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阴肿
妇人阴户漫肿作胀者称为阴肿,与现代医学的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外阴血肿相似。肝经湿热型患者阴户肿痛,甚则焮红灼热,小便短涩,大便干结,或少腹急痛,成两胁胀痛,或时有寒热。气虚下陷型患者阴户肿胀而坠,面色少华,神疲肢软,纳少便溏,带下绵绵。瘀血阻络型患者阴户肿胀疼痛,局部皮肤色紫。患者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经常定期清洗外阴。经期时尤加注意,使用已经消毒的质软的卫生巾,以免损伤外阴。及时治愈外阴、阴道、宫颈等炎症性疾病,减少炎症分泌物的排出。对于外阴部已有损伤的患者,避免性生活及骑自行车等直接刺激外阴的动作,以减轻病情。
中医验方
方一
【组成】龙胆草、柴胡、桔梗各6克,炒栀子、黄芩、车前子(包)、皂角刺各10克,生地黄、连翘各12克,大黄8克,川连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清肝利湿。适用于阴肿。
方二
【组成】白矾31克。
【用法】上药研末,醋调包脚心。每日1次。
【功效】利水消肿。适用于阴部水肿。
方三
【组成】鲜猪秧全草31克,枯矾3克。
【用法】上药捣烂,包脚心,约1小时后,小便增多,阴肿消失。
【功效】清热消肿。适用于阴部水肿。
方四
【组成】瓜蒌根50克,片姜黄、大黄、黄柏、白芷各25克,厚朴、陈皮、生甘草、生南星、茅苍术各10克。
【用法】研末,加凡士林制成膏,外敷。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前庭大腺炎。
方五
【组成】三七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阴肿。
方六
【组成】粗盐适量。
【用法】青布裹盐,熨患处。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前庭大腺炎。
方七
【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20克,白术、防风各10克,陈皮8克,升麻5克,柴胡、当归、枳壳、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升提。适用于阴肿。
方八
【组成】冷毛巾1条。
【用法】湿敷患处,每日3次。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外阴血肿有活动性出血时。
方九
【组成】马鞭草鲜叶500克。
【用法】上药捣烂取汁,用棉花适量浸药汁,外敷贴阴户,每日3次,连续2日,红肿消退告愈。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阴肿。
方十
【组成】大蒜、精盐各适量。
【用法】大蒜煮汤洗之,盐涂搽。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阴肿作痒。
方十一
【组成】大黄30克,玄明粉120克。
【用法】研末,分数次用纱布包裹后外敷局部。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外阴血肿。
方十二
【组成】黄柏100克。
【用法】加水煎成500克药液,洗涤患处。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前庭大腺炎,急性期或已成前庭大腺脓肿者。
方十三
【组成】当归、山栀子各12克,红花、乳香、没药、甘松、三棱、莪术、羌活、独活、白芷、丹皮各9克,赤芍、血竭各6克,细辛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温水调成糊状,外敷局部。
【功效】清热消肿。适用于阴部水肿。
方十四
【组成】泽兰叶5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早、晚各1次。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阴肿。
方十五
【组成】枳实(麸炒)250克。
【用法】绵裹熨之,冷即换。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前庭大腺炎。
方十六
【组成】马鞭草50克。
【用法】煎汤洗,早、晚各1次。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阴肿。
方十七
【组成】蛇床子适量。
【用法】蛇床子绢盛,蒸热熨。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前庭大腺炎。
方十八
【组成】甘菊苗60克。
【用法】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前庭大腺炎。
方十九
【组成】青葱250克,乳香末9克。
【用法】共捣烂调和,敷搽。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阴肿。
方二十
【组成】防风、羌活各30克。
【用法】煎汤熏洗。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产后阴肿。
方二十一
【组成】桃仁适量。
【用法】细研涂患者。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产后阴肿痛。
方二十二
【组成】黄连15克、黄柏、连翘、丹参各30克,红花6克,赤芍20克,皂角刺10克。
【用法】上药水煎至500毫升,将患处充分浸泡于药液内坐浴,红肿期冷浴。每日3—4次,每0.5小时,7日为1疗程。红肿期脓成熟后,应切开引流,每日用20克黄连液冲洗脓腔,冲洗后用红粉膏纱条做引流条,仍每日3次药浴。
【功效】活血消肿。适用于前庭大腺炎红肿期。
饮食疗法
1.萆薢银花绿豆汤萆薢30克,金银花30克,绿豆30—60克。先将前两味洗净水煎,取药汁与绿豆共煮为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1剂,连服3—5天。用于急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之湿热证者。
2.鱼腥草饮鱼腥草20克,白糖适量。先将鱼腥草洗净,水煎,适量白糖调服。适用于热毒蕴结证。
3.薏苡仁粥将薏苡仁洗净,加水适量,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熟,待薏苡仁熟后加入白糖即可。适用于前庭大腺炎后期或前庭大腺囊肿之痰湿凝结证。
西医疗法
1.药物治疗
