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是一个小县城,消息传播快得很。望江楼是可谓是县城舆论的一个小中心点,“李闻仙诗会夺第一,得大人赏识”这件事不出几日便扩散开,传得满城风雨。
而消息起源地的望江楼,其大门也换上了一副新对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读书亭,读书声,读书亭中读书声,书亭万年,书声万年!
这幅对联据说是大宗师赵大人出对,本县神童李闻仙对上的,很是给原本就走高端路线的望江楼长脸。
换上对联的望江楼,感觉逼格又上升了一个档次,酒楼老板连夜将酒菜价格作了“微调”,而前来饮酒吃饭的各类顾客均表示情绪稳定。
同时,望江楼老板联合县内乡绅,在县学旁边盖了一座“读书亭”应景儿,还请来县尊大人作记,很得本县士子的好评。
传闻神童李闻仙所做,大宗师赵大人手书的《从军行》诗文手迹,则珍藏在望江楼四楼,等闲人看不得。
当然,《从军行》的内容,以及大宗师赞许的“此诗一出,再无边塞诗矣”倒是流传了开来。
本来对李闻仙“神童”之名尚心存疑虑之人,在听得李闻仙对句、赋出塞诗之后,都是惊为天人,再骄傲的才子诗人,在这种绝对差距面前,只能五体投地,何况,永和县的读书人中,能够称上才子的也不多。
总之一句话,李闻仙再度强势出名了,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烦恼。
无他,前来拜访的人太多了,应接不暇。
当日望江楼上,许多学子中唯有他留下陪宴,即便是傻子也看得出,大宗师对他的欣赏。
果然,还未开宴,赵大宗师提出收他作门生,并勉励他在府试(秀才试)后去天岳书院读书,一应关节自有他老人家打理。这等好事,李闻仙自然没理由不答应。
宴会上,赵大宗师对这个新晋的门生不免又要敲打一番,所说的无非也是“好好读”“不要以为可以依靠我”这样的话。李闻仙当然恭恭敬敬,言听计从。酒至半酣,赵大宗师提出“闻仙,可否再作诗一首,以增酒兴?”之时,李闻仙小心翼翼地回答:“老师,学生今日才尽……”感受到赵大宗师威严的目光,改口道:“老师勿恼!学生已得了两句。”心道高适兄,对不住了也。
离席走了两步,清清嗓子,大声道:“老师提督一州学政,此去必能肃整风气、培育英才、提振官声,学生谨以诗二句为老师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赵大宗师细细咀嚼,感觉豪迈大气,读之余韵悠长,如饮甘醇。而这二句诗中的又有明显送别之意,恰好又合了此情此境。
唯一小有瑕疵之处,这二句好像不是弟子的口吻,而是多年好友拍着肩膀说:“好好干,我看好你。”的味道----然而也可以理解为李闻仙心性豁达,不拘小节。更显得李闻仙有大才而不外露,平日里没有那些所谓的才子的风流张扬,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所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也,对这个门生更是高看了几分。
心中满意之极,笑容满面却还少不得要谦逊一二:“此二句无乃太过乎!”
李闻仙小小地拍了一下马屁:“老师名满天下、简在帝心,此二句却是恰如其分,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朱县尊王县丞等人连忙跟上,他们都是文人,久在官场,便是溜须拍马也极讲究艺术,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这一切赵大宗师自是心知肚明,不过此刻心情甚好,也不点破,移步到窗口,看着涛涛江水,连日的抑郁心情却是缓解了几分。回首道:“闻仙,这二句诗还少了啊!”忽又想起了什么,“罢了,你今日连出佳句,才思枯竭也是有的。日后再补齐罢!”
又转回酒席将残酒倒了一杯,一气饮尽。笑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得此佳句,前去徐州无忧也!哈哈哈,诸位,就此别过了!”
带着豪爽的大笑,赵大宗师潇洒离去,码头上早有船只等候,众船夫发一声喊,大船离岸驰去,浆掉摇动,须臾只见得一片孤帆。
送罢赵大宗师,众人纷纷离去。
这时朱县尊的跛脚长随走将过来,向着李闻仙深深施了一礼。李闻仙莫名其妙:道:“这是何意?”
