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考核吏法不能普遍推行,元帝就令京房推荐熟知此法的弟子作试点。京房推荐了中郎任良、姚平二人去任刺史,自己要求留在朝中坐镇,代为奏事,以防石显从中作梗。石显早就把京房视为眼中钉,正寻找机会将他赶出朝廷。于是,趁机提出让京房作郡守,以便推行考核吏法。元帝不知石显用心,任京房为魏郡太守,在那里试行考核吏法。郡守的官阶虽然高于刺史,但没有回朝奏事的权利,还要接受刺史监察。京房请求不隶属刺史监察之下和回京奏事的特权,元帝应允。京房还是不放心,在赴任途中三上密章,提醒元帝辨明忠奸,揭露石显等人阴谋诡计,又一再请求回朝奏事。元帝还是听不进京房的苦心忠谏。一个多月后,石显诬告京房与其岳父张博通谋,诽镑朝政,归恶天子,并牵连诸侯王,京房无罪而被下狱处死。
第二,切断对手与上司之间的通信联系,阻塞其言路,使其有理无处诉,有怨无处申。
例如,京房死后,朝中能与石显抗衡的唯有前御史大夫陈万年之子陈咸。此时陈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负责考核诸州官吏。他既是监察官,又是执法官。陈咸正年轻气盛,无所畏惧,才能超群,刚正不阿,曾多次上书揭露石显奸恶行为,石显及其党羽皆对他恨之入骨。在石显指使下,群奸到处寻找陈咸过失,要乘机除掉他。
陈咸好友朱云,是当世经学名流。有一次,石显同党少府五鹿设坛讲《易》,仗着元帝的宠幸和尊显的地位,没有人敢与他抗衡。有人推荐朱云。朱云因此出名,被元帝召见,拜为博士,不久出任杜陵令,后又调任槐里令。他看到朝中石显专权,陈咸势孤,丞相韦玄成阿谀逢迎,但求自保。朱云便上书弹劾韦玄成懦怯无能,不胜任丞相之职。石显将此事告知韦玄成,从此韦与朱结下仇恨。后来官吏考察朱云时,有人告发他讥讽官吏,妄杀无辜。元帝询问丞相,韦玄成当即说朱云为政暴虐,毫无治绩。此时陈咸恰在旁闻知,便密告朱云,并代替他写好奏章,让朱云上书申诉,请求呈交御史中丞査办。
石显及其党羽早已控制中书机构,朱云奏章被仇家五鹿充宗看见并将其交给石显。石显批交丞相査办。丞相管辖的官吏定朱云杀人罪,并派官缉捕。陈咸闻知,又密告朱云。朱云逃到京师陈咸家中,与之商议脱险之计。石显密探刺知,报告丞相。韦玄成以执法犯法等罪名上奏元帝,终将陈、朱二人拘捕下狱,判处服苦役修城墙的刑罚,去掉了两个贤能之臣。
扮猪吃虎,暗算对手
精通厚黑之道者,在造谣中伤对手时,是不会直来直去的,如果是这样,对手会有防备,有可能使你的求人计策遇到阻碍,甚至自己反受其害。厚黑之士会在表面上麻痹对手,背后使绊子,使对手在迷迷糊糊中着了你的“道”。这就是四川人所说的,“扮猪吃老虎”。
例如,丁谓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他诱使宋真宗大搞迷信活动,什么天降神书呀,什么泰山封禅呀,弄得乌烟瘴气,劳民伤财。他是寇准一手提拔的,可是他一旦得势,就设计陷害寇准,想置他于死地。他勾结真宗的刘皇后,兴风作浪,破坏真宗和太子之间的父子关系,几乎把太子废掉。太子继承帝位,是为仁宗。丁谓又把朝政大权揽在自己手中,上欺仁宗,下压群僚,一手遮天,威势赫赫,谁也不敢惹他。
丁谓本身就是一个厚黑之士,他有两大绝招正合了“瞎子告黑状”的精髓。一个绝招是把仁宗孤立起来,不让他和其他的臣僚接近,文武百官只能在正式朝会时见到仁宗。朝会一散,各自回家,谁也不准留身单独和皇上交谈。第二个绝招是排除异己。凡是稍有头脑,不附和丁谓的执政大臣,丁谓一律给他扣上一个罪名,从朝中赶走,所以朝廷中对一切军国大事总是以丁谓的意志为意志。舆论一色,政见一致,似乎安定团结得很。丁谓则高踞于权势的顶峰,自以为稳如泰山,可以高枕无忧。
就这样一个厚黑之士最终遭到了另一个道行更深的人的暗算。
参知政事王曾虽身居副宰相之位,却整天装作迷迷糊糊的憨厚样子。在宰相丁谓面前总是唯唯诺诺,从不发表与丁谓不同的意见,朝会散后,他也从不打算撇开丁谓去单独谒见皇上。日子久了,丁谓对他越来越放心,以至毫无戒备。
