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西,基本上都是富贵人家住的地方。天津城近京城,有着西贵东富的京城传统。在城西基本上都是达贵人家,在天津城发展起来后,不只是北方的商业中心,也是北方的军事中心。这里有海防水师衙门,天津府衙、县衙、天津税官、海关、天津三卫、天津府兵衙门、大明武卫三军、扬威三军、北洋水师衙门等衙门都在天津。
今天方源来到这里,便是拜访父亲生前的好友,也是自家的世交伯父董其川。董家自董其川开始发达起来的,其历任知事、知县、巡按、巡道、知府等职位。最近两年因董其川的母亲去世,在家守制。
这里插上一句,中宗规定平民在父母去世后不必守孝三年,并用大批的御用文人来支持自己的说法。但依旧遭到从朝堂到地方以及民间的反对,这也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小污点而已。但中宗和朝臣抗衡了多年,一直没有改变。近百年来,中宗为大明打下的基础开始显现,商业开始发达起来,人们为了多挣钱养家糊口,渐渐民间就很少有守孝三年的做法了,但连续三年的大祭是少不了的。
而读书的文人和官员,为了表彰孝悌,依旧是要守制三年的,除非特殊情况由皇帝下旨才可以夺情起复,这个官员以及读书人守制三年是写进大明律典的!据小道消息称,这是中宗景帝特意安排人这么做的,因当时朝臣反对的厉害,不只是报复朝臣还是为了随朝臣的意思。
董其川两个儿子,现在也都已经在外地做官了,从商贾之家变成书香传家,董家确实不一样了。但董其川对方家依然如故,没有因为自家发达而可以疏远,依旧保持着通家之好的习惯。
“董伯父安好。”方源对坐在后院池塘闲来垂钓的董其川躬身行礼。
董其川是个很儒雅的人,神态平和,一身素服,见是方源来到,道:“伯恒到了,这里陪我坐会。”
“家里都安排好了?”董其川随意的问道。
“嗯,安排好了,看时间就可以出发了。”
“那就好,海上危险重重,切不可大意,遇事要多加小心谨慎。”
“是。”
“这次由你带船队去,我安排好人手辅助你,你也是见过的,经常跑船的张宗,是个老手了。多带上几个人手培养一下,在倭国的事情定下来后,你也就不需要亲自出海了。一些具体事情交给下面去办,自己不要亲自涉险。”董其川谆谆教导。
“是。”
“这一来回,也要有半年时间,等回来后你和文欣的婚事就可以办了。”
“......是”
董其川没有太在意,站起身来一拉,四五斤重的一条草鱼上钩了。乐的董其川哈哈大笑:“好,不枉我钓了这两天,终于钓上来一个大的。今天中午就吃这条鱼,阿贵,你去吩咐一下。”
一直在旁边侍立着的阿贵闻言,接过来大鱼拿到厨房去了。
“今天任务完成,我们去前院喝茶。你们去叫一下二小姐到前院。”董其川招呼方源向前面走去。时代在发展,社会风气早已不似两百年前那样男女不相见了,更何况董方两家一直有通家之好,对此并不避讳。
二人到前厅坐下后,不多时便进来一位女子,一身淡绿色薄衫,淡施粉黛,凝脂般的雪肤之下,隐隐透出一层胭脂之色,双睫微垂,一股女儿羞态,娇艳无伦。到二人面前屈身行礼,道:“爹爹安好,方家哥哥安好。”
方源起身也还礼道:“董妹妹也安好。”
“文欣,你来为我们冲茶。”董其川吩咐道。
“诺。”董文欣应道,自桌下抽屉里拿出来茶具,边上已是准备好了小火炉在烧着水。
自中宗之后,饮茶之风大兴,比之前更上一层楼,待客必有茶,家家必备茶具。尤其是这冲茶之法,自南边两广地带传过来的,风行全国。而福建的乌龙茶也是借此冲出地域限制,在全国流行起来。这一切据说都是因为中宗比较喜欢饮茶,尤其是喜欢福建进贡过来的乌龙茶、宜兴进贡的紫砂壶用两广地方的冲茶之法冲茶。上有所好下必附焉,这些东西也就流传下来了。有野史记载,中宗以及他的朝臣高寿的原因也是和常饮茶有关。
“伯恒这次去准备做什么?我随不懂经济上的事物,却也可参谋一下。”董其川问道。他不懂没关系,董家自有人懂得。
“并无特别打算,若是伯父同意,我先随船去往倭国,实地看一下再做打算。”
