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两天,公司里到处流传这样一条小道消息:由于今年的经济危机对公司的影响太大,公司在年底的时候会大幅裁员。消息传出后,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大家都担心自己会成为裁员的对象。有的人甚至找到总经理,请求总经理在考虑裁员名单的时候网开一面。
公司总经理随后召开员工会议,辟谣说:“公司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的确很大,但是一定会想办法渡过难关,根本不会在这个时候,将为公司付出辛苦劳动的员工裁掉。除非公司宣告破产,否则就一定会同所有员工患难与共。只是,由于经济上出现困难,今年的年终奖就无法兑现了。员工们听说不裁员,一个个终于放下了心底的石头。至于没有了两个月的年终奖,也再没有人提出抱怨了。
到了年底的时候,公司总经理又召集员工开会,就在员工为自己的命运担心的时候,总经理宣布:虽然公司遇到了困难,但是看到员工们还是团结一心,努力工作,所以公司领导决定发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奖金,回报员工这一年的努力,也让所有的员工过一个好年。所有的员工对总经理的决定感到欢欣鼓舞。就这样,总经理运用迂回思维的方法,不但只发了一个月的奖金,还让员工受到激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迂回思维包含的范围很广,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思考,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形式,它能使许多问题由难变易,化繁为简。避实就虚,迂回前进,常常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火花思维
Boom!一粒火花引发的生活大爆炸!
捕捉瞬间的灵感
玛瑞丽·格林德尔是哈佛大学一位女教授,她常常向学生讲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发明家盖茨博士的故事。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专程去盖茨博士的实验室拜访他。可是盖茨博士的秘书却拦住他,不让他进门。秘书很有礼貌地对他说:“很抱歉,这个时候,盖茨博士不会见客人。”拿破仑·希尔有点儿奇怪地问:“那要到什么时候他才能见我呢?”秘书看了看时间:“大约要在三小时之后。”拿破仑·希尔又问:“盖茨博士现在是在做什么重要的实验,不能让别人打扰他,对吗?”秘书迟疑了一下说:“那也不是,他正在静坐冥想。”拿破仑·希尔更加不解了:“静坐冥想?盖茨博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秘书笑了笑说:“还是请您当面问盖茨博士这个问题吧。”
终于,盖茨博士从实验室出来了,拿破仑·希尔见到了他,对他刚才的静坐冥想很好奇,盖茨博士就带着他去实验室里他静坐冥想的地方参观。
那是一个很封闭,隔音效果很好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普通的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纸、笔。盖茨博士对拿破仑·希尔解释说:每当他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就走到这个房间里,关上房门,在桌前的椅子上坐下,关上灯,让自己沉下心来集中精神思考。他常常运用这种“集中注意力思考”的方法来捕捉灵感。有时候,灵感迟迟不来,也有的时候,灵感就像一道火花,突然在脑海里闪亮。每到这时,他会立即在纸上把他瞬间得到的灵感记录下来。
就是用这样的思考方法,盖茨博士不断搞出一项又一项的发明创造,一生共获得了二百多项发明专利权。灵感思维最大的特点是高能高效、创新别致。当人们遇到一些问题长时间思考也无法解决的时候,灵感会在某个时间突然来临,像一道智慧的火花,给人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带来原本苦苦思考也求之不得的解决方法。
灵感并不会凭空出现,它是在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绞尽脑汁的思考之后突然闪现的。正因为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灵感总是显得神秘莫测,谁也无法预知它是否会出现,什么时候出现。灵感的闪现总是像大自然的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只有少数的幸运儿才能捕捉到,并且把它记录下来。很多时候,灵感一闪而过,如果毫无准备,可能会与其失之交臂。
有一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在休息的时候,头脑里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段极其美妙的音乐。他想立即把这串乐符记下来,可是身边没有纸,施特劳斯担心这份灵感很快就从头脑中“逃跑”,他急中生智,迅速脱下外衣,用笔在衣袖上把这段乐谱记录下来。回去以后,他把这段乐谱整理了出来,举世闻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就这样诞生了。
灵感并不只是光顾那些名人,所有的人,只要智力和思维正常,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经历。只是有的人敏锐地捕捉住了这个一闪而过的火花,得到启发,产生创意,从而有了惊人的发现。大多数人在灵感出现时没有留意,或是没有来得及记录,等到想捕捉时,却发现它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数学家们都知道费尔马大定理的由来。1621年,大数学家费尔马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他当即把他的想法记录了下来:
当整数n >2时,关于x,y,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
费尔马把他的这个定理写了下来,并且写道:“我得到了这个定理的巧妙的证明,可惜这书页的边太窄,我无法把它们全写下来。”过后,费尔马就把这事放下了,等到再想起这件事的时候,费尔马却再也想不起来当初那灵光一闪的灵感了,也就无法证明这个定理了。这以后,费尔马定理成为了一个世界数学难题,无数数学家为之绞尽脑汁,试图得出那个在费尔马头脑中闪现过的巧妙的证明方法。直到三百多年后的1994年,才由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了出来。
灵感具有突发性,常常在人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来临,所以,及时捕捉它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项创新发明来说,最大的浪费就是白白错过了珍贵的灵感。许多孕育着伟大思想和创新精神的灵感,往往在人们不经意之间一闪而过,不复出现。因此,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捕捉灵感的人。
