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这事还得从年内说起。爸爸和玉荣在罗庄学校上学这几年中,也认识了不少同学,基本上哪个村的都有。爸爸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正值十五六岁的年龄,可是爸爸就是很讨厌马村的一个姑娘,因为有次放学她拉爸爸的手回家,让爸爸觉得很不自在。爸爸的性格一向不是很开朗,平常都习惯给玉荣一块回家了,尽管他和玉荣不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也没有这种情况。到过完年三四月份,马村的那个姑娘写了一张纸条夹在爸爸的书中,可不经意的爸爸翻掉了就被同桌知道了,随后全班都知道了,最后又传到了老师的耳中。老师想都没有想到竟然会出现这种事,第二天老师就把那个姑娘叫了出去说了一顿,谁知当天下午那个姑娘就再也不去上学了。
可想这种谈情说爱的事,走了一个人就算了,可也挨了批评后的爸爸忍受了一个星期就再也无发看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就也背着书包回家了。爸爸收拾完书包谁都没有说一声,就连玉荣也没有交代一声,玉荣看着爸爸空空的桌兜还以为爸爸回去写作业呢,随便问了爸爸一句,爸爸只是嗯了一声。至于爸爸也不上学,老师和学校的领导也没有想到,他们只是觉得惋惜,可是也劝不回来爸爸。爸爸在黑板上写字,抄东西,还有给学校写毛笔字,已让他感受到那也只是回忆了。本来并没有错的爸爸,学习又那么好却也有辍学的时候,左思右想都有点让家人想不通。
爸爸背着书包回小杜村不上学是个星期五,爷爷奶奶也都没有想到该上学的时候,爸爸说什么也不去。爷爷奶奶问他原因,他就是不说,好坏劝说说尽就是无济于事。爸爸想起了在学校那一个星期的样子,难过得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爷爷奶奶看着爸爸哭得伤心委屈的样子,也更不忍追问和打骂爸爸。无奈的奶奶只好抱起了坐在地上哭着的爸爸,俩手扶着爸爸的头说:不哭了,不哭了。奶奶差一点眼泪也掉下来,最后用柔和的语气问着爸爸:为啥子不上学了,而未停止哭泣的爸爸只说:妈,我不想上了,我不想上了。
对无爸爸无缘无故就不上学,爷爷也感到可郁闷。于是她给奶奶商量说去南乡一趟,奶奶说中。爷爷到了何村,问了芝和全有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后来爷爷又找到了玉荣问:青山咋说不上就不上学了呢?玉荣知道这一个星期爸爸变得郁郁寡欢,对她的话都少了很多,但没有想到是因为哪事,所以有点害羞的玉荣也给爷爷说:不知道,青山也没有给我说过。最后爷爷去了马村找到了勤,勤又带着爷爷找到了老师,才算稍微明白点,说话中老师都带着遗憾和愧疚。
爷爷又回到家,奶奶问他:青山咋不上了,知道不?而爷爷没有多说,只是简单的给奶奶说:不上就不上了吧!随后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玉荣又该一个人上学了,而再有两个月就初中毕业了,爸爸还是没有坚持到底。
灿烂的六月来了,也迎来了像玉荣这样的毕业生的欢呼声。上学不是为了认识几个字就算了,而是希望再向更高一层爬去,可学校里传出了令所有人都失望的口令:上学归上学,学校和老师并不管你掌权和考高中的机会。仿佛世界一下子又变得黑暗起来,焦虑和恐惧让人们显的不知所措,心灰意冷,到赶明儿的天亮,像玉荣一样的学生也和所有的村上的农民一样,正吃了饭上地干活,她们的书包变成了农具,知识却变成了一种对丰收的渴望和希冀。
像玉荣和爸爸这种情况,要么毕业后老师不管就不上上学了,要么中途因为个啥事也退学了,所以村上的农民对自己孩子上学的事都有点互相担心和害怕。玉荣和爸爸上初中的时候,家里一块三毛的学费都得攒了又攒,更何况村上的这些上小学的才刚刚开始?因此秋季开学的时候,有两个学生就直接不上了,这并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家长们的错,更确切的来说是社会的错,不是学生们不想上,也不是村里的农民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社会和经济条件不给学生们提供这个机会,这是无可奈何更无可厚非的事。虽说高考才刚开始实行,但改革的春风还没涉及到偏远的农村,以至于没有高中的学校也就没有初中升高中的机会,这令许多农村的家长很痛心。
