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说过,灭亡西晋的是汉国国王刘聪(匈奴籍),建立汉国的是刘渊,但是刘渊寿命不长,311年刘渊驾崩,两年后西晋倒数第二代皇帝司马炽被刘聪俘虏,五年后,西晋皇帝司马邺又被刘聪俘虏,西晋就这样被匈奴人灭亡了。
但是第一个起来分裂西晋统一的美好形势的是成汉,不是刘渊建立的大汉(被后人称为“前汉”)。那么这两个汉国又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呢?实际上从本讲的课题上面就可以分析出来,虽然李特没有成为皇帝,但是他的儿子李雄却建立了一番基业。
成汉的汉国是李姓,建立这是李雄,但是真正的奠基者却是李特,首先说这个李特并不是汉族人,别看他姓李,但是原来的文字绝对不是这么简单。他的祖上是巴人,也就是张鲁统治的汉中人,而且他的祖父的名字也很有趣,他的祖父姓李名武。
李武从巴西郡宕渠县前往依附张鲁。曹操攻克汉中后,李武带领着五百多家巴人依附于曹操,被曹操封为将军的官衔,举族迁移到了略阳以北。而这一直把人就是后来的氐族的祖先,如果按照最正宗的称谓,应该叫做“巴氐”。
等到李特的父亲李慕承袭将军之位后,屡建战功,而且打败了羌族部落,由于这个时候是晋武帝在位的时代,所以李慕被司马炎封为东羌猎将。但是李慕这个人没有什么过多的建树,只是在打击周边的民族的时候有些独到的地方,历史上也没有多少的记载,也可能这个李慕活得比较短吧,因为在印象中,这种茹毛饮血的民族人均寿命都不会长久。
但是相反而言李慕的儿子就很出名,因为他毕竟是一个王国(因为在北方建立的统统都是小到不起眼的王国,算不得王朝)的始皇帝,名叫李特。而且关于这个李特我们会分两讲的时间为大家展开,并且都是全程无死角、非人肉的为大家揭秘,所以我感觉这十六国可能会造成一种很长的假象,但是在我看来无论长与不长,都不妨碍我讲述。
李特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曾在州中任职过,但是他的见解不同寻常,身高八尺(当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八尺”到底有多高,根据三国时代的长度换算,一尺约等于0.242米,也就是说八尺相当于1.93m的身高,这样算的话,李特也算是古代的长腿欧巴。
李特善于骑马射箭,性情沉稳刚毅有度量,为人仗义,州中志同道合的人都愿意归附于他,这样的人如果能够多活几年的话,有可能他才是真正的成汉的太祖皇帝。当然我们不能这么简单的设想,毕竟当时任何民族都有意向将晋朝的天下撕裂成两半。
元康六年(296年),西晋出了第一个暴徒政权,这个暴徒政权的领导者名叫杨茂搜,他在当年就该自己的国号(其实也不算国号,拉山头当土匪,只能称“帮”,不能称“国”)为“仇池”,这个政权支持了七十六年,知道371年才真正亡在杨茂池的玄孙的手里面。
如果追究这个暴徒政权真正的暴乱原因,那就只能从当年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来看了。在这个暴徒之前,同样也是296年,氐族人齐万年造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上连年大荒,略阳、天水等六个郡县的百姓流亡、迁移,寻找粮谷进入汉川的有几万家,其中便有李特兄弟。
李特兄弟三人(另外两个人分别叫李庠和李流),经常救济在路上有病和穷苦的人,因此得到众人的支持,获得了民心。当时的朝廷已经完全被贾南风把持,所以有的时候如果真的让狮子座掌握大权,那底下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当笨蛋,因为狮子座最希望的就是所有政令全出自自己一家。
流亡的百姓到达汉中之后,上述请求到巴蜀寄食,可是那个时代的皇族子弟都擅长的是争权夺利,在朝廷里面当然也不愿意让这些“乱民”跑到巴蜀之地抱团,毕竟当时巴蜀之地可是够乱的,如果真的要把他们都安排到蜀地,不起乱子才怪。
当然流民人数众多,这样直白的说肯定会提前招引乱子,所以朝廷里面派出了李宓(当时担任的官职是侍御史)前往安抚,同时监视他们,而且不让他们进入剑阁。这无疑是最明智的办法,但是只限于在明智皇帝的统治之下,对于那个时候的政府,战斗力低下,且处在儒家思想包围之下,这样做只能是加速变乱的发生。
当然这个时候的官员都是司马炎那个时候的风气熏陶的,所以清官不多,贪官不少。就比如说李宓,他到了汉中之后,接受了流民们的贿赂,所以他开始转向了那些流民,对自己的朝廷说道:“流民有十万之多,不是汉中一个郡能够救济得了的,如果向东到达荆州,那途中水流湍急,又没有船只。但是蜀地有粮食储备,百姓丰足富裕,可以解决流民的吃饭问题。”