一天,王曾哭哭啼啼地向丁谓说:“我有一件家事不好办,很伤心。”丁谓关心地问他啥事为难。他撒谎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全靠姐姐抚养,得以长大成人,恩情有如父母。老姐姐年已八十,只有一个独生子,在部队里当兵。身体弱,受不当兵的苦,被军校打过好几次屁股。姐姐多次向我哭泣,求我设法免除外甥的兵役……”丁谓说:“这事很容易办吧!你朝会后单独向皇上奏明,只要皇上一点头,不就成了?”王曾说:“我身居执政大臣之位,怎敢为私事去麻烦皇上呢?”丁谓笑着说:“你别书生气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王曾装作犹豫不决的样子走了。过了几天,丁谓见到王曾,问他为什么不向皇上求情。王曾嗫嚅地说:“我不便为个外甥的小事而揸自留身……”丁谓爽快地回答他:“没关系,你可以留身。”王曾听了,非常感激,而且还滴了几点眼泪。可是几次朝会散后,仍不曾看到王曾留身求情。丁谓又问王曾:“你外甥的问题解决了吗?”王曾摇摇头,装作很难过的样子姐姐总向我唠叨没完没了的。我也不好受。”说着说着,又要哭了。丁谓这时不知是真起了同情心,还是想借此施恩,表示对王曾的关心,竟一再动员王曾明天朝会后独自留身,向皇上奏明外甥的困难,请求皇上格外施恩,免除外甥的兵役。他还埋怨王曾太迂气,太不关心年老的姐姐。王曾迟疑了一阵,总算打起精神,答应明天面圣。
第二天大清早,文武百官朝见仁宗和刘太后以后,各自打马回家,只有副宰相王曾请求留身,单独向皇上奏事。宰相丁谓当即批准他的请求,把他带到太后和仁宗面前,自己退了下去。但是他还是不太放心,便守在阁门外不走,想打听王曾究竟向皇上讲了一些什么话。
王曾一见太后和仁宗,便充分揭发丁谓的种种罪恶,力言丁谓为人“阴谋诡诈,多智数,变乱在顷刻。太后,陛下若不亟行,不惟臣身粉,恐社稷危矣。”一边说,一边从衣袖里拿出一大沓书面材料,都是丁谓的罪证,王曾早就准备好了的,今天一件件当面呈给刘太后和宋仁宗。太后和仁宗听了王曾的揭发,大吃一惊。刘太后心想:“我对丁谓这么好,丁谓反要算计我,忘恩负义的贼子,太可恨了!”
她气得三焦冒火,五内生烟,下决心要除掉丁谓。至于仁宗呢?他早就忌恨丁谓专权跋扈。只是丁谓深得太后的宠信,使他投鼠忌器,不敢出手。而且自己被丁谓隔绝,没法了解朝中的情况,不摸王曾等人的底,感到孤立无援。今天和王曾沟通了思想,又得到太后的支持,自然更不会手软。
王曾在太后和仁宗面前谈了一个上午,直谈到吃午饭的时候还没完。丁谓等在阁门外,见王曾很久不出来,揣知王曾绝不是谈什么外甥服兵役的问题,一定是谈军国大政。他做贼心虚,急得顿足揪耳朵,一个劲地自怨自艾:“上当了!”“太晚了!”“来不及了!”当王曾来到阁门外遇见丁谓时,丁谓恶狠狠地瞪了王曾一眼,王曾向他拱手致意,他不睐不理,怒气冲冲地走了。但丁谓已没法逃脱远窜崖州的厄运。人们称赞王曾的权术远在丁谓之上。
控制舆论,善于作秀
要想影响并控制舆论,你必须会作秀,表演的功夫一定要到家。因为,别人只能看到你外在的、表面的东西,内心的、背后的东西是很难看透的,这时,你实际上完全掌握着信息的控制权,也就是说,你与舆论之间的交流其实单向的,和有选择的,只有你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你才显露给别人,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你就可以把它们隐藏起来。别人是无法从表面情况,判断出是否真实。同时,人们都有“从众心理”,只要在人们观念上造成了既成事实,就是对方不同意也不行了。
《围城》中的孙柔嘉并不是唯一追求方鸿渐的小姐,更没有让方鸿渐动心,但却是唯一成功的小姐。
与苏文纨“面如桃杏,冷若冰霜”相比较,孙小姐可是“满眼睛都是话”,她也不像天真无瑕的唐小姐和爱卖弄“局部真理”的鲍小姐,孙小姐的功夫做在造舆论上,她知道如何先造成观念上的既成事实。
书中有这么一节:赵辛楣因为汪太太一事离开三闾大学,委托方鸿渐照顾孙小姐,暑假回家,带了她回去交给她父亲。方鸿渐于是去传信,半路上正好碰上来找的孙小姐。孙小姐便着意利用了这个机会。《围城》中这一段写得颇为有趣:
孙小姐走了一段路,柔弱地说:“赵叔叔走了!只剩我们两个人了。”
鸿渐口吃道:“他临走对我说,假如我回家,而你也要回家,咱们可以同走。不过我是饭桶,你知道的,照顾不了你。”
孙小姐低头低声说:“谢谢方先生。我只怕带累了先生。”
方鸿渐客气道:“哪里的话!”
