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锦华指点着台上森田大空的闪转腾挪,对立昆说道:“这日本武士刀法又名剑道,它也有个演变过程。当初源赖朝以尚武为指导精神创立镰仓幕府时代后,刀法开始盛行;室町中期以后更是乱世,不单是武士,一般老百姓也竞相习武,于是剑道风气越来越盛。教授刀法的剑道馆开始出现,刀法也逐渐系统起来,自此出现明确的流派名称。室町时代曾以‘兵法’称呼剑道,后来日本历史上剑术超强人宫本武藏先生(1584-1645)提倡以‘小兵法’称武士刀法或剑术,而以‘大兵法’称一般的兵法。他个人更是首创‘二刀流’攻击术,平生未曾言败。”
“以日本武士刀之外形,它最适合劈砍,看森田的招式却有些像我师傅所说的‘飞天御剑流’,这一流派极其重视拔刀术和劈砍动作的刀法,由于日本刀独特的冶炼技法,使得武士刀具有六个平面和六条弧线,而这些都能相交于刀尖,刀尖之锋利可想而知。因此武士刀法也能兼顾突刺功能,你看,森田这一招又成了‘天然理心流’的‘牙突三式’,这就是武士刀法中独具匠心的突刺术。”
立昆看他说得有理,不禁心中赞叹,看这锦华深藏不露,万想不到竟是个使刀高手。
说起各种名刀,锦华滔滔不绝,非要把师傅传授给他的知识一吐为快。
世界名刀,第一当然是我们中国的唐刀,不过时至今日,那曾经名动寰宇的天下第一刀只剩下一个动人的传说。当年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都出现了在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的身影,?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与阿拉伯大马士革刀并称于世的两种名刀,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我国刀剑史上的巅峰。在唐朝的多次对外战争中(如对突厥和日本),唐刀所向,当者披靡,许多兵刃和它一碰即折,造就了一段“唐刀无敌”的神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刚直不阿是一种美德,宁折不弯是一种气质,勇往直前是一种精神,开拓进取是一种功绩。而正是唐刀,将这四者以实物的形式尽情地展露出来,为中华民族大书特书了一段佳话。就连今天的名刀日本武士刀,也是脱胎于唐刀,不过,到了宋朝以后,由于统治者禁止民间锻造武器,唐刀这样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当然放在第一位禁止,导致中国刀文化落后很多!今天,不少人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恢复唐刀昔日的风采,然而效果却总是不理想。
第二就是刚才说的阿拉伯大马士革刀了,其实大马士革刀原产于印度,通常为弯刀,其最大的特点是刀身布满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这种花纹是乌兹铁矿在铸造中形成的,大马士革刀极其锋利,既可在战场上将对手骑士连盔带甲一劈两半,也可凌空斩断手帕甚至蚕丝,和其他刀类对砍时罕逢敌手。另外,此刀还有一个最大特征,因其特殊的冶炼和铸造方法,致使它的花纹中含一种奇特的化学成分,一旦被它砍中,伤口极难愈合且迅速恶化,在以前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很多被它砍伤的士兵,往往因为很小的一点伤口就丢了性命。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马士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术秘密,不为外界所知。不过,由于印度的乌兹铁矿在17世纪末被开采殆尽,所以铸造花纹钢也消失了,大马士革钢刀的制作就此失传。
有人曾将马来刀列为第三,但后来有武术家将这种奇形怪状的蛇形兵刃和中国大砍刀对砍,几乎无一例外地全被大砍刀砍断,而它之所以出名者,全仗刀身上那见血封喉的奇门毒药,此非刀类正道,故将其淘汰出局!
廓尔喀弯刀是尼泊尔的国刀,这种弯刀能一刀砍下一颗人头,并在战争中创造了数不尽的传奇故事。廓尔喀弯刀作为尼泊尔的国刀,不仅是尼泊尔文化的代表,并且是廓尔喀士兵的荣誉象征,获得战功的士兵将被赐予镌刻上他的名字的廓尔喀弯刀。
廓尔喀弯刀完全由手工制成,四个工人一整天才能完成一把锋刃。在刀身底部会有小小的V形凹痕,可以将拔出后的鲜血导引,以免沾污刀柄;而且刀套背面有两把小刀,开口的是用来削东西去皮的,未开口的是用来磨刀的,因外形很像一条狗腿因此又得名狗腿刀,为英军下属的廓尔喀山地兵团所装备。此刀头重脚轻,前宽后窄,背厚刃薄,抡砍时力量集中在刀的前部,几乎就是一把杀伤力超强的巨斧,非常适合肉搏砍杀和在从林中行进时开路。廓尔喀弯刀扬名世界是在殖民地时代对非洲的一次战役中,英军廓尔喀山地兵团以寡敌众,最后弹尽援绝,双方进行殊死肉博战,非洲部落以长矛、毒箭与刀棍棒斧对抗廓尔喀山地兵团的廓尔喀弯刀,廓尔喀山地兵团面对兵力超过自己十三倍的敌人力敌不退,狗腿刀在此役发挥了惊人的战斗力,虽然战到最后,一个七百多个人的团只剩下个位数的勇士存活,而集合了十数个部落的非洲战士也伤亡殆尽,从此之后廓尔喀弯刀名扬天下。诚实、锋利、优美的的刀刃,促成了几百年传奇、骄傲和刀客的自豪。现在,世界各国的爱刀之人无不以拥有一把真正的廓尔喀军刀为荣!
