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达到我的目的,他人卖儿卖妇,都不必顾忌,但有一层应当注意,凶字上面定要蒙上一层仁义道摅。
——李宗吾《厚黑学》
爸底抽薪,逼入墙角
在厚黑处世之中,要想把对方逼人“墙角”,俯首就擒,最好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就像一只气球,如果被放了气,自然就硬不起来了。为此:
第一步,在对方还没有明白过来时,控制某个其他一切过程都依赖于它的重要的环节,或重要资源。
例如,提起洛克菲勒,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它都是权力、财富和荣誉的象征。洛克菲勒家族拥有的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财团——美孚托拉斯,是石油王国的霸主。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世界上任何一个石油企业,都无法与之抗衡。不仅如此,由于其拥有巨大的财力和势力,洛克菲勒还把触角伸向了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直接影响着美国政府各方面的政策。
早期的洛克菲勒正是靠娴熟地运用“釜底抽薪”这一计谋,走上了成功之道。
洛克菲勒使用大量资金扩大炼油生产量的同时,为了有效地挤垮对手,他安排人去把一切可以装运石油的油罐列车以及油桶全部包租下来。但宾夕法尼亚铁路方面垄断了油田和东部港口间的火车,迫使洛克菲勒按其要求支付将煤油和其他产品运到东部市场的费用。洛克菲勒岂能容忍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下去。
1867年下半年,洛克菲勒派弗拉格勒访晤了中央铁路公司的新任副董事长詹姆斯·德弗罗将军,告诉他洛克菲勒一安德鲁斯一弗拉格勒公司不再通过运河运输石油,而保证通过他的铁路每天装运不少于60节车皮的石油,不过条件是在运费上打折扣。
就中央铁路而言,他们当然需要一个“承包”者,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动荡的美国运输业中坐收其利,而不必担心其他风险。于是,中央公司答应了弗拉格勒的要求:从石油区装运原油到克利夫兰每桶35美分,从克利夫兰装运精炼油到东部海滨每桶1.3美元。而当时的正式运费是:前者为40美分,后者为2美元。
仅此一举,洛克菲勒不仅打破了宾夕法尼亚公司的垄断,而且在运费上,也占了很大便宜。
第二步,一旦时机成熟,就马上和对方摊牌,逼对手做出艰难的选择,要么屈服,要么灭亡。
例如,1870年对于美国来说,是个不景气的年头,铁路货车总的装运量不断下降。那些强有力然而受到不景气经济影响的铁路老板,为了解决其困难,着手寻求为自由市场所能提供的更为有利的解决方法。他们设想:既然他们能够同最大的炼油商们合伙经营,分享利润,又何必忍受这种正在消耗着金钱竞争的局面呢?
摸透了铁路老板们的心理的洛克菲勒,立即与铁路老板们酝酿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对外打出了一个不惹人注目的招牌——南方改良公司。
根据该方案,铁路公司,包括宾夕法尼亚和伊利铁路公司,将与各主要炼油商们联合起来,为他们的共同利益来计划安排石油的流通问题。运费将提高,但参加这个方案的成员则可以享受运费回扣,可以得到超过提高运费的补偿。
洛克菲勒立即将此方案付诸实施,着手组建了南方改良公司。该公司的运费以每桶24美分的特优惠价格支付,而非成员的运费则要提高价格。那些拒绝不参加这个卡特尔的炼油商们,则被逼得走投无路,而美孚不在此列,对他的要价每桶只有19美分。
在1871年的整个冬天,这个方案以极其隐蔽的方式进行着。以洛克菲勒为首的炼油商们风尘仆仆,多次到纽约去与斯科特、威廉·H·范德比尔特、杰伊·古尔德以及其他一些铁路老板们举行秘密的最高级会议。
由于在南方改良公司的2000股中,洛克菲勒及其兄弟威廉·弗拉格勒占了1180股,这使得美孚石油公司在这个公司中享有的权利比其他任何一个股东都要多洛克菲勒把这个方案视为一种手段,借以消灭美孚石油公司在克利夫兰的绊手绊脚的竞争对手。
洛克菲勒把竞争对手通到了墙角:要么把自己的企业解散并入美孚公司,而换回股票;要么最后在运费折扣制的压力下破产倒闭。洛克菲勒首先从几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下手,然后依次轻松地对付弱小的对手。
更绝的还在后头。这桩阴谋进行了差不多三个月,不料走漏了风声,暴露了南方改良公司的性质。于是,石油区顿时一片惊慌。人们通宵达旦地举行会议,举着火炬游行,向立法者递交长达93英尺长的请愿书,对铁路公司经理发出了恐吓电报。产油商们更是联合起来,他们大声疾呼、威胁、恐吓,直到与洛克菲勒串通一气的铁路老板们让步,并不得不解散南方改良公司。
洛克菲勒和他的美孚公司似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然而,当石油区的人们从兴奋中清醒过来,环顾四周时,却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发现,克利夫兰的炼油设备已经掌握在美孚公司手里了。