(1)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局部涂搽抗生素软膏,适用于外阴炎、外阴溃疡。
(2)抗生素肌注或静滴,可针对常见致病菌选用2—3种联合运用,疗程5—7天,适用于急性前庭大腺炎及脓肿形成。
2.手术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前庭大腺脓肿形成即予切开引流,术后予抗生素盐水冲洗脓腔,盐纱条换药,每日1次。5—7天后开始坐盆,并用紫草油涂搽切口,每日1次连用1周,以防粘连和复发,使之形成前庭大腺开口,以利分泌物流出。
(2)造口术前庭大腺囊肿可选择手术袋状缝合,激光或微波造口,术后可保留腺体功能,引流出囊内液体,应注意引流通畅,防止造口处粘连。必要时可作囊肿切除术,但术后丧失了前庭大腺功能。
(3)穿刺抽吸术前庭大腺囊肿、脓肿均可选用本方法,穿刺抽出黏液或浓液后,选择注入95%乙醇或2%碘酊或碘附,注入量为抽出量的1/2—2/3,保留5分钟后抽出,再注入1/3量保留,以达到冲洗囊腔或脓腔的目的,并可使细菌蛋白质疑固变性,破坏腔壁的分泌细胞,使其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
亦可穿刺抽液后,注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2毫克,2%普鲁卡因4毫升。脓肿每日1次,共4次,囊肿隔日一次,共5次。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须用温开水清洗外阴,不穿紧身裤。经期、产后(包括流产、引产、正产)保持内裤、经血垫纸清洁,禁房事、盆浴和游泳。外出旅游和出差,宜自带卫生洁具,避免交叉感染。避免长途跋涉、骑车或久坐不起。素体正气亏虚者,尤应注意调摄,劳逸结合,以防正虚邪入。
2.调护
(1)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穿宽松棉质内裤,局部保持清洁、透气,不可搔抓,严禁性生活。
(2)精神护理患者因外阴红肿疼痛,或破溃流脓(水),行走不便,常痛苦难言,烦躁忧虑,应耐心、详细交待病情和预后,以消除顾虑,树立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且富含营养,以促进脓腔、溃疡愈合。正盛邪实者,应忌食辛辣厚味,以防酿生湿热,加重病情。阳虚体弱者应忌生冷,以防脾肾功能受损,痰湿内生,致正虚邪恋,久治不愈。
(4)用药护理使用散剂、膏类药物外治时,应剔除阴毛,利于敷贴。坐浴以先熏后浴为佳,注意水温,以免烫伤。局部溃脓后以内治及引流为主,5—7天后开始坐浴。
(第二节)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盆腔炎,有急性与慢性两大类。急性盆腔炎主要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以及宫腔内其他手术操作后,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所致。急性期表现为寒战、高热、下腹疼痛,带下增多呈脓性,有臭味,或伴腹膜刺激征。检查阴道充血,后穹窿触痛,宫颈充血、水肿,宫体压痛,宫旁组织压痛,有时可触及肿物。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为下腹及腰痛(月经期更明显)、不孕,还常有月经不调和带下增多。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孕期和产褥期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做好计划生育,减少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机会,尤其要避免不洁的非法人流;及时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
中医验方
方一
【组成】蒲公英30克,败酱草、丹参、赤芍、黄芩各20克,桃仁、木香、茯苓各12克,车前草30克,银花20克,延胡索10克,六一散15克。
【用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严重者,日2剂分3次服。
【功效】清利湿热,活血化瘀。适用于盆腔炎。
方二
【组成】当归12克,芍药、地黄各15克,川芎6克,败酱草30克,路路通15克,丝瓜络15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痰,清利下焦。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方三
【组成】桂枝10克,茯苓12克,赤芍15克,牡丹皮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蒲公英30克,山甲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乌药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早晚水煎2次服用。
【功效】化瘀温经通络。适用于盆腔炎性包块。
方四
【组成】鹿角片10克,大熟地30克,白芥子6克,桂枝10克,炮姜10克,生黄芪30克,麻黄5克,昆布、海藻各15克,皂角刺6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散结。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方五
【组成】柴胡、枳实各15克,黄芩、当归、香附、大腹子皮各10克,百部12克,酒大黄5克,延胡索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清热,行气逐水。适用于盆腔炎。
方六
【组成】三棱、莪术各50克,川楝子、荔枝核、透骨草各30克,鸡血藤50克,败酱草、鱼腥草、小茴香各30克,白芷、香附、延胡索各20克,丹参30克,红花20克,桂枝30克。
【用法】将上药装入纱布袋内,加热熏蒸后待温度适宜,热熨少腹部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祛湿消瘀。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方七
【组成】皂角刺、生黄芪各20克,生蒲黄12克(包),制大黄6克(后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托毒排脓,益气生肌,活血化瘀。适用于盆腔炎及盆腔炎性肿块。
方八
