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有一家规模很小的缝纫机制造厂,生意很少,濒临破产。老板杰克很有远见,他知道战争一触即发,自己经营的这家小厂将会雪上加霜。于是,他开始谋划战争爆发后的出路。他告诉儿子,缝纫机厂要转行生产别的产品,比如,生产残疾人坐的轮椅。他的儿子觉得很奇怪,但只能听从。经过一番改造生产,他们生产的轮椅投放到市场。当时,战争已经爆发,许多在战争中受伤、失去双腿的人,纷纷购买他们的轮椅,供不应求。杰克的工厂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获得的利润也像滚雪球一样。可是几年之后,战争结束了,杰克的儿子开始发愁:
战争结束了,人们不再需要那么多的轮椅了,我们的工厂将何去何从呢?
老杰克早已胸有成竹,他问儿子:“战争结束了,人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儿子回答说:“当然是希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杰克点点头,进一步启发他:“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呢?一定要有健康的好身体。将来人们生活安定了,一定更加注重健康。所以,我们就转行生产健身器材。”
于是,杰克的工厂很快改造成生产健身器材的厂子。果然,在战后,健身器材开始走俏,不久就成为热门商品。而在当时,生产健身器材的厂子在美国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这家工厂又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改进产品的品种和性能,扩大生产规模,终于成为资产上亿的大工厂。
杰克的成功是深谋远虑的结果,也是策略思维的成果。事实证明,在经营中采取一些高明的策略,并不需要多付出多少成本,但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美国著名的休斯敦公司董事长休得曼就是做事讲策略的人,他总是想出很多别出心裁的好方法去满足顾客的要求。休斯敦公司下属的一家公司生产清洗剂,专门用来清洗机动车上的油污。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清洗剂的销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休得曼想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销售策略。他宣布:只要顾客购买一瓶清洗剂,就免费送一台清洗机给他。当时,人们认为休得曼这样做一定是疯了。因为这样一来,休斯敦市的五百多个机动车修理厂,全都来买他们的清洗剂,公司因此白白送出了五百多台清洗机。可是三年以后,该公司清洗剂的销量增加了无数倍,其利润远远超出了这五百台机动车清洗机售价的总额。后来,休得曼又将送出去的这五百多台清洗机回收,只花了少量成本,就把它们加工成新的清洗机,投放到市场,又赚取了一笔利润。不到十年时间,休得曼就用他的销售策略获得了上亿美元的利润,给休得曼家族带来上百亿的资产。
犹太民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这与犹太商人非常注重策略思维有很大关系。从下面的这个小事件中,就可以领略他们的策略方法。
一位犹太出版商有一批书销售不理想,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一本书寄给总统,并请求总统对书提出意见。总统忙于政事,没有时间和犹太商人纠缠,就回信说“书很好看”。于是,这位出版商就打出广告说:“这是一本总统看了都说好的书。”结果书一下子被抢购一空。后来,出版商要销售另一批书,他故技重施,又寄了一本书给总统,请他给出意见。这次,总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就回信说“书不好”。没想到,出版商打出的广告:“这是一本让总统看了说不好的书。”人们都很好奇,什么样的书让总统看了这样说呢?于是,这批书又被抢购了。他第三次把书寄给总统的时候,总统鉴于前两次的经验,什么意见也没有说,心想,这下你该没办法做广告了吧。可是,聪明的犹太商人又一次打出了让人心动的广告:这是一本总统都难以评价的书。他的书又一次销售一空。
一个人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要懂得勤奋努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策略思维,让自己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深谋远虑,拿出富有智慧、出人意料的策略,才能领先别人,获得成功。
逻辑思维
有少数人,如果你把结果告诉他,他就会推算出之前的每一步。
透过现象看本质
哈佛心理学家豪尔·葛德纳用十五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人类智能。
1983年,他在所著的《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种智慧”一论,认为人的智慧可以分为七类,而逻辑推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名侦探柯南》,或者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有的没准儿还是他们的铁杆粉丝。因为这两部作品都有着很强的逻辑性,案件侦破的线索往往在日常生活的蛛丝马迹中,总是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格外引人入迷。这其实就是逻辑思维的魅力。
逻辑思维要经过一番探根求源的推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福尔摩斯说:“有少数的人,如果你把结果告诉他,他就能通过内在的意识推断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的各个步骤是什么,运用推理的方法,一层层地回溯分析。”这种人就是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做出推理判断的人。
哈佛大学的课堂上,老师给学生讲过印度的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四处寻找他的骆驼。他看见前面有一位老人,就向老人询问有没有见到一头骆驼。老人不慌不忙地问他:“你的骆驼是不是左腿是跛的,右眼瞎了,左边驮着蜜糖,右边驮着米,而且还缺了一颗牙?”年轻人连连点头,那正是他弄丢了的那头骆驼,他连忙问老人那头骆驼在哪儿。
可是老人却摇头说不知道。年轻人觉得很奇怪,怀疑老人是不是把他的骆驼偷走了,要不,怎么能把骆驼的特征说得那么详细呢?