在这三个月的闪电战中,洛克菲勒已想方设法买进了他在该城的25家竞争企业中的XX家,只剩下3家没有买进!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血腥竞争中,洛克菲勒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早期资本家固有的凶残,紧紧抓住运输这个关键,釜底抽薪,最终有效地垄断了整个美国的石油业。1880年,整个美国生产出来的石油,竟有95%出自洛克菲勒之手。
断绝后路,任意摆布
在厚黑处世中,如果你拿到了对方什么把柄,或私吞公款,或收受贿赂,或乱搞男女关系,抑或有什么心爱之人和心爱之物在你手里,他就得老老实实地听你的。因为,你已经断绝了他的后路,他只有为你办事一条路可走。对方在进攻无望、后退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听任你摆布了。“断绝后路”的计策在运用过程中,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要设“局”诱敌。
例如,日本的系山先生最初经营的是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的选址很有讲究。如果球场位置好,地形条件好,顾客就多,容易获利,但拥有这样土地的地主很难打交道,收购费相应也高;比上述条件差的土地,虽容易收购,且收购费用低,但顾客少,经营也不易获利。
系山深知这其中的奥秘。一次,许多人看中了一块地,系山也是其中之一。这块地无论是位置还是地形条件,都可以说是上乘,但价格也高得吓人,市价约2亿日元。
系山决定要以更低的价格将这块土地买到手。他先放出风声,声称他对这块地十分满意,并扬言他将不惜一切代价买下这块土地。很快,地主的经纪人找上门来,一见系山仿佛是一个不值行的纨绔子弟,便存心好好敲一竹杠,开口便报价5亿日元。
谁知系山连眼睛也没有眨一下,便说:“这么便宜,我要定了。”
第二,要抽“梯”断敌。
见到系山愿出高价,经纪人欣喜若狂,马上跑到地主那里,和地主签订了代理契约,并把系山的情况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番。
想卖出大价钱的地主当然高兴,觉得碰上这么个冤大头,可以大占便宜,就把其他有意买地的人一概回绝。
此后,经纪人多次找系山签约,但系山要么不见踪影,要么借口拖延。一连九次,经纪人再也沉不住气了,只得摊牌,求系山购买。
系山知道火候到了,便历数那块地的缺点,证明自己十分在行,而且知道那块地完全不值5亿日元。于是双方讨价还价,经纪人挡不住系山凌厉的攻势,只好步步退却,最后亮出低价2亿日元。
但系山并不罢休。他说:“如果市价是2亿日元,我就出2亿日元,我又何必费这么多功夫呢?而且别人还会嘲笑我不懂行。”
黔驴技穷的经纪人只好去找地主如实诉说。地主则更伤脑筋。因为当初别人想买这块土地时,他已一一回绝了:“系山已买下了这块土地。”如果现在系山不买,重新找顾客谈何容易,再找原来回绝的顾客,一来会被他们讥笑,二来会被大杀其价,说不定结局会更惨。
无可奈何的地主只得说:“既然如此,你就开个价吧。”最后,系山以1.5亿日元的价格得到了这块风水宝地。
无独有偶,徐达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为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功不可没。但是,当初徐达并非自愿为朱元璋出力,朱元璋请他出山还费了一番心思。
当朱元璋广招天下贤才时,各路好汉纷至沓来,可就是缺少一位运筹帷幄的领兵元帅。这时,朱元璋手下的大将胡大海想到姑表兄徐达精通兵法,胸怀韬略,只是不满当时朝廷,故而隐居山林,过着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遂向朱元璋举荐。而朱元璋对徐达并不陌生,所以当胡大海一说,便欣然应允。
—见徐达,胡大海迫不及待地把想法告诉了他。谁知没等胡大海讲完,徐达连连摇头道:“多承贤弟美意,只是愚兄久居深山僻野,一向孤陋寡闻,实难从命!”说着,徐达又指指胡大海带来的礼物,“重礼不敢收,烦请带回,在你家主人面前多多美言请另选贤达之士。”胡大海知道徐达做事谨慎,对朱元璋不太信任。于是,软磨硬缠,说劝徐达。
第二天,徐达干脆远出山门,对胡大海避而不见。胡大海急得团团转。忽然,胡大海心头一动,想起徐达是一个大孝子,遂授计随从,各随从领命而去。
当天夜半,大风呼啸。突然,徐宅浓烟弥漫,不多时,一座清静淡雅的四合院竟烧得片瓦无存,一片灰烬。徐达闻讯赶到,以为老母已葬身火海,直急得捶胸顿足,哭得死去活来。就在徐达痛不欲生时,胡大海赶到,一把拉起徐达:“表兄莫要悲伤,快去追赶强人,为姑妈报仇要紧。”
徐达翻身上马,咬牙切齿道:“不擒得这伙毛贼,碎尸万段,岂解我心头之恨?”徐达跟着胡大海,直追到天亮时分。可徐达追得快,那伙人跑得快,等徐达追了一阵,累得人困马乏,前面那伙人也停下来休息。
如此一连数日,忽见前面一座军营。徐达顿生疑窦,忙问胡大海。胡大海这才赔礼告罪,把自己想叫他出山,而他又死活不肯,不得已,只好吩咐手下扮成强人,闯入徐宅劫走姑母、嫂子、侄子,然后放火焚宅的实情一一告诉徐达。
徐达见事已如此,哭笑不得,加上已无家可归,所以只得长叹一声,随胡大海来到军营,最终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胡大海求贤若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一把火把徐达逼到“墙角”,使其再无回旋余地。这种“断绝后路”的计谋,全在于用计者的神机妙算。