朝廷一看将流民这样一直放在汉中郡也不是办法,因为汉中当时虽然也在王化之下,但是毕竟人口还是很多的,人多粮少这是个大的问题。所以朝廷听从李宓的建议,将流民引进巴蜀。从此流民散布于梁州、益州之间,不能禁止。
李特到达剑阁之后,看到当地的险峻形势,不由得长叹一声:“刘禅拥有这样的地方,竟然还投降了别人,难道不是才能平庸低下的道理么?”赵肃、李远、任回等人都很惊叹,认为李特不一般啊。
永康元年(300年)十一月,朝廷征召益州刺史赵廞(qian,一声)入朝担任大长秋,让CD内史耿滕代替赵廞担任益州刺史,当时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了贾南风皇后,控制朝廷大权,赵廞与贾南风是姻亲关系,听闻朝廷征召任命,非常的害怕,加上他看到晋朝已经衰微败乱,心中早已有占据蜀地的心思,所以他拿出了蜀地粮仓里的粮食,赈济灾民,借此收买人心。
因为李特兄弟三个人都是勇武之人,手下都是巴西郡的老人物了,所以对于这些老乡,赵廞表示非常大的诚意,也表达了对他们的优待。李特此刻长着赵廞的权势专门聚集众人做强盗,蜀郡的人十分的嫉恨他们,更疼曾经多次秘密奏报朝廷:“流民骁勇彪悍,而蜀人怯懦软弱,主人对付不了客人,一定会造成祸乱,应该让流民还归本土。如果让他们留在地势险要的蜀地,恐怕秦州、雍州地区的灾祸就要转移到梁州、益州地区了。”
赵廞听说之后非常憎恨耿滕,当时益州接到诏书后,派文武官员一千多人迎接耿滕,耿滕率领众人进入州城,赵廞派手下的狂徒兵众前去迎击耿滕,在西门交战之后,耿滕最终战败而死。
耿滕战死同年,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安排设置僚属,该换所属的郡守县令,晋朝所任命的官员,没有敢不听从赵廞的命令的。李特的弟弟李庠和李流以及妹夫李含、任回、上官惇(上官昌)、李攀、费佗、苻成、隗伯等人率领四千骑兵归附赵廞。赵廞任命李庠为威寇将军,加封为阳泉亭侯,把他看做亲信心腹,让他募集六郡的强壮勇武的人,不久就募集了一万多人,并将这一万多人用来截断晋军北伐的道路。
李庠虽然骁勇善战,很得人心,并且当时的名声要远远的高过那位总帅赵廞,就这样赵廞的态度由器重变成了忌恨,虽然这股忌恨没有明说。
永宁元年(301年)二月,长史杜淑、张粲劝说赵廞道:“将军刚刚起兵就仓促的派遣李庠在外掌握重兵,他不是我们的族类,一定不会和我们一条心,这倒是倒转长矛交给别人让他向我们攻击,应当想对付他。”这种劝说是正确的,虽然李庠很得人心,但是他们几个兄弟还没有完全形成气候,此时除掉他们正是时候。
恰巧这个时候,李庠到来了,他这次是来劝说赵廞称帝的,这本是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因为当时中央政权已经被司马伦窃取,惠帝虽名义上是太上皇,但是实际上和囚徒差不多,中央已经形同虚设。
但是长史杜淑和张粲却说李庠大逆不道,并且让赵廞将李庠和他的儿子侄子十余人一起杀害。当时的李特和李流两个人还是在外带兵,赵廞派人前往安抚两兄弟说:“李庠说了不该说的话,所以应该判处死罪。与你们兄弟不相干。”并且晋升李特和李流为督将,李特李流虽然被升了官职,但是心中很是怨恨赵廞,所以带兵回到了绵竹。
赵廞担心朝廷讨伐自己,便派长史费远、犍为太守李苾、都护常俊率领一万多人截断北来的道路,驻扎在绵竹的石亭。李特秘密聚集了七千多人,夜袭并且击败了费远等人所率领的军队,费远等人遭到了大败,用火烧他们,烧死的人十分之八九,趁此机会李特和李流进攻CD。
赵廞得知兵马到来了,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费远、李宓、军祭酒张征等人在夜晚破开城门出逃,文武官员全部跑散。赵廞只和妻儿乘坐小船逃走,到广都的时候,赵廞被随从朱竺杀死。
进入CD之后,李特的野性也随之爆发。他命令士族大肆的烧杀抢掠,害死西夷护军姜发,杀死了赵廞的长史袁治和赵廞所设置的官吏。并且派遣他的牙门王角、李基前往洛阳,陈述赵廞的罪状。
李特总算获得了巴蜀之地,接下来他还真的做不到另立中央,因为晋朝的皇帝司马衷和蜀国后主刘公嗣一样,绝对不像官修史书说的那样不堪,他们只是资质平庸,顶多算是愚钝,但并没到东晋安帝那样傻到家的程度。
所谓愚钝和傻的区别可以用唐朝历史来解释,张柬之、长孙无忌的晚年,就犯了愚钝的错误。在唐朝前期最不会犯这种愚钝错误的就是徐敬业的祖父李勣。详细情况我们到了十二部再说。
请看下集:临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