科学家贝弗里奇认为:“捕捉灵感的一个普遍使用的好方法,就是随身携带纸笔。”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坎农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我把纸笔放在手边,便于捕捉这些倏忽即逝的思想,防止它们被遗忘。”只有这样随时准备迎接灵感的人,才能及时把握灵感。
德国科学家凯库勒花了很长时间思考苯的分子结构,却没有结果。他在劳累打盹的时候看到原子变成了一条蛇在眼前跳舞,蛇头咬住了蛇的尾巴,形成一个环状,这使他一下子受到启发,明白苯分子是六角形环状结构。他立即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并加以论证研究,得出了苯分子环形结构的假说。
由此可见,灵感的出现虽然是稍纵即逝的,但是如果及时捕捉,就可以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借助灵感在未知的领域里发现新的知识点,形成追寻创新知识的道路,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新的一页。
给灵感插上翅膀
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作家爱默生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他对灵感的认识更加深刻。他说:“灵感是什么,不过是长着翅膀的事实或事件的无穷的飞翔。”生活中,有许多日常现象看似平常,却蕴藏着无数灵感闪现的契机。我们不但要善于思考,捕捉这些一闪而过的灵感,还要善于利用它们进行发明创新,给灵感插上飞翔的翅膀。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就是运用灵感思维的极好例证。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后,一度找不到工作,只能做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后来,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介绍爱因斯坦去瑞士专利局担任技术员。工作职责就是对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进行审核。在上下班途中,爱因斯坦坐公交车经过市区的教堂,他在车上突然灵感闪现,想到:如果这辆车现在以光速离开教堂,那会出现什么情景?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想法,让他开始了对一个未知领域的研究,经过一番刻苦研究之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了开创物理学******的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震惊世界的狭义相对论。
人们研究发现:灵感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一个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或者想象力,转瞬之间突然灵光一闪,这种灵感往往让人猝不及防,稍纵即逝。还有一种是由于长期从事某项研究,长时间思考某一方面的问题,在一个突然的时候灵感突现。一般来说,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产生的灵感可能更多,也更容易被人发现并把握。
笛卡儿是法国19世纪的著名数学家。他一直在研究思考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数学分为几何和代数两大类,这两大类各有特点:几何是形象的,代数是抽象的;其思考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能不能将抽象的代数用形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并研究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笛卡儿整天都在思考,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有一天,笛卡儿正在对着天花板冥思苦想的时候,忽然看到一只蜘蛛正在天花板上爬动。他头脑里闪过一道灵光:这来回爬动的蜘蛛不就是一个移动的“点”吗?这墙壁和天花板不正是“面”吗?而“线”就是墙壁和天花板相连接的那个角啊!笛卡儿一跃而起,立刻在纸上画出了几条相互垂直的线,又画上点,他研究发现,只要在图上任意找一个点,都能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它。于是数和形之间就有了必然的联系。就这样,一门新的数学研究领域—解析几何创立了。他的这个数学研究方法是数学界的一大创新,有效地解决了很多用传统数学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为生产和科学上的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笛卡儿的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才有了后来的微积分。
灵感的来源是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和思考,要把握灵感的火花,让灵感在实践中完美地解决问题,还离不开深厚的知识积累与运用。
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灵感的火花是不会闪现出瑰丽的色彩的。
阿基米德为国王鉴定王冠是否被掺假的故事已经为人所熟知。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一下子捕捉到了灵感:可以把王冠放在水中,通过溢出的水的体积来判断王冠是否是纯金的。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进盛满水的容器里,比较溢出来的水的重量是否相等,于是王冠是否是纯金的问题就立刻得到了判断。这一灵感的出现,跟阿基米德对物理学的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渊博的物理学知识,这样的灵感就不会被抓住并被运用。
灵感会更多地惠顾于那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这样的人懂得如何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的光芒,并且运用自己精通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将灵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发明。只有这样,才能给灵感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