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大哥,"这时不但后面那个小兵,其他听到老二话的人也纷纷对其行注目礼,后面小兵更是满眼星星:‘大哥,你们都有江湖称号了啊,不得了,了不起啊!"
没等小兵崇拜的话说完,老二得意的嘟囔一句:"这算什么."
小兵继续仰慕道:"大哥,有江湖称号的,哪个不是举世无双的英雄人物啊,就像那"笑面菩萨","玉面阎罗","铁枪震江淮","夺命判官笔","刘家铁鞭","棍挑河北",""黑煞虎王","豫北十三剑...
"还有"太湖散人""黄河九怪"..."未等小兵讲完,旁边好事之人便七嘴八舌的说了开去,仿佛此等英雄人物,哪怕只有名字从他们嘴里说了出去,那也是一等一的荣幸.
霎时间,如"辽东双剑","淮北鹤拳","岭南十八雄"等等江湖别称从众人口里纷纷传开.仿佛把昨晚恶战都抛到了脑后.但事实上,昨晚的战斗打的再激烈,也确实没他们什么事,他们都被堆在狭小的山坳后面,倒真没人经历厮杀,只是跟着主帅痛打落水狗罢了,所以也没那么多的恐惧感,反而纷纷卖弄自己道听途说的"江湖见闻".
"对了对了,"一人抢道:"还有"昆仑金剑""青城玉箫子",还有九华山的"玉面公子"和"青阳老人"...
"大哥,你们叫什么名字啊,给小弟们说说你们的大名吧,回去也好让我们传扬下大哥们的名字啊,我们竟然有幸与两位在战场出生入死的英雄相识,实在是我们的荣幸啊..."众人纷纷奉承.
听着众人口中纷纷吐出的江湖别号,兄弟俩的那个飘飘然啊,想起昨天被一只狼追得如同老二口中的"丧家之狗",今天竟然在众人嘴里有幸和鼎鼎大名的江湖人物并列,如何能不让兄弟俩笑口颜开呢?
老二学着江湖人模样,一面小跑,一边还回头抱拳道:"兄弟我二人号称"天目双煞",这是我大哥穆高云,我是穆高星."
其实说起这兄弟二人的来历,那简直是临安城的两大笑话.
这兄弟二人从小相依为命,在兵荒马乱中捡垃圾,偷东西,反正不知道怎么活了下来.十一二岁的时候一老道见这二人可怜,心下不忍,于是做了这辈子最大的一件错事--把兄弟二人带回道观做道童.
开始时兄弟二人年纪小,心里也并没很多杂念,天天能吃饱,是他们童年少年最大的愿望.老道给这傻兄弟起名"穆高云"和"穆高星",意为期盼二人能够成为顶天立地的好汉.闲暇之余也传授这兄弟俩一点武艺,可兄弟二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幼时营养不良的问题,这头脑的发育倒是一直没跟上来.傻有余而憨不足,直不楞腾的性格,所以武艺比一般是兄弟都拉下好多.但毕竟学了武艺,强身健体之余,这兄弟俩在道观里做的活倒也更多了.
就这样在道观呆了二十余年.兄弟二人个子是长了上去,老道年龄日渐增长,行动也越来越不便,这二人便成了道观上下三十余口的"总管"--总管食物采购和卫生打扫.
话说随着兄弟二人出观的次数越来越多,对外面繁华的临安城的留恋也与日俱增.按那时候的话说吧,叫"尘缘未了".这兄弟二人拿着老道给他们供道观采购的香火钱,在临安城学会了吃肉(可能是从小就没怎么吃过的原因),喝酒,赌博等等不良恶习,有时甚至彻夜不归,醉醺醺到第二天才回到道观,谎称钱被官兵抢去,还惨遭毒打(其实是赌博输急了耍赖,好汉难敌众狼多,被赌友和看场子的胖揍一顿).
后来更不得了.干脆不回道观了,对老道谎称在临安寻了个差事,能挣钱还能补贴观里,时不时的二人还回道观,毕竟这二人虽然脑子不灵光,但对这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还是感情颇深的.二人这下可自由了,干脆伙同临安地痞无赖,到处偷窃抢劫敲诈勒索,仗着二人多少练过些武艺,只要在不喝晕的情况下,一人单挑三五个老实平民,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贼胆便愈发大了去,成了众地痞的"老大".说是"老大",可临安城甚至连条狗都知道,他俩充其量也就是"免费打手".众兄弟拿着偷来的酒肉再加上一顿好话相哄,二人便成了众人做坏事时冲锋陷阵的首领.话说老百姓的眼光也是雪亮的,明知这傻兄弟被人利用,可还是恨不过他们打头阵无恶不作,一时兄弟二人便成了百姓眼中的恶棍,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俩.
兄弟二人愈发飘飘然了起来,干脆学着江湖人,给自己了个外号--"天目双煞".百姓气不过,背地里都叫这兄弟二人"临安双傻".
