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时。
百里琚带着自家尚在观察期的小徒弟,以及郡守冯唐送的一队二十人的卫兵,骑着那头脖子上挂着铃铛的小毛驴儿,晃悠悠地往鸣山城走去。
这一路风平浪静,倒没想象之中那般艰难。
那一夜,这师徒二人又路过了初遇的乱葬岗。瞧着这横七竖八的尸体,新旧不一的白骨,两人感概颇多。
兜兜转转,他们居然又回来了。
稍作停留,师徒俩又跟着带路的卫兵,绕着鸣山城走了许久,仍是不见那传说中的大山。
凌歌不禁有些气馁:“师父,小师兄是不是怪你骗他做徒弟,故意透了你假消息啊?”
百里琚本想反驳,可脑子一转又觉得这事儿还真有可能。他长叹一气,后会道:“失策啊失策,为师当时怎么就没找人验证一下呢?”
此时,跟在他们后面的卫兵犹犹豫豫地插了句话:“先生,燕先生所言不假,这鸣山城三年前确实冒出来一座大山。只是这大山并非在这儿,而在城外十里坡。”
“此话当真?”百里琚心中大喜。
“当真。”那卫兵又道,“若先生愿意,我愿领着先生过去。”
百里琚自然同意,拉着凌歌喊着保镖喜滋滋地往大山赶了过去。
凌歌觉得自己师父这一行真有如神助。她觉得师父的经历要是写成网络小说,师父定然是金手指大开的主角,他的故事也一定会被很多人喜欢。到时候,她凌歌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主角,穿越过来就是为了帮助男主角收徒弟。
她越这么想越觉得有理,说不定自个儿穿越就是为了帮师父收徒呢?
她暗自握拳发誓,一定要帮助师父将景墨收做徒弟。
一路走一路想,不多时,那座大山便到了。
走到山下,凌歌仰着头望过去,差点将头都望来抵着后背,也没将山顶看到。真高,真大!
她不禁想起大诗人杜甫的那句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样一想,也就把这诗给念了出来。
谁知她师父却是个文盲,茫然地瞧了她半晌,终于问道:“徒弟,你念的啥?”
凌歌还没回答,山道上却突然冒出个老头儿的声音:“这都不知道?这姑娘是在说山又高又大呢!是吧?”
“是啊!”凌歌欢喜地回道,“老爷爷,这座山可是三年前突然出现的那一座吗?”
那老头儿摸着胡子点头,一边向他们走来,一边悠悠地说着,“这座山可真是怪异。以往地龙尚未发动之前,我们鸣山城和沭阳城同在一个平原上,上天下雨也是公平着,你不多我不少。自从有了这座山吧,雨水多了不止一点半点。听说这沭阳城倒是旱了三年,滴水未落。我们村儿里的人都说啊,这是山神在作怪,不让雨水落到沭阳城呢!”
“还有这样的事?”凌歌的双眼因惊奇而微微睁大,伸手扯着师父的袖子,叹道,“师父,你们这代人的想象力怎地如此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