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市是桂中旱区的重要城市,贵港旱区耕地主要包括望天田、水浇地和旱地,面积达16。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4。8%。
GG市借这股“东风”,把29个项目列入桂中旱区土地整理范围,并实施了10个相关项目,在全区打响旱区土地整理“第一炮”。项目把重点放在提高农田科学灌溉水平上,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GG市下辖的GP市南木镇古楞、朱凤两村的9986。25亩连片稻田,沟坎、荒丘等不便耕种的“边角地”较多,田间河道淤塞,排灌不畅,加上交通不便、极端气候频繁、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等因素,长期以来当地群众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致使这片土地无奈地“越病越重”——长年排不出水的“水洼子”和终年引不进水的“泥坨子”逐年增加。
总投资1185。18万元的GP市南木镇古楞村土地整理项目范围包括古楞、朱凤两村,于2007年9月立项,成为桂中治旱工程中首个土地整理项目。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施工,在田间建成长12。32公里的主干道,原来狭窄的机耕路全部扩宽至3。5米,农机直开到田头;5。38公里主干渠、3。98公里长的斗渠、7。44公里长的农渠及总长约18。33公里的干沟、支沟、斗沟、农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家各户水田边。流水通畅的沟渠和修建好的180座涵洞,大大改善了农田排灌。同时,古楞村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940。79亩,年增产值150多万元,项目区内农田灌溉成本每亩年均节约60元,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10%。朱凤村的刘大婶原本并不支持土地整理工作,后来在工作队的建议下,她量了两次自家那块半荒半耕的土地,确认为0。84亩。经整理后,刘大婶重新测量,自家土地面积增加至0。89亩,而且全部都可耕作。她十分欣喜,庆幸自己在最后的关头签字同意整治土地。
总投资1360万元的南木镇金龙村土地整治项目区覆盖土地5454。15亩,在保证排灌系统、田间道路通畅的情况下,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3条近500米的村道改建硬化,同时建成5座生活垃圾池和若干排污沟等。蒙公乡蒙公村等4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在推进排灌工程建设的同时,为群众建好篮球场2个、舞台2个、垃圾池17座。
新开发整理出来的土地,经过验收后,直接无偿地交给原来所属集体或农民使用。GN区八塘镇振新村整理后新开发的5。5公顷土地,村民们把其中2/3拿来种桑养蚕,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