至于缅刀,却是用驰名世界的缅铁经过千锤百炼,取其“铁筋”打造而成,其特点是软,薄,轻,它一般没有刀鞘,而是随身藏在衣下甚至缠在腰间,真正做到了“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此刀可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妖刀”。一般使刀者,刀尖,刀刃,刀背,刀锷,刀柄都可伤人,可缅刀杀伤性最强的地方,只有刀尖和刀刃两处,刀尖刺,捅,扎,刀刃砍,劈,削。要的是出刀如电,在几个照面中便要伤人于刀下。由于此刀不利久战,因此走的是阴狠毒辣的路数,最让人防不胜防的,便是缅刀是软的,角度极为刁钻,有时甚至像三节棍,在对手抵挡之下可以弯过去伤人,不过使刀者必须要具备相当的腕力和技巧,否则不仅伤不了敌人,反而还会自己弄伤自己。
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战刀很多,但是称的上“鹰之利爪”的只有哥萨克骑兵刀!他是属于勇士的战刀!在俄罗斯历史上穿着黑色披风,挥舞骑兵刀冲锋的哥萨克骑士被称为“顿河流域的雄鹰”,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长约九十公分,采用中亚铁矿石冶炼出的精钢打制。厚背宽刃,橡树叶状刀尖,占据整体宽度三分之二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般的包铜手柄,重心靠后,硬木制作的刀鞘以铜片包边,通常为黑色。刀入鞘后整体朴实的?让人不会多看第二眼,但是只要钢刀出鞘,任何人挥舞起来,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劈开木桩,这种威力体现在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像劈甜菜一样砍掉对手的头!”
再说苗刀,苗刀并不是现在苗族人使用的刀,而是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苗刀在西汉初年成为皇庭的御林军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苗刀总长五尺、刀长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既能当枪使,又能当刀用,既可单手握把,又可双手执柄,因为单、双手交换使用时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且结构优良,所以在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实用价值极高,杀伤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抵挡。当年倭寇成为明朝军队心头大患的原因,主要是倭寇很重视日本刀本身的性能,在使用倭刀时身法轻盈敏捷、刀身又锋利,在许多方面皆占尽优势,无往不利。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一次与倭寇的对战中,取得了《阴流剑术》,在研究之后,改制了专门用以克制倭刀的苗刀,并写成了《辛酉刀法》。这是自宋朝时中国本土双手刀刀术失传以后,再次出现的双手刀法新著作。戚继光以此传授于部下,在实战中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其刀法,威震华夏。由此苗刀创制成名。
至于藏刀,其实正式名字叫“折刀”。传说是为了纪念英雄折勒干布命名的。在遥远的年代,西藏草原上的牧民大都拥有藏刀。可是牧主和头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权位,威逼牧民交刀。许多牧民因拒交藏刀而被抓走。消息传到英雄折勒干布耳中,他为了搭救自己的同胞,就跃马提刀杀向牧主、头人。折勒干布最后寡不敌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牧民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藏刀改名为“折勒干布刀”,简称“折刀。同样作为唐刀传承的藏刀,由于没有大的对外战争和内部的战争,刀剑的演化和进步基本停止了,现在的藏刀,大都用于生活、装饰和防身。由于锻打精致,镌刻细腻,色彩夺目,并附有藏文,系有五颜六色柄穗,形成别具一格的藏族工艺品。
其实真正的实战利器,应该是我们中国的大砍刀。锦华接着说道。这种刀作为最典型的传统冷兵器为中国所独有,特点是刀身前部宽厚,势大力沉,利于劈砍。应该说,这是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刀,没有繁杂的工艺,没有华丽的装饰,朴素得就像任何一个名叫张三李四的中国人,在任何场合,它不藏不掖,光明磊落,正正堂堂,舞动起来威风八面,豪气干云,即便是鬼子们颇为自诩的武士刀,碰上它也要退避三舍,不敢和它硬拼硬架,一旦被它挨身,便难逃袅首厄运。它不像有的刀剑一样,可作装饰和摆设,它来到这世上的唯一目的便是砍杀仇敌,只有它,才把“刀”的内涵阐释得淋漓尽致,因此,它可以算是所有刀类的祖宗!
最后来说说日本的大太刀吧。大太刀又称野太刀。刀身一般都在3尺以上,?和当时日本人的平均身高(150厘米至165厘米)对比下算是相当巨大的武器。大太刀通常都是背负在背后,不过若是180厘米以上的人则会别在腰间。这种刀一般很少用于江湖搏杀,而大多用于战场。日本人用大太刀的刀法,是刀和手臂都伸得比较直,从头顶一刀斩下去,一直至地面再回弹起来。有些大太刀根本就没有经过热处理,以至于打在地面时崩裂折断。不过由此可知,日本人是把大太刀的长度完全用尽,力度也完全用尽,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在一般人的想像里,大太刀是种能把骑士和马一起砍成两半的武器,因此也有人叫它斩马刀。
锦华兴致勃勃的一气说了下去:“这武士刀虽也可说天下独步,却碰上了天生的克星,这个克星就是你前面所说的中国大刀,这种大刀戚继光抗倭时就大显身手,二十九路军长城喜峰口抗战时更是大显神威,你道为何,原来这中国大刀使起来的路子却正好克了日本武士刀,所以以刀本身的质量而言,中国大刀远不如武士刀,但遇上会使的行家,中国刀却远胜武士刀。”
“这却是为什么?”立昆也来了兴致。究竟锦华说出了什么道理,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