长随咳嗽两声,道:“不敢有瞒公子。我乃是边军夜不收队长,因我有一幼女,时常牵挂。又被北虏的一名强敌打伤,心灰意冷,故而诈死埋名,到此地作了长随。今日听了公子的诗文,又想起昔日军中生活,激情岁月,实在情难自禁。”
“我女已经长大,再无牵挂。如今国家多难,卫将军率十万将士从玉门关出,北逐蒙元,正是我辈男儿为国效力之时。大丈夫马革裹尸,幸也。岂能贪生怕死,惜命退缩?”
“我已经向县尊请辞,县尊大人也准了。过得几日,便北上追随卫大将军去也!”
“公子诗文,唤我心中豪气!此去若然不死,定有所报!”他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虽然脚跛,但让人感觉如山如岳。
李闻仙看了看他的脚,见他咳嗽如病夫模样,不禁犹疑。
长随笑道:“李公子可是怀疑某家的功夫,也罢,我就露两手,去公子之疑!须知我‘霹雳刀’韩虎臣不是吃干饭的!”
说这话,向前走了两步,大声吟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单掌朝下一挥,一股劲力疾然发出,砰的一声,河水溅起近丈高的浪花。
李闻仙不由骇然。想不到这名貌不惊人,腿脚不方便,动辄咳嗽的长随居然有如此武功!怕是接近武道先天了。
韩虎臣又咳嗽两声,叹道:“我门中武艺有个特点,便是胆气越是粗豪,武功威力便越大。昔日我心灰意冷之时,只怕普通壮汉也能杀死我。今日听了公子诗文,使我豪气大涨,比之当年全盛之时,还要威猛几分。全赖公子之赐也。”
“只是人间武艺,却只能到此为止。与世老相传的仙人神通、长生久视,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公子乃是人间龙凤,日后定然名闻天下,我也不愁找不着公子报答。今日便先去了。”
韩虎臣叹了一回,拱手自去了。
李闻仙摇摇头,正欲离开,却又有一个长随模样的人大叫:“李公子留步!”却是奉了县尊大人的命令而来。
“李公子,县太爷要小的传话,公子才学高明,又是赵大宗师的门生,如有空暇,可到县衙中来,与县太爷讨论经义文章。”一个童生何德何能与县太爷讨论学问,说是考较还差不多,无非是看中“赵学政的门生”这一身份,而这些话语,身为县尊却是不方便亲自说的,只能彼此意会。
“李公子,这些礼物,亦是县太爷所赠。贵府是在茂林村罢,在下叫一个杂役帮着送到府上如何?”原来县尊还送了许多纸墨笔砚之类,还有两锭小银子作为奖学之资,要示好自然不能只是空口白牙。
便是陈老夫子,也承朱县尊的情,送上了两担白米,一批锦缎,若干酒肉。当然,这种开销,不可能是仙尊大人自掏腰包,而是以“奖励本县教学突出的私塾先生及后进”名义,所谓惠而不费也,作为官场中人,朱县尊对这一手深得其中三味。
便是望江楼的老板,也特意送上了几葫芦好酒,道是小李相公诗才惊人,为小店增辉,感激非常,特送上赤州特产“凉玉泉”,聊以为报。话说美酒增文气,豪饮出佳作。日后小李相公有诗作,可悬挂于望江楼上,增添人望。
这厮,倒也是个趣人。
不过这几壶酒,倒也难得。李闻仙一笑,也不推辞,就收下了。
要知道李闻仙已是大宗师门生,今年的府试不必说了,那是妥妥的过,秀才功名毫无疑问。而以李闻仙的才情,取一个举人又有什么难的?赵学政虽然说不会照顾李闻仙,但即便是陈夫子也知道那不过是场面的话。一个人如果真清廉到这一步在官场要生存都难,又谈什么照顾别人。
所以说,李闻仙现在是一支前途灿烂的潜力股,早投资早受益。等他平步青云之时,也许县令之类的都不会放在眼里。李闻仙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感觉,只知道自己的科举大计又向前走了一大步。虽然他知道自己并不想当什么济世安民的官儿,“志在仙道”并不是说着玩而已,即便是科举也要为其让路,或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