【组成】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15克,牡丹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炙乳香没药各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广木香6克,延胡索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适用于盆腔炎性包块。
方九
【组成】玄参、金银花、蚤休各15克,鳖甲10克,虎杖15克,当归、川芎各10克,丹参30克,牡丹皮、川楝子、郁金、甘草各10克。
【用法】将药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煮15分钟,取200克药汁,2、3煎法同前,共取药汁约600克,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
【功效】解毒散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方十
【组成】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各10克,生牡蛎、败酱草、茯苓各15克,三棱、莪术、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服,忌辛辣、油腻食物,15天为1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适用于女性盆腔炎性包块。
方十一
【组成】三棱15克,莪术10克,水蛭5克,红藤15克,昆布15克,槟榔12克,桂枝1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败酱草20克,虎杖15克,没药10克,附子10克。
【用法】浓煎,制成100克,灌肠前将药液温至38℃—41℃,用14或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2—15厘米,缓慢注入药液,每次服100克,保留4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经期停用。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方十二
【组成】益母草15克,银花藤30克,赤芍12克,橘核30克,连翘15克,马鞭草30克,鸡血藤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解毒化瘀。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灌肠疗法
1.复方红藤汤红藤、败酱草、蒲公英、丹参各30克,金银花、连翘、鸭趾草各20克,紫花地丁25克。将上方水煎浓缩至100毫升左右,冷却至38℃—40℃,用中号导尿管插入直肠内约14厘米处,30分钟内灌完,卧床休息30分钟,每日1次,以晚上入睡前使用为佳。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治疗,每10日为一疗程,一般持续2—3个疗程。适用于急性盆腔炎湿热蕴结证。
2.金银花30克,蒲公英20克,地丁20克,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连翘2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浓煎至100毫升,晾至37℃—40℃,每日1次,保留灌肠。适用于急性盆腔炎湿毒蕴结证。
外敷疗法
1.金黄膏外敷下腹部,每日1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湿热蕴结证。
2.鲜蒲公英,捣烂如泥,加白酒调匀,外敷下腹部。适用于急性盆腔炎各证型。
3.四黄散(《女病外治良方妙法》)大黄、黄芩、黄柏、黄连等量研成细末,治疗时取药末40—60克,热开水加适量蜂蜜调至糊状,趁热敷下腹部,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急性盆腔炎各证型。
西医疗法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于子宫腔分泌物引流,并注意增加营养,补充每日所需之热量及水分,经静脉滴入,注意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扩散。
2.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的应用要求达到足量,且须注意毒性反应,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给药2周以巩固疗效。
3.手术治疗若经药物治疗无效,脓肿形成或破裂,体温下降,病人中毒症状加重或炎症包块增大者可采取手术治疗,选择子宫切除,附件切除,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术,腹部切口引流术等不同方式。
由急性盆腔炎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发展的危急阶段,必须立即抢救治疗,原则如下:
1.更换、补充和追加抗生素,根据药敏选用1—3种特异性强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手术清除感染源(灶)是抢救休克的重要一环,可决定和加速休克的恢复。
3.补液扩容,如需要应输予少量新鲜血或血浆,调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4.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对抗细菌内毒素对细胞的毒害作用,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功能,降低死亡率。
5.选用血流动力学药物,如强心升压药物,β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抗胆碱药等。
6.冬眠药物,如冬眠合剂I、II号。
7.营养支持治疗,应予高蛋白,高热卡,高维生素,必要的电解质等,不能口服者应予静脉营养物质。
二、慢性盆腔炎
灌肠疗法
1.盆炎康栓早晚或便后将栓剂1粒塞人肛门,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可坚持使用2—3个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湿热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