爸爸没有上学后,就正好赶上了快麦收,由于小杜村的人少地也少,虽然没有了亭,但活儿还是能顺利的做完,于是爸爸在家照顾着两个弟弟,给他们做好饭上学,也帮着爷爷奶奶做着家务,活忙的差不多了,奶奶说让爸爸去何村帮忙收麦去,可是爸爸不去,他怕去了,以后就像全有一样生活那了。这样爸爸又拖延了两天还是去了,并且爸爸在走的时候对爷爷说等活忙完还回来。爷爷、奶奶像遵守诺言一样点头说中。
三十九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每次到活忙的时候,爸爸都要到何村去帮忙收种庄稼,然后忙的差不多就立马赶回自个儿家去,而活少的时候芝和全有就会回来小何村看一趟,要么芝就在家住上两天的。这也是爷爷奶奶及村里人高兴的事情。树叶儿又一年的黄了落了,就像是人们人们脱下去又穿上的棉袄,这都是北风凛冽,雪花飘的时候了。爷爷家又多了一件让奶奶异乎高兴的事,那就是爸爸又多了一个小妹妹,但并不是亲生的。
自从有了青云后,爷爷奶奶想一家一户一男一女就够了,如果再想要,生一男一女都行,但时间过去了五年一直没有实现。没有青云后,就剩爸爸自个了,爷爷奶奶也感到要孩子那也是迟早必须的事,但连续生了两个都不是女孩,爷爷奶奶有点泄气,可以后就没有再要孩子了。也就是这一年的冬天,勤跑到小杜村给奶奶说,马村的一个女人刚生了一个姑娘想让给别人,问奶奶要不要。爷爷奶奶都想着不妥,又不是自己亲生的,以后要出现什么问题咋办,但时刻都渴望有个女孩的爷爷奶奶说这自然是件好事,因此犹豫不决的爷爷奶奶一直没有说中,也没有说不中。
这位生孩的女人的男人的父辈和祖辈和勤的男人的父辈和祖辈关系特别的好,所以听她一家说想把这孩子让出去之后,勤就格外的操心,就让人家先把孩子留着,自己回去找爷爷奶奶商量去。一个星期以后,爷爷奶奶就提着一篮子鸡蛋和一些布料去把孩子接了回来,毕竟在当时就算爷爷奶奶再想要亲生的孩子也是力不从心的事了。爷爷奶奶抱回来的这个小女孩是她家的老三,就是因为没有男孩,想把这个让给别人然后再生一胎,但是两年过去了,生的还是女孩,从此以后她家就再没要过孩子了。爸爸的这个妹妹呢,就取名叫青莲,是爸爸在背诵一篇课文的时候,爷爷才想到的。爷爷奶奶家多了一个令人朝思暮想的女孩,自然是令全家高兴的事,也是令全村的人高兴的事,村里人没有什么歧视,就像对待别人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青莲。
有了青莲后,除了晚上和奶奶睡之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有爸爸管着,青阳青丰有了这个小妹妹也高兴的不得了,一放学没事就围着青莲转,摸摸她的小手,碰碰她的小脸,没见过小孩般的显得那么可爱。有两个小孩在上学,又有一个刚出生的需要照顾,爷爷家自然显得有点紧张,所以爸爸在过完年春忙的时候也没有再回何村去帮忙。等到青莲过了两三个月,没有奶汁,奶奶就给她搅点面水,再放点糖,弄得和奶汁一样,然后一勺一勺的喂她。奶奶看着青莲一张一合的小嘴津津有味的吃着,总是露出甜蜜的笑容。
农村的人听说国家又召开了什么大会,然后施行什么改革和带领着全国人民致富小康怎么着,不过对他们来说都是天方夜谭,不知道哪一年才能施行的事。一年多过去了,一年多都这样听说着,土地也没分产到户,自己也没有当家作主,还是集体劳动,集体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到了80年暑假的时候,在何村那一片总算有了点音讯,这个是勤家最先知道的。土地实行一家一户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个村一共的土地,按全村的人口,将土地全部分给个人,然后定期给国家缴纳粮税。党中央的文件下来后在一些较近的地区早已实行,而且取得很好的效果。土地分配后,那都是自家的田地,多劳多得那也全是自己的,人们干劲大,后劲足,想法设法的也得让自家的田地多产粮,多丰收。勤的男人就跑到小杜村给这样给爷爷奶奶传达的,就是希望爸爸还到何村,多一个人就多分一份土地。虽然说让爸爸去不去这件事不是那么棘手,但爷爷奶奶还是犹豫了不决,更何况爸爸坚决地说不去。波动越来越大,趋势也越来越强烈,按人口分地那也是在秋收之后划分的,所以人们也有种迫不及待的什么改革。而爸爸在秋收之前最后还是去了何村,这一去不咋的,也就意味着要长久的在那里劳作和生活,爸爸多少有点不愿意。
传言就像刮起的秋风,风吹过之后就是议论纷纷的回声。只可惜这刮得不是改革的秋风,而是人们的一种奢望和祈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