老人对年轻人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他在路上看到了骆驼留下的足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他断定骆驼的左腿是跛的。老人还看到,骆驼走过的地方,留下了吃草的痕迹,左边的草被吃掉了许多,而右边的草却一点儿没动。于是,他想到:骆驼的右眼一定看不见。路上还有苍蝇在吃蜜,蚂蚁在运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的是米和蜜。最后,这位细心的老人看到,骆驼吃了一半的树叶上留下了牙印,从那牙印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牙齿少了一颗。老人对年轻人说:“现在,你就沿着骆驼留下的痕迹去找,也许还能找到你的骆驼。”年轻人听了老人的指点,果然很快找到了自己的骆驼。
这个老人没有见过骆驼,仅仅从骆驼留下的痕迹就推想出骆驼的具体特征,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强大作用。事物一般具有表象和本质两个方面,从事物的表象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逻辑思维就是要透过事物的表象来认识其本质,把握其本质特征。一个善于运用连贯的逻辑思维的人,往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本质,因而,也就离真相更近。
事实上,事物的表象和本质总是统一的,当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不一致的时候,事物的表象就会掩盖甚至扭曲事物的本质。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本质和表象的关系,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前总统林肯当律师时的一个著名的案例。
当年,有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青年人被人指控犯了杀人罪。林肯是阿姆斯特朗的辩护律师,他通过和阿姆斯特朗的交流,及对案情的了解,认为阿姆斯特朗是被冤枉的。可是在法庭上,原告方找了一个名叫福尔逊的证人,这名证人言之凿凿地说:在10月18日的晚上,他在月光下清楚地看见阿姆斯特朗开枪射杀了被害者。
林肯胸有成竹地问福尔逊当时的位置,然后问他:“你躲在草堆后面,离阿姆斯特朗距离大约有二三十米,你能看清楚阿姆斯特朗的脸,确认的确是他开的枪吗?”福尔逊一口咬定:“我能看得清,因为那天晚上月光很明亮,月光就照在他的脸上。”林肯又问:“你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时间吗?”
福尔逊点头说:“是的,我记得很清楚,我回屋后又特意看了一下时间,当时是晚上11点15分。”林肯问他说的情况是否属实,福尔逊信誓旦旦地保证他说的都是实话。
林肯背过身对着法庭上的所有人,一字一顿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尊贵的陪审团成员们,我必须向你们揭穿这个证人的谎话。”然后,林肯开始对证人的话进行分析,“证人福尔逊先生认定案件发生的时间是10月18日晚上11点,他在月光下认出了被告的脸。可是诸位想过没有,那天晚上是上弦月,到夜里11点的时候月亮就已经落下去了,哪里还有月光呢?”法庭上的人开始窃窃私语,福尔逊有点儿沉不住气了,他大声辩解说:“也许我把时间看错了,是晚上9点多。”林肯不慌不忙地反驳:“就算记错了时间,当时还有月光,可是从位置上看,福尔逊所在的草堆在东边,而被告阿姆斯特朗在西边,被告的脸应该是背对着月光,证人怎么可能在二三十米以外看清被告的脸呢?”整个法庭一下子轰动了,福尔逊哑口无言地低下了头,他不得不承认是被收买来做伪证的。最终阿姆斯特朗被宣告无罪释放。
林肯就是透过事物外在的表象,层层解析,判断出了事物的真相,用他的逻辑思维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找出事物之间的关联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通过研究认为人的基本智能分为八种类型,其中,逻辑数理智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类型。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能从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发现普通人容易忽视的现象,从蛛丝马迹中做出重大的发现。
1984年,正是美国和苏联陷入冷战的时候。杜德尔作为美国《华盛顿邮报》派驻苏联的首席记者,时刻注意着苏联的风吹草动。忽然有一天,杜德尔向报社发回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苏联最高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去世了。而当时,苏联根本就没有对外发布过这样的消息,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也没有得到任何这方面的情报,所以,人们对杜德尔的这条消息产生了怀疑。《华盛顿邮报》虽然还是把这条消息发在了报纸上,但是,只是放在第28版一个极不显眼的位置上。
结果第二天上午,苏联方面正式发布讣告,证实了杜德尔的新闻报道。
苏联方面对杜德尔得到消息的来源做了很多调查,担心有高级官员被杜德尔重金收买,向他泄露了这一机密。事实上,杜德尔并没有这样做,他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完全是他对当时一系列情况的分析。
杜德尔分析说:他留意到在此之前,安德罗波夫已经有一百七十三天没有公开露面,也没有上过电视。而在此之前,他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苏联的新闻或电视中。前不久,不时有关于他的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的消息传出。在发出那条新闻之前,杜德尔敏感地注意到,苏联电视台当天晚间的电视节目,把原来安排好的流行音乐,换成了严肃低沉的类似于哀乐的古典音乐。同时,苏联另一位高级官员在面向全国观众发布的电视讲话中,竟然打破惯例,没有向安德罗波夫进行问候。杜德尔意识到:
安德罗波夫可能已经去世!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驱车经过苏联国防部大楼楼下。平常在这个时候,这座大楼里只有少数窗户亮着灯光,而这天晚上,却整座大楼灯火通明。把这些现象综合到一起进行分析,杜德尔断定:安德罗波夫一定已经去世。所以他抢在所有人的前面,把这条消息发回了美国。
我们不能否认,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逻辑思维可以由此及彼,以一个点牵住一条线,把握全局,找出解决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有时候,那些看似没有头绪,找不到解决方法的难题,恰恰可以通过逻辑思维来巧妙地加以解决。
美国华盛顿广场上的杰斐逊纪念馆,是一幢以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仿罗马式建筑,建于1943年,杰斐逊总统诞辰200周年时。可是,该纪念馆建成以后不久,白色大理石的建筑物表面就变得颜色斑驳,有的地方竟然还出现了裂纹。美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派人调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便妥善解决。
经过调查,杰斐逊纪念馆不存在建筑质量问题,大理石表面出现蚀损,是因为过多使用含有清洁剂的水进行冲洗,清洁剂中的酸性物质对大理石表面产生了腐蚀。
那么,为什么要经常冲洗大理石墙面呢?是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燕子之类的鸟类飞到这里,留下大量鸟粪,不得不进行清洗。
那么,燕子等鸟类为什么会大量聚集到这里呢?如何让它们主动离开而不伤害它们呢?有关人员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无济于事。
最后,一位生物学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位生物学家的方法异常简单:将纪念馆的所有窗帘都拉上。
一开始,人们觉得这是个荒唐的提法,根本不会有作用。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按生物学家的要求做了之后,真的不再有大量的鸟儿来到这里,也没有必要频繁清洗纪念馆的墙壁了。问题竟然就此得到了解决!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奇。
这位生物学家解释说:没有窗帘遮挡的情况下这里的阳光很充足,空气中的尘埃与阳光接触,正好形成了适合飞虫繁殖的温床。所以,每天,这里会诞生无数的飞虫,引来大量的以飞虫为食物的蜘蛛,而这些蜘蛛又成了燕子等鸟类啄食的对象。这些鸟儿吃饱了就会“随地大便”,将大量鸟粪留在了大理石墙壁上……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不管问题多么复杂,头绪多么繁多,只要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事物的关键,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
为什么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会生出“地心引力”,而在我们头上只能生出包?
不要满足于一个答案
为什么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做得很好,有的人却白白错过呢?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说过:“人类的希望取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他们思考的事情可能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这一切都和思维能力有关。所以,哈佛人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进行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内的各种思维训练。
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砖头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得很一致:可以盖房子。老师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还有其他的用途吗?于是,学生们的答案更广泛了一些:可以垫高桌子,可以砸核桃,可以铺平地面,还可以打人……老师还不满意,于是,学生接着想,又得出新的结果:可以在地上写字,还可把砖磨碎了,当作颜料画画……这样一来,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上百种答案。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事物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在哈佛,老师总是告诉学生,一个问题的答案绝不只有一种,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种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在演讲中提出“发散思维”这一概念,他的这一思维理念得到了哈佛师生的广泛重视。他们提倡:要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去展开思考,要在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中努力探求不同的答案,并在这一过程中,摆脱思维习惯的束缚,努力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进行思考,从而得到更多创造性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