“人家更要说闲话了,”孙小姐依然低了头低了声音。
鸿渐不安,假装坦然道:“随他们去说,只要你不在乎,我是不怕的。”
“不知道什么混蛋——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写信来问。”
鸿渐听了,像天塌下半边,词时听背后有人叫:“方先生,方先生!”转身看是李梅亭、陆子潇赶来。孙小姐嘤然像医院救护汽车的汽笛声缩小了几千倍,伸手拉鸿渐的右臂,仿佛求保护。鸿渐知道李陆两人的眼光全射在自己的右臂上,想:“完了,完了。反正谣言造到孙家都知道了,随它去吧。”
陆子潇目不转睛地看孙小姐,呼吸短促,李梅亭阴险地笑,说:“你们谈话真密切,我叫了声,你全没有听见。我要问你,辛楣什么时候走的……孙小姐,对不住,打断你们的情话。”
鸿渐不顾一切道:“你知道是情话,就不应该打断。”
李梅亭道:“哈,你们真是得风之先,白天走路还要勾了手,给学生好榜样。”
鸿渐道:“训导长寻花问柳的榜样,我们学不来。”
李梅亭脸色白了一白,看风便转道:“你最喜欢说笑话。别扯淡,讲正经话,你们什么时候请我们吃喜酒啦。”
鸿渐道:“到时候不会漏掉你。”
孙小姐迟疑地说:“那么咱们告诉李先生——”李梅亭大声叫,陆子潇尖声叫:“告诉什么?订婚了?是不是?”孙小姐把鸿渐勾得更紧,不回答。那两人直嚷:“恭喜,恭喜!孙小姐恭喜!是不是今天求婚的?请客!”强逼握手,还讲了许多打趣的话。
鸿渐如在云里,失掉自主,尽他们拉手拍肩,随口答应了请客,两人才肯走。孙小姐等他们去远了,道歉说:“我看见他们两个人,心里就慌了,不知怎样才好。请方先生原谅刚才说的话,不当真的。”
鸿渐忽觉身心疲倦,没有精神对付,挽着她手说:“我可句句当真。也许正是我所求的。”
另外还同时亮出两手高招:一是故意制造了匿名信件,将原先子虚乌有的事描绘成满天风雨,这自然会在方鸿渐的良心上引起不安。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孙小姐不失时机“伸手拉鸿渐的右臂”,在李梅亭等人面前“暴露”了亲密恋爱的“真情”。从而,让方鸿渐彻底死了心,干脆将假戏唱成了真曲。
欲显先隐,激人逆反
影响和操纵舆论的另一种手段就是激起人们的逆反心理,比如你有意谦让,或有意示弱,激起舆论的同情,舆论就会站在你的一边。
例如,西汉末年的王莽立女为后,就是经过了一番欲显先隐的精心策划。
在西汉末年平帝当政时,王莽已掌握大权,并有篡位之图。当时汉平帝只有十几岁,还没有立皇后。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儿配给平帝,当上皇后,以稳固自己的权势。
一天,他向太后建议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现在是操办这件大事的时候了。”太后哪有不允之理。一时间,许多达官显贵争着把自己的女儿报到朝廷,王莽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报上来的女孩,有许多人比自己的女儿强,不耍花招,女儿未必能人选。于是他又去见太后,故作谦逊地说我无功无德,我的女儿也才貌平常,不敢与其他女子同时并举。请下令不要让我的女儿人选吧?”太后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了他的“至诚”,马上下诏:“安汉公(王莽的爵号)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儿,不用人选了。”
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让,把自己的女儿撤回来就行了,但经他鼓动太后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儿,引起了朝野的同情。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选王莽之女为皇后。朝中大臣也给说情,他们说:“安汉公德高望重,如今选立皇后,为什么单把安汉公的女儿排除在外?这难道是顺从天意吗?我们希望把安汉公之女立为皇后!”于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劝阻,结果是越劝阻说情的人越多。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王莽的女儿入选。
王莽抓住这个时机又假惺惺地说:“应该从所有被征招来的女子中,挑选最适合的人立为皇后。”朝中大臣们力争说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是人心所向。请不要再选别的女子干扰立后这件大事。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儿被立为皇后已成定局,才没有表示推辞。不久,王莽的女儿就当上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