兄弟二人就这样无恶不作,持续了好几年.后来事情传到道观,这老道还死活不相信,说这兄弟二人天生憨傻,但内心耿直,性格厚道...什么好话说了一大堆,就是不相信这"天目双煞"便是自己的道童.况且兄弟二人时不时回到道观,还给老道及众师兄弟带去些东西,这常年生活在深山道观的两耳不闻窗外事,静心修道之人又如何想太多?反而对这对傻兄弟爱护有加,每每临走之时,老道还给他们些零用,谆谆告诫二人,不要在外受了欺负.
后来兄弟二人又在临安闯祸,众泼皮趁着知县纳小妾,在外厅与宾客觥筹交错喝酒正酣之时,怂恿兄弟二人翻墙进去把这小妾给"偷"了出来--兄弟二人本来就有力气,翻墙进去摸到小妾房里,用红头巾塞住小妾的嘴,背在老大背上,从墙头递给了墙外守候的众兄弟.人还没递出去,便被知县"**"的正室出门撞见,以为有贼,便一嗓子喊了出来,众家丁及官兵陆续跑了过来,兄弟二人边战边退,打翻了几个家丁后,终于还是翻墙而出,却被一干人认的清清楚楚.
兄弟二人伙同众泼皮一顿跑,当然力气大的老大没忘了背上刚偷出来的知县小妾,趁着黑跑到了郊外.用众泼皮的话,是解救了无辜的良家妇女,免受昏庸知县的糟蹋,这兄弟二人听的乐呵呵的,以为他们刚做了件"替天行道"的好事.也没往心里去.泼皮们给了兄弟二人几个铜板,打发二人去喝酒.这厢"替天行道"的英雄刚走,后面泼皮们便把这知县的小妾给奸污了.
回头看那知县,可是气的不轻,一边大声怒骂众人饭桶,一边遣官兵四处搜捕那"临安双傻",非要把他们绳之以法.双傻运气也好,他们没大模大样的坐在酒馆喝酒,因为他们也知道百姓对他们不待见,所以打了四角酒用坛子装着,回头去找下酒菜.因为手中铜板已经花光,所以他们溜到员外王二家,偷了一只老母鸡.偷鸡的时候,员外王二家的仆人被鸡窝里闹腾腾的声音给惊醒,一照面便认出了这双傻.惊动了家仆便要捉拿二人.可二人毕竟是有武功底子的,打不过还跑不过吗?于是兄弟二人偷了鸡在山坳里宰了,做了一顿"叫化鸡",喝着酒大快朵颐.
第二天日上三杆,兄弟二人才醒来,看着时候尚早,便想多日没回道观,确实十分想念,于是便想回去看看老道和众位师兄弟.结果离道观还有老远便发现道观处浓烟四起,竟是着火了.二人急匆匆往回赶,走到道观眼光可及之处,才发现是官兵正围着道观放火,道观上下数十人被捆成了一串正在往回押送.兄弟二人才知道昨日事发,也不敢回去,绕到路边林子里急匆匆跑了.
这一跑,便跑到这天目山脚下不远,干了半个多月打劫的营生.不过这打劫也是个技术活,不但要有胆,还得有心.二人埋伏了半个月,也就劫了几个落单的行人.不过这兄弟二人也挺有原则的--钱,不要,给吃的就行.有肉更好,没肉拉倒.也不打人,吓唬一顿,便把人放走了去.
五日前傍晚,兄弟二人又等到一只肥羊--一书生打扮的人,骑着一头小毛驴,晃晃悠悠独自从"峡谷"走了进去.兄弟二人大喝一声,拦路从丈许高的峡谷边缘跳落,一左一右夹在书生身侧.毛驴受惊,正要发狂,书生左手在毛驴头上轻轻一按,毛驴便安稳了下来.这兄弟二人可没发现什么不妥,正要喊出那句劫道的著名话语,那书生右手一翻便朝老二打了过去.
对,众位看官没看错,是那书生朝"天目双煞"中的老二打了过去,一掌就把原地直挺挺站着的老二打了个筋斗,摔在地上哼哼哧哧半天站不起来.老大一看二弟被打,顾不得抢劫,一刀便朝书生扎了过去.刀还没到书生面前,书生左手一翻,又将老大打的凌空翻了半圈,脸朝下落在地上.
这时兄弟二人再笨,也知道惹到扎手点子了,顾不得摔得跟浆糊似的脑子,爬起来便跑.那书生却也不追,骑着毛驴一晃两晃的继续慢悠悠朝前行去.
兄弟二人玩命狂奔,老二的刀早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东绕西绕跑了半天,才发现那书生并没追上来,这才惊魂甫定,出了一身冷汗,自此便再没遇到落单行人,二人只好吃树皮,挖野菜,好在野地甚是广大,二人也不愁饿死,但吃不饱吃不好,那是肯定的了.
简言之,这兄弟二人,就是活脱脱古代版的"没头脑"和"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