利而动之,掌握主动
针对对象的某种心理,借用某种媒介或采取某种方式刺激对方的兴趣,或构成一种竞争的局面的方法,就是利而动之的方法。
第一,可以抓住对方对某人某物的珍爱心理,不惜一次又一次地使用破坏性的手法,以刺激对方想要充当保护者的欲望,操纵和控制对方,使对方被迫答应你的要求。
例如,在比利时的一个画廊里,有一个印度人带来三幅画同画商进行交易。这明显的是印度人求画商买他的画。开始印度人对三幅画总共要价250美元,画商不同意,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还是陷入僵局。印度人被惹火了,拿着画跑了出去,将其中的一幅画付之一炬。画商爱画心切,心中倍感伤痛。这时画商又问印度人现在的两幅画愿意出价多少,印度人仍然要价250美元。当画商拒绝接受这个价格时,印度人竟然又烧掉了其中的一幅。最后,画商只好恳求对方不要再烧掉最后一幅画。画商拿过剩下的最后一幅画问印度人愿意卖多少钱,印度人坚决地告诉画商,还是250美元。谈判的最后结果,印度人硬是从画商那里得到了他需要的250美元。这就是“逼君上梁山”的绝好例证。
第二,利而动之,不一定非要采用类似印度人那种破坏性的手法,其他诸如利用某个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造成竞买竞卖的局面引诱对方下定决心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利而动之的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自称急等钱用而被迫变卖戒指的卖主,
正在和一位对此交易流露出兴趣的买主讨价还价。卖主要价600元,称这是最低价格,否则亏本太多。买主把戒指放在手上掂来掂去,始终拿不定主意。正在这时,有两个矮小的妇女刚好从旁边经过——实际她们同卖主是合伙人。其中一个妇女对另一个妇女说:“多好的戒指!成色好,式样又别致,它的价值要是在珠宝店里至少要800元才能买到。如果我有钱的话,我就马上买下来,真遗憾。”听到这样的议论,这个买主有了信心,他拿定主意,终于以600元买下这枚戒指。其实它在珠宝店里还不值100元。卖主在这里依靠同伙从旁散布假行情,采用煽动的方法,刺激了买主的兴趣,坚定了买主的信心,使他的商品卖到了好价钱。
攻其一点,痛下锥子
运用“逼君上梁山”的方法处世,有一个诀窍: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在对方最重要的地方下手,在对方最害怕的地方下刀。因为:
第一,当事关生死时,对方一定让步。
例如,战国时,齐国人张丑被送到燕国做人质。不久,齐、燕两国关系紧张,燕国人想把张丑杀掉。
张丑得了消息,立即寻机逃走,尚未逃出边境,又被燕国一官吏抓住。
张丑见硬拼不行,便对官吏说?“你知道燕王为什么要杀我吗?”“因为有人向燕王告了密,说我有许多财宝,但我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燕王偏偏不信我。”张丑说到这里,接着又说:“我被你捉到了,你会有什么好处呢?”
“燕王悬赏一百两捉你,这就是我的好处。”
“你肯定拿不到银子!如果你把我交给燕王,我肯定会对燕王说,是你独吞了我所有的财宝。燕王听到后一定会暴跳如雷,到时候你就等着陪我死吧!”张丑边说边笑。
官吏听到这里,越发心慌,越想越害怕,最后只好把张丑放了。张丑得以死里逃生,全靠他的这番话,他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官吏的心理弱点,然后一击而中。
第二,当事关名誉和自尊时,对方一定会让步。
例如,在美国,关于第六任总统亚当斯的故事很多,他的一个特点是不愿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往往使报社的记者失望而去。有位叫安妮·罗亚尔的女记者也一直很想了解总统关于银行问题的看法,可屡次采访也同样没有结果。
后来她了解到总统有个习惯,喜欢在黎明前一两个小时起床、散步、骑马或去河边裸泳。于是她心生一计。
一天,她尾随总统来到河边,先藏身树后,待亚当斯下水以后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游过来,总统。”
亚当斯满脸通红,吃惊地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是一名女记者”。她回答道,“几个月来我一直想见到你,就国家银行的问题采访一下。我多次到白宫,他们不让我进,于是我观察你的行踪,今天早上悄悄尾随你从白宫来到这里。现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让我采访就别想得到它,是回答我的问题还是在水里待一辈子,随便。”
亚当斯本想骗走女记者,“让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证让你采访。请到树丛后面去,等我穿衣服。”
“不,绝对不行”,罗亚尔急促地说,“你若上岸来抱衣服,我就要喊了,那边有三个钓鱼的。”
最后,亚当斯无可奈何地待在水里回答了她的问题。
总统的面子大,丢不起,而女记者要的就是这个。
点到为止,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