋利无比,我们弟兄们想开开眼界,请森田太君登台演示一番武士刀法如何?”
台下和平军保安团的弟兄们听显峰一说,一齐呼应叫好。
森田听伯民一介绍,咧嘴大笑,也不推脱,上得台来脱了军装外套,接过武士刀,摆了一个架势,认真地舞起刀来。
森田的这把武士刀却是一柄标准的太刀,日本刀天下闻名,凭借的不外是两项:刀和刀法。
日本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以前,那时日本的刀剑制作艺术深受我中原文化影响,以直形刀(其实是剑)为主,初时仿西汉环头直刀,后仿唐刀,时称“唐样大刀”。到了日本的平安时期,武士阶层开始扩权,由于骑兵马战的需要,造型符合流体力学适于劈砍的弯形刀刃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主流。后来源赖朝歼灭平氏家族,建立起镰仓幕府,开启了150年的镰仓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刀剑工艺匠逐渐对冶炼方法,淬火技术,造形变化等逐年加以改进,至镰仓时代初期日本刀剑制作终于脱离中原影响而自成一格。到了明朝,日本工匠的冶炼技术已经超越我国,戚继光抗倭时发现倭寇人数虽少,但我方却往往难以应付;最后终于明白日寇兵器远较明军优良,遂通过秘密渠道向日本购买兵器,连戚继光自己的持刀也改成了类似日本刀造型之单手刀,后世俗称戚家刀,如此才得以对抗日寇长年边患。
日本刀制作技术为何越来越精良,与制作技术加保养有方有绝大关系,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冠绝天下,进入铁器时期后也不乏惊世之作;然而吾土吾民素有入土陪葬的习惯,因此传世钢铁兵器稀少,而远古的青铜兵器冶炼法,由于缺乏记载而永远失传了。反观日本,他们很少有陪葬的习惯,平时对刀剑又勤于保养,加上他们对于历代刀工名录,各系锻造方法均做极有系统的整理,其系谱如字典般精确而且查阅迅速,长期而系统的积累与探索,终于导致技术的突飞猛进。
回到日本刀本身,以其造型和长度论,可分为太刀、打刀、胁差及短刀。太刀顾名思义就是大刀,和打刀一样长度在六十厘米以上,刀长在三十厘米与六十厘米之间者则称做“胁差“(又叫中刀、小太刀等),三十厘米以下则称做短刀(有时短刀刀鞘上还附挂有小刀)。标准的武士配刀配置,应当是打刀配胁差,双双插于腰间同一侧,刀刃向上(因此有所谓“拔刀术”)。一把好的武士刀,首先是为主人独特设计的,刀长和人的身高呈一定比例;其次,武士刀的冶炼一定程度上也得靠运气,需经过高温加热反复折叠、锤平,尤其为使刃口更为坚锐,还需使用两种以上的钢材,并将之锤炼如剃刀般锋利,有时候一个锤点不过关,就有可能使最后的成品刀废掉;再次,武士刀是由刀身和数十件刀装组合而成,融合木工、金工、漆工的通力合作,一个环节的疏忽,也可能造成整把武士刀的畸形。因此,一把制作精良的武士刀几乎是可遇不可求,堪称宝贝。
却说这森田大空确也名不虚传,手中太刀舞得“呼呼”作响,一招一式颇合道法,看来祖上所传不是凭空捏造,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人群中一阵胡乱叫好,两个真正的行家却看在眼里,频频点头,原来不知何时锦华却和立昆挨在了一处,看那森田大秀刀法。
立昆看了片刻,对锦华轻轻说道:“这森田刀法虽也有些功力,不过我看破它却也并不很难,听说当年二十九军大刀队长城抗战,中国刀杀得鬼子闻风丧胆,屁滚尿流。”
锦华却看得技痒难捱,一把扯过立昆道:“若不是没法上台比武,我让他们今日见见刀术的祖宗。”
你道锦华为何如此说话,原来这冯锦华自幼好习拳棒,小时候除了练习江南船拳、板凳拳外,他所拜的师傅,正是一位不愿吐露真实名姓的刀术高人,这位高人世居平湖乍浦,有人猜测乃是当年随戚继光抗倭的将士,这个说法反正是无从考证了,但锦华对师傅所授的刀法以及讲述刀法时所讲的故事却历历在目,现在看那森田大空展示的日本武士刀法与师傅所言无不一一对应,不禁心中更升腾起对师傅的敬佩之情。
锦华技痒难捱,一把扯过立昆,为他一一讲述森田剑道的厉害之处和不足之处,恨不得跳上台去与森田当场比试一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