“这也是老成之言。看好什么再决定也好,你还年轻,不要怕什么,尽管去拼。有不好解决的事情找张宗,他在那边比较熟悉。不过现在海运甚是发达。利润巨大,为何伯恒不愿贩些货物呢?”董其川好奇的问道,这个问题他也想了许久了。按照董其川的想法,由张宗带着方源,一道贩些货物,这样一趟来回,本钱最少要翻一番,几次下来有了本钱,方源自己也就可以组织船队出海了。这是最无风险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方源亲自出海,只需要安排一个得力的管事带着人就可以做了。却不知方源怎么想的,执意要自己出海。
旁边的董文欣听到父亲如此问,也是悄悄支起来耳朵仔细听,她也是充满了好奇。
“非是不愿,小侄本钱实在不多。所幸先揣着银钱,到那边看下有无机会做些其他的。若是最后走投无路,定会来唠叨伯父的。”
“你看看,这小滑头连我都不愿意告诉,以后你要看得紧点喽。”董其川打趣自己女儿,结果闹得两个年轻人都红脸了。
“伯父见谅,小侄真的不敢对伯父有什么隐瞒,确实没想好要做些什么。”
“总要有些计划吧?难道你就这么什么都没想好,两眼一抹黑的过去?”倒是董文欣关心的问道。
“这倒不是......”
“那你是怎么想的?”董文欣依旧追问道。可以看得出来,她虽然对着方源有些小女子特有的那种娇柔羞涩,却也是个大方的性子,知道何时开口、何时不说话。像这样追问方源,作为长辈的董其川不好开口,但董文欣并无顾忌,何况是作为方源的未婚妻。
“我方家祖辈就是做当铺的生意,这次也是准备到倭国做这些的。”
“倭国......”董其川沉吟了一下,道:“这个倒不是很清楚,去喊一下张宗过来。”后面一句是对旁边的下人说的。
“当然也是看具体的情况,若是行不通,再做些别的。只是听闻倭国的盛产白银?”
“这个早些年倒是有这个说法,倭国银价便宜,由大明带货物到倭国贩卖,收白银再回大明采买货物,这利润可以多上一倍,只是近些年倭国银矿枯竭,倒是不再那么便宜了。伯恒若是想继续做当铺买卖,需要变通一下才好。”
“是。”
“老爷,二小姐、方公子。”门外进来一个短衫打扮的精干男子行礼,脸上被海风吹得黑红,正是被叫过来的张宗。
“张宗,你来说说倭国的情况,伯恒想要在倭国开当铺,坐下说。”这个年代,主仆关系也不需要太分尊卑的。像在主人面前落座、喝茶、吃饭都是被允许的。
“是老爷。”张宗坐下,有些诚恐的结果董文欣递过来的茗茶,道:“我们董家的船队,也只是到长崎,其他地方并未去过......长崎是倭国对我大明以及其他的国家的开放的城市,比较复杂,各国商人云集于此,有点类似于松江。商业上比较发达,据我所知,长崎当铺一类的店面倒是不多。对了,我们大明户部银行在长崎也设有柜面,对外经营金银兑换、放贷收款等业务......”
这让方源脸色微微一变,大明户部银行?他急忙问道:“户部银行也在长崎有柜面?你仔细说说。”
“是,方公子。户部银行早就已经在长崎设有柜面了,不过这么多年也就他们这一家,主要是金银兑换业务。之前倭国金贵银贱,好多人见到户部银行都是一船一船的运银子......”
“除了金银兑换,还对外收款、放贷。不过那么一群大爷,不是太着急用钱的,我们不会太。而且我们在长崎存下银子,到了天津再取,还要收取我们一成的银钱。”
“户部银行可以再长崎存下银子,在天津取出来?”
“是啊,这个早已经有了。只是他们收费太贵,我们商家都不愿意存的。”张宗有些疑惑的看着方源。
“那其他呢?”方源有些慌乱。
“嗯......他们还接受质押,这个和当铺差不多,事实上和当铺也差不多,只是他们比较大,网点比较多而已。”
“伯恒,你是想做这些?”旁边一直听着的董文欣不可思议道。
“嗯......”这时的方源有些垂头丧气,自己想法已经有人在做了,而且是那么大的户部银行。
董其川和张宗也大是惊讶,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凭着方家那点产业,怎么看也不够折腾的。
“说说你具体的想法吧。”董其川严肃道,不再像之前那样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